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俞凯

双月刊

2095-1426

66scjs@vip.sina.com

0523-86667121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南通路99号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Journal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CSCDCSTP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注CO2解堵后注干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以中原油田某区块凝析气藏为例

    杨雪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化研究中原油田某区块凝析气藏提高采收率效果,以中原油田某区块沙三下低孔低渗凝析气藏为例,基于物质平衡方程和状态方程的理论支撑,通过PVT相态、物理模拟等室内实验,揭示了该气藏的衰竭开发规律,对该气藏低产无产原因深度剖析,认清目前现状.首次提出符合该区块凝析气藏地质特征的近井地带双向(产转注+生产井)解堵后注干气保压开采提高采收率开发方式,分别对注入端和采出端的天然岩心开展了注CO2解堵物理模拟实验,解堵后渗透率恢复分别为60.44%、63.15%,表明了注CO2解堵效果良好,在解堵的基础上,开展注干气保压岩心驱替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凝析气藏一开始在原始地层压力41.19 MPa下注干气保压开采,凝析油采收率可达91.41%;衰竭至堵塞压力21.14 MPa再进行注干气保压开采,凝析油的采收率为44.28%.通过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开发过程中因近井地带压力低于露点压力造成油水乳化堵塞的地层物理模型,为中原油田低渗致密凝析气藏的效益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近井地带凝析气藏低渗流体模型提高采收率

    大港油田开发中后期稠油油藏CO2吞吐参数优化及实践

    武玺张祝新章晓庆李云鹏...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港油田稠油油藏水驱开发中后期含水快速上升,开采效果变差.CO2吞吐技术是开发稠油油藏的有效方式,但高含水后期稠油吞吐的参数优化及现场效果亟待研究.利用大港油田某稠油油藏,开展注CO2增溶膨胀和降黏实验.基于实验和测井资料,建立单井数值模拟模型,模拟了储层参数和CO2注入参数,分析了CO2吞吐增油机理.基于理论研究结果在板桥地区和刘官庄地区进行了CO2吞吐矿场试验.研究结果显示:CO2控水增油机理主要为膨胀原油体积、降低原油黏度,黏度降低幅度可达到98%.注入量、注入速度、吞吐周期对CO2吞吐效果影响相对较大,建议单井CO2注入量在600~1000 t(0.22~0.37HCPV),注入速度在40~80 t/d,吞吐周期为3~4次.板桥及刘官庄地区共实施CO2吞吐12井次,平均单井增油3.4倍,综合含水率降低52.2%.因此,CO2吞吐是一种有效的控水增油技术,这对类似稠油油藏注水开采后期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CO2吞吐控水增油膨胀实验单井径向模型稠油

    CO2驱油下非金属管材耐蚀性能初步评价

    贺三向粟林夏兴宇孙银娟...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CO2驱油环境中,采用碳钢的集输管网中刺漏、穿孔现象频发.使用增强塑料类的非金属管道代替部分金属管道,对减轻腐蚀、降低维护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腐蚀浸泡实验研究了高矿化度、高CO2含量下,柔性复合管、芳胺玻璃钢管的渗透性、膨胀性、力学性能随浸泡周期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增加,2种非金属材料的渗透率、膨胀率增大,拉伸强度下降.其中芳胺玻璃钢管的渗透性大,膨胀率相对较小,拉伸强度高.柔性复合管的渗透率小,膨胀率相对较大,拉伸强度小.根据变化后的力学性能进行强度校核后,2种材料均能满足3 MPa的集输压力要求.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得到不同管线规格下的最大许用压力.

    高矿化度CO2驱油非金属管材拉伸强度耐蚀性

    草舍油田CO2驱用气溶性发泡剂性能评价

    张壮王海燕徐骞张宏录...
    92-9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解决草舍油田CO2驱气窜问题,从溶解、起泡、封堵3个方面对含氟发泡剂A和含硅发泡剂B两种气溶性发泡剂进行实验评价,并优选出其中一种作为草舍油田CO2驱封窜体系.由实验结果可知,含氟发泡剂A和含硅发泡剂B在乙醇助溶剂的辅助下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分别达到2.51%和1.93%,均能达到形成稳定泡沫的溶解条件.含硅发泡剂B所产生泡沫的综合性能优于含氟发泡剂A,浓度达到1.5%时起泡性能达到最优.在高温高压(110℃、15 MPa)条件下,起泡体积达到261 mL,半衰期达到115 min.从溶解和起泡2个方面考虑,优选含硅发泡剂B作为草舍油田CO2驱泡沫封窜体系,并开展不同注入方式下的CO2泡沫封堵能力评价实验.注入方式选择CO2和发泡剂交替注入时,混合更均匀,泡沫更多,阻力因子高,可达到40以上,展现出良好的封堵性能.该封窜体系的研究为草舍油田CO2驱防气窜提供了一项新的技术支持.

