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情感互动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孙欢欢杨剑
    193-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时代和社会高速发展,海报设计的宣传方式也不断更迭,人们的观念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即对海报设计的需求不再仅仅是能够获取相应的信息,而是更关注海报的情感化、交互性与体验感.文章旨在通过情感互动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来推动海报设计朝人们希望的方向发展.方法:文章首先对情感互动的概念和层次进行简要分析与论述,然后具体阐述情感互动在海报设计中的重要性,基于相关案例分析情感互动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形式和发展趋势.结果:在海报设计中应用情感互动,可以使图形更好地诠释海报寓意,使文字更鲜活地传达海报信息,使色彩更直接地表达海报情感.富有情感的海报能够通过刺激人们的感官来唤醒他们的情绪,进而使其产生相应的反应,加深其对海报的记忆,还能让受众与海报产生共鸣,建立起长久的情感联系.结论:在快节奏的信息传播背景下,受众更愿意接受能够参与其中并获得情感体验的海报.因此,海报设计应寻求更加符合受众精神追求与情感需求的方式,朝新的高度和方向前进,增强受众的参与感与体验感,激发他们的情感,加深其在人们心中留存的记忆,达到最大化的宣传效果.

    情感互动海报设计情感共鸣

    再生设计理论下品牌饮品空间的设计方法研究

    宋扬王少琛
    196-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通过研究再生设计理论下品牌饮品店的设计案例,明确目前再生设计理论在品牌饮品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情况,进而为相关理论和实践提供方向和思路.方法:在深入分析再生设计理论的基础上,选出具有代表性的 10 个品牌饮品再生设计空间案例,按照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划分的方式,分析相关案例中各空间具体结构的再生设计方法应用情况.结果:再生设计理论在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中均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在材料和要素层面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持续再利用和转型再利用的方法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天花板、柱子这些位置上.结论:再生设计作为一种低成本、经济性的设计策略和方法,应用范围和具体实践势必不断扩大和发展.

    再生设计品牌饮品空间设计方法

    后疫情时代社区公园设计研究

    刘宇吴冬蕾
    199-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使人们对城市社区公园的要求逐渐提升,对城市社区公园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功能性、亲和性的要求尤为突出.传统的社区空间在疫情期间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亟须解决.方法:文章通过阐述社区公园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研究综述,明确社区公园的定义和空间特色,通过比较分析疫情前后城市社区居民的行为、心理,探究居民与活动空间的互动关系.结果:对比分析后发现传统综合公园的不足,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后疫情时代社区公园的需求及居民行为特征的变化,力求通过设计实践揭示适合现代城市社区居民的活动空间模式.结果:得出后疫情时代的城市社区公园强调自然生态、创新体验、情感共鸣的新需求.后疫情时代,社区公园设计应以健康为导向,强调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引导,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并且满足社区居民亲近自然、锻炼身体、缓解压力的心理与生理需求,以此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可达性、生态性、功能性、亲和性、创新性的社区公园体系.

    社区公园后疫情时代心理需求

    和美乡村建设下乡村文化传承的空间设计策略探究

    王慧赵兰淼
    202-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梳理乡村文化的内涵,分析和美乡村建设下乡村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及路径.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探析乡村文化传承的重要价值与空间设计策略.结果:自 2023 年首提"和美乡村"之后,乡村的内在和谐以及内在美成为乡村建设发展下一阶段的首要目标.当前,不管是在经济发展上,还是在物质环境构造上,乡村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多年的乡村建设发展背景下,乡村发展的价值观念一直偏向于物质层面,缺乏文化价值的传承与设计,这导致大多数乡村自有的文化内涵逐渐流失.结论:各地区在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时,要注重乡村文化传承的空间设计,通过梳理乡村空间结构、注重文化主题建设、加强文化节点建设,确保乡村自有的文化内涵得以延续.

    和美乡村空间设计乡村文化文化传承

    镇江杨家门社区公共空间的适老性更新设计探究

    白素芳华建业陆羿霖
    205-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居家养老成为目前最可行且被老年人广泛接受的养老模式之一.社区公共空间是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主要的活动场所,其环境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杨家门社区作为镇江较早一批建设的社区,目前常住人口呈老龄化趋势.由于建设时间较早、设计标准较低,社区内公共空间的适老性设计无法满足不断增加的老年居民对多样化生活方式的需求.因此文章探究杨家门社区公共空间的适老性更新设计,以增强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以镇江杨家门社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实地调研分析社区的公共空间现状,并采用类型学的方法将公共空间划分为五个主要类型,然后采用行为观察法、行为注记法、访谈法等,探究不同状态的老年人在不同空间做出的不同行为,将空间与老人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最后总结出老年居民在公共空间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及其在社区公共空间内活动时产生的需求,从而为公共空间的适老性设计指明方向.结论:文章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社区公共空间适老性设计策略.结果:文章为同类型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适老性更新设计提供了一些启发和借鉴.

    居家养老传统老旧居住社区公共空间适老性设计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探究——以兰州市河口村为例

    王帆种培芳
    208-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通过分析传统村落的空间特征、节俗习俗,系统梳理河口村的总体价值,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河口村提出可行的发展路径.河口村是兰州唯一发展成旅游小镇的传统村落,因此应唤醒当地居民的地方文化记忆,重新建立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从上到下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保护,从里到外丰富河口村传统村落的文化意象.方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研法,在明确调查地点和调查内容的基础上,对河口村的空间分布格局、民俗文化、历史渊源、功能和现状进行系统梳理.结果:通过走访调查,总结出河口村保护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河口村的保护与发展原则,以及可行的发展路径.结论:虽然目前已经提出了一般性保护发展原则和措施,但河口村发展进程缓慢,应积极采取各种方式推广自身文化品牌,并对发展方式进行优化调整.

