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俞凯

双月刊

2095-1426

66scjs@vip.sina.com

0523-86667121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南通路99号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Journal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CSCDCSTP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页岩气实验地质评价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徐旭辉申宝剑李志明张文涛...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页岩气实验地质评价技术进步是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从页岩的含气性、赋存性和可压性三个方面,总结了页岩气实验地质评价技术方面所取得的进展,重点介绍针对中国南方海相页岩热演化程度高的特征,开发的超显微有机岩石学、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及孔隙表征等技术,探讨了页岩气实验地质评价技术未来发展方向,指出多尺度孔隙结构有效性及连通性、成岩演化过程中有机—无机孔协同表征、可压性动态评价是页岩气地质评价技术的关键攻关方向.

    页岩气地质评价实验技术研究进展

    彭水及邻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常压形成机制

    袁玉松方志雄何希鹏李双建...
    9-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彭水及邻区龙马溪组页岩气藏在地质历史时期存在过超压现象,但现今为常压,发生了由超压向常压的转变.通过抬升过程中地层压力演化模拟,揭示龙马溪组泥页岩在抬升过程中发生了超压破裂,产生裂缝,导致页岩气散失和超压释放.依据泥页岩覆压渗透率测试分析数据,认为当龙马溪组泥页岩裂缝面上所受的正应力大于15 MPa,即埋深大于1000 m时裂缝将发生闭合.但裂缝闭合程度受泥页岩超固结比(OCR)影响,处于脆性带之下的泥页岩,OCR相对小,裂缝闭合程度相对高,超压可能未完全释放,现今仍然维持一定程度的超压;处于脆性带之上的泥页岩,OCR越大,裂缝闭合程度越差,对页岩气保存不利,容易导致超压完全释放,变为常压.泥页岩的OCR与地层流体压力系数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OCR比越大,越趋于常压.

    页岩气常压超固结比脆性裂缝闭合

    基于构造约束的逐层网格层析速度建模技术在南川地区的应用

    任俊兴孟庆利杨帆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川地区地表灰岩大面积出露,地震资料信噪比较低,且地下构造复杂、地层倾角较陡,属于典型的地表地下双复杂地震地质条件.单一的速度建模方法无法获取准确的速度模型,进而影响地震成像精度,难以有效指导该区水平井钻探工作.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分析层位层析和网格层析两种速度建模方法的优缺点,结合南川地区的实际资料特征,在构造约束的基础上进行逐层网格层析速度反演,即通过拾取纵向速度变化比较明显的地震标志层,由浅至深逐层约束网格层析反演,较好地解决了该区地表地下双复杂地震地质条件对速度反演的影响,为叠前深度偏移提供了较高精度的深度域速度模型.通过实际应用,对南川工区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改善明显,基本满足了该区页岩气勘探对地震资料的需求.

    南川地区构造约束速度建模网格层析叠前深度偏移

    基于复杂渗流机理的页岩气藏压后数值模拟研究

    王伟李阳陈祖华姚军...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天然裂缝发育的页岩气藏,压后人工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互沟通,传统的双重介质模型不能准确的反映天然裂缝对产量的影响.针对气体在纳米孔隙中运移的微尺度效应,建立了气体在基岩中黏性流动、Knudsen扩散、表面扩散、吸附层以及气体解吸附等复杂流动机理作用下的多段压裂水平井数学模型.通过离散裂缝模型对天然裂缝和压裂裂缝进行简化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再运用数值模拟研究平桥区块页岩气多段压裂水平井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页岩气井早期产量主要来自裂缝系统游离气,吸附气采出程度平均只有10.1%;储层未改造区域的存在使得基岩渗透率对累计产量的影响变大,裂缝密度和裂缝网络的连通性对气井产量和递减率影响也很大.

    平桥页岩气藏离散裂缝模型渗流机理产量递减压后模拟

    一种页岩有机孔与无机孔定量表征的方法

    蔡潇靳雅夕叶建国彭柳...
    30-3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扫描电镜图像处理后得到的面孔率结果能够有效反映页岩有机质孔隙的发育程度,在统计样本足够大的前提下能够相对准确地定量表征有机质孔隙的规模大小.由于受扫描电镜绝对分辨率的限制,面孔率结果在小于2 nm的孔径范围内低估了有机孔含量,需要通过吸附法得到的孔径分布结果进行校正,再结合TOC和有效孔隙度来计算页岩有机质孔隙度,从而间接得到有机孔和无机孔比例.渝东南地区4口页岩气井的数据表明武隆和东胜地区以有机孔为主,底部①至②小层的有机孔比例高,最高可达85.89%;彭水地区受有机碳控制,有机孔比例不高于20%;平桥地区有机孔比例在20%~30%,层理缝及纹层构造相对发育,尤其是纹层构造中碎屑颗粒与泥质互层间可能存在的裂隙或粒缘缝对无机孔的贡献较大.有机孔比例主要受有机质丰度与有机质孔隙发育程度的影响,有机孔比例与TOC含量在纵向上的变化规律高度一致.

