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岩石矿物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岩石矿物学杂志
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 矿物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
岩石矿物学杂志

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 矿物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

侯增谦

双月刊

1000-6524

yskwzazhi@sohu.com

010-68328475

100037

北京阜外百万庄路26号地质所

岩石矿物学杂志/Journal 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岩石矿物学杂志》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属地质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双月刊,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逢单月25日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藏南泽当岛弧花岗岩成因限定——来自角闪石岩锆石U-Pb、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的证据

    陈翰胡古月郭英帅王莉...
    51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泽当岛弧位于藏南乃东县境内,主要由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和角闪石岩组成,是晚侏罗世洋壳俯冲的产物.本文对该地区出露的角闪石岩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通过室内SHRIMP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等研究,探讨了泽当角闪石岩的成因、源区及其与花岗岩的成因关系,获得以下认识:角闪石岩成岩年龄为159.1±7.2 Ma;角闪石岩具有较低Sr含量、较高的Y含量和较低的Sr/Y值,富集MREE;角闪石岩与花岗岩Sr-Nd同位素特征一致,角闪石岩87 Sr/86 Sr(t)值(0.704 0~0.704 5)较低,εNd(t)值变化范围为+5.5~+6.1.结合前人研究认为,泽当岛弧的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和角闪石岩均来自地幔楔部分熔融作用.英云闪长岩为相对原始的岩浆,在角闪石分离结晶作用未结束前,先从岩浆房中分离出来;残余岩浆继续发生角闪石分离结晶作用,导致Sr/Y值进一步升高和Cr、 Ni、MREE含量进一步降低.因此,角闪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是泽当岛弧高Sr/Y花岗岩形成的关键因素.

    泽当岛弧角闪石岩花岗岩分离结晶作用地球化学

    东天山博格达晚石炭世双峰式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刘亮李江涛江辉杨宇东...
    525-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天山博格达造山带晚石炭世柳树沟组为一套由玄武岩和流纹岩组成的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晚石炭世,其SiO,含量介于46.18%~46.56%和76.06% ~ 76.25%之间,具有明显的Daly成分间断.其中,玄武岩具富Na贫K特征,TiO2、Al2O3、CaO和MgO含量均较高,ΣREE为75.54×10-6~80.22×10-6,LREE/HREE值为3.00 ~3.12,以富集Ba、 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不相容元素(P、K),相对亏损Ti、Ta、Nb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不相容元素(U、Th)为特征;流纹岩Na2 O/K2O值为0.32~0.36,属低Ti、低Mg类流纹岩,∑REE为520.72×10-6~595.26×10-6,LREE/HREE值为5.60 ~6.53,具有Rb、Th、K、La、Ce、Zr、 Hf、Sm等元素的富集以及Ba、U、Ta、Nb、Sr、P和Ti元素的亏损特征.柳树沟组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具板内成因特征,玄武岩可能为亏损尖晶石相地幔橄榄岩向石榴石相地幔橄榄岩过渡相较高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受到地壳物质混染;流纹岩具典型的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东天山博格达晚石炭世柳树沟组双峰式火山岩地球化学成因

    南秦岭板板山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杨志军魏丽蔡文春杨文博...
    539-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秦岭北缘山阳县板板山复式岩体存在3个阶段的岩浆侵位,分别为早期阶段的二长花岗岩、中期阶段的钾长花岗岩及晚期阶段的辉绿岩.针对早期阶段的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龄研究,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SiO2含量为73.35% ~77.49%,全碱(K2O+Na2O)含量为3.15%~7.19%,里特曼指数为0.30~1.66,A/CNK值为1.18 ~2.48,属中高钾钙碱性的过铝质S型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具弱的负铕异常(δEu=0.70 ~ 0.89),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Ba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P相对亏损,具岛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板板山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且携带火山岩弧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岩浆来源于上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且受残留的俯冲洋壳脱水形成的流体交代.2件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743.2±6.1 Ma和743.7±5.9 Ma,表明板板山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新元古代.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板板山一带在743 Ma之前为古洋壳俯冲阶段,743 Ma之后古洋盆闭合,Rodinia超大陆开始聚合,发生陆陆碰撞.

    板板山岩体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构造环境南秦岭山阳

    柴北缘宗务隆构造带蓄 地区闪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陈敏薛春纪薛万文赵文涛...
    552-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宗务隆构造带是柴达木北缘一个重要构造单元,但其构造属性长期存在争议.本次在宗务隆构造带中西部蓄集地区发现了闪长岩体,对其开展了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等研究.结果 表明,岩体侵入时代为258±1 Ma,富集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重稀土元素,具弱的负Eu异常,相对富集Rb、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强烈亏损P、Ti、Nb等高场强元素,Cr和Ni含量分别为38.0×10-6~92.8×10-6和6.7×10-6~ 14.1×10-6,Mg#值为50~56,Rb/Sr值为0.32 ~ 0.34,Ti/Zr值为23.26~32.30,Ti/Y值为145.29 ~ 163.97,Nb/Ta值为10.45~11.45,Th/La值为0.39~0.51,Ba/La值为15.04~ 16.60,207pb/204 Pb(i)值为15.602 ~ 15.611,锆石εHf(t)值为-8.52~-3.00,二阶段模式年龄值(tDM2)值存在1 563~1 478 Ma[εHf(t)=-4.37~-3.00]和1 827~1 790Ma[εHf(t)=-8.52~-7.98]两组,指示蓄集闪长岩岩浆是壳幔混合的产物,其中古老地壳物质占主导.结合区域地质调查结果,推测宗务隆构造带中西部地区的边缘裂陷应晚于东部.

