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画留白手法在现代女性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探究

    路鹏亭徐文生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中国画中的留白手法以其独特的意境美和无限的想象力,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在现代女性服装设计中,留白理念被巧妙运用,为设计注入新的活力.研究留白手法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有利于提升设计质量,彰显文化自信.方法:文章分析留白手法的美学价值,以及在现代女性服装设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结果:将留白手法运用于服装设计中,不仅能协调画面、营造意境,还能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满足现代审美需要.结论:留白通过巧妙运用空间,营造出简约而不简单的美感,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和独特性的追求.这种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设计理念,不仅推动了本土服装的发展,还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留白中国画女性服装服装设计传统文化构图

    筝曲《箜篌引》的诗意表达探析

    唐歆慧
    4-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古筝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演奏经验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演奏技法,随着近现代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古筝演奏和创作有了新的思路.《箜篌引》是一首从唐代"诗鬼"李贺所作古诗《李凭箜篌引》中汲取乐思而创作的现代古筝曲.该曲由四部分组成,与诗歌联系,并突破传统五声调式,采用非传统五声音阶定弦,以现代创作技法展现出《李凭箜篌引》的浪漫意蕴.文章侧重分析筝曲作品、筝曲的艺术表达与诗意表达,以深入剖析筝曲《箜篌引》,为同领域的演奏者和学习者提供参考,促进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方法:第一,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阅读、整理、分类,系统梳理和分析现有关于筝曲《箜篌引》的学术文献,以及《李凭箜篌引》的历史资料,旨在构建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比较研究法:利用音视频软件观看和聆听各演奏家的版本,分析力度、速度、情感,以揭示不同演奏家在音乐处理和情感表达上的具体差异.第三,实践研究法:通过自身的演奏实践,结合文献研究和专业交流,提炼出主观感受与客观分析相结合的综合性结论,以期对《箜篌引》的演奏艺术和诗意表达进行深入探讨.结果:筝曲《箜篌引》是一首大量运用西方创作技法,体现中国诗词美学的作品.得益于古诗《李凭箜篌引》,筝曲《箜篌引》也具有浪漫且唯美的气息,体现出诗乐融合之美.结论:筝曲《箜篌引》具有独特的艺术表达与浪漫气韵,深刻理解此筝曲的文化内涵,可在探索和追求美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演奏技巧,掌握古筝艺术的真谛,使作品得到真正的艺术升华.

    筝曲《箜篌引》《李凭箜篌引》诗意表达

    淮海地区红色音乐文化的价值及传承路径探究

    曾向昕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淮海地区红色音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价值.文章旨在挖掘淮海地区红色音乐文化的价值,推动红色音乐文化建设与传承,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引导大众学习淮海地区红色音乐文化,提升其审美素养,增强其文化自信.方法:红色音乐文化作为伟大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能够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使人们的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淮海地区红色音乐的内容、创作手法都有一定的规律与特点,分析音乐、理解文化、挖掘内涵,对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引导和支持下,淮海地区红色音乐文化的价值得以呈现与传承.结果:红色音乐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由红色音乐家、民间艺人结合实际创作而成,展现的是人民群众的生活,传达的是特定时代的民族精神与社会价值观.红色音乐文化对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怀有重要作用,具有极大的价值.结论:红色音乐作品创作源于对历史的记录,能给予人们精神力量.特定历史时期所产生的红色音乐文化能启迪智慧,促进人的发展.淮海地区红色音乐文化是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挖掘、整理及深入分析红色音乐文化的价值,使其受到重视,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红色音乐文化淮海地区淮海战役价值传承

