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俞凯

双月刊

2095-1426

66scjs@vip.sina.com

0523-86667121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南通路99号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Journal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CSCDCSTP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延川南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吴聿元陈贞龙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部煤层气资源潜力大,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历经十多年的攻关探索,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在深部煤层气地质理论研究以及低成本勘探开发产能实践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建成了国内首个投入商业开发的延川南深部煤层气田,建立了深部煤层气富集高产的"五要素"协同控制地质理论,制定了深部煤层气精细化的排采制度,集成了深部煤层气低成本工程工艺技术,建立了深部煤层气气藏动态评价分区管理技术等多项煤层气低成本勘探开发技术,基本形成了深部煤层气开发技术策略,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有效的勘探开发模式,实现了深部煤层气的效益开发.但我国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延川南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实践中仍面临理论创新、技术突破、效益开发等诸多挑战:①深部煤层气地质非均质性强、开发工程技术不完全适应于特有的地质特征变化;②部分气井稳产期较短、递减较快,长期低效生产;③纵向资源有待进一步评价,气田储量动用程度不充分.针对以上难题提出了3点对策:①创新适用于深部煤层高应力低渗地质条件下的有效规模压裂改造工艺技术研究,实现增产、降本、增效;②深化低效主因分析,以解堵、疏导为治理方向;③加强深部煤层气资源潜力评价以及适用性的开发工艺技术,提高储量动用保持气田活力.

    延川南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产能建设开发对策

    黔西地区红果区块煤层气资源评价与勘探潜力分析

    周德华李倩文蔡勋育陈刚...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查明红果区块煤层气勘探潜力,利用煤炭钻孔及煤层气井资料,从地质背景、煤岩煤质、储层物性、含气性和保存条件等入手,系统分析了煤层气富集的基本地质条件,初步评价了煤层气的资源潜力,并对有利富气区进行综合评价与优选.结果认为:红果区块煤储层具有埋深适中(500~1200 m)、累厚大(10.3~25.8 m)、热演化程度中等(0.9%~2.0%)、含气量高(10.8~26.3 m3/t)等特征,煤层气成藏地质条件优越.综合评价煤层气有利区面积260 km2,资源量422×108 m3,其中I1类有利区位于向斜东部,演化程度高、割理裂隙发育、压力系数高、保存条件优越,是下一步勘探评价的重点目标区.

    红果区块煤层气资源评价勘探潜力盘关次向斜

    不同温度下低、中、高阶煤储层甲烷吸附解吸特征差异

    马东民高正陈跃张辉...
    17-2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煤阶CH4吸附/解吸特征差异及解吸滞后效应,采集低、中、高煤阶样品,进行显微组分测定、液氮吸附、等温吸附/解吸等实验,系统分析不同煤阶样品物质成分、孔隙结构、吸附/解吸特征差异及解吸滞后效应,结合甲烷吸附热计算结果,从能量角度探讨煤层气解吸滞后机理.结果表明:①煤样的镜质组反射率Ro,max分别为0.43%、1.26%、3.27%,低阶煤样品镜质组含量低、惰质组含量高、挥发分高和固定碳高,中、高阶样品则反之;煤变质程度增高,孔隙度、BET比表面积、BJH总孔容、分形维数D2呈"V"型变化,D1呈倒"V"型变化;②温度相同时,煤阶越高,残余吸附量越大,解吸难度增加.温度升高,残余吸附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40℃为拐点,温度对气体分子活化程度和煤的孔隙结构均有影响;③压力相同,煤阶越高,甲烷吸附速率越快,低压阶段(p<4 MPa),吸附量增加快,高压阶段(p>4 MPa),吸附量增加不明显;④DFS4#、SGZ11#、SH3#三个煤样解吸过程中等量吸附热均大于吸附过程中的等量吸附热,表明解吸过程需要持续从体系外吸收热量,而处于吸附态的甲烷由于解吸需要的等量吸附热大于吸附时的等量吸附热需要从外界环境吸取能量,吸附和解吸过程的能量差异会导致解吸滞后;处于游离态的甲烷,由于高压作用下进入微小孔,致使煤基质膨胀变形,孔隙结构改变,导致甲烷解吸受限,造成解吸滞后.