    蓄集闪长岩锆石U-Pb测年Lu-Hf同位素宗务隆构造带

    黄陵基底穹隆北部石墨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地球化学约束

    万传辉张瑜王莎莎郭威...
    569-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黄陵基底穹隆北部已发现的几个大鳞片晶质石墨矿区中采取少量新鲜石墨样品(含少量大理岩围岩)进行了矿石岩相学及地球化学测试,通过相应分析、图解,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该区石墨矿石赋存于黄凉河岩组(Pt1h)一套孔兹岩系内,主要矿石类型为石墨片岩及石墨片麻岩.根据其主微量元素及碳同位素分析,恢复矿石原岩为一套含炭质的(砂)泥质沉积岩,其固定碳质绝大多数来源于有机物而不是大理岩中的无机碳.根据矿层的元素组成及古地史证据,推测黄凉河岩组的蚀源区以野马洞岩组(Ar2y,拉斑玄武质)为主,东冲河片麻杂岩(Ar2D,花岗质)次之,而不是前人认为的单一“以花岗质岩石为蚀源区”.从供给源到成矿母岩的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强烈的地球化学变化,而不只是物质简单的机械转移.

    扬子陆块黄陵基底穹隆大鳞片石墨黄凉河岩组古元古代

    滇东南八布杨万铜矿床硫化物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向忠金闫全人夏磊夏文静...
    583-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滇东南八布地区发育一套晚古生代超镁铁质-镁铁质杂岩,是认识古特提斯分支洋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而其中以火山岩为赋矿围岩的杨万铜矿床,被视作区域找矿的突破点.目前,对这套超镁铁质-镁铁质杂岩的构造属性及赋存铜矿床的成矿时代及成因联系还存在争议.通过对杨万铜矿床中黄铜矿和黄铁矿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Re-Os等时线年龄为269±3 Ma,表明该矿床形成于早中二叠世,与火山岩(~270 Ma)大致同时;而初始187 Os/188 Os值为0.31±0.17,暗示成矿时存在热液流体与古海水的相互作用.区内玄武岩围岩和其它超镁铁质-镁铁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显示,八布超镁铁质-镁铁质杂岩为一套N-MORB型蛇绿岩组合,代表了古特提斯分支洋盆的洋壳残片.杨万铜矿床应划归为与古特提斯分支洋裂解有关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矿床,其周边地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Re-Os同位素定年金属硫化物蛇绿岩杨万铜矿床滇东南

    光谱技术用于恐龙骨骼化石风化监测初探

    刘瑞峰刘海新黄卓王集宁...
    596-6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石风化监测一直是化石产地监测和保护工作的核心难题,光谱技术为监测化石风化提供了可行途径.本文采用美国ASD FieldSpec 4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对山东诸城恐龙骨骼化石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颜色、不同风化程度的化石在光谱曲线上存在差异,有明显的识别标识,其光谱曲线的变化特征,对后续化石风化监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恐龙化石风化监测光谱技术光谱曲线识别标识

    利用大数据挖掘矿石中主要矿物之间的关系

    陈军林闫岩彭润民
    605-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借助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地质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目前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矿物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矿物是岩石、矿石的基本组成要素,通常都是以共存集合体的形式产出.矿物的产出不是随机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共生、伴生在一起.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出这种矿物的共伴生规律,能够更好地认识矿物之间的关系,对于指导找矿实践有积极作用.本文利用频繁模式挖掘、关联规则、网络分析以及社团检测这些常用的大数据挖掘方法进行了矿石主要组成矿物的大数据分析.所使用的矿石矿物组成数据来自于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全球矿产资源数据系统(MRDS),该数据集收集了来自于全球的大量矿床中矿石的矿物组成数据.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关联规则可以挖掘出隐藏在矿石矿物成分大数据集中的频繁矿物组合,对于找矿勘查和认识矿物之间的关系有积极作用;关联规则挖掘出的规则是~种量化的推理规则,通过兴趣度度量指标能够定量地表征规则的强弱,这种规则相比于经验总结的规律更加定量化和精细化;通过网络分析能够对矿石中主要矿物之间的关系和共伴生规律进行动态、多维、定量的可视化;再结合社团检测可以从矿石矿物数据集中发现隐藏在其中的矿物之间的关系.

    矿石矿物成分关联规则社团检测大数据数据挖掘

    2015年全球发现的新矿物种

    蔡剑辉
    61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2015年度全球发现并经国际矿物学协会(IMA)新矿物与矿物分类命名专业委员会(CNMNC)批准的109种新矿物资料进行了系统梳理,特别是从矿物名称、晶体化学式、晶系和空间群、晶胞参数、主要粉晶数据、物理性质、光学性质、产地与产状、与其他矿物种的关系、矿物名称来源、化学反应和光谱学特征等方面归纳总结了新矿物的重要矿物学特征,同时按照中国新矿物及矿物命名专业委员会颁布的《矿物种汉名审订条例》,对109个新矿物种的中文名称进行了统一审订.通过定期公布国际新矿物工作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并逐步完善和规范矿物种中文译名体系,为我国新矿物的发现、研究和命名工作提供有科学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新矿物矿物种中文译名晶体化学式晶体结构特征产地与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