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化产业浪潮中佤族歌舞艺人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陈燕任京民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艺人不仅在文化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最活跃和富有创造力的元素之一.文章揭示佤族歌舞艺人在文化产业浪潮中的真实生存状态,剖析他们在现代社会文化产业化背景下的日常生活世界异化现象以及相应问题,提出改善艺人生存状况的对策,进而促进佤族歌舞艺术产业深入发展.方法:根据法国学者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将佤族歌舞艺人的职业生涯划分为入场、在场、退场三个阶段,从场域、资本和生存心态三个维度倾听佤族歌舞艺人的日常生活和心路历程,经由田野调查揭示、还原他们在文化产业浪潮中的真实生存状态.结果:入场阶段,佤族歌舞艺人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资本和禀赋,表征为较为显著的个体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在场阶段,他们的艺术技能不断趋向成熟,同时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本也在不断积累与丰裕.然而,在产业化大背景下,艺人的生存心态开始呈现出资本化的倾向.退场阶段,出于各种原因,怀着对佤族歌舞文化深厚的热爱、担忧和不安,佤族歌舞艺人逐渐退出了艺术场域.结论:为了推动佤族歌舞艺术产业的长远、深入发展,佤族歌舞艺人需要在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中实现自我超越,使佤族歌舞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中找到平衡.

    文化产业佤族歌舞艺人生存发展

    胶莱运河研究

    吴蕾戚瀚文刘媛
    73-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胶莱运河是一条具有活态生命力的文化线路,孕育和滋养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文章主要探究胶莱运河的历史文化遗产等,同时对胶莱运河的现状、作用及价值进行归纳研究,期望可以为未来胶莱运河研究提供现实参考.方法:考察和调研胶莱运河,整理相关史料,查阅参考典籍文献与地方志,利用田野调查法对胶莱运河流经的沿线地市开展调研考察.结果:胶莱运河是古代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贯穿胶莱两湾.胶莱运河是一条活态的文化线路,对胶莱运河周边城市进行调研,发现胶莱运河航运线路文化遗产的物质文化形态、不同表现形式及胶莱运河沿线历史文化的发展演化.结论:胶莱运河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胶莱运河从开凿到形成不是朝夕之功,而是经历了积累沉淀,繁荣衰落,是历史和时代的见证,承载和传递了历史信息,充满个性且丰富多样.

    胶莱运河历史文化调研价值

    基诺族"非遗"项目的现代旅游符号化研究

    闫一杰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以基诺族"非遗"为例,分析基诺族特懋克的符号化、舞台化,探寻基诺族文化旅游消费现象,旨在提高基诺族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彰显基诺族"非遗"旅游的文化韵味.方法:通过田野调研,获取来自云南省景洪市基诺族乡政府和基诺山巴亚村委会巴坡村主办的 2024 年特懋克活动的现场资料.观察现代基诺族传统节日的符号化,确定少数民族节日仪式在旅游消费中的边界.充分发挥地域特色文化的优势,发现旅游消费可提升的空间.结果:基诺族的特懋克"非遗"民俗作为重要的农业祭祀仪式,在时间、空间、仪轨等方面都发生了流变.在欢庆特懋克时,基诺族的"非遗"项目得到了集中展现,但是具有艺术价值并体现基诺族文化设计的旅游商品种类较少,亟须创造基诺族独有的符号与品牌.目前旅游消费产品同质化严重,满足不了前来基诺山的游客的消费需求.结论:基诺族的"非遗"项目转变为符号化的"商品",既需要满足旅游者的需要,也要满足商业行为体的利益.基诺族需要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宗旨和旅游消费的本质,围绕基诺族旅游消费,以符合文化逻辑为起点,确立各自的行为规范.尊重市场需求,符合现代审美,传承基诺族地域文化,使游客感受到少数民族"非遗"的魅力,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基诺族旅游特懋克"非遗"符号化