    论古典音乐钢琴表演的变革创新

    周思聪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探索古典音乐钢琴表演的变革与创新,旨在为年轻的古典音乐钢琴表演者更好地表演提供参考,同时推动中西方音乐融合和跨文化交流.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明确古典音乐钢琴表演变革创新的必要性,进而从多维度分析古典音乐钢琴表演变革创新的实现,如可结合科技发展成果——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以增强古典音乐钢琴表演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推动古典音乐钢琴表演的多元化发展.结果:研究发现,使用现代舞台设计和多媒体工具能使古典音乐钢琴表演更具吸引力,有助于吸引年轻观众.创新的演出形式和内容的二度创作能有效促进古典音乐钢琴表演的现代化传播.结论:古典音乐作为一种"通用语言",具有无可比拟的跨文化交流优势.通过整合现代科技和创新的舞台艺术设计,古典音乐的传播效果和公众接受度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中国的古典音乐钢琴表演者应当积极拥抱科技,改变传统观念,并借助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最终实现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和中西方音乐的融合.这不仅有助于古典音乐的长远发展,还是中国古典音乐钢琴表演者的历史使命.

    古典音乐钢琴表演艺术设计传播模式超级舞台跨文化交流

    红色音乐价值实现路径探究

    董鑫王志军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红色音乐是党和人民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的见证,是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时代,深入探讨红色音乐的价值实现路径,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运用对比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对红色音乐价值实现路径进行探究.结果:红色音乐具有革命性、群众性、时代性、艺术性等特性,具有鼓舞士气与激励斗志、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促进社会融合、提升群众艺术审美能力的价值.基于红色音乐的特性及价值,文章提出红色音乐价值实现路径:主题思想上,歌颂党和人民,弘扬民族精神;表达内容上,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反映时代主题;表现形式上,坚守人民立场,创新红色音乐.结论:为红色音乐续写时代篇章,实现红色音乐的价值传承,提升红色音乐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能进一步推动红色音乐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

    红色音乐价值实现路径

    佳吉列夫芭蕾舞团对20世纪芭蕾发展的贡献研究

    程新然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20 世纪初,芭蕾艺术在俄罗斯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但人们逐渐对高度程式化的芭蕾产生审美疲劳.在这一时期,佳吉列夫芭蕾舞团聚集了舞蹈、美术、音乐等行业的先锋艺术家,他们上下求索,对俄罗斯芭蕾作出新的诠释,并且通过世界性巡演让人们感受到俄罗斯芭蕾的魅力.文章研究佳吉列夫芭蕾舞团对 20 世纪芭蕾发展的贡献,以促进芭蕾艺术的不断进步.方法: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回溯 20 世纪初世界芭蕾发展情况,以及佳吉列夫芭蕾舞团创立的历史背景;分析音乐家、舞蹈家及画家鼎力合作模式在舞剧先锋创作上的作用,以及该团艺术家对俄罗斯文化的自觉展现,探究该团艺术创作的特点;通过其对俄罗斯芭蕾的传播和对其他学派的影响,分析该团的贡献,思考如何探索今日芭蕾的革新之路,让芭蕾成为多元世界文化的载体,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结果:分析可知,该团艺术家对现代芭蕾的勇敢探索激发了世界观众对芭蕾的兴趣,为法国、丹麦、意大利等地的芭蕾注入了活力.该团解散后,艺术家们前往欧美等国,将芭蕾的种子播撒至世界各地,为美国、英国学派的建立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结论:佳吉列夫芭蕾舞团求新求变却又不脱离传统的创作、对全方位资源的运用和协调都给现今芭蕾创作带来了启示,应反思如何进行芭蕾的革新,让芭蕾这一流传了几百年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光芒.

