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郑进

月刊

1007-2349

yzyy@chinajournal.net.cn

0871-65183005

650223

云南省昆明市学府路139号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Journal Yun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手法复位结合PKP与复位器过伸复位结合PKP治疗Kummell病的疗效观察

    李德光杨绍春李鉴廖江龙...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中医手法结合PKP与复位器过伸复位结合PKP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6月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Kummell病患者.分别测量术前、术后侧位X线片受累节段的矢状面后凸角、腰痛VAS评分和ODI功能障碍指数,组间对比术后后凸角及VAS评分,统计手法复位与复位器复位过程中患者腰痛的VAS评分.结果 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56.5 min,平均出血量为18.5 mL,平均住院时间为7.2d,无死亡、截瘫、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2例患者发生骨水泥少量渗漏,无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3个月,平均11.3个月.2组患者手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后凸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2组患者术后后凸角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复位与复位器复位过程中腰痛VA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手法结合PKP与复位器过伸复位结合PKP治疗Kummell病,有利于恢复椎体高度,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方法安全有效,复位器过伸复位过程更加舒适和缓,且有利于椎体高度的恢复.

    手法复位复位器过伸复位PKP术Kummell病

    肝胃百合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的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

    林瑞芳俞赟丰徐寅喻斌...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肝胃百合汤加减对比胃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时限从建库至2021年9月,对公开发表的肝胃百合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 共纳入8项研究,总样本量608例.(1)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胃三联组相比,肝胃百合汤组能有效提高临床症状治愈率[OR=1.79,95%CI=(1.22,2.61),P=0.003]、胃镜检查治愈率[OR=2.09,95%CI=(1.42,3.08),P=0.0002]、临床症状总有效率[OR=3.07,95%CI=(1.94,4.88),P<0.00001]、胃镜检查总有效率[OR=2.92,95%CI=(1.87,4.57),P<0.00001]和 Hp 根除率[OR=2.11,95%CI=(1.25,3.57),P=0.005],同时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OR=0.08,95%CI=(0.03,0.18),P<0.00001].(2)试验序贯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症状总有效率的累计Z值在第5项研究穿越TSA界值,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累计Z值在第3项研究穿越期望信息值,结果均具有确切结论性.(3)Harbord检验显示不存在显著发表偏倚(P=0.26).结论 肝胃百合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胃三联疗法,具有在临床应用推广的价值.

    肝胃百合汤消化性溃疡胃三联疗法Meta分析试验序贯分析

    脾胃康颗粒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疗效及血清5-HT和CGRP的影响

    张畅马青原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脾胃康颗粒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作用.方法 选取68例IBS-D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盐酸帕罗西汀及匹维溴铵治疗,而观察组予脾胃康颗粒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采用中医证候评分进行综合疗效评价.同时采用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与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评价量表(IBS-QOL)进行总体症状及生活质量评价.酶联免疫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羟色胺(5-HT)和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的含量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IBS-SS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BS-QOL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5-HT和CGRP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脾胃康颗粒能够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缓解其症状严重程度,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其作用与减少5-HT和CGRP分泌有关.

    脾胃康颗粒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外周敏化中医证候生活质量

    灸法治疗慢性湿疹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钟晶晶柳永德周水生迟振海...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灸法治疗慢性湿疹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关于灸法治疗慢性湿疹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采用RevMan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1个RCTs,共700例慢性湿疹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灸法组治疗慢性湿疹的总有效率[OR=3.39,95%CI(2.15,5.34),P<0.00001]、治愈率[OR=2.88,95%CI(1.79,4.64),P<0.0001]、复发率[OR=0.19,95%CI(0.10,0.35),P<0.00001]、EASI 评分[MD=-1.28,95%CI(-2.16,-0.40),P=0.004]、DLQI 评分[MD=-3.58,95%CI(-5.73,-1.44),P=0.001]以及VAS评分[MD=-1.20,95%CI(-1.88,-0.52),P=0.00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灸法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肯定,作用安全,利于在临床推广,但由于本研究纳入文献质量欠优、样本量较小,今后还需高质量试验进一步验证.

    灸法慢性湿疹系统评价Meta分析

    董氏奇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型的临床针刺手法探讨研究

    刘军兵任胜洪陈蓉伉奕...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临床发现董氏奇穴治疗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对其针刺操作手法可行探索性研究.方法 随机双盲数字分组法选取患者120例,分组董氏奇穴组和普通针刺组各60例.董氏奇穴疗法组采取特殊的针刺手法(倒马针法、牵引针法、动气针法),普通针刺组采取平补平泻针刺手法,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中医眩晕症状评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经络多普勒检查.结果 董氏奇穴组在中医证候积分改善高于普通针刺法(P<0.05);董氏奇穴组总有效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3.23%(P<0.05);听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客观反应脑干供血恢复情况,董氏奇穴组脑干供血参数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董氏奇穴组可明显改善患者椎动脉供血系统及血管弹力指数,疗效显著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 董氏奇穴疗法可明显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生活质量,其针刺手法简单易于操作,基层推广性强,值得深入研究.

