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岩石矿物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岩石矿物学杂志
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 矿物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
岩石矿物学杂志

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 矿物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

侯增谦

双月刊

1000-6524

yskwzazhi@sohu.com

010-68328475

100037

北京阜外百万庄路26号地质所

岩石矿物学杂志/Journal 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岩石矿物学杂志》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属地质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双月刊,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逢单月25日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黑青和田玉宝石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付玉蕾史淼曹沁元马世玉...
    630-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国内市场出现了一种含有黄铁矿的黑青色玉石,主要产自新疆,属于和田玉中的稀少品种.本文利用常规宝石学仪器、偏光显微镜、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XRD)、电子探针(EPMA)、激光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以及同位素质谱仪(MC-ICP-MS)对7块黑青和田玉样品的宝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样品颜色为墨绿-黑色,折射率点测1.61,相对密度3.08~3.17,摩氏硬度6.0~6.5,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次要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同时还含有少量绿泥石、绿帘石、榍石、锆石、石墨等,具有典型的纤维交织状结构;红外与拉曼光谱特征峰显示与和田玉标准谱峰一致;样品中透闪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MgO、CaO和FeO,Mg/(Mg+Fe2+)值显示部分透闪石已过渡为阳起石;根据微量元素Cr-Ni投图判别样品为白云石大理岩型成因,稀土元素含量较少,呈左倾模式;推测成矿热液主要为岩浆水,含少量变质水;样品中黄铁矿Co/Ni>1且含少量As、Se、Cu、Zn、Pb等元素,δ34S介于8.87‰~20.92‰之间,推断为岩浆热液成因且硫来源于岩浆与地层硫的混合.

    黑青和田玉黄铁矿宝石矿物学氢-氧-硫同位素

    缅甸紫色翡翠的致色机理——光谱和色度学研究

    商嫣然王伟钊金天力黄琳铭...
    643-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电子探针分析、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色度学方法等多种手段,对55个缅甸紫色翡翠样品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缅甸紫色翡翠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和Na2O,含量与标准硬玉接近.色度学测试分析显示,缅甸紫色翡翠的彩度C*主要受色度值a*控制,而色调角h°主要由色度值b*控制.缅甸紫色翡翠可分为两种类型:Ⅰ型紫色翡翠主要由Mn3+致色,并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570 nm显示主要吸收带;Ⅱ型紫色翡翠由于Fe2+-Ti4+之间的电荷转移致色,在光谱540 nm和610 nm显示吸收.两种翡翠中均存在Fe3+的吸收峰,样品中的全铁含量决定其色调角及明度.

    缅甸紫色翡翠颜色成因光谱学宝石色度学

    黄-红色缅甸黄龙玉颜色和光谱特征的定量研究

    牛佳睿郭颖
    652-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和X-Rite SP62手持式分光光度计对黄-红色缅甸黄龙玉样品进行了颜色特征、化学组成以及光谱学特征的研究,分析缅甸黄龙玉的颜色与光谱特性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缅甸黄龙玉主要由SiO2组成,含少量Fe、Cu、Cr等过渡金属元素,属于隐晶质石英质玉.在CIE D65标准光源和N9孟塞尔中性背景下,缅甸黄龙玉的明度与色调角具有高度的相关性,Fe含量的变化对其明度和色调角具有显著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一阶导数可以推断缅甸黄龙玉中针铁矿和赤铁矿的相对含量,且随着主波谷的位置向长波方向偏移,缅甸黄龙玉的颜色会从黄色调向红色调转变.

    缅甸黄龙玉光谱特征颜色颜色成因

    黄色系硅化造礁石珊瑚的结构特征及颜色成因研究

    郭逸琳郭颖
    663-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黄色系硅化造礁石珊瑚以其独特的花纹和美丽的颜色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喜爱.为充分认识硅化造礁石珊瑚的结构特征及颜色成因,本文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偏光显微镜、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拉曼光谱仪对3块天然黄色系硅化造礁石珊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硅化造礁石珊瑚空腔区与隔片区石英颗粒的形态、种类及分布特征不同.当隔片和体壁所围成的空腔或是共骨之间的空腔足够大时,沿空腔内壁到中心,石英颗粒的种类和形态从不规则的细粒→他形的中粒→他形-半自形粗粒;当空腔受到挤压时,石英颗粒主要为他形或似纤维状的细粒石英.隔片区的石英颗粒主要为细粒石英.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黄色-褐红色的矿物经证实为针铁矿和赤铁矿,其中赤铁矿是黄色系硅化造礁石珊瑚的主要致色矿物.受造礁石珊瑚骨骼结构的影响,微观上针铁矿和赤铁矿总是以色素点的方式存在于极细粒或细粒石英颗粒的间隙,宏观上富集于隔片区和空腔边缘.

