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俞凯

双月刊

2095-1426

66scjs@vip.sina.com

0523-86667121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南通路99号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Journal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CSCDCSTP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第四系泥岩气藏成藏模式

    宋德康刘晓雪邵泽宇姜振学...
    495-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三湖坳陷生物成因泥岩气藏形成的条件和成藏模式,有利于完善生物气成藏机理与富集规律,对指导第四系泥岩气藏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以三湖坳陷第四系泥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可溶解有机碳分析、孔隙度测定、色谱质谱分析等实验,明确了三湖坳陷第四系泥岩气藏成藏条件,建立了第四系泥岩气藏的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三湖坳陷第四系泥岩可溶解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为草本腐殖型,气温极低、气候干旱,有利于生物成因气的生成;三湖坳陷第四系具有高孔低渗的特征,发育大量微纳米孔隙,为生物成因气的赋存提供了大量孔隙空间;气体运移方式以菲克扩散和滑脱流动为主,由于泥岩自封闭作用,生成的生物成因气在原位聚集成藏.在晚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影响下,泥岩自封闭性被破坏,受浮力作用,生物成因气向上运移,在相邻的构造高部位泥岩中重新聚集成藏,在纵向上与常规砂岩生物气藏相互叠置.

    生物成因泥岩气藏形成条件成藏模式三湖坳陷第四系

    水平井油水两相流阵列电磁波持水率计算方法及应用

    陈猛谢韦峰张煜杨国锋...
    505-512,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求取水平井多相流持水率和反演井筒流体分布是揭示水平井开发动态的关键基础,以国产阵列电磁波持水率计为切入点开展研究,在对比分析现有阵列持水率定量计算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阵列探头径向投影中点切分面积计算持水率方法,同时对比建立了水平井筒油水两相流高、中、低含水率条件流体介质分布反演方法.研究表明,新方法计算水平井持水率平均绝对误差为4.43%,相对误差为16.34%,明显优于目前采用的权系数法和径向等高面积法;同时,高、中、低含水条件水平井筒流体分布反演以高斯径向基函数法和多元线性法最为匹配,研究成果为矿场水平井多相流生产动态评价奠定基础.

    水平井油水两相阵列电磁波持水率阵列持水率计算流动成像

    新疆油田玛湖砂岩储层自悬浮支撑剂现场试验

    任洪达董景锋高靓刘凯新...
    513-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大排量滑溜水压裂工艺已成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由于滑溜水携砂能力有限,支撑剂在裂缝中沉降速度快、运移距离短,储层改造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自悬浮支撑剂表面包裹的水溶性材料可提升其在滑溜水或清水中的悬浮效果,增大裂缝支撑体积.实验结果表明,自悬浮支撑剂基本技术指标满足标准要求,20%砂比时在自来水中全悬浮时间小于40 s,且在90℃条件下能够稳定悬浮2h以上,混合液破胶彻底.新疆油田在玛湖砂岩储层开展现场试验,实现清水连续携砂,最高砂质量浓度480 kg/m3,施工压力平稳.自悬浮支撑剂清水压裂技术在新疆油田的成功应用为后期油气资源工艺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

    滑溜水支撑剂沉降自悬浮支撑剂清水压裂现场试验

    特高含水油藏不同井网流场调整模拟与驱油效率

    杨冰傅强官敬涛李林祥...
    519-524,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场调整是注水开发油田特高含水后期挖掘剩余油的有效手段.注水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油水井间逐步形成优势流场,注入水无效循环,降低油藏开发效果.根据流场调整的工作原理,利用Python语言进行编程,建立由标准行列式井网排列为基础的流场调整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分别将井网流场流线转变角度27°、45°,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流场调整前后的优势流场范围进行二维数值模拟,得出九点法和五点法调整井网模拟显示驱油效率高,M形井网驱油效率相对较低,转流线调整45°效果较好.上述流场调整模拟效果对井网调整提高高含水油藏原油采收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高含水油藏井网调整流场调整模拟驱油效率采收率

    基于机器学习的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岩相测井识别方法

    谌丽王才志宁从前刘英明...
    525-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岩相分析是储层评价的基础,受取心数量和成本的影响,针对未取心井利用测井资料开展岩相识别工作至关重要.根据岩心薄片鉴定结果,并结合成像测井资料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岩相划分为6类.在岩心标定的基础上,对各类岩相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总结,建立该研究区基于常规测井曲线的岩相识别模式,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开展岩相的自动识别.由于传统的分类算法受岩相样本不均衡的影响较大,对比多种不均衡数据分类算法在该地区的应用效果发现,集成学习Bagging算法通过组合多个基分类器,极大地改善了各类岩相的分类性能,并将该地区岩相的整体识别精度提升了20%.据地区应用效果显示,单井识别精度可达84.33%,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岩相测井响应特征非均衡数据集分类陇东地区长7段

    本期导读

    桑树勋
    封2页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