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女性主义艺术的反叛——以阿特米西亚·真蒂莱斯基的绘画作品为例

    朱泽禹
    64-6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 20 世纪前,世界各国艺术史对女艺术家的记载都甚少.直到女性主义兴起后,女性主义艺术才逐渐在艺术史研究领域受到关注.阿特米西亚·真蒂莱斯基是 17 世纪欧洲杰出的女性艺术家,其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进行绘画创作.文章研究其绘画作品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及女性意识的觉醒,旨在让观者了解女性与艺术的亲密关系,丰富一位女性艺术家的人格构建.方法:文章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图像分析法等,首先阐述阿特米西亚·真蒂莱斯基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艺术观念产生的缘由,然后以其代表作品《苏珊娜与长老》和《朱迪斯斩杀赫罗佛尼斯》为例,研究其中构建的不同以往的女性形象,探究其对传统绘画主题作出的独特诠释,最后分析其艺术观念和艺术作品的历史意义,以及对女性主义艺术发展的意义.结果:阿特米西亚的艺术观念和作品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也提高了女性艺术家在艺术领域的影响力,鼓舞了更多女性参与艺术创作.结论:女性意识是女性生活的情感表达,将获得的感悟、情感融入绘画,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同时勇于突破、不断创新,是阿特米西亚对当代女性艺术工作者的启发.

    阿特米西亚·真蒂莱斯基绘画女性主义女性意识

    论丝网版画中的拼贴技法

    陆玉婷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厘清丝网版画中拼贴技法的发展脉络和运用方式,并总结拼贴与丝网版画结合的主要特点,探究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学术意义.方法:通过研究多名艺术家对拼贴技法的运用与所产生的效果,将之置于当时的艺术背景之下,代入艺术家视角,梳理主客体相互影响的逻辑关系.结果:通过研究艺术家作品及其所处时代背景,得出艺术创作中拼贴手法的运用具有素材信息化与碎片化、创作现实和超现实结合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拼贴与丝网版画结合的三个特点:局部拼贴与局部手绘结合以塑造惊奇美与形式感,现实性质的拼贴侧重于写意和写生对立产生的美感,超现实性质的拼贴侧重于挖掘画家潜意识中的新境界.结论:拼贴技法在丝网版画中的运用展现出丝网版画在当代艺术领域所蕴含的巨大潜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丝网版画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也不断改变,并且在继承传统文化、引入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丝网版画波普艺术拼贴技法超现实

    李伯安《走出巴颜喀拉》对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的启示

    龚圆圆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从艺术语言层面深入探讨李伯安《走出巴颜喀拉》对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的启示,分别从线条表现和空间构成两个角度分析重大题材美术作品可汲取的绘画语言.方法: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走出巴颜喀拉》的线条表现和空间构成的分析,揭示艺术语言形式对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的重要性.通过深入分析《圣山之灵》《开光大典》《藏戏》《赛马》等案例的艺术元素和画面构成,深入思考和学习画家对画面结构和空间关系的建构能力.结果:无论从线条表现还是从空间构成来看,《走出巴颜喀拉》的艺术创作语言都对重大题材美术创作有重要启示.要从中吸收精华,获得独到的艺术见解,同时大胆地探索和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要扩大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用丰富多样的艺术语言创造性地表现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结论:《走出巴颜喀拉》给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带来了多重启示.在重大题材美术创作中,应学习、借鉴和吸收不同的艺术形式,寻求用线条表现和空间构成等增强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完成对作品的结构塑造和画面处理,深化主题思想的表达,创作出有艺术高度、饱含生命力且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经典作品.

