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媒体视域下汴京灯笼张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探究

    杨欣
    193-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探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汴京灯笼张的传统技艺在新媒体视域下的传承与创新路径,探索科技发展背景下传统灯彩新的人文价值,分析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提供借鉴.方法:文章梳理开封灯彩的历史发展脉络,对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和样本采集,基于社会语境分析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其数字化生存现状,以现有的"非遗"数字化案例为依托,提出汴京灯笼张的创新发展策略,通过数字化手段呈现和表达文化要素.结果:以数字化展示技术与趣味性策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赋能,使汴京灯笼张在新媒体视域下实现数字化传承、跨地域传播,实现三维空间应用及情境交互体验,同时留存地域文化记忆,推广工艺知识与工匠精神,使传统灯彩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结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在帮助传统文化传播的同时,激发了大众主动探索文化遗产的动机与潜力,使体验者更好地感受"非遗"的魅力和精髓,为濒临消亡的"非遗"技艺保护指明新方向.

    汴京灯笼张灯彩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新媒体

    疗愈环境视角下的居住空间设计研究

    王旭
    196-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全面提升.文章将疗愈环境理论和居住空间设计相结合,希望营造一个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居住空间.方法:文章通过梳理总结相关文献,研究疗愈环境的起源发展、相关概念、运行机制和功能因素等,用以指导居住空间的建筑基础设计、室内装饰界面设计、景观设计和室内微环境设计,从而打造具有疗愈性的居住空间.结果:疗愈环境理论不仅适合医院空间、康复空间、景观空间的营造,还适合起居室等居住空间的营造,疗愈因素也从阳光、空气和水等自然因素扩展到空间色彩、材质和虚拟自然环境等因素,疗愈环境理论与室内环境设计相结合确有可行之处.结论:疗愈环境不是特指一个特定的空间或地点,所有的空间只要契合人的内心需求,对人具有正向的健康强化作用就可以称为疗愈环境.因此,不仅可以针对性设计疗愈性居住空间,还可以设计具有疗愈功效的其他各类空间.

    疗愈环境居住空间室内设计

    徽派建筑文化符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彭沁怡刘芹
    199-201,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室内设计行业迎来了全新发展阶段.然而,这种发展还伴随着一系列挑战,如传统和当代、国家和区域、科学和文化、工业和艺术的冲突.明清时期,徽州建筑重视写意手法,而不是对实物过分摹写,赋予有限形象无限寓意,充分体现了当时的社会习俗和人们的精神风貌,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与文化魅力,将徽派建筑中的文化符号融入现代室内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文化自信,因此值得探究和发掘.方法:文章从符号学的角度切入,结合徽州文化博物馆这一建筑的室内设计实例,对徽派建筑文化的成因、徽派建筑中的代表性符号及其所蕴含的精神特征展开具体分析.结果:文章对现代室内设计和徽州建筑文化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解读,梳理徽州地区建筑营造的传统理念及由来,厘清徽派建筑与徽州地区传统社会文化、精神内涵之间的关系.结论:明清时期徽州地区流行的儒、道、风水文化与程朱理学思想是徽派建筑文化符号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徽派建筑中的象征性符号不仅具有美化居住环境的实用性功能,还具有针对宗教与伦理的隐喻性功能.将这些符号提取应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创新与转化,将传统的文化符号与现代设计有机融合,传承与发扬徽派建筑文化.

