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俞凯

双月刊

2095-1426

66scjs@vip.sina.com

0523-86667121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南通路99号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Journal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CSCDCSTP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彭水区块水平井简化全井段流态模拟及流型图版优选

    魏瑞玲王光彪魏风玲段承琏...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判断产水水平气井井筒流型是预测井筒生产动态、合理选取人工举升措施的关键.基于彭水区块气井实际生产情况,设计了一套可视化、可变角度的空气、水两相流动模拟实验装置,并且采用相似准则开展5种管斜角、6种气速、5种液速共150组两相流动模拟实验,归纳出4种流型类型,再分析角度、气速、液速对流型的影响:气速对垂直、倾斜管段流型影响较大,随气速的降低,流型依次表现为环状流、搅动流、段塞流;而液流速对各管段流型影响较小.最后将实验流型与文献中典型流型图板进行对比优选,确定了适用于彭水区块的两相流流型图板:垂直管AZIZ流型图+倾斜管GOULD流型图+水平管GOIVER流型图.其研究成果能有效预测井筒流态变化,为后续人工举升工艺的选取提供技术支撑.

    彭水区块水平井两相管流实验流型图

    前置液阶段的支撑剂段塞降低页岩储层压裂摩阻实验研究

    杨兆中高晨轩李小刚刘觐瑄...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涪陵地区页岩储层在水力压裂前期井口注入压力过高的问题,开展了基于支撑剂段塞技术的降阻实验研究.采用前期自研的射流装置和靶件,建立了一套利用支撑剂段塞打磨孔眼的近井裂缝降阻的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并进行了正交实验.针对现场需要,建立了首尾压降与平均压降速率两个参数对实验结果进行表征,并据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降阻效果的影响由大到小排序为:砂比、粒径、段塞组数(打磨时间)、支撑剂类型;石英砂降阻效果优于陶粒,降阻效果随着支撑剂粒径变粗、砂比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打磨时间的延长先减小后增大.基于正交实验结果,筛选出了一组支撑剂类型为石英砂,粒径为40/70目,砂比为9%,打磨时间为9 min的最佳作业参数,此时获得压降速率0.439 MPa/min,首尾压降1.04 MPa的最佳降低摩阻效果.该实验研究为页岩储层水力压裂的施工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页岩孔眼降阻弯曲裂缝支撑剂段塞水力压裂

    高压气井液面测试仪在平桥南区块页岩气井中的应用

    黄天朋严晓明李加明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压页岩气井开发过程中,井底积液的产生会严重影响气井的正常生产,因此,需要对井底积液情况随时掌握,从而及时制定有效的排液措施,避免气井水淹.而传统的钢丝下挂电子压力计等监测方法存在施工工艺复杂、时效性差等诸多缺点,往往不能够满足气田开发对液面资料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引进高压气井液面监测仪对页岩气井进行液面监测.使用高压气井液面监测仪能够快速了解气井液面高度.通过对工区内气井进行液面测试,对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针对液面不清晰等问题,调整液面仪液面增益、接箍增益等参数,优化施工工艺,使仪器适用于该区块井况,形成了平桥南区块液面测试的工艺技术.根据井况排除干扰因素,准确甄别真实液面位置,总结出了平桥南区块液面测试的分析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取单井动液面资料,对制定单井生产制度及区域开发方案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动液面高压气井液面仪页岩气积液测试

    低残余应变弹韧性水泥浆体系在平桥南区块页岩气井中的应用

    刘军康陶谦沈炜闫联国...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平桥南页岩气区块前期高压页岩气井生产套管环空带压现象,开展弹韧性水泥浆体系的优化,从而改善固井质量和提高水泥环的长效密封能力.综合分析平桥南区块前期出现环空带压原因,通过物理模拟装置开展固井水泥环密封能力评价实验,揭示环空带压原因;采用相间填充技术,实现水泥石脆性改造;并采用纳米乳液填充技术,实现空隙填充,降低水泥石孔隙度,减少微环隙;通过水泥浆体系优化,水泥石弹性模量较之前所用韧性水泥石降低10%以上,水泥石残余应变降低30%以上;通过现场6口井的现场应用,固井质量优良率100%,且目前尚未发生生产套管环空带压现象.低残余应变弹韧性水泥浆体系的应用,为防止页岩气井生产套管环空带压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页岩气固井环空带压低残余应变水泥浆

    页岩气排采工艺技术适应性分析及对策

    张宏录许科高咏梅徐骞...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电潜泵等排采工艺因自身的应用条件不能适应平桥南区块页岩气井不同的排采时期的问题,开展了页岩气排采工艺技术适应性分析及对策研究.通过对电潜泵、射流泵、气举排采工艺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依据平桥南区块页岩气井不同排采时期地层压力特征,设计了电潜泵—气举组合排采工艺管柱.复合排采工艺管柱由ϕ73 mm油管、气举阀、智能开关、电潜泵组成.在页岩气井生产前期,当地层供液能力充足时,采用电潜泵排液举升工艺管柱;在排采后期,当电潜泵的沉没度下降至100~200 m时,采用气举排采工艺.电潜泵—气举组合排采工艺管柱克服了电潜泵、射流泵、气举单一排采工艺的不足,一趟生产管柱适应页岩气井不同的排采时期,最终实现了页岩气排采井的连续性排采.