    CO2气窜气溶性溶解性能起泡性能封堵性能

    调驱剂传输运移能力技术指标评价研究

    张云宝卢祥国刘义刚李彦阅...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化学驱油技术应用规模呈现逐年增加态势,但一些矿场试验效果却并不理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许多,其中就包括调驱剂与储层孔隙适应性问题.针对矿场生产和理论实际需求,开展了化学调驱剂传输运移能力技术指标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调驱剂在多孔介质中传输运移是实现深部液流转向作用的必要条件,传输运移能力可采用调驱剂注入结束时岩心前部与后部压差之比β值来评价,推荐技术指标范围:①β=1~3,优良;②β=4~8,中等;③β=9~15,较差;④β≥16,差.调驱剂滞留和传输运移能力与其自身材料分子结构形态即聚集体尺寸和岩心渗透率密切相关,二者的目的相互矛盾,实际应用时需要合理兼顾.黏度是流体内摩擦大小的评价指标,聚合物溶液内摩擦力大小与聚合物浓度、分子聚集体形态和溶剂水矿化度等因素有关.通过分子间物理缔合和化学交联反应可以改变聚合物分子聚集体形态(尺寸),进而达到增大聚合物溶液内摩擦力即增加黏度目的,但这将导致聚合物溶液传输运移能力变差,进而削弱聚合物溶液深部滞留和液流转向效果.

    调驱剂传输运移技术指标物理模拟机理分析

    抗高温低密度弹塑性水泥浆体系研究与应用

    彭金龙李全双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塔河油田奥陶系井底温度高,缝洞发育,极易发生漏失,固井环空间隙小,常规的低密度水泥浆体系不能保证水泥环的密封完整性,不能满足勘探开发的要求.针对以上难点,优选了改性粉煤灰增强水泥石早期强度,复配高抗挤微珠提高水泥浆综合性能,优选高温弹塑性材料降低水泥石弹性模量,结合配套的固井外加剂,评价低密度弹塑性水泥浆体系.该水泥浆体系密度适用范围1.25~1.50 g/cm3,API失水<50 mL,流变性好,直角稠化,且水泥浆沉降稳定性好,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弹性模量可低至7 GPa,抗压强度>14 MPa,增强了水泥环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密封完整性.该体系在塔河油田中探1井和TP193井成功运用,整体固井质量良好,说明该体系可满足奥陶系易漏地层小间隙尾管的固井技术要求,应用前景良好.

    塔河油田固井高温低密度弹塑性水泥浆

    砾岩储集层聚合物驱油机理与控制因素实验研究

    王志远张烈辉谭龙张朝良...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下克拉玛依组砾岩储集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物性、岩性、孔隙结构模态与聚合物驱提高采出程度的关系.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建立了聚合物原油动用规律研究的实验方法,分析了砾岩油藏储集层聚合物驱过程中微观孔隙的动用规律.通过微观驱油实验,分析了砾岩油藏聚合物驱后各类剩余油的采出情况.研究表明,聚合驱主要驱替簇状剩余油、孤岛状剩余油,聚合物驱后孤岛状剩余油占总剩余油的比例最大;聚合物驱的过程中,由于砾岩复杂的孔隙结构及聚合物溶液的高黏特性,大油滴被剪切为小油滴,并部分被聚合物溶液拖拽出孔隙.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程度与岩心孔隙度、渗透率等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与储集层的岩性、孔隙结构有关.不同岩性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幅度由大到小次序为:含砾粗砂岩>砂砾岩>不等粒小砾岩>细小砾岩;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程度与可动油饱和度呈现出二次抛物线关系.

