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乐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乐器
乐器

陈晋武

月刊

1002-5995

yueqi@vip.126.com

010-87327685

100122

北京市朝阳区南新园西路甲6号

乐器/Journal Musical Instrument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由于近年电声爱好者尤其是吉他发烧友的增多并逐渐趋于专业化,《乐器》作为一本综合性杂志己很难满足这类专业发烧友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为这类读者服务,杂志社决定将吉他部分的内容从杂志中移出,另出一本专刊,即马上出刊的《吉他平方》杂志。《吉他平方》的顾问团阵容强大,有中国第一代吉他大师张勇、摇滚传教士曹平、轮回赵卫、超载李延亮、唐朝老五、唐朝陈磊、战斧郭智勇、子曰汶麟、顾芷炜、歇斯、摇滚帝国网站陈征等。他们的参与保证了这本杂志的质量,并且能够更好更实际地贴近国内读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乐器视界

    2-3页

    八音·造物——记"创造·创新 转化·发展"首届全国乐器设计大赛

    刘文荣
    4-7页

    突破传统 多元融合——"奇境旅行"三重奏印象

    熊立群莫恩
    8-11页

    19世纪长笛管体形状与制作材料的发展研究

    李响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19世纪欧洲长笛管体形状与制作材料的发展呈现了趋于标准及定型化的状态。英国鲁德尔&罗斯&卡特乐器公司对长笛管体形状类型的实践性探讨给出了明确的结论,为之后长笛管体形状的确立、声学发音研究提供了依据。长笛的制作材料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多样化的选择,不同材料制作出的长笛都有它独特的品质和所代表的音色,这与乐器结构的不断改进、演奏家对乐器音色品质的追求密不可分。硬橡胶的产生为之后长笛及木管乐器制作材料的选择提供了新的可能,为之后长笛制作工艺的多样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19世纪长笛管体形状制作材料发展研究

    钢琴击弦系统PFSC性能及整调技术初探

    王欣源戚永超
    16-18页

    16世纪英国最流行的键盘乐器——维吉那琴在都铎王朝王室中的流传与发展

    赵春婷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都铎王朝,是指1485~1603年自亨利七世开始统治英格兰王国及其属土周围地区到伊丽莎白一世去世的100多年间的一个王朝,共经历五代君主。这五代君主都对维吉那琴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促使其形成具有英国民族乐派性质的"维吉那琴派"。维吉那琴因君主的喜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亨利八世时,它成为贵族及中产阶级家庭所追捧的乐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维吉那琴更成为绅士、小姐们所钟爱的乐器,是他们教育程度的一种体现。甚至平民家庭即使节衣缩食也要购置一架维吉那琴,以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

    维吉那琴都铎王朝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

    非遗中的"静默"(Silence)——以水墨艺术与古琴艺术为例

    柴佳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试图对非遗中的两种艺术——水墨与古琴艺术作为研究对象,对"静默"在不同艺术领域中的结构性表达进行对比性研究,试图找到在不同艺术领域中的结构性"静默"的统一性与相似性,从而让"静默"这个观念能够在非遗传统文化艺术中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艺术符号而存在。

    "非遗"传统文化水墨艺术古琴艺术静默

    落霞式"龙吟"琴的前世今生(上)

    张华彬张硕鹏
    28-31页

    笙簧缭绕醉春风——访精艺笙乐器厂王泽爽

    孟建军
    32-34页

    红色音乐融入中学音乐社团活动的价值与路径

    涂斌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社团活动是课外活动的重要阵地,是我国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学校音乐课程改革的一种重要路径。红色音乐是中国特有的音乐形式,它是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强烈的思想感染力,成为了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以红色音乐与中学音乐社团活动展开论述,探讨红色音乐与中学音乐社团活动相融合的价值与路径,为学校音乐社团活动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音乐社团活动红色音乐中学教育价值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