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西北寒旱区生态居住环境的构建与分析——以张掖市润泉湖商业居住区为例

    赵钰劼刘晓娟宋捷
    198-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西北寒旱区生态居住环境的构建,是为了应对恶劣的自然条件,更是为了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方法:文章首先对西北寒旱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生态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其次,通过对张掖市润泉湖商业居住区的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全面了解该地区的生态特点和居住环境现状.结合生态学、建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提出适合西北寒旱区的生态居住环境构建方案.结果:经过深入分析和精心构建,润泉湖商业居住区生态居住环境的构建取得了显著成果,居住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同时,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人与自然实现了和谐共生.结论:西北寒旱区生态居住环境的构建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通过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润泉湖商业居住区的居住环境成功得到改善,促进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研究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今后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在未来的工作中,应继续深化研究,探索更加适合西北寒旱区的生态居住环境构建模式,为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西北寒旱区生态居住环境张掖市润泉湖可持续发展

    传统元素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王俊
    203-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深入探讨如何将传统元素融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影响城市文化的深层结构和居民的文化归属感,旨在促进文化遗产的传递与更新,同时提高城市空间的视觉魅力,增强居民对文化的认同感.方法:依托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评估传统元素在城市设计中的作用,并对技术限制、材料选择、成本控制以及社会认识等难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一系列融合传统元素的创新策略.结果:传统元素的加入可增强文化的连续性,美化城市空间,促进社区内的交流与互动.尽管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战,但是通过采取一系列具体策略,这些问题可以被有效解决,进而实现传统与现代设计的有机结合.结论:将传统元素应用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既能展现文化自信,体现出寻求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探索精神,又能守护文化遗产,为城市带来独有的文化气息,将城市塑造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空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平台.

    传统元素城市公共空间空间设计

    融合中国水墨画技法的山水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白玉琪
    206-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中国传统水墨画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创作源泉、美学范式.针对空气污染、人口密集、高楼林立、空间形态同构化严重等不宜居的城市现状,融合水墨画的生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水墨画有泼墨和留白、浓淡和深浅、干湿和虚实、积墨和枯墨等艺术表现手法,其独特的表现方式能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应遵循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设计原则,彰显地域特色,将水墨画元素与城市建筑、自然山水(山石、湖泊、树木、花草等)有机融合.结果:融合水墨画的生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能够优化自然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增强城市的宜居性.结论:将水墨画技法融入环境艺术设计,能构建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共荣的现代山水城市.

    传统元素水墨画环境艺术山水城市

    环境设计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郁璐倩
    209-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社会发展和相关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单一的设计方式已无法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经济运营模式等,因此设计行业要积极推进变革,以更好地满足全新的社会需求.文章通过分析设计发展历史、参考工业设计发展趋势、列举古今中外设计案例以及研究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等,从人性化、自然化、智能化三个宏观方向分析环境设计未来发展趋势,探讨专业发展出路、新兴设计研究方向以及相关设计如何更好地处理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环境设计未来发展趋势.结果:环境设计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与城市、建筑、景观息息相关,设计过程要考虑地理自然环境因素、人文因素、科技因素等.目前传统领域已经饱和,环境设计要在服务、体验、交互及可持续设计等方向持续发力.结论:在社会不断发展、设计学发生大变革的背景下,为迎合环境设计新的发展方向,设计师必须加强与各个专业领域的合作,主动适应社会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科学技术的变化,从专注于造型功能的设计者转变为处理非物质设计的开拓者.

    环境设计以人为本发展趋势智慧城市

    从沈元恺建筑创作之路看中国第二代建筑师的特点与贡献

    蒋姝君
    212-214,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中国现代建筑史研究对第二代建筑师的关注度并不高,但是,他们作为对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具有重要贡献的一个群体,具有极高的关注和研究价值.文章以第二代建筑师沈元恺先生作为个案研究对象,试探寻沈先生及其所属建筑师群体的建筑设计特点、思想与贡献.方法:通过访谈、调研等方法收集并整理沈元恺先生的学习工作经历及其设计作品资料,对其设计作品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在当前城市环境恶化与城市建筑同质化问题日益严重的时代背景下,探究沈元恺及第二代建筑师建筑设计作品的特点和时代特征,对于促进中国现代建筑发展、保护建筑遗产具有重要意义.结论:沈元恺强调的设计原则——适用性、经济性以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美感的追求,不仅反映了他对建筑本质的深刻理解,还展示了他对国家建筑发展需求的响应.他的设计方法及理念对现代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参考意义.