    重大题材美术创作李伯安《走出巴颜喀拉》线条表现空间构成

    周碧初油画艺术对当代油画创作的启示与影响探究

    林荣富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探讨周碧初油画艺术对当代油画创作的启示与深远影响,旨在推动中国油画艺术创新与发展.方法:文章采用理论研究法,从艺术独立性、东西方艺术融合、油画本体语言三个方面出发,详细阐述周碧初油画艺术对当代油画创作的启示和影响.结果:周碧初不仅在创作中坚守艺术的独立性和主体性,还将东西方艺术精神巧妙融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他在油画本体语言的研究方面同样表现出色,对色彩、构图等元素的精湛运用,为油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实践不仅拓宽了当代油画创作的思维路径,还丰富了艺术表现手法,使作品呈现出更加多元的面貌.更重要的是,周碧初的艺术实践推动了油画艺术的本土化进程.他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其与油画艺术相结合,创作出既具有中国特色又不失国际视野的作品.这种本土化的探索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有助于推动中国油画艺术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独特性和创新性.结论:周碧初的油画艺术对当代油画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其坚守艺术独立性、融合东西方艺术以及追求油画本体语言的做法,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指导.

    周碧初油画艺术当代油画创作启示影响

    王宠小楷书风形成及对后世楷书创作的影响研究

    付嘉诚
    76-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王宠作为明代中期著名的书法家,书法造诣最高的当数楷书和草书,其楷书尤以小楷最为著名.文章主要对王宠小楷书风及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首先概括王宠书法艺术,然后分析其书法风格和艺术特征,并从笔法、墨法、章法等方面综合分析其小楷书法的独特面貌.同时,对其师承展开分析,将王宠书法与"钟王"书法作比较,追本溯源,从而更深入地了解王宠小楷书法的"以拙为巧,自出新意"的艺术特征.结果:王宠小楷之所以能够成为明代乃至后世所称赞的作品,主要在于其对书法艺术独到的理解,以及对前人书法的学习.结论: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古法的学习,同时要自出新意,这无疑是对后人学习楷书的一大启发,也是王宠书法名留千古,值得深入研究的原因.

    王宠小楷书风艺术特征楷书创作影响

    关于综合材料绘画创作的思考

    李旭恩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材料选择和创作技法最能体现综合材料绘画的基本特点,作者从这两个基本点出发,结合综合材料绘画创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为综合材料绘画及其他相关艺术创作提供借鉴,同时展望综合材料绘画的未来.方法:综合材料绘画是一种文化现象,是艺术的具体呈现形式之一,是时代性、社会性和个体性的有机统一体.文章通过分解分析方法,从综合材料绘画的材料选择、创作技法、文化语境、审美内涵、趋势展望等方面展开分析.结果: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家要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新材料,从内心需求出发选择材料,并以提高作品的审美性和深度为目的选择创作技法,根据需求综合使用技法.综合材料绘画是符合时代需求的文化现象,能够有效反映当下复杂、多元的时代.多元性和开放性的审美方式是综合材料绘画的另一个特点,文化联想是综合材料绘画最有价值的特点之一.综合材料绘画的特性决定了其会以开放的姿态,沿着多元化和创新化的方向发展.结论:综合材料绘画的出现对传统画种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综合材料绘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材料的多元性、技法的创新性、文化内涵的开放性和审美价值的丰富性,为艺术家和观众带来全新的可能,成为当代艺术领域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综合材料绘画技法创作多元文化

    郭居敬出生地考辨

    陈盛森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郭居敬,元朝尤溪县人,是《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的编著者.他具体出生在尤溪何处,始见于明嘉靖六年(1527)《尤溪县志》记载的"尤溪(八九都)小村人".后来,尤溪县的四十五都等地划入新置的大田县.万历三十九年(1611)《大田县志》认为郭居敬是"大田四十五都(广平)人".因此,有必要对两县记载的郭居敬出生地作进一步考辨.方法:文章根据现存的各种官方方志对郭居敬的记载、郭居敬著作古善本,特别是两县的古县志、古遗迹、旧族谱等史料进行深入的走访调查、对比分析,以翔实可信的历史资料和严谨的论证厘清历史事实,还原历史真相.结果:明嘉靖《尤溪县志》对郭居敬的记载符合历史事实,相关文物及其他官方记载也能印证.明万历《大田县志》依据的是郭奇逢的听闻,并没有任何可信的实证.清乾隆《大田县志》利用郭奇逢元孙郭二洋在民间收集的《百香诗》,再次编造出不存在的"郭居敬是明朝著有《百香诗》的文苑名人".结论:尤溪小村(如今的尤溪县城关镇城关村秀村自然村)才是大家公认的郭居敬出生地.那些人为的"创新发现",可以休矣.

