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遗剪纸技艺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的应用与创新探索

    许颖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将非遗剪纸技艺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旨在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素养,以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与人际交往能力,在此基础上挖掘非遗剪纸的商业价值,促进非遗剪纸技艺传承和发展.方法: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这一平台,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在备赛阶段,鼓励学生深入学习非遗剪纸技艺,创作出个性化和富有创意的剪纸作品,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软件技巧,对设计作品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最终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剪纸产品.结果:非遗剪纸技艺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的应用与创新探索,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还能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能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深入挖掘非遗剪纸技艺的商业潜力,并巧妙地将其融入现代市场,能让其焕发全新的生机与活力.结论:非遗剪纸技艺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情感与文化底蕴,将这种传统艺术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相融合,能够碰撞出前所未有的创意火花.这不仅仅是技艺与创意的碰撞,更是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创新思维的深度对话.通过这样的融合,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及团队协作能力均能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两者融合能为非遗剪纸技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非遗剪纸技艺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传承创新

    桃花坞木刻年画在现代旗袍数字化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袁心怡凌晓
    4-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探索桃花坞木刻年画文化意象在现代旗袍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旨在创新现代旗袍设计,助力桃花坞木刻年画文化传承.方法:通过解析不同题材桃花坞木刻年画文化意象,分析现代旗袍设计特点,从二者蕴含的意境出发,提炼相应的设计元素,运用数字技术开展现代旗袍设计.结果:根据二者意境的一致性和反差性设计了两组现代旗袍的数字化作品.其一强调雅致的意境;其二突出反差感,庄重典雅中蕴含怪诞趣味,主张年轻富有朝气的个性化表达.结论:桃花坞木刻年画题材多样,文化意象丰富,艺术特色鲜明,可以成为旗袍设计灵感的重要源泉.运用数字技术,可以高效创新现代旗袍设计.将桃花坞木刻年画应用于现代旗袍设计中,能够丰富现代旗袍产品结构,促进桃花坞木刻年画文化传承.

    桃花坞木刻年画文化意象现代旗袍数字化设计数字技术

    长笛演奏技巧探究

    俞林
    7-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为长笛演奏者提供详尽且实用的演奏建议,帮助他们精准掌握长笛演奏的关键技巧,取得卓越的演奏效果.方法:文章深入探讨长笛演奏的技巧,包括持笛姿势、手指支点、演奏角度、呼吸方式、口型、唇片放置位置,以及吐音、连音、音色、揉音、花舌等具体技巧.掌握这些技巧对提升演奏者的技术水平至关重要.文章还强调了正确的姿势和呼吸对音色和演奏流畅性的影响,并提供实用的练习方法,如使用镜子观察和调整嘴型,以及通过聆听自己的演奏来辨别和改善音色.文章建议演奏者在练习时注意音乐的情感表达,运用技巧增强音乐的感染力.结果:通过对这些技巧进行详细阐述和实践指导,演奏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技巧,从而提升演奏水平.文章提供的练习方法有助于演奏者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技巧,以取得更好的演奏效果.持续练习可以逐渐提升演奏者对音乐细节的把握能力,使演奏更加精准和富有表现力.结论:对长笛演奏者来说,掌握演奏技巧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增强演奏的准确性和表现力,还能丰富音乐表达,使演奏更加生动和感人.通过持续的练习和对技巧的深入理解,演奏者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演奏技巧,有助于演奏者适应不断变化的音乐风格和表现需求,最终实现个人的艺术追求.同时,演奏者要更好地传达音乐的情感和故事,触动听众的心灵,实现音乐与情感的完美融合.