    页岩气排采组合排采工艺适应性

    基于FEMM的径向井压裂裂缝扩展模拟研究

    张耀峰邵祖亮王涛伯音...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径向井可用于引导水力压裂裂缝定向扩展,达到沟通非常规储层中的天然裂隙或溶洞,提高油气资源采收率的目的.径向井压裂技术已经在低渗透、浅埋藏油气田中得到了初步的应用和发展,但其机理仍不明确.因此,介绍了FEMM(Finite Element-Meshfree Method)的基本原理,并基于FEMM和现场数据建立了不同布井角度的径向井水力压裂模型,研究了不同方位角对径向井压裂裂缝扩展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利用FEMM验证了径向井对水力裂缝的扩展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水力裂缝首先沿着径向井方向扩展,扩展一段距离后沿着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扩展;径向井与最大水平主应力的夹角越大,径向井引导水力裂缝扩展的距离越短,径向井对裂缝的引导作用越小.研究成果对径向井压裂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径向井水力压裂FEMM引导扩展裂缝路径

    延长油田低温低渗油藏空气泡沫驱矿场实践

    姚振杰江绍静高瑞民王伟...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长油田T区块油藏具有低温低渗的特点,注水井和油井大多经过重复压裂,水驱开发过程中存在沿裂缝或优势通道水窜的问题,进而导致注水开发效果差.针对T区块水驱开发存在的问题,结合空气泡沫驱油的优势,2007年开始实施空气泡沫驱矿场试验,探索低温低渗油藏空气泡沫驱可行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鉴于前期试验效果,研究区于2011年后陆续扩大空气泡沫驱矿场应用规模.目前,经过多年的空气泡沫驱矿场实践,延长油田低温低渗油藏空气泡沫驱见到了较好的效果,并形成了完整的配套工艺技术及安全保障措施.矿场应用表明:约有70%的单井见效,区块单井月均产油增加了2.2 t、综合含水降低了25个百分点,提高阶段采出程度达1.21%,延长油田低温低渗油藏空气泡沫驱见到较好效果.

    低渗低温空气泡沫驱防窜矿场实践

    盐湖超浅层小型气田开发优化部署研究

    宋维春阿雪庆李拉毛才旦孙勇...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盐湖气田储层埋藏较浅,气层多,各气层含气面积相差悬殊.总体表现为高孔隙度、中—低渗透率的特点,气水界面不统一,为罕见的超浅层疏松砂岩小型边水气藏.国内浅层油气藏都具有勘探开发过程中井易出水出砂,产能比较低,稳产难度较大,生产过程中地层压力下降快、弹性产率低等特点.为实现小型气田的效益开发,依据气田的地质特点,在合理划分开发层系与开发层组的基础上,参考疏松砂岩边水气藏的井网部署方法,确定了盐湖气田沿轴线,占高点,顶密边稀的布井方式,采用由深至浅的开发方式,接替上返生产,实现井数少、成本低和长期稳产的目标,确保气田合理的储量、产能和产量的接替顺序,以获得最佳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盐湖气田井网部署疏松砂岩柴达木盆地气水界面

    华庆地区长8段油层组高阻水层成因分析

    赵阳段毅
    118-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8段油层组局部区域水层电阻率偏高,导致水层易被误判为油层,限制了华庆地区长8段油层组的勘探开发进程.针对高阻水层发育的问题,运用流体包裹体技术及扫描电镜技术并结合华庆地区地质资料分析了长8段高阻水层形成原因.结果显示,华庆地区长8段油层组接受了3期充注,规模最大的第三期充注破坏了早期形成的油水关系,从侏罗世末期开始的盆地构造活动加剧了原生油水关系的破坏程度,复杂的油水关系导致残余油滞留于部分孔隙,泥质隔夹层和致密层进一步抑制了残余油向外运移,孔隙中的残余油增加了储层电阻率;绿泥石矿物在高阻水层区较发育,其在高阻水层的相对含量为34.32%~81.11%,比油层中的绿泥石含量高,颗粒表面的绿泥石矿物吸附孔隙中的原油造成水层电阻率偏高;长8段储层中的碳酸盐胶结物也是引起水层高电阻率的因素,它的含量超过4.9%可导致水层表现为高阻.研究结果揭示了华庆地区长8段油层组高阻水层形成机制,为华庆地区长8段高阻水层识别、油水分布规律研究、提高勘探成功率奠定了基础.

    高阻水层华庆地区长8段油层组绿泥石碳酸盐

    一种基于RPM测井的泥浆侵入校正方法

    李跃林徐思慧王利娟乐彪...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实际测井情况的复杂性,存在部分泥浆侵入井的电阻率曲线只含有随钻电阻率曲线,并且由于该电阻率曲线测量时泥浆还未完全侵入,因此,常规泥浆侵入校正方法不能应用于此类井中的泥浆侵入校正.为此提出一种新的校正方法,即结合泥浆侵入机理和改进体积模型得到侵入前后地层含水饱和度关系式,对RPM(Reservoir Performance Monitor-储层性能监测仪)测量的含水饱和度直接进行校正,来有效规避电阻率测井资料的不适用性.将校正模型运用于实际测井资料解释中,发现解释结论与实际产出情况一致,校正了由随钻电阻率曲线进行泥浆侵入校正的解释结果,由此验证了该校正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为泥浆侵入校正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随钻泥浆侵入体积模型含水饱和度R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