    变质程度等温吸附等压吸附分形维数吸附热解吸滞后

    基于现代产量递减分析的延川南煤层气田剩余气分布数值模拟研究

    肖翠王伟李鑫杨小龙...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煤层气井产量差异大、储量动用程度不均衡的问题,基于延川南煤层气田生产数据及开发成果,综合考虑煤层气吸附解吸以及煤储层基质收缩效应,采用修正后的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法以及煤层气数值模拟法对气井储量动用情况、剩余气分布规律以及开发潜力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300 m×350 m井网不能有效动用煤层气储量,平面上动用程度差异较大,研究区西北部动用程度较低,平均泄流半径仅为78 m,较低于东南部开发动用,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西北部面积2.8 km2剩余气地质储量达2.53×108 m3,采出程度仅为4.2%;从影响因素上来看,研究区剩余气类型主要为井控未动型、井网不完善型两种类型,针对井控未动型可采用加密井网或重复压裂增效,数模显示采出程度可提高9.6%,而井网不完善型则需进一步完善井网促进面积降压.该研究成果为气田后期开发调整部署及措施挖潜提供了依据.

    煤层气剩余气分布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数值模拟开发潜力

    延川南煤层气田低效井原因分析与措施优选

    李鑫肖翠陈贞龙金晓波...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延川南深层煤层气田低产低效井占比高,低产原因复杂,难以达到预期开发效果的问题,以延川南煤层气田低产低效井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分析,结合煤层气开发实践经验,认为排采速度不合理导致煤储层渗流通道堵塞,储层改造不到位导致泄流面积小,低压区地层能量不足导致煤层气解吸受限这三大问题是延川南低效井低产的主要原因.针对低效原因分别开展了可控强脉冲解堵、体积压裂实现裂缝转向、氮气扰动疏通促解吸等增产措施.现场应用评价结果显示,这些措施均能实现不同程度的增产,其中体积压裂可以达到有效改善储层物性的目的,单井日增产气1000~4000 m3,增产效果显著,是延川南煤层气田目前最为有效的增产措施.

    延川南煤层气低产低效增产措施体积压裂

    煤层压裂缝内支撑剂输送物理模拟研究

    李小刚舒鸫锟张平杨兆中...
    39-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支撑剂沉降对煤层裂缝中铺砂形态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物理模拟来探究支撑剂的沉降运移规律.利用可视化支撑剂输送物理模拟装置,直观便捷地模拟压裂过程中支撑剂在裂缝内的铺置形态.在充分考虑压裂施工实际和雷诺数相似的基础上,设计单因素变化对支撑剂铺砂形态的影响实验,采用平衡高度和平衡时间作为表征参数,前期利用单缝定量分析不同泵注排量、砂比和支撑剂粒径的支撑剂沉降运移规律,后期添加一条分支缝,分析不同支撑剂粒径在主缝和分支缝中的支撑剂沉降运移规律.结果表明,泵注排量越小,砂比越大,粒径越大,砂堤的平衡高度越高;排量越小,砂比越小,粒径越小,平衡时间越长;分支缝与主裂缝分布规律相似,且平衡高度比主裂缝低,平衡时间也更长.

    煤层裂缝支撑剂沉降运移规律物理模拟

    煤层割理结构及其对井壁稳定的影响研究

    王跃鹏孙正财刘向君梁利喜...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阐明地应力非均质性和割理角度对煤层井壁稳定的影响,参考某地区基础物性、煤岩力学参数、割理宏微观结构及地应力状态,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手段并结合最大位移和归一化塑性区域半径两种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分析了地应力非均质性和割理角度对煤层井壁稳定的影响.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在各向同性地应力条件下,割理角度对煤岩井壁稳定性的影响不大,随着地应力非均质性增大,割理角度对煤岩井壁稳定性的影响逐渐明显.随着割理角度的增加,井周最大位移有先增加后减小趋势.随着地应力非均质性的增加,由割理角度的变化产生的井周塑性区域半径各向异性越明显.因此在地应力差异较大的煤岩地层,不可忽视割理角度对井壁稳定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煤层直井及水平井的钻井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煤层井壁稳定地应力非均质性割理角度