    长笛演奏技巧持笛呼吸音色

    关于流行音乐演唱技巧、舞台互动的探讨

    钞艺峰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现代音乐艺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对流行音乐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对流行音乐演唱提出更高要求.文章探讨流行音乐演唱技巧、舞台互动,以进一步优化流行音乐舞台效果,提升流行音乐影响力.方法:文章采取理论分析、文献调查等研究方法,探究流行音乐的特点、演唱技巧以及舞台互动策略.结果:科学合理地运用发声部位控制技巧、呼吸控制技巧、混音技巧、假声技巧、气声技巧、甜声技巧等不同的流行音乐演唱技巧,科学合理地演唱流行音乐,并且组织实施声音状态调整、肢体动作改善、舞台要素运用、情感表达展示等各种舞台互动,既可以提升流行音乐演唱的整体成效,凸显流行音乐的艺术魅力、艺术价值与功能作用,又可以加大流行音乐舞台表现力度,助力流行音乐演唱高质量开展,更好地刺激听众的视觉、听觉感官,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与环境.结论:掌握流行音乐演唱技巧以及舞台互动策略非常重要,其对提升流行音乐舞台表演成效具有促进作用.演唱者要认识到演唱技巧的重要意义,在演唱流行音乐的过程中,巧妙灵活地运用演唱技巧与舞台互动手段,呈现更好的舞台效果.

    流行音乐演唱技巧舞台互动

    信息化时代河北红色音乐传承与传播研究

    陈旭王志军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主要分析信息化时代红色音乐传播面临的新机遇以及河北红色音乐概况,基于河北红色音乐传承与传播存在的问题,提出河北红色音乐传承与传播策略,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和需求.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系统梳理信息化时代红色音乐传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策略:首先,丰富红色音乐表现形式;其次,紧跟时代步伐,融入当代元素,适当拓展红歌范畴;最后,拓宽传播途径.结果:通过研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进一步明晰河北红色音乐在信息化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传播.结论:信息化时代,河北红色音乐的传承与传播需保持开放和进取的心态,积极探索新的传承和传播方法.

    信息化时代河北红色音乐传承传播

    《和美共生—家园》系列作品中油画写意性表现研究

    高江
    16-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和美共生—家园》系列作品通过油画的写意性表现,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方法:文章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和美共生—家园》系列作品中油画的写意性表现进行探究,探讨艺术家通过画作所传达的情感理念和对美好家园的深刻思考.结果:"写"是指通过绘画语言传递艺术家的情感和理念,而"意"则是对意境的塑造与表达,营造出一种超越画面本身的情感空间.结论:《和美共生—家园》系列作品通过写意性表现,不仅诠释了人类对和谐美好家园的追求,也唤起了观众对自然与人类共生关系的关注与思考.

    《和美共生—家园》油画写意性表现

    论新世纪小说中方言运用的新特点

    许子欣郝敬波
    19-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新世纪以来的方言小说是文学界持续关注的研究对象,这一时期新的语境、新的语言观念、新的方言使用方式等都值得深入挖掘.方言承担着延续民族传统的重要使命,发挥着传承历史与文化的重要作用,在审美方式、地域文化与风格气质等维度表现出异质性,是避免小说语言流于同质化的一种有效方式.方法: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要求下,方言土语活跃在新世纪作家的写作中.莫言、阎连科、金宇澄、林白、颜歌、任晓雯等作家响应时代号召,将方言视为写作资源,延伸了语言的表现功能,创作出了一批经典的方言作品.他们的创作经历了几个转型期,从加入方言注释、以方言作为叙述语言、使用"蓝青官话"替代纯正的方言等方面切入,消除方言区外读者的部分阅读障碍.结果:新世纪方言作家不仅将方言作为写作工具,还将地域文化与个人体验融入方言写作.他们对方言保持敬畏之心,尊重方言的主体性地位,推动文学界重新思考方言写作的真正价值.结论:新世纪作家在新的语境下,接受新的语言理论与观念的指导,以全新的写作姿态与整体风格,完整地呈现出民间性、异质性的方言,维护了语言的多样性,实现了方言原本的价值,为新世纪写作提供了范式,预示了未来方言写作的发展路径.

