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云南农业大学

朱有勇

双月刊

1004-390X

xb@ynau.edu.cn

0871-65227711

650201

昆明黑龙潭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云南农业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报道农业和生物科学诸领域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创新的研究成果,交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最新信息,结合科研、教学、生产实际,主要刊登有关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技术、作物栽培理论与实践、植物保护、土壤与植物营养、园林园艺科学、食品科学、蚕桑、畜牧与兽医、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水产养殖、农业生态学、农业机械、农业工程、农业经济等学科创新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等。本刊的特点是创新性、综合性、实用性相结合,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农业及生物科学研究、教学、生产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的教师、研究生、大学生及科研和决策部门的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施肥模式对酸性土壤镉、铜有效态含量及在结球生菜中累积的影响

    杨育文陈秋会席运官刘明庆...
    34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降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和减少蔬菜重金属含量的效果,为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安全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及其与碳酸钙石粉配施对镉(Cd)和铜(Cu)污染酸性土壤的pH值和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动态变化以及结球生菜生长及其可食用部位Cd和Cu含量的影响。[结果]施用有机肥和碳酸钙石粉能提高土壤pH值,施用化肥会降低土壤pH值;与对照相比,单施有机肥22。5 t/hm2和配施有机肥22。5 t/hm2+碳酸钙石粉1。5 t/hm2处理在45 d时对土壤有效态Cd和Cu含量的降低效果更为明显(有效态Cd含量分别降低38。41%和43。12%,有效态Cu含量分别降低54。79%和53。79%),而施用化肥不利于土壤有效态Cd和Cu含量的降低;与对照相比,单施有机肥22。5 t/hm2和配施有机肥22。5 t/hm2+碳酸钙石粉1。5 t/hm2分别使结球生菜产量增加184。33%和153。31%,生菜中Cd含量分别降低60。17%和36。40%,生菜中Cu含量分别降低47。27%和19。35%;施用化肥不能降低结球生菜中Cd和Cu含量。[结论]单施有机肥和有机肥与碳酸钙石粉配施能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Cd和Cu生物有效性,提高蔬菜产量及其安全品质。研究结果可为降低类似区域农田Cd和Cu污染风险以及提高蔬菜安全品质提供借鉴。

    农田土壤修复施肥模式碳酸钙石粉土壤有效态Cd土壤有效态Cu

    贵阳市观山湖区喀斯特城乡交错区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崔瀚文杨广斌崔文刚
    351-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喀斯特地区城乡交错区土壤中重金属分布情况,为喀斯特城郊土地资源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阳市观山湖区城乡交错带为研究区,采集土壤样品,检测并分析土壤中Cd、Hg、As、Pb和Cr等5种重金属含量,利用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综合评价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法进行风险评估,并使用克里金插值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单因子评价结果显示:各元素污染程度为Cd<As<Pb<Cr<Hg;内梅罗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为重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因子系数评估显示:各元素风险程度为Cr<Pb<As<Cd<Hg,存在中等综合潜在风险;Hg、As和Pb元素含量呈中间低、四周高分布;Cd和Cr元素含量呈带状过渡分布。[结论]喀斯特城乡交错区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呈现差异,研究区内土壤受多种重金属元素的复合污染,存在中等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

    土壤污染重金属喀斯特地区城乡交错区

    基于辊式粉碎机的玉米粒度均匀性研究及模型构建

    黄伟陶琳丽杨秀娟王静...
    358-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辊式粉碎机快辊表面线速度及辊间隙对玉米粉碎粒度及粒度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因素 (辊间隙和快辊线速度)试验设计对玉米进行粉碎,辊式粉碎机的辊间隙为0。5、1。0和1。5 mm,快辊线速度为4、6和8 m/s (快辊与慢辊速度比为2。5:1);粉碎后的样品采用BT-2900动态图像颗粒分析系统测定粒度;采用SAS的最小二乘法构建辊式粉碎机工艺参数预测模型。[结果]辊式粉碎机的辊间隙显著影响成品重量几何平均粒径(dgw)、重量几何标准差(Sgw)和目标区间占比(P<0。05),辊间隙增大,dgw和Sgw随之增大,目标区间占比减小。快辊表面线速度、辊间隙及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影响成品dgw (P<0。05),随着快辊表面线速度的增加,dgw逐渐降低。当辊间隙 (X1)为0。5、1。0和1。5 mm、对应的线速度(X2)分别为8、6和6 m/s时,目标区间占比较高,粉碎效果较好。辊式粉碎机工艺参数计算模型为:dgw=701。82X1−62。23X2+1000。30;Sgw=0。26X1−3。70e−17X2+2。07。[结论]线速度及辊间隙均可影响玉米粉碎粒度及粒度分布,需根据饲料使用需求合理设置线速度及辊间隙。

    辊式粉碎机辊间隙线速度粒度分布玉米

    征稿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