    水墨风格在长安文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陈鹏王丹
    80-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水墨风格在长安文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和实践.文章运用水墨艺术语言,寻找文化符号的设计手段,在文旅产品设计中实现文化符号的落地.并在文旅融合时代,积极融入长安画派的艺术底蕴,探索长安文旅产品新模式,提出独特且极具创新性的长安文旅产品模式,挖掘文旅产品的实质性意义,进而带动长安文化传播.方法:历史文化元素及中国水墨画为文旅产品设计提供了诸多养分,相关人员要进一步完善系统设计过程与方法,并且结合实地调研和具体技术大胆创新.以实践带动理论研究,在实践设计部分,尝试以stable diffusion为技术支撑,设计长安水墨文旅产品,努力把长安画派的独特风格融入设计中,并验证设计思想.结果:剖析当下文旅产品的模式和不足,探讨长安画派的美术风格和历史价值,发现将长安画派风格融入文旅产品设计中,有利于彰显长安文旅特有的意蕴.结论:如何创新设计文旅产品是当下设计师需要思考的新问题.既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又要延续历史文化传统.多元文化背景下,文旅设计可从中国水墨画中汲取养分,赋予现代文旅设计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要落地文化符号,不能仅靠搬运,而是应全方位彰显城市特有的文化底蕴,采用合适的视觉艺术呈现形式,以免流于表面,进而增强文化氛围代入感.

    长安文旅产品水墨风格长安画派文旅融合

    对于"风险"的文化反思

    肖庆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行为所导致的风险日渐增多."风险"从众多刻画现代社会图景的词语中凸显出来,成为社会学家关注现代社会问题的一个认知视角.在当代全球性人为风险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如何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具有紧迫性、必要性和现实性.鉴于此,文章展开对"风险"的文化反思.方法:以文化为基础的风险文化理论一定程度上结合了人类学理论,为保障社会的安全与发展,构建防范、规避和减少风险的机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依据.从文化角度来规避风险,更强调通过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将风险意识转化为一种反省批判的意识,凝聚文化和精神力量,建构防范、规避和减少风险的安全机制.结果:"和谐"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从促进和谐的角度来规避风险,化解矛盾.这是我国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也是传统文化能给当代社会提供的宝贵智慧.当代社会,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以和谐理念构建防范风险的安全机制极为重要.结论:对于风险的文化认知是一种具体的反省批判意识,能够帮助人类确立合理的自我意识,消除人类的自我迷信,强化自我的反省控制.

    "风险"文化反思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美育浸润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策略研究

    刘康平
    86-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美育浸润的内涵与价值,并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全面探讨高校美育浸润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融合策略.研究旨在揭示两者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共通点和互补性,从而为高校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方法: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全面梳理美育浸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深入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和融合策略.同时,结合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提出具体的融合路径和实施策略.结果:研究发现,美育浸润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具有显著的共同点和互补性.美育浸润通过艺术形式与内涵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则关注学生内心的平衡与发展,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提升他们应对压力与挑战的能力.两者融合能够形成协同效应,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结论: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通过揭示美育浸润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共同点和互补性,深入探讨了两者的内在联系和融合策略,旨在为高校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积极心理学美育浸润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融合策略

    装饰艺术语言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探析

    黄瑞徐晓声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装饰艺术语言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对形式、色彩、图案和结构等的运用,是一个极具表现力和创造性的领域.装饰艺术语言在油画中的应用可营造视觉上的愉悦和美感.文章探析装饰艺术语言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方法:文章探析装饰艺术语言的起源和发展,以各时代大师的优秀作品为例,从线条的表现性、色彩的象征性以及造型的意象性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装饰艺术语言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通过深入研究装饰艺术语言,不断挖掘传统装饰艺术的精髓.结果:画家可以使用各种几何形状或抽象的线条等,创造出富有装饰性的画面,这些图案和元素不仅起着装饰作用,还是艺术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结论:对绘画艺术而言,装饰艺术语言应用于油画创作中可增强画面的艺术感,使油画作品给人带来新的审美愉悦和视觉享受,最终推动绘画艺术蓬勃发展.

