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非遗"保护传承的厦门实践——以厦门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为例

    吴菲
    163-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厦门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从 2006 年至今已连续举办 18 届,成果显著.文章根据厦门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发展历程,剖析厦门市"非遗"保护传承的创新举措、经验启示.方法:通过梳理厦门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发展历程,分析活动的做法成效:市区联动,带动活动高质量举办,促进文旅融合发展;"非遗"搭台,各界参与,品牌活动亮点纷呈;健全体系,保护整体环境,"非遗"保护传承规范有效;利用多方平台拓展宣传模式,提升"非遗"传播力,现代化"非遗"传播格局初步形成.结果:文章以厦门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为例,探讨厦门市在"非遗"保护传承中的具体实践.根据厦门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发展历程,总结出厦门"非遗"保护传承的创新举措、经验启示.结论:近年来,厦门市"非遗"宣传深入民心,政府、传承人、传习中心与市民共同推进"非遗"保护传承.文旅商的大融合推动宣传活动朝着文旅融合的方向前进,也为"非遗"保护传承创造了新的机遇.一是守正创新,推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旅融合取得产业化经济效益;二是深入开展,进一步构建"非遗"传播推广体系,持续推进文化交流;三是丰富手段,拓展传播渠道,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非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厦门市宣传展示活动实践

    音乐演出与地方文旅的商业共创关系分析——以周杰伦"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为例

    陈星
    167-169,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作为一种新兴的跨界融合现象,音乐演出与地方文旅的结合不仅为传统的旅游产业披上了艺术华彩,还为音乐产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文章分析音乐演出与地方文旅的商业共创关系,探讨文旅融合背景下音乐演出如何助力地方旅游经济发展及文化推广.方法: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周杰伦"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的项目实施、商业模式、乐旅营销等方面,结合文旅融合政策背景,探索音乐演出与地方文旅商业共创的机制和路径.结果:研究发现,音乐演出与地方文旅之间存在紧密的协作关系.项目审批筹备和落地协作,实现了音乐演出与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互惠式的商业模式使得音乐演出拉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同时大型音乐演出能为地方中小型演出赋能;联动式的乐旅营销通过话题热议、特色文化传播和城市品牌建构,有效提升音乐演出和地方文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结论:音乐演出与地方文旅商业共创关系的构建有助于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双提升.未来,应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乐旅商业共创机制,加强音乐文化联动营销,使游客与观众共同推动消费发展,为音乐演出市场与地方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音乐演出文旅融合文旅产业地方文旅演唱会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研究——以新年饮食为例

    王正言金艺兰
    170-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以新年饮食为例,对中日饮食文化进行对比分析,以发现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并探究中日饮食文化存在差异的原因,透过原因思考促进两国饮食文化共同发展进步的路径.方法:利用文献研究法,以饺子与元宵、年糕与八宝菜为例,对中国新年饮食类别及文化特征进行分析;以荞麦面与年节菜、七草粥与红豆粥为例,对日本新年饮食类别及文化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对中日新年饮食文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国新年饮食文化存在以米面为主食、共赋美好新年愿望的共同之处,而食材种类、烹饪方法则有所不同.结果:综合两国新年饮食文化特征,发现两国新年饮食文化受地理位置与食材差异、历史交流与文化传播的影响.结论:文章以结果为导向,针对性地提出鼓励两国食材交流、促进烹饪技术互鉴的建议,旨在为两国文化研究者提供方向,为两国文化交流提供思路.

    中国日本饮食文化新年饮食文化差异

    价值共创视角下旅游演艺产品的品牌价值研究

    沈文静
    173-175,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我国部分旅游演艺产品走上了品牌化发展的道路.在旅游演艺品牌化趋势加深及数字化演艺发展的过程中,消费者沉浸式体验的需求逐渐被释放,人们不再追求泛娱乐,而是追求感官体验及其带来的满足感.因此,从需求端视角来看,研究旅游演艺产品的品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价值共创理论,探讨游客在旅游演艺产品品牌价值构建中的作用机制,并从游客参与和企业构建两个主体角度出发,研究旅游演艺产品品牌价值的形成.结果:研究发现,游客参与旅游演艺品牌价值共创包括三方面:品牌核心价值、品牌功能价值、品牌象征价值.结论:游客参与旅游演艺产品品牌价值创造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分为内向心理作用和外向反馈作用.

    旅游演艺产品品牌价值价值共创游客参与

    网络游戏中传统文化的传播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杨子乙陈聆希
    176-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深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在网络游戏领域的传播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系列优化策略.当前国风复兴,网络游戏作为传播媒介得到广泛应用,因此研究网络游戏在传递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当前网络游戏中中华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包括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邃的哲学思想.着重探讨文化传达的准确性、对文化深度的挖掘及其与游戏元素的融合等方面面临的挑战.结果:尽管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具有显著潜力,但仍需优化其文化表达的准确性与深度,在文化价值与经济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结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游戏产品设计,构建游戏社交增强文化体验,可以有效提升网络游戏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影响力.这不仅能够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还能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和广泛传播,为文化的国际化作出贡献.

