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岩石矿物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岩石矿物学杂志
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 矿物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
岩石矿物学杂志

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 矿物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

侯增谦

双月刊

1000-6524

yskwzazhi@sohu.com

010-68328475

100037

北京阜外百万庄路26号地质所

岩石矿物学杂志/Journal 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岩石矿物学杂志》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属地质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双月刊,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逢单月25日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肃北山双峰山花岗闪长岩锆石LA-ICP-MS定年及其构造意义

    孙新春王怀涛李通国魏海峰...
    17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确定双峰山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时代、岩体成因及形成环境,对其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Sr-Nd同位素的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双峰山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时代为334.8±2.1 Ma(MSWD= 1.2).岩石具较高的Si02(55.42%~65.53%)、A1203(14.84%~17.53%)和Na2O+K20(7.42%~8.32%)含量,K2O/Na20值为0.16~0.29,为钙碱性、准铝质I型花岗岩.岩石富集Rb、K、Nd、Zr、Hf元素,相对亏损Nb、Ta、P、Sm、Ti 元素.Nb/La值(0.41~1.01)、Hf/Th 值(0.80~1.15)接近典型岛弧岩浆岩.(87Sr/86Sr)i 值(0.706 0~0.709 5)和εNd(t)值(-0.22~+0.52)显示出壳幔相互作用的特点.结合区域地质研究表明,双峰山花岗闪长岩源于中元古代晚期形成的玄武质下地壳,是早石炭世玄武岩浆底侵作用下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是辉铜山-帐房山蛇绿岩所代表的弧后盆地北向俯冲的响应.

    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俯冲作用弧后盆地北山

    北山造山带早泥盆世埃达克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杨镇熙丁书宏张晶樊新祥...
    185-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山造山带位于中亚巨型造山带南缘,是剖析中亚造山带南缘增生构造过程的关键地区之一,古亚洲洋闭合时间存在较大争议,聚焦于泥盆纪古亚洲洋仍在俯冲还是已经闭合.作者在北山造山带南缘黑山头一带首次识别出具典型埃达克岩特征的中酸性侵入体,对其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黑山头岩体中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407.7±1.6 Ma,形成于早泥盆世.地球化学数据表明,黑山头岩体为过铝质,属钙碱性系列,具典型埃达克岩特征:高硅(Si02 = 60.85%~67.81%)、高铝(A1203 = 15.59%~16.98%)、低镁(Mg0 = 0.55%~1.53%,Mg# = 0.36~0.46)、富钠贫钾(Na20 = 2.65%~3.54%,K20= 1.09%~3.16%,Na20/K20 =0.96~2.44)、高 Sr(Sr= 253×10-6~487×10-6)、低 Y 和 Yb(Y = 5.65×10-6~16.70×10-6,Yb = 0.37×10-6~0.96×10-6)、高Sr/Y值(25.75~73.58);轻稀土元素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样品不具明显的Eu异常(0.66~1.31,平均0.92);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俯冲洋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残留相为石榴子石+金红石.结合前人研究认识,认为柳园洋(古亚洲洋)具有自西向东呈"剪刀式"闭合的特征,柳园洋(古亚洲洋)在早泥盆世仍处于俯冲碰撞阶段,早石炭世是北山地区古生代洋盆闭合时限上限.

    埃达克岩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北山造山带

    甘肃北山炭山子东橄榄辉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余君鹏王怀涛王玉玺孙新春...
    202-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山地区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北山地区大山头杂岩体西的炭山子东基性岩体是揭示中亚造山带南缘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载体.炭山子东橄榄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66.0±2.8 Ma,代表该岩体的形成年龄.岩石Si02(47.83%~52.25%)、K20(0.12%~0.45%)、Na20(2.47%~3.19%)、MgO(5.30%~9.22%)具由拉斑系列向钙碱性系列演化的特点.岩石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富集[(La/Yb)N= 1.57~4.12],具Eu正异常(δEu = 1.15~1.41),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U、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和Ti),Nb/La值为0.23~0.46,Hf/Th 值为0.88~3.81,(87Sr/86Sr);值为0.704 8~0.704 9,εNd(t)值为+3.72~+4.30,指示其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认为炭山子东橄榄辉长岩是辉铜山-帐房山蛇绿岩所代表的弧后盆地在向北俯冲消减过程中,受俯冲流体交代的亏损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为中亚造山带晚泥盆世地壳垂向生长的直接证据.

