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苏州评弹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传承策略研究

    徐日王志军
    191-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苏州评弹这种传统曲艺正面临传承困境.为促进苏州评弹保护与传承,获得新一代年轻群体的关注、尊重与认同,要将苏州评弹引进校园,使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事业,通过知识传播积累受众基础.方法:文章通过访谈法、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调查苏州评弹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从教材内容、讲座、社团和活动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调查发现,音乐教材中有关苏州评弹的内容较少,校内苏州评弹讲座开展数量少,也没有举办与苏州评弹直接相关的活动与比赛.主要问题梳理如下:音乐教材中相关内容偏少,学生缺乏实践;多元文化冲击,学生的认知度和关注度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学习渠道少;方言能力不足,学生缺乏兴趣.结论:苏州评弹在初中音乐教育中传承,需要增强学生对苏州评弹的认同感,重视苏州评弹的教学与实践,并且搭建校内教师与苏州评弹专家学者互动的桥梁,这样才能推动苏州评弹可持续发展.

    苏州评弹初中音乐音乐教育传承

    清末民初南通书法教育研究

    吴旭春单婧
    194-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清末民初,社会环境急剧变化,书法教育处于迷茫状态.在张謇等有识之士的努力下,南通的书法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对清末民初南通书法教育进行梳理,可以弥补近代南通书法教育研究方面的缺失,完善江苏书法教育研究,丰富近现代书法教育研究的理论成果,对中国近代书法教育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方法:文章对近代南通书法教育体系、书法字帖与出版物、书法社团等展开深入研究,分析南通近代书法教育发展状况与典型特征.结果:近代南通书法教育以"适用为上"为宗旨,体现出"实用与艺术并举"的特征,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书法教育体系,在书法教育体系、书法字帖与出版物、书法社团等诸多方面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先进性.结论:在清末民初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南通书法教育为当时全国书法教育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较为成功的参考范式,对当代书法教育的发展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清末民初南通书法教育

    正念在东方美学教育中的应用策略与启示研究

    易诗雨
    198-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探索正念在东方美学教育中的应用策略与启示,旨在为现代教育提供一种兼顾审美与心灵成长的新视角.随着正念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获得广泛认可,如何将这一源自东方哲学的心灵修炼方法融入美学教育体系,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东方美学注重内在心灵与外在世界的统一,强调个体的审美体验与精神境界的提升.基于此,本研究聚焦于正念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觉察力与专注力,帮助学生提升感知力、审美理解力以及身心和谐度,从而为现代教育实践提供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教育实验等多种手段.通过分析大量关于东方美学、正念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的文献,建立理论框架.结果:将正念应用于东方美学教育,能够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调节及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具体而言,通过正念训练,学生在美学学习中的专注力明显提升,能够更深刻地体悟艺术作品的内在意义,并与其产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此外,正念还能帮助学生在面对复杂情感体验时,保持冷静与自我觉察,提升其情感管理能力.实验数据进一步显示,长期的正念训练对学生的压力水平和焦虑情绪有显著的缓解作用,能够增强学生的整体幸福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结论:将正念融入东方美学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建立更平衡和谐的内心世界.正念通过培养个体的觉察力、专注力与情感控制能力,为现代美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与路径.在全球化背景下,东方美学与正念的结合为教育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启示,不仅适用于传统的艺术与美学课程,还可广泛应用于其他人文领域的教育实践.未来的教育体系可以进一步借鉴正念的理念,在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关注其心灵成长与精神健康的平衡发展.

    东方美学教育正念应用策略

    乡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学生审美心理机制研究

    贺金洋李思
    201-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以乡村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小学生审美心理本源出发,分析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及运行机制,通过一节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尝试,培养乡村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审美情感,以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文章旨在填补审美心理学在音乐欣赏教学这个研究领域的空白,并为后续此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心理机制运行及差异,探究学生审美心理状态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及与审美活动之间的联系.结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奥尔音乐教学理论,探讨如何将音乐审美心理应用到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以新课标为基准设计一堂完整的音乐欣赏课.结果:学生在音乐审美上更倾向于直观和具象的表达,更容易被那些旋律和节奏明显的音乐吸引.据此优化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增强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结论:在音乐教育实践中,使用直观的音乐教具和创设具象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音乐创作和表演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乡村小学音乐审美心理音乐欣赏教学

    智能陪练软件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李国瑛
    204-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音乐教育领域迎来新的变革机遇.传统音乐教育模式在时间、空间和资源上受到限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基于此,文章深入探索智能陪练软件如何通过结合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并分析其对音乐教育市场、教学模式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的潜在影响.方法:首先,梳理智能陪练软件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音乐教育软件到如今的智能陪练软件,分析其技术革新和多样化功能.其次,选择市面上流行的智能陪练软件进行案例分析,详细阐述其功能特点、应用现状以及用户反馈.最后,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音乐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对智能陪练软件的看法和使用体验,以获取第一手数据和资料.结果:智能陪练软件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音乐教育的公平和普及.其通过实时反馈、个性化学习计划等功能,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体验,同时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尽管智能陪练软件具备诸多优势,但其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特别是在情感支持和个性化教学方面.结论:智能陪练软件正以独特的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能陪练软件有望在个性化学习、互动体验、社区建设等方面持续创新,为音乐教育带来更多可能.教育不应仅仅是技术的堆砌,还要传递人文情感和培养审美能力,因此智能陪练软件应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共同推动音乐教育创新与发展.