    符号学徽州建筑文化室内设计

    稳定扩散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探索——以展览馆设计为例

    高超罗茂峰
    202-204,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以展览馆设计为例,探索在空间设计中应用开源图像生成人工智能模型——稳定扩散的客观影响与当下现实.方法:通过分析稳定扩散模型现实功能、组成原理与各类拓展性神经网络,结合展览馆空间设计的设计需要和设计步骤,从客观实践出发,分析如今稳定扩散模型在展览馆空间设计中的客观现实.结果:稳定扩散作为一款开源图像生成模型,在各类拓展性神经网络的帮助下,能高效生成空间设计中的效果图像,在空间设计项目制作中对提升专业设计师的设计效率具有一定的帮助,即可提供大量风格各异的效果图像、辅助空间设计中的不同功能区确定、迅速生成设计师构思图像促进商业交流.但受社会道德、科学技术、基本原理等因素的限制,稳定扩散模型难以直接取代传统的空间设计出图流程,大规模生成符合专业设计师最终所需要的现实效果图像,仅能生成空间设计草图效果.结论:稳定扩散作为开源图像生成模型无疑有更多的可能.但是,当下由于各类问题的存在,稳定扩散模型仍需要实现算法上的突破,吸收其他领域的优秀算法与先进技术,实现技术上的质变.只有让稳定扩散模型完全理解空间关系,优化空间效果图像生成,最终才能实现空间设计的真正变革.

    人工智能空间设计稳定扩散展览馆设计

    基于健康中国理念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策略研究

    刘之丰符盛凯张磊
    205-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许多健康危机的出现,公共健康问题引起了城市规划学界的关注.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指南.城市的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城市空间.但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绿地系统逐渐分散与割裂,所以应基于健康中国理念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文章旨在探讨健康中国理念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影响及相关规划策略.方法:文章结合健康中国理念下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其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影响,并探索相应的规划策略.结果:研究发现健康中国理念会对城市绿色系统的生态性、网络性和公平性产生影响.结论:健康中国理念对城市绿色系统具有重要影响,未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合理架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与布局,建设城市绿色综合体与绿色生态廊道.

    健康中国城市绿地系统策略

    植物造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高硕
    208-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探讨植物造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及重要性,旨在提升环境艺术设计的品质,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通过分析植物造景运用现状提出一系列具体运用策略,包括合理配置植物种类和数量、突出植物的季节性和地域特色、强化植物景观与建筑环境的协调性、加强植物养护与管理.结果:研究发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植物造景,可以有效提升环境品质、生态效益、审美价值.合理配置植物种类和数量,突出植物的季节性和地域特色,强化植物景观与建筑环境的协调性,加强植物养护与管理,能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效果产生积极影响.结论:在今后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可充分发挥植物造景的作用,以创造更美好、可持续的人居环境.要注重植物的多样性,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同时,应充分考虑植物的季节变化和地域特色,使景观更具特色和生态性.在植物造景过程中,还须兼顾建筑、地形、水体等因素,以保证植物景观与周围环境协调.最后,应加大对植物景观的养护与管理力度,确保植物健康成长,提高景观环境品质.

    环境艺术设计植物造景生态效益

    佛甲草屋顶绿化研究进展综述

    王明阳
    211-213,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可供城市园林绿化使用的土地逐渐减少.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绿化标准,屋顶绿化逐渐成为城市绿化工作的核心关注点.而轻型屋顶绿化因建造成本低、荷载低、易于维护管理等,逐步成为城市建筑屋顶绿化的新方向.方法:文章基于大量文献资料,首先详细阐述轻型屋顶绿化和佛甲草的概念,而后从佛甲草的种植基质、抗性、生态效益这三个角度综述国内的研究进展,展望佛甲草屋顶绿化的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佛甲草屋顶绿化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结果:佛甲草具有良好的抗旱、抗寒、耐涝、耐热、耐盐能力,同时在提高城市绿化生态效益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在屋顶绿化这种养护困难、水分不足、土壤贫瘠、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变化大的生存环境下,从种植成本、养护成本、景观效果等各个角度来看,佛甲草都是一种十分优良的屋顶绿化植物.结论:佛甲草作为一种优良的地被植物,凭借耐干旱、耐高温、易于繁殖和养护等特性,已成为屋顶绿化尤其是轻型屋顶绿化的常用植物之一.而我国目前对佛甲草屋顶绿化的研究仍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对佛甲草进一步展开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屋顶绿化佛甲草研究进展综述