    硅化造礁石珊瑚石英质玉二氧化硅结构特征颜色成因

    福建云霄石榴子石宝石矿物学特征

    陈星韵张良王豪帅张瑞锐...
    673-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建云霄是我国重要的宝石级石榴子石产地,然而该区石榴子石的致色机理不清,制约了对其形成机制的理解及后续开发利用.本文选取7件福建云霄橙黄-橙红色石榴子石样品,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其谱学特征,使用电子探针及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分析限定其主量、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云霄石榴子石主要为锰铝榴石,其颜色主要与二价锰(Mn2+)和铁离子(Fe2+)对可见光的吸收有关,Mn2+导致其主体呈橙色,少量Fe2+控制其橙红色调,微量Ti4+使其呈褐色调.福建云霄石榴子石样品核部锰含量相对较低而铁、镁含量较高,锰元素含量由核部向边部逐渐升高,且具有重稀土元素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的左倾配分模式和Eu负异常,表明其形成于岩浆结晶作用晚期.

    石榴子石宝石学特征矿物光谱致色机理福建云霄

    巴西金刚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

    李雨璇黄颖刘迎新
    685-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结合红外光谱、拉曼光谱以及Diamond ViewTM测试,对巴西金刚石开展了常规宝石学、光谱学和荧光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巴西金刚石表面微形貌特征丰富,可见多种形态的生长丘,三角、六边或不规则形态的溶蚀坑以及塑性变形滑移线等特征.巴西金刚石以Ⅰ aAB型为主(90%以上),N含量在400×10-6~1 700×10-6范围内,B心转化率介于15%~66%之间,具有高N含量和低-中等N聚集程度的特点.拉曼光谱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样品内部均残余压应力或者结晶度较差.Diamond ViewTM发光图像显示 ⅠaAB型金刚石样品具有蓝色和黄绿色调荧光;ⅠaB型金刚石样品为带有绿色调的蓝色和不均匀的蓝色荧光;Ⅱ a型金刚石样品表现为暗橙色和蓝色荧光.

    金刚石宝石学特征谱学特征荧光

    河南绿色密玉的宝石学特征和颜色成因

    李汶娟余晓艳白峰
    697-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南密玉是我国重要的玉石品种,属于显晶质石英岩.前人对于河南省新密市的密玉玉石矿床进行了系统的地质学研究,但其宝石学特征和颜色成因仍存在争议.文章综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河南密玉中的绿色系列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测试、紫外-可见光光谱测试、拉曼测试以及电子探针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密玉为结晶度较好的石英岩,主要矿物成分为α-石英,次要矿物有白云母、赤铁矿、石墨、金红石、电气石等;具有花岗变晶结构和显微细粒变晶结构;紫外-可见光光谱中可见明显的Cr3+特征吸收峰;密玉的绿色与含铬白云母有关,而含铬白云母的绿色则是由于其所含的微量元素Cr、V、Ni等致色元素引起的,绿色越深,Cr、Ni、V含量越高;随着Fe3+含量增加,样品的黄色调越明显.