    传统村落河口村保护与发展

    基于微更新视角的鄂西南传统村落改造设计研究

    马玉珂
    21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现代化的影响,鄂西南传统村落面临人口流失、农田荒废、村庄空心化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一些传统村落的建筑和文化遗产受到破坏,古建筑和文物逐渐老化.文章以解决传统村落面临的难题,最大限度地保留其自然风貌、历史文脉、民俗风情,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实现全民动员为目标,探索微更新视角下鄂西南传统村落的转型之路.方法:文章以国内传统村落发展现状为研究背景,将微更新这一主要解决城市更新问题的新兴理论应用于传统村落保护更新中,梳理当前鄂西南传统村落的现实困境与发展阻力,通过微更新理论构建公共空间微更新方式方法、建筑微更新方式方法、公共服务空间微更新方式方法.结果:通过微更新理论构建的方式方法对鄂西南传统村落进行改造设计,可以增强村落的吸引力,具体而言,主要是通过保留和优化传统文化和建筑风貌,改善公共空间,吸引游客和投资.同时这也有利于改善村落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完善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结论:基于微更新视角对当地村落进行改造,不仅可以避免过度商业化破坏原有风貌,还可以进一步改善细节和满足个体需求,在改善村民实际生活条件的同时尊重历史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微更新涉及的改造范围较小,容易实施和控制,可以更好地吸引村民参与,增强传统村落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鄂西南地区传统村落微更新保护与发展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滨湖公园"暴雨花园"设计探索

    袁丰仝小凡
    214-216,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2014 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陆续修订了城市道路、绿化、排水等专业的 10 项标准规范,发布《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文章重点关注城市湖泊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能控制雨水峰值流量、削弱水体污染的"暴雨花园"形式展开研究.办法:文章分析济南市的气候和水文条件,分析大明湖公园的湖水、驳岸和周边植物景观等的现状.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与湖水净化系统,改造自然驳岸、叠石驳岸、生态石笼驳岸、松木桩驳岸等"暴雨花园"驳岸,设计集水树池、曝气跌水景墙、梯田式生态蓄水池等"暴雨花园"技术设施,区分植被缓冲区与滨水滞留区,构建起以城中湖为中心的滨湖公园多层次雨水消纳体系.结果:力求增强城市储蓄利用雨水的能力,减少暴雨对公园本身的影响,降低大明湖及其周边城市道路的内涝风险,结合"暴雨花园"技术设施增强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并确保流入湖中的地表径流的水质清洁,提升湖水水质.结论:文章以济南市大明湖为例,将海绵城市与滨湖公园相结合,设计"暴雨花园"驳岸、"暴雨花园"设施与"暴雨花园"植物组合模块,是对海绵城市理念实施的一次探索,能为将来海绵城市与滨湖公园的结合提供一定的参考.

    海绵城市雨洪管理滨湖公园

    兴化市大垛镇双石村社区环境改造设计研究

    袁新如曹磊
    217-219,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主要研究老旧社区的环境改造问题,目的在于改造兴化市大垛镇双石村的安全隐患问题和人性化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使社区满足居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方法:首先论述社区的相关概念,通过对双石村进行实地考察,总结发现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改造的指导理念,以环境行为学为理论基础,从遵循生态优先、传承地域特色、激发社区的社会活力、增强美学感知等方面加以改造.结果:通过以上的理论研究和从国内外社区环境改造中得到的经验和启示,从重视自然生态环境、乡土风貌、地域文化的保护;注重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生活质量;优化人文环境设计,挖掘自然特色,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设计,强调改造的可持续性,激发社区的社会活力.结论:对老旧社区的改造迫在眉睫,也是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必然结果.在改造的过程中,应在社区本来面貌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而不是重新建造,避免大拆大建、完全改变原有的风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改造设计办法.

    老旧社区人性化环境改造可持续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社区绿地空间营造探析

    陈朝霞赵雅然田金铭
    220-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社区绿地是城市中的宝贵资源,具有生态、健康、休闲、防灾避险等多重功能,是供社区居民亲近自然、放松娱乐的公共空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公园城市建设、花园绿地营造已初具规模,园林建设也迎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推动城市更新已成为建设新方向.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老旧社区绿地的更新及新社区绿地空间的营造需要满足新要求.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及个案分析法,梳理社区绿地的发展背景、概念与分类,探究其在城市中的分布规律及景观特色,提出有利于社区绿地可持续发展的营造方法.结果:分析发现,我国城市社区绿地空间营造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布局散乱,整体性不强,削减了本该产生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隔离了分散绿地,对居民的使用造成不便;公共空间缺失,功能分区的混乱导致整个社区绿地系统没有得到健康发展;忽略人群的使用感受,基础设施维护不到位,绿地缺乏吸引力,降低了绿地空间的弹性与活力.结论:城市社区绿地空间营造必须优化绿地结构,从内到外合理划分功能区,发挥自身优势,秉持人文主义原则,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在绿地管理、材料、工程建设上积极创新,紧跟时代步伐,保障绿地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

    社区绿地空间营造城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