    新世纪小说语境语言观念方言运用

    论《时空画师》中的中国元素

    汪晓雨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第一,梳理《时空画师》中蕴含的中国元素,为中国科幻研究提供新视角.第二,从作品中的中国元素入手,探究中国传统审美意识所带来的时空、身体、伦理三层叙事视角.第三,寻找中国元素背后的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思想及其深厚的意蕴.方法:通过文本分析法对作品进行细致梳理,对中国元素进行分类描述,利用对比分析法将《时空画师》与其他科幻作品进行比较,解读中国元素的作用,层层分析作品的叙事视角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结果:立足于中国文化语境,剖析《时空画师》中的各类中国元素,提高了中国科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发现作品的叙事视角,完善中国科幻研究,提高了作品的审美价值.同时,立足于中国文化语境,将科幻与历史相结合,打破了西方科幻对科幻文学理论的界定,拓宽了科幻文学民族化的理解空间,激发了中国科幻创作和研究的新活力.结论:基于对传统科幻文学的研究,发现《时空画师》这部科幻小说独具中国特色,并挖掘出作品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审美思想,据此构建中国科幻话语新体系,对我国科幻文学民族化的创作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海漄《时空画师》中国科幻中国元素

    王宠小楷书法之我见

    林玉梅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当前,书法由追求实用性向追求视觉效果和艺术性转变,这对当代书法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艺术追求出新,如何实现根植传统的出新,是书家必须思考的问题.明代中叶,小楷大放异彩,"吴中三子"之一的王宠小楷地位可谓举足轻重.王宠小楷看似简单平实,却独得晋人神韵,在其书法实践背后,有值得人们学习的书学思想.文章分析王宠对传统书法的坚守与回归,其学古又能化古,悠游于古人和自我之间寻求和谐与统一,见解独到,能为当代小楷书法的发展与创作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文章从王宠书法艺术溯源,通过剖析王宠小楷书法演变发展三个阶段的经典代表作品,探讨王宠的书法特点.同时,通过分析王宠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生际遇、学养才情、书法成就、审美追求等方面,体味其短暂却璀璨辉煌的笔墨人生.结果:通过分析,加深了对王宠其人与其书的了解,其先于时代,以传统为基求创新,兼顾时代审美的书学理念、入古出新的毅力与魄力及书法美誉背后的历史与美学价值,能给当代书家带来思考,使其实现创作道路上的突破与延伸.结论:王宠的一生短暂而辉煌,其书法风格、书法成就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性情学识、师法经历、审美意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入古化古的书学理念,是理性与感性交织下锐意出新的自我审美意识,对今人学习书法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王宠小楷书法

    徐(?)书法交游与题跋研究——以《红雨楼序跋》为中心

    江传真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徐(㶿)作为晚明福建著名的藏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也是当时闽中书法家群体的代表,相关书法应酬往来活动极其活跃.文章以《红雨楼序跋》内容为例,梳理徐(㶿)与当时闽中书家群体的交游情况,探究其相关学书思想.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归纳分析等方法.结果:分析徐(㶿)与曹学佺的书法交游、与谢肇淛的书法交游、与倪范的书法交游、与邓原岳和邓庆寀父子的书法交游、与吴雨的书法交游,认为这几人在徐(㶿)的书法交游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结论:从徐(㶿)众多碑帖书画的题跋中可以窥见,其善于书法碑帖的鉴赏与考评,且态度严谨认真;对吴越书家群体如文氏父子、莫是龙、董其昌、黄之壁等人的书法评价甚高.当然,以徐(㶿)为主要核心成员的这些人,作为晚明闽中文人书家群体的代表,经常一起游览名山古迹,观赏摩崖石刻,亦有拓碑、题壁之举等书法雅集活动.其对历代名家书画碑帖的鉴赏与考评、字画收藏,彼此书艺切磋与学书观念的交流等,在提升各自书艺水平的同时,也为当时闽中书法文化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另外,在此过程中,其与外地书家群体交流,为闽中书法文化向外地传播,从而提升影响力提供了可能.

    徐(㶿)书法交游题跋《红雨楼序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