    绿色密玉石英质玉宝石学特征颜色成因河南

    6种不同产地柯巴树脂的谱学特征探究

    李佳蓉李妍武嘉欣
    709-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收集了来自俄罗斯、新西兰、婆罗洲、马达加斯加、哥伦比亚和苏门答腊6个不同产地的柯巴树脂,采用宝石显微镜、红外光谱、紫外荧光观察和三维荧光光谱等测试方法对柯巴树脂谱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婆罗洲、苏门答腊柯巴树脂的红外光谱主要特征为存在3 000~2 800 cm-1范围内4个吸收峰,1 732 cm-1肩峰和1 708 cm-1吸收峰,888 cm-1处的弱吸收峰.新西兰柯巴树脂红外光谱主要特征为存在3 000~2 800 cm-1范围内3个吸收峰,1 642 cm-1和888 cm-1处的弱吸收峰.马达加斯加、哥伦比亚和俄罗斯柯巴树脂的红外光谱相似,主要特征为存在与C=C相关的3处组合特征吸收峰以及1270cm-1和1 180 cm-1处的2个吸收峰.在长波紫外荧光下,婆罗洲和新西兰柯巴树脂荧光强度明显强于其他产地样品,马达加斯加柯巴树脂荧光强度最弱.由三维荧光光谱可知,婆罗洲和苏门答腊柯巴树脂中存在445、474、505 nm3个发射峰,可被416、447 nm波长有效激发;新西兰柯巴树脂的最强发射峰位于385 nm,其最佳激发波长352 nm;俄罗斯柯巴树脂最强发射峰在399 nm,可被354 nm波长最佳激发;哥伦比亚柯巴树脂的最强发射峰为470 nm,被400 nm波长最佳激发;马达加斯加柯巴树脂的最强荧光峰在465 nm,被378 nm波长最佳激发.综合分析认为,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和红外光谱特征可为柯巴树脂的鉴别和分类提供依据.

    柯巴树脂琥珀三维荧光光谱红外光谱

    太行山麻棚地区高Ba-Sr花岗质侵入岩的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程海峰杜利林杨崇辉苏荣昆...
    719-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北克拉通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地质过程,中生代时期在太行山地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一系列中酸性岩体.麻棚岩体位于太行山北段,侵位于新太古代片麻岩和表壳岩中,由中心向边缘分别出露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前人已经对麻棚岩体进行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岩体成因类型和年代学等多方面的研究,其花岗岩类型仍存有争议.本文对麻棚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代学分析和Lu-Hf同位素组成研究,进一步探讨了麻棚岩体的地球化学类型、形成时代和岩浆源区性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麻棚岩体具有较高的SiO2、Na2O+K2O、Ba、Sr、LREE含量和K2O/Na2O值,较低的A12O3、MgO、Rb、Nb、Ta、Th、U、Y、HREE含量和Mg#值,无明显的Eu异常,明显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属于高Ba-Sr花岗岩.新获得的3个不同相带岩石的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29.4±1.4、131.2±2.2和129.5±1.3 Ma,且具有相似主量元素组成及稀土和微量元素分布模式,反映了麻棚岩体为同一期岩浆活动产物.Lu-Hf同位素测试分析数据计算获得麻棚岩体岩浆锆石的εHf(t)值为-27.00~-15.44,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 358~1 765 Ma.麻棚岩体是前寒武纪变质基底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与幔源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

    麻棚岩体锆石SHRIMPU-Pb年龄Lu-Hf同位素高Ba-Sr花岗岩

    赞皇杂岩翁城地区长城系常州沟组砂岩碎屑锆石U-Pb-Hf同位素研究

    王乐乐刘平华周万蓬杜利林...
    737-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常州沟组是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古元古代变质基底上最早的沉积盖层之一,其碎屑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特征分析对探讨长城系形成时代、源区特征以及基底演化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对华北克拉通中部赞皇杂岩瓮城地区长城系常州沟组底部砂岩样品进行了 LA-ICP-MS碎屑锆石U-Pb定年和LA-MC-ICP-MS碎屑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砂岩样品中碎屑锆石主要年龄峰值约为2 500 Ma,推断其碎屑物质主要来自于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变质基底,而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1 822 Ma,结合赞皇杂岩变质基底普遍经历了 1 850~1 800 Ma变质作用以及区域上上覆大红峪组火山岩中1 635 Ma结晶锆石年龄,限定瓮城地区长城系常州沟组沉积时代为1 800~1 635 Ma.砂岩样品中碎屑锆石的εHf(t)值变化于-6.8~+5.2之间,相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峰值约为2 820 Ma,结合赞皇杂岩已发表的2 900~2 700 Ma岩浆锆石和碎屑锆石Hf同位素结果,进一步表明2 900~2 700 Ma为赞皇杂岩地壳生长最主要的时期.综合太行山中南部地区已发表的长城系常州沟组的沉积学与新的年代学数据,推测赞皇杂岩瓮城地区长城系常州沟组沉积于陆内裂谷盆地.

    华北克拉通赞皇杂岩常州沟组碎屑锆石U-Pb-Hf同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