    页岩孔隙有机孔无机孔定量

    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页岩储层可压性评价方法

    龙章亮温真桃李辉曾贤薇...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页岩储层的可压性评价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影响储层可压性的参数众多,包括储层基础地质参数(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量、有机碳含量等),工程地质参数(岩石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地层压力、地应力等)以及工程参数(水平段长、优质储层钻遇率、分段分簇、压裂规模等)多参数影响,且不同气田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复杂工区光是寻找影响产能的主控因素都需要进行多轮先导试验进行分析评价.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的页岩储层可压性评价方法,气田储层可压性评价任务迫在眉睫,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页岩气储层可压性分析评价方法.其优点在于可快速地明确影响产量主控敏感参数.参数相关性强,可根据敏感参数预测压后产量,且随后期开发井数量越多预测精度越高.气田可以通过工程工艺优化调整得出的主控敏感参数,达到进一步提高压裂效果的目的.

    页岩气储层可压性灰色关联主控敏感参数压裂综合指数

    井中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平桥南页岩气区块应用效果分析

    黄小贞谷红陶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准确描述水平井水力压裂裂缝展布状态、储层改造体积、造缝主控因素是页岩气开发中一项关键技术.采用在邻井JY×-2中下放高精度检波器的方式对平桥南JY×-1页岩气井第10至15压裂段进行井中微地震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描述每段压裂施工的裂缝发育过程,分析6段压裂后裂缝的分布特征:主要以人工裂缝为主,半缝长250 m,宽210 m,高85 m;储层改造体积2187×104 m3,单段压裂区域有一定重合;主裂缝方向为北西60°,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基本一致;压裂屏障是裂缝不对称发育的主控因素.结合三维地震曲率属性分析认为,储层内的天然闭合裂缝是压裂微裂缝延伸的屏障,影响压裂微裂缝延伸方向和长度的同时也会导致施工压力升高.

    平桥南页岩气微地震监测水平井水力压裂压裂屏障压裂微裂缝

    改进的压力衰竭法测试页岩孔渗参数

    任建华卢比任韶然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常规油气藏(如页岩气、煤层气和致密砂岩油气等)的渗透率很低,采用常规方法不易进行测试和评价.因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压力衰竭法,用来测试致密岩样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其原理是采用一较小体积的气源容器,在岩样一端施加一个较高的压力,测试系统压力的衰竭过程,通过不同压力和时间内的衰减压差,计算岩心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对测试原理进行了分析,并给出孔隙度和渗透率计算模型,同时测试分析典型致密页岩岩样的压力衰竭规律,研究不同因素(气体组分、温度、围压和驱替压力)对压力衰减规律和渗透率的影响.对一页岩岩样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了不同测试条件下的渗透率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及围压的升高,渗透率均降低,表明温度和围压对渗透率测量结果有重要的影响.渗透率实验测量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对比,两者数量级保持一致,表明实验方法可靠.

    致密岩石渗透率孔隙度压力衰竭法影响因素

    氧化性入井液对富有机质页岩渗透率的影响

    游利军周洋康毅力豆联栋...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富有机质页岩沉积于缺氧的还原环境,富含黄铁矿、绿泥石和有机质等还原性组分.油气储层开发过程中有大量氧化性入井液进入储层,与储层岩石流体不配伍,打破页岩储层与油气水等地层流体的物理和化学平衡状态.选取四川盆地川东南彭水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开展氧化性流体与富有机质页岩作用实验,分析氧化性入井液对页岩储层渗透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富有机质页岩接触氧化性流体后,渗透率会随着流体氧化还原电位(Eh)的变化而改变,即氧敏性;流体氧化还原电位小于450 mV时,产生Fe2O3、Fe(OH)3、菱铁矿(FeCO3)、二水硫酸钙(CaSO4·2H2O)、MgSO4和BaSO4等化学沉淀固相微粒和页岩岩屑固相微粒,导致页岩渗透率降低.调控入井流体Eh来抑制氧敏损害,发挥氧化致裂增渗作用,是处于还原环境下油气藏储层保护完井液的发展方向.

    页岩氧敏性储层损害还原性矿物微粒运移氧化还原电位

    彭水区块常压页岩气高效排采技术研究

    段承琏魏风玲魏瑞玲刘芳...
    64-7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彭水区块属于常压页岩气藏,压裂投产后无法自喷.在正常生产中也有地层水产出,由于地层能量不足、产气量低无法携液生产,因此,排采需求贯穿整个生产阶段.由于排液量变化大,不同开采阶段缺乏对应的合理排采方式,彭水页岩气的排液效率较低.为了确定适合彭水区块的高效排采方式,针对区块的排液特点,从经济和技术角度综合评价、优选了电潜泵+气举复合排采、同心管(小直径管)排采、自产气压缩机气举排采、外输气气举排采方式,形成了一套适合彭水区块常压页岩气的排采技术,气举排液的返排率达到72%,对提高彭水页岩气的开发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彭水区块常压页岩气排液采气方法优选高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