    基性杂岩体锆石U-Pb年龄Sr-Nd同位素弧后盆地北山

    内蒙古沙巴尔吐地区中二叠世蛇绿构造混杂岩及同期花岗质杂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李英雷武广贺宏云陈公正...
    217-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亚造山带东段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地区作为二连-贺根山断裂的东延部分,蕴含了古亚洲洋俯冲消亡过程及洋-陆转换的关键信息,然而对于该区蛇绿构造混杂岩的研究相对薄弱,成为制约古亚洲洋构造演化研究的瓶颈.本文在扎赉特旗沙巴尔吐地区发现了蛇绿构造混杂岩、与岛弧环境相关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组合.对蛇绿构造混杂岩中超镁铁质岩和碱长花岗岩开展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其年龄分别为279.2 ± 3.3 Ma和278.2 ± 1.7 Ma,表明其形成于中二叠世早期.超镁铁质岩含有低的Si02含量(43.54%~46.38%),低Na20和K20而富MgO,Mg#为89~94,显示亏损地幔-过渡型地幔特征,起源于约70%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的部分熔融,属俯冲型(SSZ)蛇绿岩.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属准铝质钙碱性系列,高A1203含量,相对富钠贫钾,高Sr(平均600.00x 10-6)、低Y(平均12.50×10-6)和Yb(平均1.18×10-6),具典型0型埃达克岩特征,是俯冲环境下低钾洋壳玄武岩部分熔融的产物.碱长花岗岩富硅和碱,低铁和镁,具有高的正εHf(t)值(平均+18.9),位于亏损地幔线之上,一阶段、二阶段模式年龄基本近于或者小于岩石结晶年龄,起源于岛弧型的新生地壳.沙巴尔吐蛇绿构造混杂岩代表中二叠世早期洋内俯冲的产物,表明古亚洲洋在中二叠世早期未闭合,仍存在持续性的俯冲活动,闭合时间至少应在中二叠世之后.

    中亚造山带大兴安岭中二叠世蛇绿构造混杂岩花岗质杂岩古亚洲洋

    内蒙古图古日格金矿床二叠纪侵入岩锆石U-Pb年龄与地球化学特征

    丁成武戴盼聂凤军张照录...
    236-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内蒙古图日格金矿区内的侵入岩开展了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图古日格矿区内的似斑状花岗岩、花岗岩、角闪石岩和蚀变闪长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264.5±1.4 Ma、278.7±1.0 Ma、280.6±1.3 Ma和288.0±2.6 Ma,均侵位于二叠纪.图古日格金矿床的成矿年龄(268~259 Ma)与矿区内的似斑状花岗岩的活动时间(276~265 Ma)相似,而且矿床的矿体均产出在似斑状花岗岩中或附近,指示它们之间可能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图古日格金矿床内的二叠纪侵入岩为一套双峰式侵入岩,矿区内的侵入岩都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均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Sr、P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轻稀土元素较富集和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较低的特点.这些侵入岩虽然具有类似俯冲带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但这可能仅仅反映了岩石源区受到了俯冲作用的影响,不足以制约其构造背景.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双峰式侵入岩组合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图古日格金矿床及矿区内的二叠纪侵入岩形成的构造背景是碰撞后伸展环境.

    LA-ICP-MS锆石U-Pb定年碰撞后伸展二叠纪侵入岩图古日格兴蒙造山带

    吉林中部敖花村角闪辉长岩错石U-Pb定年、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孙永刚李碧乐王永胜李良...
    257-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在欧亚大陆东缘的区域构造演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发生的时间尚不清楚.本文报道了吉林中部新发现的敖花村角闪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锆石U-Pb定年显示,角闪辉长岩形成于早侏罗世(180.3 ± 2.3 Ma),错石εHf(t)值高且均一(9.6~11.3).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样品低Si和Al,高Fe、Mg和Ca,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U、K和Sr),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如Nb、Ta和Ti),具有弱Eu负异常(δEu = 0.67~0.98).岩石起源于板片流体交代的亏损岩石圈地幔,形成过程中分离结晶、地壳混染和堆晶作用不明显.结合东北地区东段早中生代火成岩组合及时空分布,认为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的俯冲开始于早侏罗世,敖花村角闪辉长岩形成于与古太平洋俯冲密切相关的弧后环境.

    吉林中部角闪辉长岩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Hf同位素组成古太平洋板块

    辽西兴城地区早侏罗世花岗质岩浆活动——华北克拉通东部古太平洋俯冲作用的响应

    崔芳华徐学纯郑常青姚文贵...
    269-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北克拉通东部中生代期间受到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并引发一系列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但古太平洋俯冲作用开始的具体时限仍未有定论.本文对辽西兴城地区中生代药王庙~磨盘山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研究、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原位Hf同位素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花岗质岩石中岩浆成因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193~186 Ma,岩体侵位于早侏罗世;岩石组合为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岩石全碱含量较高,属准铝-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与I型花岗岩类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K、Pb等,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及P元素;岩浆成因锆石εHf(t)值为-12.94~-7.39,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05~1.69 Ga,其初始岩浆可能来源于古老地壳的部分熔融并可能有幔源物质的参与.辽西兴城地区早侏罗世花岗岩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与俯冲作用有关的活动陆缘花岗岩特征类似,岩石形成于古太平洋俯冲作用导致的活动陆缘构造背景下,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古太平洋对华北克拉通东部的俯冲作用开始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而早侏罗世花岗质岩浆活动是古太平洋板块对华北克拉通俯冲作用的响应..

