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电视新闻主持人语言风格研究

    许娜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电视新闻是现代社会重要的新闻传播方式之一,其主持人语言风格对传播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分析电视新闻主持人语言风格及其主要类型,探讨主持人塑造个性化语言风格的技巧,以帮助更多电视新闻主持人找到适合自己且为观众喜爱的语言风格,强化电视新闻传播效果.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法、逻辑分析法等,了解电视新闻主持人语言风格研究现状,厘清相关概念及理论,夯实理论基础.结果: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多样,包括严肃型、亲切型、幽默型等,不同的语言风格适应不同的新闻内容和观众需求;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与新闻传播效果密切相关,良好的语言风格能够强化新闻的传播效果,吸引更多观众.结论:电视新闻主持人应明确节目定位,把握语言风格方向;注重个性化表达,展现自身独特魅力;形成独特的主持风格,打造个人品牌.

    电视新闻主持人语言风格类型技巧

    当代新媒体交互艺术的多感官体验研究

    赵梦如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不仅传达作品的基本信息,还能给公众带来审美体验.新媒体互动艺术旨在让受众在现有的时空情境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与满足.基于此,文章探究新媒体交互艺术对感官体验的影响.方法:数字媒介的发展对设计产生了一定影响,并进一步改变了人的审美取向.文章从互动艺术的特征出发,运用形态分析和系统分类等手段,探讨互动艺术对受众感知的影响.结果: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数字媒体艺术真正彰显了虚拟现实技术的价值意义,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前提下,互动艺术的趣味性大大提升,能给受众带来更加愉悦与新奇的体验.结论:新媒体艺术在需求变化中适配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一改以往的线性叙述模式,注重受众参与的主动性,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知方法的融合,构建全新的交互体验,达到全身心的融入和交流.

    新媒体交互艺术多感官体验

    文旅融合视域下基诺族民俗演变探究

    闫一杰
    13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旅融合背景下,各民族传统习俗应时而变,居住于我国西南部的基诺族传统民俗亦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着重探讨在当代社会文化认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传统民俗变迁给基诺族人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方法:采用实地考察和深入访谈法,对基诺族现存的民俗开展系统性研究,通过对比历史文献和现场记录,梳理传统民俗从原始形态向现代化转型的路径,探讨文旅融合视域下基诺族传统民俗演变的价值,以推动民族文化活态化传承.结果:基诺族传统民俗具有历史记忆功能、身份认同功能.外部影响、内在变迁以及代际传承因素推动基诺族非遗民俗发生演变.结论:文章以基诺乡采集的传统民俗为研究样本,立足文旅融合视域,探讨民俗演变,有助于增强基诺族的文化认同感,为深入探讨原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活态传承提供新的视角,使基诺族传统民俗在现代设计中守正创新.

    文旅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基诺族民俗演变文化认同

    乡村振兴视域下基层美术馆的建设与推广探究——以曲靖美术馆为例

    张颖
    14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探讨乡村振兴视域下基层美术馆的建设与推广策略,并以曲靖美术馆为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分析曲靖美术馆的建设背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确基层美术馆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定位,提出针对性的建设策略和推广路径,以期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综述、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展开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实地考察曲靖美术馆,了解其建设和运营情况;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公众对基层美术馆的认知和需求,为策略制定提供依据.结果:通过探讨曲靖美术馆的建设背景、设计理念、功能布局、运营模式,以及其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升乡村居民审美素养、促进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揭示基层美术馆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价值.结论:基层美术馆建设不仅丰富了乡村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促进了乡村旅游与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曲靖美术馆不仅丰富了乡村地区的文化景观,还是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平台,对增强乡村文化自信、促进乡村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基层美术馆曲靖美术馆建设推广

    基于地域文化的IP形象设计实践研究——以朱家角古镇"悠悠"IP形象为例

    张钰
    14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探讨基于地域文化的IP形象设计实践,以朱家角古镇"悠悠"形象为例,通过挖掘地域文化的精髓,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IP形象,提升古镇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古镇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方法:文章首先阐述地域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及基于地域文化的IP形象设计研究现状,指出在IP形象设计中运用地域文化的意义,随后深入分析朱家角古镇的地域文化,提取核心元素,并结合目标人群的喜好与需求,设计Q版人物"悠悠"作为古镇IP形象.通过简约的设计手法,将地域元素融入其中,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寓意和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结果:"悠悠"IP形象设计不仅可以展现朱家角古镇的地域文化特色,还具备极强的延展性,可以广泛应用于文化创意周边产品设计,构建完整的品牌体系,并作为媒介在线上线下进行理念传播.希望这一IP形象的打造,能使朱家角古镇的品牌形象得到显著提升,吸引更多游客关注,促进古镇旅游产业发展.结论: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设计具有鲜明特色的IP形象是古镇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元素并据其设计出富有创意的IP形象,不仅能有效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能为古镇的持续发展及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未来,应继续探索和创新IP形象开发策略,为古镇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IP形象朱家角古镇地域文化

