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数字视域下技术与电视文化综艺的共生

    蒲宇涵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当前不断更新迭代的数字技术为电视节目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电视文化综艺以全新面貌重回大众视野,优质电视文化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其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日趋完善.方法:文章基于数字技术的相关理论,以高质量电视文化综艺节目为研究对象,探讨数字技术在电视文化综艺创作、生产、传播方面的应用.结果:数字技术改写了电视文化综艺的创作模式,为综艺节目生产提供了新思路,并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交融过程中重新布局了传播阵地.结论:依托VR、AR、全息投影等技术手段,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摆脱了枯燥的说教模式,不断为观众带来超乎想象的审美体验,还为综艺节目提供了数字化的发展图景.

    数字技术文化综艺节目创作生产格局节目传播

    游戏陪玩中的文化资本转化路径及潜在风险探究

    汤浩杨冬旭黄颖捷
    13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游戏陪玩行业逐渐兴起,既为青年群体提供了新的职业选择,又形成了一个模糊合法与非法界限的灰色地带,但学界对此群体的关注较少.文章的目的在于展示游戏陪玩师的日常劳动实践,在揭露游戏陪玩行业风险的同时找到风险的源头,以期为该行业的规制提供多元化参考.方法:以文化资本理论为理论工具,通过文化资本的转化来理解游戏陪玩的劳动过程.同时通过深度访谈了解游戏陪玩的从业者群体,以理论结合实践,探究该行业的潜在风险.结果:从文化资本理论视角来看,游戏陪玩本质上是通过游戏行为使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转化.其中,游戏陪玩的文化资本表现为游戏技巧与经验,从业者通过一定的交往策略与身份展演获得劳动报酬,即完成资本转化.由于此过程中的身体商品化倾向和脆弱的关系链接,因此"软色情"内容传播、诈骗事件等频发.结论:游戏陪玩中的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转化存在两条路径:直接转化路径和社会资本作为中介的转化路径.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两种潜在风险:其一,因过多的身体要素纳入交易链条,衍生了身体商品化风险;其二,交易关系的脆弱性带来了情感关系风险.这些潜在风险带来的行业乱象塑造了行业负面标签,在生存压力下,从业者游走于法律边界,形成了风险的恶性循环.因此,游戏陪玩不仅对网络空间治理提出了新要求,还对互联网时代新型劳动的保障提出了新需要.

    游戏陪玩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风险身体商品化情感关系

    木兰文化的价值构成及当代意义探究

    黎文珏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兰文化的价值构成,以及木兰文化在当下复杂的社会语境中所揭示的意义.方法:基于观念和资本的基本概念,对木兰文化从观念到资本,再从资本到观念的价值构成进行分析.结果:可将木兰文化的价值构成大致划分为文化滋养价值、经济刺激价值、社会认同价值以及国家保护价值,对木兰文化的挖掘、深耕和再创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对当下利益导向的市场环境所必须做的准备.结论:木兰文化在不断变换的社会价值观下更新多重身份,起着不可或缺的文化导向作用.同时,木兰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和叙述方法都彰显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可塑造性,以及新型价值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联性.在女性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木兰文化作为一种标签,能够为女性群体发声、女性经济的聚集和发展提供平台.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在于如何使过去的"非遗"与当下的价值观发生必要的碰撞和合理的融合,这也是木兰文化在不断更迭的时代体现深层意义的关键.

    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资本木兰文化女性意识

    基于价值共创的文化创意产业价值增长策略研究

    兰子怡陆泉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的目的在于挖掘文化创意产品的显性和隐性价值,明确相关人员的角色和关系,以进一步了解文化创意产业独特的价值共创特点和模式.方法:为实现上述目标,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观察法,以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共创为出发点,综合考虑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在特点和市场环境,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研究表明,文化创意产品虽然具有丰富的内在价值,但需要采用合理的增值策略和有效的协调机制进一步挖掘其价值.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人员在价值共创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他们的协同合作和创新精神对产品增值至关重要.结论:综合研究结果可知,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价值共创是实现文化产品增值的核心.在全球化和技术变革的背景下,协调相关人员的角色和关系、明晰关键因素和增值要素,有助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持续繁荣,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这一研究为其他相关领域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价值共创文化创意产业价值增长策略

    温县陈氏太极拳文化破圈传播的必要性研究

    张静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太极拳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持续探索、创新和追求真理的结晶,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底蕴.在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的战略背景下,太极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得到了重视.然而河南温县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陈氏太极拳文化作为太极拳文化的精髓,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被束缚在原地、束缚在温县、束缚在传统的认知中.鉴于此,文章旨在为陈氏太极拳文化的破圈传播提供理论依据,助力温县陈氏太极拳文化的传承发展,促进地域文化传播,增强文化自信.方法:通过实地调研法、访谈法和网络参与式观察法,分析新时代背景下陈氏太极拳文化破圈的必要性,为如何破圈提供指导.结果:研究发现,陈氏太极拳文化在传播方式、传播空间以及传播效果三个方面存在破圈传播的必要性.结论:新时代,需要结合更多的传播方式打破圈层壁垒,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陈氏太极拳破圈文化传播