    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聚合物驱驱油机理采收率

    延川南煤层气井合理配产及其排采控制

    赵兴龙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深入研究煤层气井合理配产及其排采控制方法,延长气井高产稳产期,通过对延川南煤层气田煤层等温吸附特征与气井生产参数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了煤层气井合理配产方法,并在现场煤层气井排采参数及动态规律对比分析基础上,以煤储层压力、临界解吸压力、兰氏压力、稳产压力为关键控制节点,将延川南煤层气井排采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对各阶段排采参数控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延川南煤层气田煤层气井井底流压在煤层兰氏压力附近时,产气量达到峰值,煤层气井的稳产气量与峰值产气量,以及稳产流压与兰氏压力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得出的拟合公式,可以计算各井合理稳产流压和稳产气量.5个排采阶段,分别是快排期、缓慢降压排水期、上产期、产量波动期和稳产期.对于延川南煤层气田,快排期日降井底流压在0.1 MPa左右较为合理,缓慢降压排水期、上产期和产量波动期排采控制非常关键,缓慢降压排水期日降井底流压在0.003 MPa左右,上产期谭坪构造带气井日降井底流压要小于0.005 MPa,万宝山构造带要小于0.01 MPa,产量波动期日降井底流压要控制在0.003 MPa左右.

    延川南煤层气田煤层气合理配产井底流压排采阶段参数控制

    溱潼凹陷西斜坡阜三段储层测井解释方法及应用初探

    孙伟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测井解释精度,提升解释模型区带适用性,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西斜坡阜三段储层为对象,开展了区带孔隙度、饱和度评价模型研究.对实验分析孔隙度和测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经泥质校正后的声波时差曲线与实验分析孔隙度较好地满足声波地层因素关系,确定本区岩石骨架声波时差为189.39μs/m,骨架岩性系数x为1.472,建立了区带孔隙度解释模型;分析了地层因素F与孔隙度的关系,明确了胶结指数m随岩心孔隙度的变化规律,即中孔储层随着孔隙度增大,m值较为稳定,高-特高孔储层随着孔隙度增大,m值有增大趋势;实现了由测井资料计算可变胶结指数m,进而可准确计算储层含油饱和度.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建立的孔隙度和饱和度模型在本区的解释成果与实验分析吻合性好.

    溱潼凹陷测井解释孔隙度饱和度复杂砂岩声波地层因素关系

    页岩裂缝成因及其对含气性影响——以渝东南地区阳春沟构造带五峰—龙马溪组为例

    马军
    126-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渝东南地区阳春沟构造带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龙一段页岩裂缝为研究对象,通过地震—地质解释剖面、岩心观察、成像测井解释(FMI)、薄片鉴定、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宏观、微观综合研究手段,对页岩裂缝发育特征、形成主要控制因素及其有效性对含气性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阳春沟构造带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中发育剪切缝、层理缝、滑脱缝、解理缝、收缩缝等多种裂缝.裂缝产状受地层产状影响,页理缝和层间滑动缝呈现为中高角度—垂直裂缝,剪裂缝反而呈现为水平—低角度缝.多处呈现多期裂缝交错切割形成复杂缝网,并可见揉皱、微断层等现象.影响该构造带裂缝发育程度和分布形态的主控因素有构造地质作用、页岩矿物成分和力学性质、斑脱岩出现频次.构造地质作用是裂缝发育的外因,阳春沟构造带呈现为断展褶皱构造样式,受到多期构造作用的影响,剪切缝、网状缝、复杂缝网带及揉皱带等非常发育.页岩矿物成分和力学性质是裂缝发育的内因,控制解理缝、晶间缝和收缩缝等微观裂缝及层理缝的发育,阳春沟地区龙一段页岩泊松比较小,杨氏模量较大,脆性指数较高,有利于各类裂缝形成.页岩层内斑脱岩出现越频繁、越靠近五峰组与临湘组之间的主滑脱面,滑脱现象越明显,相应的层间滑脱缝越发育.虽然阳春沟构造带天然裂缝非常发育,但是该地区保存条件并未遭受严重破坏,仍具备较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钻探揭示龙一段页岩总含气量与邻区相当,气测全烃优于邻区,游离气占比也高于邻区,说明本地构造裂缝的形成扩展了页岩气中游离气的储集空间,有利于页岩气成藏.

    页岩裂缝五峰—龙马溪组渝东南地区阳春沟构造带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