    传统文化网络游戏文化传播融合

    设计赋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探究

    王丽
    179-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设计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的多重作用,分析其在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改善及国际形象塑造方面的影响力.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探讨设计连接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的桥梁作用,特别是在推广中华文化、增强科技互动性、提升经济活力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实践和成效,并分析设计在国际交流中如何增强中国的软实力.结果:研究发现,设计能够显著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设计能够助力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融合,增强文化传播力;在科技创新中,能够改善用户体验,加速新科技应用;在经济发展上,能够提升产品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在国际舞台上,能够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结论:设计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设计能够促进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强化文化自信,促进全球文化交流与融合.

    设计赋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社会经济发展

    县域青少年精神富有服务产品形式设计研究——基于义乌试点案例

    冯坚钱存阳
    182-186,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对青少年的精神富有服务应有别于一般公共文化服务,要突出引导与培育的作用,服务内容要强调价值导向性、专业知识和意志品质养成等,同时要关注青少年群体精神需求的相似度.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报告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历史使命.文章为更好地分享"义乌发展经验",深入研究服务精准化供给,提供基础性研究成果.方法:文章以义乌为案例,对青少年精神富有服务产品形式进行梳理和归纳.结果:义乌市作为青少年精神富有建设试点市,积累了大量青少年精神富有建设先行经验.结论:县域青少年精神富有服务产品形式设计应注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同时遵循标准化原则、配方化原则、愉悦化原则、平面化原则等.

    精神富有义乌青少年产品形式

    地域文化视角下城市视觉形象设计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李一帆刘刚田
    187-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城市间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同质性问题也日益明显,"千城一面"的现象屡见不鲜.郑州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然而,与西安、成都等城市相比,其在文化标志的开发、使用、传递、激活等领域仍存在巨大的进步空间.因此,应构建能够体现郑州、郑州人民、郑州精神的文化标志.文章研究郑州市视觉形象设计策略,以保持郑州历史传统,塑造独特地方形象,提升郑州的文化形象和国际知名度.方法:文章采用归纳提取法、图文结合法、重组法三种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视觉形象塑造方法,在提炼郑州市文化符号后,对郑州市视觉形象设计策略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要想使郑州市被更多人熟知,提升郑州的文化形象和国际知名度,使郑州市成为中国文化形象之一,可以结合所提取的郑州市文化符号,分别从文创内容创新、科技革新以及渠道开发创新等方面入手,使郑州的城市文化更具活力,进而打造出崭新的传统文化形象.结论:研究得出,郑州市地域视觉形象设计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众意识;同时注重创新,不断推陈出新.此外,郑州市还需要加强各区域间的交流合作,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郑州市地域文化城市视觉形象文化符号文化标志

    乡村适老化空间设计研究

    邹薇薇李永昌
    190-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我国老龄化趋势愈发显著,文章探讨契合乡村居住环境的适老化空间设计,旨在帮助老年人独立、健康和幸福地生活,减少对家人、社会的依赖.方法:文章分析我国乡村老年居住空间现状及相关研究,并从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出发,同时参考国外案例,总结我国乡村适老化空间设计原则.结果:结合适老化空间的一系列研究,以及对老年人实际需求的总结,明晰我国乡村适老化空间设计具体原则.结论:乡村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总结出我国乡村适老化空间设计要遵循从模范化到人性化、从模式化到功用化、从单一化到全方位的原则,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动我国乡村适老化空间设计发展,使所有老年人拥有舒适的养老生活.

    乡村适老化空间设计居住空间

    环境音乐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张宇
    193-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环境音乐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结合可提升城市艺术品质和文化内涵,促进旅游发展,为城市进步和市民福祉作出贡献.环境音乐选取与创作往往被忽视,缺乏专业性、艺术性,因此环境音乐与城市景观设计的跨学科研究亟待开展.文章旨在为环境音乐与城市景观设计有效结合提供参考策略,并引发学界与业界对跨学科研究的关注.方法:环境音乐设计尚属新兴研究领域,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文章通过探索系列有效策略,论述环境音乐设计在提升城市景观价值方面的重要作用.结果:环境音乐与人的情绪、人流速度、记忆加工等方面有密切关系,并与人脑认知加工有必然联系,因此有针对性的环境音乐设计能引导人们的行为认知.注重文化融合与创新,挖掘本地音乐文化,结合景观空间特性,辅助其他感官体验,积极发挥环境音乐的教育功能、社交功能等,可实现环境音乐与城市景观的有效结合.结论:环境音乐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促进文化交流、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环境音乐城市景观设计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