    俄罗斯芭蕾芭蕾舞史佳吉列夫芭蕾舞团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元素的融合路径探究

    蒋思嘉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旨在探索中国民族民间舞与现代舞融合的新路径,构建联通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深深植根于原始信仰之中,展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现代舞作为当代文化的产物,通过其对现实生活的真实镜像、动态活力及符合人体美学的设计,体现时代精神.音乐的跨界融合、服装设计的创新变革,以及舞蹈语汇的互鉴与创新,均为这一融合过程的关键要素.方法:文章探讨民族民间舞蹈和现代舞的独到之处,在此基础上探究二者有机融合的可能性,以推动舞蹈艺术多元发展,促进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得以传承.结果:文章综合民族民间舞蹈特性与现代舞要素,探索二者融合之道,旨在创造一种舞蹈形式,既能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又具有现代表演美学,并最终推动舞蹈艺术的创新发展,为舞蹈多样性的拓展开辟了新视角.结论: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蹈融合的艺术实践极富挑战性和前瞻性,既可为传统舞蹈灌注新活力,拓展其表现维度与受众边界,又能赋予现代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灵感矿藏,促成交叉时空的对话与共荣发展.

    民族民间舞蹈现代舞元素融合创新

    论田中英光重塑的孙悟空形象

    杨虞雷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日本是世界上最早翻译《西游记》的国家,早在江户时代,西田维则就开始了《通俗西游记》的翻译工作.此后,一系列翻译和改编版本的《西游记》相继涌现,为这部经典注入了新的活力.《西游记》的在日流传是深入解读和再创作的过程.方法:文章基于接受美学理论中影响研究的视角,探究田中英光重塑的孙悟空形象.结果:田中英光将情感投射于孙悟空身上,以表达他对战争困境的思考.结论:作家通过个人视角和生活体验,赋予《西游记》新的意义,为读者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进一步推动了"西游文学"在日本的传播,使《西游记》在日本经久不衰.

    接受美学田中英光《西游记》孙悟空形象重塑

    新时代语境下中国画写意精神的审美内涵与维度拓展研究

    蒙妍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探讨新时代语境下中国画写意精神的审美内涵与维度拓展,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本质特征,及其新的发展趋势.同时给艺术工作者以启发,将创作的表现视角从传统山水、花鸟、人物的经典图式转移至更广阔的社会现实领域.方法:对新时代语境下中国画写意精神的审美内涵与维度拓展进行分析,包括传统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写意精神的时代解读和中国画写意精神的多元审美探索等多个维度.最后,结合具体案例与实践经验,充分展示中国画写意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多元化审美.结果:写意精神不仅是中华美学思想的独特表现方式,还是中国深邃的哲学思辨和人文情怀的直观反映.中国画写意精神在新时代语境下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艺术工作者要不断探索表现内容的创新、笔墨语言的时代性表达,深耕审美内涵,才能创作出更具当代审美意味和人文精神特质的经典作品.结论: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代表着中国美术的民族性.新时代语境下,艺术工作者应该深入挖掘写意精神的内涵,将当代审美意味和人文精神特质与艺术创作相融合,成就经典佳作.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画写意精神,艺术工作者还应坚定文化自信,构建崇高美学,熔铸中国精神.

    新时代语境中国画写意精神审美内涵维度拓展

    "六要论"的内涵与山水画创作——论五代荆浩《笔法记》

    刘丰源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笔法记》中,荆浩提出备受瞩目的"图真说",这一理论的核心正是他提出的"六要"原则.文章聚焦荆浩的山水画理论——"六要论",深入探讨其内涵与对山水画创作的影响.方法:文章深入剖析《笔法记》中的"六要论",对其核心思想进行全面细致的解读.在结合个人阅读体验的基础上,文章系统梳理其中关于山水画理论的主要观点,发现其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重视笔势的流畅与变化、主张笔墨技巧的精湛与独特、追求真实表达的理念,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国历代画者的实践中,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结果:《笔法记》一书精准提炼了荆浩的创作精髓,深入全面地探讨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一系列核心理论问题,为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及理论研究提供了思想基础.结论:荆浩长期隐居洪谷山,以自然为灵感之源,他通过深入观察和深思熟虑,总结出北方山水画的独特创作方法,并将其巧妙融入自己的画作之中.

    《笔法记》"六要论"荆浩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