首页期刊导航|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和少英

双月刊

1672-867X

ynmdxb@163.com

0871-65137404

650031

中国昆明市一二.一大街134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unn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刊载民族学、社会学、少数民族哲学、经济、历史、文化、宗教、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及调查报告。内容注重民族特色,强调理论深度,关注学术前沿,面向全国社会科学界,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少数民族的理论研究人才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贫困地区返贫与新增贫困的现状、成因及对策——基于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数据的统计分析

    潘文轩
    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防止返贫与新增贫困,是2020年后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任务.基于县政府网站公布的扶贫对象动态管理信息数据,利用两阶段比例分层抽样法估算了当前贫困地区返贫和新增贫困的总体水平,并对贫困增量及成因的结构性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2019年贫困地区的贫困增量相对规模已降至较低水平,新增贫困是贫困增量的构成主体,不同类型贫困县的返贫与新增贫困程度差异显著,疾病、残疾与缺乏劳动力是导致返贫和新增贫困的三大主要直接原因.上述结论对找准贫困增量控制重点、提高防贫措施针对性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根据统计分析结果,2020年后有效防止返贫与新增贫困需采取的对策措施为:保持扶贫政策的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加强对非建档立卡贫困边缘户的扶持,健全贫困预防机制以降低贫困脆弱性,积极应对各种新贫困风险因素的挑战.

    贫困地区返贫新增贫困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比例分层抽样法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责任模式的转型研究——基于2009-2019年B市的实践

    彭婧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考察养老服务购买中政府责任履行的情况,运用政府责任分析框架对B市2009到2019年间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转型过程的分析发现:从"非竞争代言型"到"非竞争参与型"责任模式的转型使得政府保障公众参与的责任情况发生了实质性改观,但在进一步实现向"竞争参与型"责任模式的转型中,仍然存在着政府职能定位不当、卖方市场发育不均衡,以及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目的 化"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满意度,政府应从多元化途径关注"促竞争"的责任目标,在制度层面强化"保参与"的责任意识,加强政社合作伙伴关系的建设.

    政府购买服务责任模式转型市场竞争公众参与养老服务

    我国老年人口“精神赡养”的图景勾勒及支持系统构建——基于“年轻人-老年人”综合调查视角

    尤吾兵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赡养"是养老的"高级"要求.为了解目前我国老年人口"精神赡养"具体情况,通过制定针对"年轻人-老年人"的调查问卷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出我国老年人口"精神赡养"存在的典型问题:"精神赡养"认知"模糊化"、孝道观念"去情化"、供给管道"狭窄化"、保障体系"脆弱化".继而提出以"老年人口自我精神慰藉为基础、家庭子辈精神赡养为支撑、社区养老机构精神赡养为补充、国家社会精神赡养为保障"的"四位一体"支持系统.

    精神赡养问卷调查典型问题支持系统构建

    民族地区“医养结合”耦合模式选择、层级体系构建与实践策略——基于粤北N自治县和S自治县的考察

    于绯
    97-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地区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事业是政策导向和现实需求,但仍未建成覆盖农村基层和功能齐全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基于粤北N自治县和S自治县的考察,研究农村基层组织、民族老年人家庭、镇敬老院、县城社区、县社会福利院等养老服务供给主体与乡村医生、村卫生站、镇中心卫生院、县级医院等医疗服务供给主体耦合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模式.从两县自然村、行政村、行政镇、县城社区、全县5个区域层级人手,比较分析两县各层级耦合模式的运行状况,总结"医养结合"适宜模式、待全面实施模式、不适宜模式和耦合关键点,进而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侧层级体系,据此提出患病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决策路径.最后,针对耦合关键点和存在问题对每个区域层级提出实践策略.