    延川南煤层气田动态特征和SEC动态储量评估方法研究

    周亚彤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层气的SEC储量评估难点是:①煤层气的产量变化有其不同于常规油气的特点;②不同煤阶煤层气的开发规律存在差异.研究表明:深层高阶煤层气与浅层低阶煤层气在评估参数上差异很大.粉河盆地浅层低阶煤层气在评估参数上表现出上产快、峰值产量高和递减大的特点,而延川南深层、高阶煤层气则表现为排水达产时间较长、峰值产量较低和递减小的特点.总结出"三段式"产量预测模式的3种类型和4个亚类.对于I类,采取完整三段式预测,上产时间为28个月,稳产气产量850 m3/d,稳产期一年,递减率25%.对于IIa亚类,产量已超过封顶产量,目前产量稳定,采取两段式预测,稳产期半年,递减率25%;对于IIb亚类,排采时间长,目前产量稳定,虽未达到封顶产量,采取两段式预测,稳产期半年,递减率25%.对于IIIa亚类,产量已超过封顶产量,目前产量在下降,采取一段式预测,递减率25%;对于IIIb亚类,整体上产量在上升,但在评估基准日前产量出现下降,采取一段式预测,递减率25%.利用该方法和评估参数进行的自评估结果与外方评估结果误差在±10%,证明该方法和评估参数适用于延川南深层、高阶煤层气SEC储量评估.

    煤层气开发动态评估SEC储量延川南煤层气田粉河盆地

    双管柱筛管完井技术在沁水煤层气区块水平井开发中的应用

    鲜保安王力张晓斌毕延森...
    59-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岩储层完井液伤害与水平井眼易坍塌是限制沁水地区煤层气水平井产量的主要因素,针对煤储层伤害与坍塌导致煤层气水平井低产、减产问题,利用双管柱筛管完井增产一体化技术,解决了煤层气水平井完井液对煤层伤害以及煤层裸眼井壁失稳问题.实现完井洗井作业一趟钻,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延长煤层气井稳产周期.煤层气水平井双管柱完井结构由外层筛管系统和内层冲管系统组成,外层筛系统可以实现长期支撑井壁,防止井筒坍塌,内部冲管系统可建立完井液循环通道,实现水力喷射、消除污染、冲砂洗井功能,降低筛管下入遇阻风险,提高筛管一次性下入成功率.该工艺发展为沁水煤层气区块水平井开发主要完井方式,已开发外径ϕ73 mm、ϕ89 mm与ϕ110 mm等系列的筛管及配套工具,该技术现已推广应用331口煤层气水平井,相比2014年之前的裸眼水平井,筛管完井水平井稳产周期提高5倍以上,15#煤层水平井单井日产气量超过1000 m3,从根本上解决了15#煤层气开发的技术难题,形成了适合沁水煤层气区块水平井高效开发新模式.

    煤层气水平井双管柱筛管完井增产

    基于Apriori关联分析的煤层气压裂效果主控因素识别

    杨兆中熊俊雅刘俊闵超...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层气井压裂增产改造效果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综合制约,如煤储层地质特征、水力压裂施工参数等,故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明确影响煤层气井压裂效果的主控因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基于国内Z气田区块的压裂施工数据,利用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法对压裂效果主控因素进行追踪,并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形成了一套新的压裂措施效果主控因素识别方法,同时判断出影响该区块压裂效果的8个主控因素依次为:最大施工排量>平均砂比>含气饱和度>含气量>支撑剂施工总量>压裂液施工总量>携砂液量>前置液量,在压裂设计时可基于该方法,参照关联度大小优先调节不同的主控因素以控制压裂效果,进而为现场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煤储层压裂效果主控因素Apirori关联分析灰色关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