    基于游记数据的旅游流网络结构多尺度特征分析——以贵州省为例

    陈祥泰
    14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旅游流是目前旅游产业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对旅游线路规划与旅游景区开发有重要意义,把握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流发展规律,有助于精准把握当地旅游发展状况,总结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从而针对性地制定旅游发展策略.因此,文章通过探究贵州省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分析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状况,旨在为贵州省旅游规划与开发提供思路,促进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方法:文章在以贵州省为案例地的基础上,借助网络爬虫软件与社会网络分析软件等,构建旅游流网络结构,从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尺度对比分析贵州省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结果:研究发现,第一,贵州省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流量不断增加,景区建设稳步推进;第二,县域尺度下,贵州省旅游流呈现较明显的不均衡状态,中部旅游流较为集聚,四周地区旅游流相较于中部地区更为分散,其发展需要进一步得到重视;第三,市州尺度下,贵州省旅游流分布不均,流量集中于中部、东部地区,呈现流量高值区集聚、低值区分散的特征.结论:贵州省旅游流处于不断发展中,但整体结构呈现分散特征,需要在保证流量高值区健康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提升流量低值区旅游发展水平,推动贵州省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旅游流网络结构多尺度贵州省

    宋代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海船建造工艺为例

    董天驰
    147-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宋代沉船作为我国水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宋代海船建造工艺的实物载体,对其的保护研究尤为紧迫.如今,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面临诸多挑战,只有加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才能更好地保障宋代海船建造工艺的存续.文章以海船建造工艺为例,旨在分析宋代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困境,并对此提出应对之策.方法:通过梳理宋代水下文化遗产基本概况,分析保护现状.在此基础上,从探测技术、监管机制、保护手段、协调开发、基础投入这五个方面综合分析现有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沿海水下文化遗产探测体系的建立,不仅是应急反应管理的重要一环,还是构建立体化监管架构的有力抓手.协调宋代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的统筹管理,有利于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此外,充分的水下文物保护手段和可持续性人才、资金、技术投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复杂海洋环境下的保护难题.结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沉淀于水下文化遗产之中,同时宋代水下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海洋活动和海洋文化的历史见证.面对日益严峻的保护形势,必须重视海洋历史遗迹和宋代水下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基于实际与问题导向,创新保护管理路径,促进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实现里程碑式突破.

    宋代水下文化遗产海船建造工艺保护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研究——以天晴峪村为例

    赵学强司佳卉张海妍许洪瑞...
    150-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城市风景,而是开始向往回归自然,了解各地区的文化,享受慢节奏的生活.根据艾媒咨询《2023-2024 年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旅游用户分析报告》,62%的旅游用户选择去乡村旅游 3~4 天,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基于此,文章对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要使乡村旅游得到有效的发展,必须对多方面的问题展开分析,并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结果: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人民生活富裕等为总体要求.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促进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消费升级、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结论: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打造符合自己定位的旅游模式,由此促进乡村振兴,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当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天晴峪村

    米芾书法的形式美法则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游淑雅
    153-155,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挖掘米芾书法的形式美法则,探寻其与包装设计构图形式的契合点,进而研究米芾书法的形式美法则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方法:首先,结合包装设计重视文化内涵与缺乏形式创新这一现实,分析书法艺术与包装设计的关联及其融合的必要性,寻找其与包装设计的契合点,探寻米芾书法的形式美法则融入包装设计的可行性.其次,为《蜀素帖》《苕溪诗帖》《紫金研帖》绘制轴线图与外接轮廓图形,并统计轮廓面积与倾斜角度数据,深入分析米芾书法的形式美特点,进而总结其形式美法则.最后,分别从文字系统、图文组合、色彩调和三方面探索米芾书法的形式美法则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结果:分析三张法帖的外接轮廓面积与倾斜角度的数据可知,米芾书法的形式美法则主要体现为均衡与呼应、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以及变化与统一.可将这些法则分别应用于包装设计的文字系统、图文组合、色彩调和中.在文字系统中,均衡与呼应、对比与调和的形式美法则为核心;图文组合讲求秩序感、整体感与情感化,因而要求设计师注重对均衡、韵律的把控;在色彩调和方面,对比与调和是影响视觉效果的关键法则.包装设计整体的构图形式最终要回归变化与统一法则上,即达到视觉的平衡、和谐.结论:米芾书法的形式美法则能为包装设计带来新思路,在丰富包装设计文化内涵的同时,指导包装设计形式的创新.

    米芾书法形式美包装设计

    材料与工艺在书籍形态设计中的情感表达研究

    张依佳冯晓娟
    156-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探讨现代书籍设计中如何利用不同纸张的材质肌理和文化内涵、合理的色彩搭配、传统装帧工艺手段、现代印刷工艺等材料与工艺手段,来激发读者的阅读积极性,进而为书籍设计师提供启示.方法:文章采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以唐纳德·诺曼的情感化设计理论为切入点,并结合市面上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书籍设计案例,从材料的肌理、色彩、历史以及人文内涵方面以及手工艺、现代制作工艺方面,探讨书籍装帧设计中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可行性,从而进一步探讨实现书籍情感化设计的方法.结果:在书籍形态设计中,结合材料与工艺的情感化设计手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体验.设计师应从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三个层面进行思考,关注读者的感官体验、使用体验和文化体验.结论:情感化设计在现代书籍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设计师应充分考虑读者的情感需求,通过合理的纸张选择、色彩搭配、装帧印刷工艺,创造出能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和情感共鸣的设计作品.这能为书籍设计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活力、竞争活力、创新活力,并推动整个行业不断发展.

    材料与工艺书籍形态设计情感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