    清水混凝土在日式禅文化下的艺术美学表达研究——以安藤忠雄的设计作品为例

    江皓晨
    214-216,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探究清水混凝土作为一种原始粗犷的建筑材料,在日式禅文化下的艺术美学表达形式,并通过分析安藤忠雄的一系列设计作品,揭示清水混凝土在禅文化下的表现形式、符号意义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共鸣,以深入了解其在日式禅学美学方面的独特价值.方法: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搜集关于清水混凝土、日式禅文化以及安藤忠雄的文献和资料,了解其背景和发展历程.然后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安藤忠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分析其采用清水混凝土的建筑形式、空间布局、材质运用等要素,探究其与禅文化的关联.最后采用美学分析法,运用美学理论,分析清水混凝土在禅文化下的艺术美学表达方式,包括材质运用、形式设计、空间关系、意境营造等方面,解读其独特的审美效果.结果:清水混凝土在日式禅文化的影响下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能够通过自身的材质肌理、色彩等外在形式特征表现出朴素、简约、自然的美感,传达出沉静、平和、内敛的禅学意境.结论:清水混凝土在日式禅文化下的艺术美学表达具有独特的魅力.安藤忠雄的设计作品通过对清水混凝土的运用,成功营造出与禅文化相契合的建筑空间,为观者带来思考与启迪.这种表达方式丰富了建筑美学的内涵,为清水混凝土材料在当今建筑设计等领域表达自身的美学特质提供了文化阐释依据.

    清水混凝土禅文化美学安藤忠雄

    新媒体背景下书籍装帧设计创新性发展策略研究

    倪鹏飞谭舒心张新铭
    217-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满足当代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书籍必须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在当前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时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多样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直接影响着读者初次接触到书籍时的观感以及阅读的体验感.对书籍的宣传推广来说,优秀的书籍装帧设计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研究新媒体背景下书籍装帧设计的创新发展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方法:文章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首先归纳总结了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审美趣味化趋势和材料多元化趋势.其次,研究新媒体背景下书籍装帧设计受到个性化需求增长的影响,面临形式大于内容的难题,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文章选取一些真实案例,对新媒体背景下书籍装帧设计的表现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文章探索新媒体背景下书籍装帧设计的创新性发展策略,提出让书籍装帧设计更好地和新媒体时代接轨的具体建议,并对将互动性融入书籍装帧设计及新概念书籍的发展作出展望.结果:这些创新的书籍装帧设计理念,拓展了现有书籍装帧设计的方法和路径,希望本研究能为书籍装帧领域创新性发展提供设计方向.结论:文章为新媒体环境下的书籍装帧设计提供了一个有序且健康的发展模式,并为书籍装帧设计的创新性发展创建了一个更宽广的成长平台.

    新媒体书籍装帧设计创新性发展

    符号学视角下石窟纹饰创新设计现状研究

    王思懿廖曦
    220-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石窟纹饰创新设计是借助各种纹样符号的创意性表现叙事、传情、达意.分析符号学视角下石窟装饰纹样设计,以期为设计人员处理石窟纹饰符号的转化提供参考,辅助变化多样的设计表达.方法:文章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对 2011-2021 年来符号学视角下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进行汇总分类,采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进行探讨.结果:总结出符号学指导下的设计方法,包括语义—语用—语构—语境四层次、直用—融合—创新三途径,像似—指示—规约三方面,并分析各种设计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关注石窟纹饰创新设计流程中符号学的具体体现,总结不同类型符号在设计中扮演的不同角色.结论:符号学在文创设计中已经得到广泛运用,在石窟纹饰设计中也有所体现;在设计流程上,虽然符号的选择、提取和转化这一基本流程已得到广泛运用,但对符号的创新转化水平不高;在符号的分类应用上,虽然大部分研究能对家喻户晓的石窟纹饰分类进行阐述,但分布频数不平衡,对于材质符号、传播符号、品牌符号等研究较少,且研究层次较浅.

    符号学石窟艺术石窟纹样文化创意产品文化创意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