    智能陪练软件音乐教育应用

    甘南藏区书法教育现状及策略探究

    崔行华
    207-209,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甘肃省甘南藏区书法教育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分析影响书法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以期为改善该地区的书法教育提供建议和借鉴.方法:通过对甘南藏区合作市及周边10所小学和2所中学进行实地走访,重点收集关于书法教师资源及学生对书法的认可程度相关数据.此外,结合问卷调查,对书法课程的开设情况、教师背景、学生参与情况等进行深入分析,全面了解书法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大部分学校已开设书法课程,且教育部门对书法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但在实际实施中仍面临诸多困难.其中,书法专任教师短缺的问题尤为突出,许多学校的书法课由其他学科教师代课,导致书法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同时,学生参与校外书法培训的比例极低,许多家庭对书法教育缺乏认知和支持.结论:为提升甘南藏区的书法教育水平,建议采取多种策略.首先,应加强师资培训,提升现有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开展书法教育;其次,增加教育投入,改善书法教学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最后,应提高社会对书法教育的重视度,深化家长和学生对书法学习的认知,以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书法教育健康发展.

    甘南藏区书法教育

    高校舞蹈教学中的美学价值及提升路径研究

    王怡伽
    210-212,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高校舞蹈教学在美学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并分析如何在舞蹈教学实践中提升美学价值.舞蹈不仅是一种身体语言艺术,更是传承和展现美学理念的重要载体.本研究期望通过系统分析,为舞蹈教育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促进舞蹈教学与美学教育深度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综述梳理舞蹈教学与美学教育的相关理论;通过实地观察舞蹈课堂,了解舞蹈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选取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美学价值在舞蹈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和提升路径.结果:研究发现,舞蹈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审美创造力和审美情感方面具有显著的美学价值.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师生互动等路径,可以有效提升舞蹈教学的美学价值.同时,研究还发现,舞蹈教学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舞蹈教学在美学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实施一系列创新性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升舞蹈教学的美学价值,进而推动舞蹈教学与美学教育协同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未来,应继续深化舞蹈教学改革,促进美学教育在舞蹈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

    高校舞蹈教学美学教育美学价值

    艺术元素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路径探究

    赵娜
    213-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教育现代化和思政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为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修养及综合素质,高校思政教育应实现艺术性发展.艺术以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能够直击人心,激发情感共鸣,从而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创新力.基于此,文章旨在探讨艺术元素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状况及路径.方法:文章阐述思政教育艺术性发展面临的困境,包括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并据此提出一系列改进策略:首先,加强顶层设计,提高学校对思政教育艺术性发展的重视度;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艺术素养和思政教育能力;最后,加强教学资源整合,促进资源均衡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思政教育.结果:将艺术元素融入思政教育,能使思政教育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同时,教师的艺术素养和思政教育能力也能得到提升,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结论:高校思政教育艺术性发展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整合,可以推动艺术元素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使思政教育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让思政教育在艺术的熏陶下焕发新的活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思政教育艺术元素融合发展

    审美感知视域下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实践研究

    谢伊凡孔文
    216-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审美感知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文章研究审美感知视域下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方法:文章主要分析音乐审美感知与初中音乐欣赏课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审美感知引领下初中音乐欣赏课所具有的实践意义.学习与领悟音乐审美感知的丰富内涵,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创设多样的艺术体验活动以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多种方式方法,带领学生欣赏与评述音乐作品,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加丰富的音乐审美体验.结果:在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融入音乐审美感知,能让学生在良好的音乐情境中发现与感受作品之美,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积累一定的音乐审美经验,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与能力,增加音乐综合知识储备量.结论:以音乐审美感知带动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开展,是实现音乐欣赏教学目标的重要举措,能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快速高效地带领学生欣赏与评述作品,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课占比超过一半,在课堂中贯彻与践行音乐审美感知培养,能够为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开辟新的道路.

    审美感知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实践

    龟兹壁画在高职美育课程中的数字化推广策略探索

    林雅婷
    219-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让龟兹壁画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跨越时空,焕发新的生命力,为高职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方法:文章首先介绍龟兹壁画的艺术价值与教育意义,然后分析数字技术在龟兹壁画推广中的应用,提出龟兹壁画在高职美育课程中的数字化推广策略,包括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开发在线美育课程、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开发数字化文创产品、加强师资培训和提供技术支持等.结果:实施上述数字化推广策略,不仅能极大地丰富高职美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让学生得以在数字世界自由探索龟兹壁画的奥秘,而且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文化素养及文化自信.同时,能够促进学术研究深入发展,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结论:数字技术是保护与传承龟兹壁画等珍贵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其在高职美育课程中的成功应用,不仅能解决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克服的难题,还能为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现代教育的深度融合开辟新的道路.

    龟兹壁画高职美育数字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