    医养结合供给侧耦合模式层级体系实践策略

    民族工作事务治理法治化与治理现代化的互构逻辑

    陈宇
    107-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更高阶段的内在体现.在迈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全面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外在的契合,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民族工作事务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工作事务法治化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应有之义.法治为民族工作事务治理构建了价值取向、制度供给、执行依据、能力保证及评价机制等,是将民族工作事务治理现代化机制转化为卓越治理效能的根本保障.在民族工作事务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法治化是民族工作事务治理的思想、方略和路径,二者呈现出相辅相成、相互契合且相得益彰的互构逻辑.民族工作事务法治化将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在国家制度体系层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保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源源不断动力.

    民族工作事务治理现代化治理法治化中华民族共同体

    流动耕作农户的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刘银妹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资本下乡的背景下,大量以户为单位的农民流向异地农村并逐渐替代流人地农户,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劳力支撑.通过分析这一流动现象,探讨流动农户与流入地农户的社会融入问题,研究认为:现阶段乡村流人群体与当地村民之间的关系处于从适应到社会融合的过渡阶段,具体表现为心理或文化上的"敦睦"、经济上的"新二元关系"和农村户口的排他性.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村社分离"措施以促使村落由生产共同体转变为生活共同体,是消解乡村不同群体身份相互排斥的关键.

    资本下乡农村劳动力乡村异地流动耕作农户社会融合

    生物多样性与民族地区立法的民族性及区域性——基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禁止“琵琶鬼”规定的分析

    徐爽
    124-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修订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保留了禁止诽谤他人为"琵琶鬼"的规定.这一条独特的立法有其深厚的自然、人文、社会背景和原因.具有特定地域色彩的"琵琶鬼"现象被立法者捕捉到,并及时纳入当地立法调整的范围,表明适应民族性和区域性的规定正是民族地方立法最具存在价值的部分,也最能发挥管理功效.民族立法应深入考察人与自然的规律,不断提高质量,以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民族团结、万物共生的家园.

    生物多样性民族自治地方民族立法民族性区域性

    “竞争中立”原则的中国问题及法治应对——以国际经贸新规则为视角

    马亚伟
    13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有企业一直是我国对外投资发展的重要贡献力量.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为了保住其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在国际经济贸易规则方面针对新兴经济体设置了很多限制,"竞争中立"原则即其中之一."竞争中立"原则的运用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对外投资活动带来诸多挑战,直接削弱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对外竞争力,需要加强对"竞争中立"原则的研究,以为我国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对外投资提供法律保障.面对这一挑战,站在国家的立场,除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贸易规则之制定、修改完善不平等的谈判以维护我方利益、加大国际经济贸易话语权外,还要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措施以革除自身现有之弊端,增强我国国有企业在对外投资领域的竞争力.

    国有企业竞争中立国际经贸新规则公平竞争全球治理

    《杨祖全书》与儒释道伊

    马成俊
    140-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保元既是中国伊斯兰教噶德忍耶门宦的一代宗师,又是清代伊斯兰教史上西北地区奉行以儒诠经、文明互鉴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其所著《杨祖全书》,是杨公毕生修行之心得,含有深厚的儒释道思想的意蕴,但又不离伊斯兰信仰之内核,是早期进行伊斯兰教中国化实践的典型案例.对《杨祖全书》思想内涵之挖掘,对还原杨保元的思想主旨及其凭借自身的深厚内力和贤名在当时所做出的历史贡献,意义重大,同时也为新时代实施伊斯兰教中国化提供重要参考.

    《杨祖全书》儒释道伊四教会通

    论清代临安府地区农业地理的演变与空间分异

    马勇张勃林
    146-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是临安府地区农业史上的变革时期,人口数量、土地垦殖、水利设施、农作物品种、耕作技术都较前代有了较大的变化.临安府地区农业空间分异主要是由于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文化的空间差异所致,其中临安府江内地区以不断拓荒、精耕细作的汉地农业生产方式为主导;临安府江外地区以世居民族的梯田稻作模式为代表,更注重人地关系的协调.江内平坝众多与江外崇山峻岭的自然地理形态以及不同的人文环境,造成了该地区农业主要构成要素的沿江南北空间差异分布和内部山坝结构差异,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临安府地区农业地理要素演变空间分异成因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