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乐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乐器
乐器

陈晋武

月刊

1002-5995

yueqi@vip.126.com

010-87327685

100122

北京市朝阳区南新园西路甲6号

乐器/Journal Musical Instrument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由于近年电声爱好者尤其是吉他发烧友的增多并逐渐趋于专业化,《乐器》作为一本综合性杂志己很难满足这类专业发烧友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为这类读者服务,杂志社决定将吉他部分的内容从杂志中移出,另出一本专刊,即马上出刊的《吉他平方》杂志。《吉他平方》的顾问团阵容强大,有中国第一代吉他大师张勇、摇滚传教士曹平、轮回赵卫、超载李延亮、唐朝老五、唐朝陈磊、战斧郭智勇、子曰汶麟、顾芷炜、歇斯、摇滚帝国网站陈征等。他们的参与保证了这本杂志的质量,并且能够更好更实际地贴近国内读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胆创新与探索的"前卫"精神——探析曹光平大号独奏曲《风》的创作构思与演奏技术(下)

    周杨阳
    39-41页

    李斯特钢琴作品《弄臣》艺术特色研究

    常乃士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斯特钢琴作品《弄臣》是改编于意大利语原名歌剧,该部钢琴作品有着极为丰富的情感和艺术内涵,演奏人员在实践表演该钢琴作品时,不仅要熟练掌握运用高难度的演奏技巧,还必须科学把控音乐作品演奏风格,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特点。本文将进一步对李斯特钢琴作品《弄臣》艺术特色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为人们欣赏及演奏《弄臣》提供一定参考。

    李斯特钢琴作品《弄臣》艺术特色

    琵琶独奏曲《春雨》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法探究

    辛梓孙颖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琵琶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首座,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春雨》这部作品是近现代琵琶作品的代表作,由朱毅和文博这两位作曲家共同创作。乐曲不仅将琵琶演奏中最有特点的轮指技法发挥到了极致,还灵活运用了"推、拉、吟、揉、打、带"等左手润色技巧。本文将深入剖析其演奏技法并结合自身演奏经验,提升对乐曲整体的把握。

    琵琶《春雨》创作特征演奏技法

    中国艺术歌曲《爱人送我向日葵》的分析与探究

    尹嘉琦孙婕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18世纪末19世纪初,艺术歌曲起源于欧洲,它是一种在歌词或伴奏方面不同于民歌或群体大众的歌曲,往往代表着较高的审美要求。20世纪初期的"五四运动"之后,艺术歌曲在中华大地上不断演化发展。丁善德先生的艺术歌曲《爱人送我向日葵》,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本文主要对《爱人送我向日葵》这首艺术歌曲进行一系列概述,从作品的音乐分析进行探究,再着眼于该艺术歌曲的文本探究,演唱分析以及舞台表现等方面,最终结合笔者的演唱实践,为这首作品的演唱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支撑。

    艺术歌曲音乐表演演唱探究

    对现代筝曲创作风格与美学意境的研究——以古筝曲《风之猎》为例

    黄介然赵星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古筝音乐在创作和表演中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与美学意境。以古筝曲《风之猎》为例,这部作品的创作另辟蹊径,在传统古筝音乐的基础上寻求到了全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它刻画了 一组动态的野外狩猎场景,用丰富的音乐动机和不规则的节奏节拍渲染出激烈博弈的画面。大量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入拓展了古筝音乐的艺术空间,也为欣赏者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观感。

    现代筝曲《风之猎》创作风格美学意境

    福建南音的内外双向传承与传播模式探究——以泉州南音乐团为例

    郭璨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福建南音的繁盛与政府、民间、专业团体、学校、研究群体的共谋密切相连,通过各方相互链接和响应,形成于内自给自足,于外拓宽市场的传承与传播模式。本文以泉州南音乐团为例,将其置于南音传承体系内部,通过分析该团内部结构、自身定位、传承使命,探讨其与民间馆阁、学校等传承主体的互动形式,同时阐述乐团当前推动南音向外传播的具体方式,为传统乐种的当代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福建南音内外双向传承泉州南音乐团

    民乐竞演节目《国乐大典》对民族器乐传承的意义与问题策略研究

    董鑫王志军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广东卫视和山西卫视联合制作的大型原创中国经典音乐竞演节目《国乐大典》,目前已播出四季。它以民族器乐切入,在保留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作品原有韵味的基础之上,与当今听众的审美相契合,对经典曲目进行创新演绎,并结合高科技手段,为观众带来了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视听盛宴,弘扬了国乐经典,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与此同时,该节目亦存在一些发展民族器乐需要注意的问题。基于《国乐大典》对民族器乐的良好推广效果,本文对该节目如何推动民族器乐的发展及其意义与产生的问题予以探讨。

    《国乐大典》民族器乐传承创新

    《听琴经》琴乐养生思想与西方音乐疗法对比研究

    刘丽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琴是最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特色的乐器,也是文人修心养性的重要工具,它所具备的养生价值值得挖掘和总结。《听琴经》将古琴的疗愈、修行功能从抚琴者拓展到听琴者,极大地拓展了古琴的受众面。《听琴经》对古琴的审美价值、养生价值及抚琴者、听琴者如何进行琴乐养生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琴乐养生思想。这一体系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养生思想的智慧,也因此与西方音乐疗法有所区别。本文采用比较学方法,首次将《听琴经》琴乐养生思想与西方音乐疗法进行对比,将其中的异同进行阐述和梳理,以期更好地理解《听琴经》琴乐养生思想的理论体系。

    《听琴经》琴乐养生思想西方音乐疗法比较学

    浅谈小提琴演奏作品的常用体裁(一)

    蒋雄达
    70-73页

    行进管乐在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中的作用与实施路径

    崔飞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美育对于学生养成科学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并促进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行进管乐作为高校美育的重要渠道,是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重点。本文首先从国家的政策和制度出发,对当下音乐美育实施必然性进行剖析,其次对行进管乐的作用进行了解读,行进管乐促进高校音乐教学的转型、优秀音乐文化的传播、提高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生的校园活动。行进管乐在实施路径方面在于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行进管乐教师队伍、落实行进管乐在校园的实施、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编配管乐教材等。

    音乐美育高校新时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