    花岗质岩石早侏罗世古太平洋俯冲华北克拉通东部辽西兴城地区

    胶东晚中生代花岗岩的源区性质与构造环境演化及其对金成矿的启示

    王斌宋明春霍光周明岭...
    288-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胶东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与大别-苏鲁造山带拼合位置的东北端,晚中生代发育强烈的构造-岩浆事件,是研究区域构造活动体制转换和克拉通破坏过程的理想之地.本文以晚中生代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探讨了岩浆源区性质和成岩成矿的构造环境演变历史.研究结果表明,胶东地区的玲珑型花岗岩、郭家岭型花岗岩、伟德山型花岗岩的侵位时代分别为163.2~157.9、132.9~130.0和121.3~116.7 Ma,崂山型花岗岩和脉岩的侵位时代分别为125.0和120.7 Ma.由侏罗纪至早白垩世,岩石化学成分由高钾钙碱性系列→橄榄安粗岩系列,由过铝质→偏铝质;微量元素由高Ba、Sr→低Ba、Sr,由高Sr低Y→低Sr高Y;稀土元素由无或弱正铕异常→显著负铕异常;花岗岩类型由S型→I型→A型;地幔性状由EM2型向EM1型演化,由富集地幔转向亏损地幔或由岩石圈转向软流圈演变.胶东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的岩浆演化特征是深层次构造背景转换的反映,即由华北-扬子板块构造体系向欧亚-太平洋板块构造体系和由挤压机制向伸展机制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早白垩世热隆-伸展构造为胶东大规模金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

    胶东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源区性质构造环境演化热隆-伸展金矿

    胶东辽上金矿床C、O、S、Pb同位素组成及矿床成因

    薄军委丁正江宋明春邱昆峰...
    321-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上金矿床是胶莱盆地东北缘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特大型金矿床,以黄铁矿、白云石为载金矿物而区别于"焦家式"、"玲珑式"金矿床.为探讨新类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对该矿床载金白云石C、0和黄铁矿S、Pb进行了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载金矿物白云石中δ13Cv-PDB值为-4.60%c~-3.60‰,δ18Ov.SMOw值集中在9.6%0~10.6%c;黄铁矿δ34S 值为+7.2%c~+9.4%0,均值为+8.2%c;黄铁矿206Pb/204Pb、207Pb/204Pb 与208Pb/204Pb值分别为17.027~17.576、15.435~15.503、37.706~38.205.结合胶莱盆地构造-岩浆演化背景,认为辽上金矿床C-H-0含矿流体主要源于地幔,上升过程中有大气降水参与及壳源成矿物质混入,具有壳幔混合特征,成因类型为含金黄铁矿碳酸盐脉充填型低温热液金矿床.

    同位素组成成矿流体成矿物质辽上金矿床胶东

    东秦岭地区一种富稀土热液型钡解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汪方跃张文奇段留安吴杰...
    337-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东秦岭地区河南嵩县一带进行地质调查,发现了一系列具有一定规模的含稀土碱性碳酸岩矿脉并在其中发现一种特殊的钡解石矿物.依据该钡解石主量元素组成,计算分子式为Ba104Cao81Sral4(CO3)2,为锶钡解石,LA-ICP-MS分析表明其富Na、K、Fe、Mn、Pb、REE、Y等元素,稀土元素总量最高为4 080× 10-6,总体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该矿物与常见于沉积岩中的钡解石存在显著差别.钡解石呈现出与霓辉石共生(钡解石正晶型,霓辉石围绕钡解石生长;霓辉石正晶型,钡解石围绕霓辉石生长),或与石英、方解石、磷灰石共生(它形)两种状态.早期方解石与钡解石共生,形成于碱性岩演化早期的碳酸盐与硅酸盐不混溶阶段;晚期方解石则以布丁状分布于钡解石和霓辉石中,为碳酸盐交代阶段产物.霓辉石、钾长石、钠长石、辉石、磷灰石、方解石、石英和钡解石共生的组合与已知火成碳酸岩的矿物组合相似.该区碳酸岩富集REE、Ba和Sr,与已知大型富稀土碳酸岩矿床(如牦牛坪稀土矿)特征一致.结合已发现矿脉地质特征,认为该区有较大的成矿潜力,为东秦岭地区寻找火成岩型稀土矿提供了依据.

    热液型钡解石富稀土矿物火成碳酸岩稀土矿东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