    郭居敬出生地尤溪《百香诗》

    明代物质文化中的女性器物与审美观念研究——以闺阁之物为例

    谭思芮王建华
    86-8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中国古代器物设计于明代达到巅峰,同时随着奢华之风的盛行,女性独树一帜的审美取向通过器物得到反映.文章通过对女性器物的研究,深入探讨其审美观念与思想内涵,以期构建更加丰富多元的明代女性形象.方法:采取文献梳理法,聚焦于器物层面,深入剖析女性在文化、休闲等诸多领域所展现的"光彩之处".结果:明代女性的休闲生活丰富多彩,她们热衷于文玩书画、外出游玩、听歌赏曲等活动,这些兴趣爱好在明代的物质文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并留下了丰富的文献和绘画资料.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女性通过书画、戏曲等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展现了女性思想的逐渐觉醒.从女性器物变化背后的因素来看,家庭占据主导地位,女性作为家庭成员,使用的物品往往受到男性的影响,这反映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和规范.女性在一定程度上被男性所构想和构建,这折射出男性社会对女性的规训与期待.结论:女性通过品鉴文玩之物,得以寄托精神追求,实现文娱生活的满足.此外,女性形象亦在男性的审视下成为男性霸权意识的视觉体现,进一步凸显了其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

    闺阁之物女性器物明代物质文化审美观念

    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研究

    舒蕾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文创产业蓬勃发展、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大增的背景下,深入探究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情况,剖析其在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审美价值等方面的意义,并结合实例阐述创新融合方式,能够为文创产品包装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有机融合.方法:一方面,深入分析产品包装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在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审美价值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列举丰富且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详细阐述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在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中是如何创新融合的,从理论解读与实例展示两个维度进行探究.结果: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文创产品包装设计,能够丰富包装的文化内涵,让消费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有效提升包装的审美价值,使其在视觉上更具吸引力与艺术感染力.结论: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中至关重要,能够有力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为文创产品包装设计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

    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传统文化元素创新

    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文创包装设计的价值及方法研究

    邓静怡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当今文化多元且消费市场对文创产品需求日益增长的大环境下,深入且系统地探究文创包装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融合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旨在通过全面分析融合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规律,为文创包装设计搭建起坚实的理论框架,并提供极具价值的实践参考,以助力文创包装更好地彰显文化特色与艺术魅力.方法:文章首先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元素与文创包装设计融合的背景,剖析时代发展、文化复兴潮流等因素对二者融合的驱动,阐述这种融合在文化传播、产品增值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随后,从图形这一视觉核心元素出发,分析传统图案、图腾等在包装上的创新应用形式;深入探讨色彩的情感传递与文化象征意义如何在包装设计中巧妙体现;研究文字的字体选择、文案创作如何融入传统韵味与文化内涵,从多个维度剖析具体的融合形式.结果:传统文化元素与文创包装设计的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品牌层面,其极大地提升了品牌的文化深度与独特性,使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在文化传承层面,其促进了文化的延续与传播,让古老文化在现代商业语境中重焕生机.结论: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是文创包装设计走向卓越的重要路径,其在丰富设计内涵、推动文化传播与商业成功等多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为相关设计实践指明了方向,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与广泛应用的潜力,将在文创包装设计领域持续产生深远且积极的影响.

    文创包装设计传统文化元素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