    装饰艺术语言油画作品色彩

    乡村振兴背景下陇绣产业化发展研究

    陈茜文兰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陇绣是极具地域性色彩的民俗产物,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文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追溯陇绣的起源和分布范围,总结当前陇绣文化发展面临的三大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陇绣文化的创新性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方法:首先追溯陇绣的起源发展,总结当代陇绣的分布范围、类型特点和技术概况,随后考察陇绣的发展现状,继而提出陇绣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措施.结果:通过合理的人才招募和选拔、培养环节完善陇绣技法的传承培养机制,解决陇绣技法传承困难和断层的困境;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增强陇绣产品的功能性、审美性,进一步提升陇绣产品的市场流通度;充分借助相关政策、联合乡镇企业与手工艺作坊,建立"多级政策扶持—分层人才培养—高质量制造—多途径推广"的发展体系,让陇绣产业化发展之路更加通畅;以地域特色为亮点打造陇绣文化品牌,用独特的地域风貌、文化内涵提高陇绣产品的价值,让陇绣产品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灵活运用新媒体宣传手段,通过多种形式提高陇绣在消费群体中的曝光率和关注度,让更多人了解陇绣.结论:陇绣作为甘肃独特的民俗产物,文化内涵丰富,应在尊重传统陇绣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创新和调整传承方式,永葆陇绣活力,助力甘肃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

    乡村振兴陇绣产业化发展传承创新

    文化创意语境下山西省临县西湾村地域性文创设计研究

    陈瑞雪姜雪雅成冰洁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聚焦地域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创新表达,基于传统文化村落保护与传承,将山西省临县西湾村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传统工艺融入文创产品设计,创新地域性文创设计,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方法:以地域文化与文创产品融合设计为核心,结合实用性、装饰性设计原则,在产品设计中,详细阐述地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传承路径,分析不同文化元素融入文创设计的特征与实际意义,探索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丰富地域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方式,实现地域性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结果:通过山西省临县西湾村主题IP设计与IP形象衍生应用设计,丰富地域文化传承方式,通过系列文创产品,如文创手机壳、产品包装、文创T恤等,将地域文化与受众需求相结合,促进西湾村文化传播,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结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索适合不同区域发展的地域性文创产品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以文创设计为媒介,创新演绎乡村特有的地域文化,形成独特的文创产品,对建立乡村文化品牌、提高乡村文化的价值和知名度、加快乡村经济文化发展、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有效提升产品吸引力,满足大众审美及消费需求,促进地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地域文化影响力.

    文化创意临县西湾村地域文化地域性文创设计

    文旅融合视域下江苏大运河数字文创设计探析

    刘天骄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提炼江苏大运河的视觉文化符号,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将文化与技术相结合,设计出既有文化价值又有数字科技创新的文创产品.文旅融合视域下,将大运河文化内涵融入旅游产业,有利于把握文旅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方法:深入挖掘江苏大运河历史文化元素,并将其巧妙融入文创设计,不仅可以为大众带来新颖、有趣的产品体验,还能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和背后的历史故事.文章以文旅融合视角为切入点,全面分析江苏大运河的文化特征,梳理数字文创中的地域文化特色、互动性原则、情感化原则、融合设计原则,探究融合原则下大运河文创设计的意义和价值.结果:江苏大运河数字文创设计是传承江苏大运河文化内涵、提升产品文化内涵的新途径.数字文创设计不仅能够丰富旅游文创产品的内容与形式,而且对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性转化而言是一次全新的尝试.结论:江苏大运河文化与数字文创融合是现代文创设计的关键.在文创设计中,要以数字技术为载体,以江苏段运河文化为依托,探索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全新的表达形式.在数字科技手段的加持下,江苏段大运河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旅游产业实现蓬勃发展,大众也获得了全新而生动的大运河文化体验.

    文旅融合江苏大运河文化数字技术数字文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