    董氏奇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型针刺手法

    天麻酚性成分组合物减轻LPS刺激致BV2细胞炎症模型的影响

    聂发龙郑俭彬朱紫陌向彬...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天麻4个酚性成分的组合物对LPS刺激致BV2细胞炎症模型的影响.方法 复制LPS刺激致BV-2细胞炎症模型;以NO、TNF-α、IL-1β、IL-6、PGE2和IL-10的含量及BV-2细胞活化后膜蛋白CD16/32、CD206表达的变化为指标,考察天麻酚性成分组合物的作用.结果 采用1 μg/mL浓度的LPS刺激BV-2细胞24 h可成功复制BV2细胞炎症模型;阳性药物米诺环素(1 μmol/L)、天麻酚性成分组合物(10 μg/mL)能明显减少LPS刺激BV-2细胞释放NO、TNF-α、IL-6、PGE2的含量(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10 ng/mL的IL-4、1 μmol/L的米诺环素和1、0.1、0.01 μmol/L的天麻酚性成分组合物能下调膜蛋白CD16/32的表达(P<0.01),并上调膜蛋白CD206的表达(P<0.01),使CD206/CD16/32比值增大.结论 天麻酚性成分组合物可明显抑制BV-2细胞炎症反应,并能促进促炎表型的M1型小胶质细胞转化为抗炎表型的M2型小胶质细胞.

    天麻酚性成分组合物脂多糖BV2细胞炎症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草果24种禁用农药残留

    杨光梅黄燕杨丽英陈健...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草果 24 种禁用农药残留的 QuECh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 and Safe)-GC-MS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1%冰醋酸为提取溶剂,经固相分散萃取管(QuEChERs净化管)净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结果 草果中24种禁用农药残留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平均回收率72.80%~109.80%,RSD 为 3.2%~10.0%;峰面积精密度 RSD 为 2.0%~7.0%,方法检出限为 0.005~0.100 mg·kg-1;定量限为0.02~0.100mg·kg-1.结论 建立的禁用农药残留检测方法能科学、有效地检测草果24种禁用残留量,可广泛用于草果及中药材禁用农药监测.

    草果禁用农药残留QuEChERS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葛根、姜黄、沙棘提取物复合护肝功效研究

    潘钰夏海华于冲曲晓军...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葛根素、姜黄素、沙棘黄酮复方对急性四氯化碳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葛根素组(Pue)、姜黄素组(Cur)、沙棘黄酮组(Seaf)和复方组(Pue+Cur+Seaf).各组小鼠连续灌胃给药15 d后,以40%CCl4 0.4 mL制作小鼠肝损伤模型,16 h后测定各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肝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含量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复方组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升高的趋势下降;小鼠肝匀浆MDA、TG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SOD活性、GSH均显著高于模型组;TCHO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复方组各项指标多数优于其他单一材料作用组.结论 葛根素、姜黄素、沙棘黄酮均能不同程度降低四氯化碳造成的肝损伤,三者单独作用效果姜黄素相对较好,而三者以1∶1∶1比例混合组成的复方组更显著的降低四氯化碳造成的肝损伤,对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辅助保护作用.

    葛根素姜黄素沙棘黄酮四氯化碳护肝

    清热退黄灌肠方对新生儿黄疸代谢标志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马圆圆颜佳佳阮为勇步伟全...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代谢组学的技术和方法,先筛选出清热退黄灌肠方治疗新生儿黄疸(湿热郁蒸证)前后血浆代谢物的差异,然后探究该治疗方案可能的代谢组学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黄疸新生儿共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治疗组)与治疗组(联合中药灌肠方),每组各10个新生儿,治疗疗程为5天.2组患儿均在治疗前与治疗后采集血浆,基于LC-MS代谢组学技术,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即PCA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即OPLS-DA分析)结合单变量、多变量统计分析,结合人类代谢组学数据库(HMDB)、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筛选出显著差异代谢物,根据差异代谢物,揭示清热退黄灌肠方代谢组学方面的作用机制.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浆共得出种差异代谢物17种,其中α-酮戊二酸、2-氨基己二酸、胆碱、乙酰胆碱等物质的含量上调,尿酸、肌酸酐、泛酸等含量下调;治疗后,2组共得出15种差异代谢物,其中α-酮戊二酸、胆碱、乙酰胆碱等物质含量上调,尿酸、肌酸等含量下调.结论 本研究能够阐释清热退黄灌肠方治疗新生儿黄疸(湿热郁蒸证)前后的代谢物的差异;清热退黄灌肠方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及胆碱能通路有关.

    清热退黄灌肠方湿热郁蒸证新生儿黄疸代谢组学

    HPLC法测定女贞子中三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李蓉林艾和夏宗霄龙小妹...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女贞子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含量.方法 Zorbax C18(250×4.6 mm,5 μm);甲醇-0.1%磷酸水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365 nm.结果 3 种成分的浓度分别在 0.021~0.126 μg·μL-1、0.018~0.111 μg·μL-1、0.019~0.114μg·μL-1范围内均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其RSD值均大于0.999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72%、98.23%、97.70%,RSD值分别为4.37%、1.22%、1.37%(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精密度高,能为女贞子黄酮类成分的质控提供参考.

    女贞子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HP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