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俞凯

双月刊

2095-1426

66scjs@vip.sina.com

0523-86667121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南通路99号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Journal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CSCDCSTP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注水井优化配注方法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罗宪波常会江雷源翟上奇...
    223-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注水井优化配注方法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的问题,以注水井优化配注涉及的关键参数纵向劈分系数、平面劈分系数和注采比3个方面为切入点,对国内外学者在注水井优化配注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得到了适用于不同场合下的注水井优化配注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以采油井为中心,提出了注水井优化配注新方法.新方法重点强调了注水井的优化配注应根据不同地质油藏特征、油田开发阶段、配注精度需求等因素选择不同的优化配注参数计算方法,从而使油田优化注水效果最佳.并将优化配注新思路在矿场进行试验,实现区块日增油幅度高达10%(日增油20 m3)的良好开发效果.最后指出了未来优化注水方向必然是基于人工智能的注水方案设计、智能优化和同步调整为核心的油藏和采油工程一体化.以上注水井优化配注方法,对不同类型不同开发阶段油田的注水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配注方法层段纵向劈分系数平面劈分系数注采比

    大庆厚油层内各结构单元分流率变化特征实验研究

    裴秀玲李嘉琪马旭飞张爱祥...
    23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层内非均质储层各结构单元注采端分流率规律的认识,针对大庆喇嘛甸油田厚油层多段多韵律特征,通过"分注分采"岩心构建了层内非均质油藏模型,利用物理模拟实验分别研究了渗透率级差及注入速度对于水驱分流率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驱到0.4 PV时,分流率曲线出现"拐点".在注入端,0.4 PV前,注入水主要进入高渗层;0.4 PV后,中低渗透层吸液量增加.对于正韵律储层,随渗透率级差增加,中低渗透层波及体积减少,采收率减小;随平均渗透率增加,中低渗透层波及体积增加,水驱采收率增加.对于复合韵律储层,正反复合韵律大于反正复合韵律的采收率数值.在注入端,当注入速度为0.6 mL/min时,随注入PV数增大,高渗透层分流率增加,中低渗透层则减小.当注入速度分别为0.9 mL/min和1.2 mL/min时,随注入PV数增大,高渗透层分流率呈现"先增后降",中低渗透层则呈"先降后增"趋势.随注入速度增加,中低渗层采收率及其占总采收率百分比逐渐提高.研究结果对于加深层内非均质油层内注采端分流率机理认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厚油层水驱注采端分流率影响因素机理分析层内非均质大庆油田

    阴-非体系高温泡排剂HDHP的研究及应用——以四川盆地东胜页岩气井为例

    张龙胜王维恒
    240-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盆地东胜区块页岩气井储层垂深大(最大4300 m)、地层温度高(最高140℃)、钙镁离子质量浓度高(最高2.8×10-3 kg/L),导致返排液量过低,泡排剂效果不佳.针对此问题,在室内选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含氟己基乙醇聚氧乙烯醚(FT)、改性硅油树脂聚醚(FM)和金属螯合剂(EDTA-2Na)为原料,制得阴-非体系高温泡排剂HDHP.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AES、FT和FM不同配比对发泡、稳泡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HDHP的最佳配比.通过室内实验评价HDHP的泡沫综合性能,表明高温泡排剂HDHP具有良好的抗温性和抗钙镁离子能力.在东胜区块3口井的试验过程中,平均单井产气量提高了30%.研究结果表明,阴-非体系高温泡排剂HDHP适用于东胜区块超深页岩气井泡沫排采工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阴-非体系泡排剂高温页岩气井东胜区块

    深层油藏大斜度井深抽技术对策

    张进田洪波胡宇新
    247-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堡油田地处滩海,油井位置局限,整体开发以大斜度定向井为主,受油藏形成特性影响,断块发育破碎,横向面积小,纵向含油层系多,低能量区存在大量供液不足的油井,泵的常规下入深度难以满足连续生产的供排需求,导致单井效益过低,同时泵筒充不满加剧了井下杆柱应力的复杂性和偏磨程度.在对抽油机井杆管泵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深抽工艺的技术对策,并由油藏压力和生产参数预测了深抽放大压差的增产潜力,从多级杆柱加深后应力计算及延长生产周期等配套工艺技术研究入手,通过软件模拟深抽后杆柱应力变化,对深抽后不同深度杆柱进行应力测试与理论计算对比,并对相关配套工艺进行优化设计,确保深抽后杆柱应力的安全性.实现了深抽后油井动液面下降,产能增加,沉没度的增加,并提高了泵筒充满系数,泵挂深度平均加深800 m、最大泵挂深度达到3300 m,生产压差平均放大6 MPa,泵效平均提高10个百分点,单井增油平均提高300 t,同时针对不同油层物性、不同供液能力的油井进行效果分析和经验总结,形成了不同油井深抽的可行性评价方法.

    深层油藏大斜度井杆柱应力产能预测深抽技术防偏磨工艺

    基于连续液面曲线的间歇采油工作制度优化研究

    彭凯王昊齐京国
    254-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间歇采油是低产低效井挖潜的常用方式,在应用中大部分都是通过定性和效益因素确定工作制度,缺乏科学性.为精细化、定量化优化其工作制度,结合物质平衡、流入流出动态等理论,并综合考虑井斜、储层物性参数等因素,建立了间歇采油的开关井动液面耦合数学模型,并创新性地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液面恢复曲线进行拟合,从而求取地层物性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枚举法将开关井动液面进行等分,并从井口产量、泵效、地层流入量等多方面进行优化评价,最终确定合理的工作制度.通过矿场应用验证表明:建立的耦合数学模型,将其数值迭代结果与实测液面恢复曲线进行拟合,能更科学确定间歇采油工作制度,确保油井处于高效协同供排关系.

    耦合数学模型泵效间歇采油工作制度液面恢复曲线

    纳米颗粒强化泡沫压裂液的构建及其稳泡机理研究

    杨兆中郑南鑫朱静怡李小刚...
    260-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SiO2纳米颗粒(SNP)与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可为构建适用于恶劣地层条件下的泡沫压裂液提供一种新思路.实验评估了SiO2纳米颗粒与5种表面活性剂协同稳泡能力,基于泡沫综合值筛选了最优泡沫体系.通过对优选出的泡沫压裂液体系进行携砂性、黏弹性、剪切性、稳定性评价,分析纳米颗粒对压裂液性能的改良.同时利用光学显微镜、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揭示SiO2纳米颗粒稳泡机理.体系筛选实验表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TAB与SiO2纳米颗粒的协同作用最明显,泡沫综合值达15288 mm·s,析液半衰期提升了145%.性能评价实验表明:SiO2纳米颗粒能提升界面液膜的弹性模量,提高液膜对支撑剂的支撑能力,减小沉降速率,有利于泡沫将支撑剂带入更深的裂缝当中;SiO2纳米颗粒还能提高液膜表面的粗糙度,强化泡沫压裂液的抗剪切能力;在体系中加入支撑剂会削弱泡沫的稳定性,陶粒的削弱作用强于石英砂,小粒径的削弱作用强于大粒径的削弱作用.机理研究实验表明:泡沫微观结构中观察到SNP在Plateau边界(3个气泡的交界区)聚集堵塞排液通道,这说明纳米颗粒能够阻止泡沫的粗化和排液,宏观稳定性上表现为气泡数量更多、尺寸更小、分布更均匀.

    泡沫压裂液SiO2纳米颗粒体系筛选泡沫性能评价稳泡机理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