    沈元恺中国第二代建筑师建筑实践中国现代建筑

    城市轴线影响区大型公共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薛晋国崔小平
    215-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中西方的城市发展史中,轴线见证着一个城市核心区的动态发展,承载着众多城市重要工程,创造了众多城市经典场所,是一个城市的亮点.城市轴线也起着串联城市建筑,引导建筑风貌的重要作用,两者相互成就、相互影响.城市轴线上大型公共建筑的建造和更新为强化城市骨架、激活区域活力提供了重要机会.文章研究中外城市中轴线影响区大型公共建筑建设与改造案例,总结出城市轴线影响区大型公共建筑设计策略.方法:文章首先梳理城市轴线的发展历程,总结出其形成原因与不同时期的建设方向.纪念性建设、经济性建设和可持续性建设的叠加,使得城市轴线发展为城市的多元复合空间.文章以巴塞罗那Las Arenas商业中心和阿格巴塔、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巴黎德方斯巨门、西安百盛购物中心等多个城市轴线影响区大型公共建筑项目为例,通过解析和整理项目建造方式与更新策略,总结出相应的设计策略.结果:城市轴线影响区大型公共建筑的功能布局要多元集约,与城市高效衔接.外形上,要在注重轴线历史风貌影响的同时,考虑与重要节点建筑的呼应.结论:文章通过解析和整理案例项目建造方式与更新策略,从大型公共建筑设计的功能与意义、形态与风格、视线与路径三个方面总结出相应的设计方法,为我国城市轴线影响区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和更新提供一定的借鉴.

    城市轴线影响区大型公共建筑建筑设计案例研究

    装饰的"减法"在苹果品牌塑造中的应用研究

    付玉竹涂玉倩
    218-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自现代设计形成以来,装饰在一定程度上被视同矫饰,极简主义认为"装饰即罪恶",现代主义对装饰的误解对于大众对装饰的认知和使用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通过分析苹果品牌塑造中"减法"的应用,重新审视装饰在现代设计中的定位和价值,并进一步探究当代设计中装饰的价值载体.方法:文章首先分析现代设计中装饰"减法"的两种主要表现方式,并系统讨论苹果品牌的产品设计、系统设计、营销设计所应用的"减法".结果:文章认为苹果品牌通过应用装饰"减法",以简洁清晰的视觉语言传达品牌形象.在标志设计、界面设计、系统设计、广告传播、包装设计、官方网站和零售店面的设计中,均使用高度统一的设计元素和语言风格,这种一体化的设计提高了品牌辨识度,并确保消费者看到相关设计时能轻松识别并迅速联想到该品牌.结论:在苹果各系列产品中,细节处的革新既满足了功能上的需求也修饰了产品本身,这表明装饰不仅是设计的外部表现形式,更是产品设计的内在因素.在功能、结构、技术、品牌理念、营销设计及审美追求等多个维度上,苹果均体现了"少即是多"的极简哲学.这种设计策略不仅凸显了产品的内在价值,还提高了整个行业对简洁、高效设计理念的重视度.

    装饰"减法"苹果品牌品牌塑造

    新时代的传媒类教学策略研究

    杨骏
    221-223,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平台不仅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即时沟通,也为内容创造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我表达和传播途径.在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背景下,任何人都可以发布内容,这导致信息源的多元化,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面临较大挑战.此外,社交媒体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特征对传统的媒体传播形式造成了较大冲击,倒逼传统媒体机构重新考虑内容制作和分发策略.方法:文章采用多方法论的研究方法,结合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手段,全面探索社交媒体在传媒教育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结果:传媒教育中的内容创作随着技术创新而发展,传媒专业学生需要掌握在数字平台上有效创作和分发内容的技能.结论:新媒体的兴起对传媒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的生产、分发和消费方式.这些变化不仅对传媒专业人士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传媒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传媒教育必须适应这些变化,采用新的教学策略和内容,帮助学生应对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

    社交媒体传媒教学策略研究

    黄厚江共生阅读最基本的三种课型分析

    李文
    224-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在当今的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学生被动阅读,缺乏兴趣;教师局限于教材,死板教条,缺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黄厚江老师的共生阅读给出了答案.共生阅读追求的是一种"活的阅读",充分调动复杂因素,协调多种矛盾,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文章选取黄厚江共生阅读最基本的三种课型,即师生共生、生生共生和言意共生,分析黄厚江老师如何利用师生、生生、言意之间的关系,达到共生阅读的教学效果.方法: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结果:黄厚江共生阅读教学理念不仅能指导阅读教学工作顺利进行,而且能协调各种阅读矛盾,注重师生对话,尊重学生主体,活跃阅读思维,把握言意关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改善目前课堂存在的虚假阅读现象.结论:黄厚江共生阅读以发展学生阅读能力尤其是语言素养能力为宗旨,是一种以共生共长、以活激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协调阅读教学的各种要素,实现共生,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黄厚江共生阅读课型

    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梁杰
    227-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语文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而忽视对学生思考能力、创造力的培养.文章旨在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重要性及其有效实践策略.方法:文章以具体的课文为例展开分析,进而提出一系列强化提问效果的策略.结果: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不仅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还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学生们通过思考、讨论、互动,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结论: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讨论,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感受语言的魅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