    数字媒体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戴云舒
    14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探究数字媒体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策略,旨在有效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数字媒体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中形成良好的互动体验,建设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现代文化体系.方法:文章采取文献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通过搜索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归纳总结数字媒体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相关策略.结果:提出应用创新型技术驱动设计、实现创作内容跨界创新、拓展信息传播渠道等手段,保存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使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学、音乐、戏剧及手工艺等以全新的面貌和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乐于接受,并主动传播.结论: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时代,数字媒体与中国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成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关键路径,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还能够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和表现形式,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推动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

    数字媒体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类严肃游戏的应用与设计研究

    陈彦含
    149-152,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日益加深,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求也愈发迫切.严肃游戏作为普及非遗知识的重要途径,当前发展尚不完善.为提高市面上非遗类严肃游戏的质量,文章探讨严肃游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的应用优势,并提出设计策略,以供非遗类严肃游戏设计者参考.方法:文章结合实际案例,从三个方面分析非遗类严肃游戏的设计策略.首先确定严肃游戏的目的及定位,然后从情感化设计理论角度出发,深入探究游戏的艺术性、游戏性和叙事性设计策略,以满足玩家娱乐性的游戏体验.最后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从情景构建、知识科普、自主学习三个维度提出学习性设计策略.结果:研究发现,游戏的画面音效与非遗元素相结合可以增添游戏的文化韵味,吸引玩家;合理设计游戏目标、规则和反馈机制等,能够引导玩家在游戏中保持高度的专注和兴趣;良好的叙事可以引导玩家深入思考,加深对非遗的印象;情景构建能够激发玩家对学习的欲望;游戏任务与非遗知识科普相结合能够深化玩家对非遗知识的记忆;自主学习资源和游戏社交能刺激玩家主动探索非遗.结论:严肃游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具有重要价值,遵循提出的设计策略,严肃游戏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有效促进非遗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并热爱非遗.

    严肃游戏非物质文化遗产情感化设计建构主义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提升路径探索——以亳州市为例

    曹杨
    15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近年来,亳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部署,全面实施"六一战略",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效.文章以亳州市为研究样本,深入分析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现状及问题根源,以期探求提升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有效路径.方法:文章主要采取文献分析、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从亳州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际出发,解析亳州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原因.结果:亳州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成效显著,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区域间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平衡、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结构不平衡、供给体系中居民参与度不高、供给服务缺乏专业队伍.结论:基于亳州市存在的现实问题,探索优化路径,包括构建科学化的文化供给机制、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供给方式、完善开放型的文化选择机制、建立科学化的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建立本地化的文化孵化机制、组建专业化的文化服务队伍等,以有效提高亳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需求亳州市

    非遗技艺助力吉安市乡村旅游建设创新模式研究

    左元陈勇
    156-158,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通过探索非遗技艺表现形式,助力吉安市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方法:综合运用文献参考、比较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吉安市乡村旅游现状,并以当地非遗技艺现状为切入点,研究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线路,利用科技手段展示非遗技艺,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争取使非遗技艺与乡村旅游共同发展.结果:吉安市非遗技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价值,但在传承、宣传推广、文旅融合、社区参与等方面存在问题.文章通过实践与调研,寻找非遗技艺与乡村旅游的契合点,并提出新的旅游模式.结论:吉安市将非遗技艺与乡村旅游相结合,虽然丰富了旅游产品,提升了旅游吸引力,但也面临产品同质化、服务质量不一、品牌建设不足等挑战.基于此,文章提出吉安市文旅融合策略,打造特色旅游路线,利用科技手段展示非遗,鼓励社区参与,以实现非遗技艺与乡村旅游共同发展.同时,结合非遗旅游与生态旅游,通过打造非遗生态文化景区、推出非遗生态旅游线路、加强宣传推广等,满足游客感受自然美景与文化魅力的双重需求.这种创新模式有助于吉安市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为旅游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非遗技艺吉安市乡村旅游创新社区参与

    基于古厝的非遗传承发展新途径探索

    李君
    159-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活态传承,在当今社会面临传承与发展的双重挑战,其保护与传承工作重要且紧迫.古厝作为宝贵的物质文化遗存,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桥梁.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厝亟待保护与利用.文章探讨基于古厝的非遗传承发展新途径,旨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的生命力,为古厝的活化利用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法:综合运用文献参考、比较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吉安市乡村旅游现状,并以当地非遗技艺的现状为切入点,研究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线路,同时利用技术手段展示非遗技艺,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促进非遗技艺与乡村旅游共同发展.结果:一方面,古厝为非遗提供了生动的展示空间,使其更加具象化、生动化;另一方面,非遗的融入为古厝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古厝的多元化利用.结论:在时代洪流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古厝作为民族记忆的活化石,正以一种创新的姿态交融共生,孕育出"非遗进古厝"这一崭新的保护与传承模式,其深远的社会意义不容忽视.

    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厝活化利用创造性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