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

唐凌

月刊

1672-6243

ysp12508@sina.com

010-51645692

100029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七里渠南村371号

艺术评论/Journal Arts Criticism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再现与批评

    彭锋
    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的艺术观会支持不同的艺术批评,艺术即再现是最古老和最朴素的艺术观,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艺术批评有认知批评、道德批评和社会批评等.认知批评侧重艺术对现实的认识功能,道德批评侧重艺术对受众的教化功能.社会批评强调艺术对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功能.

    艺术再现认知批评道德批评社会批评

    从耀技到叙事的奋力跨越——中国杂技剧创演观察

    徐秋
    1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杂技剧是通过杂技表演来塑造人物、搬演故事,其本质是杂技和戏剧的跨界结合,是21世纪杂技艺术的创新发展.随着杂技在剧院舞台上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杂技剧的创演条件逐渐成熟.2004年第一部杂技剧诞生,为杂技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之后杂技剧创演层出不穷.在此之后的第一个十年中,杂技剧创作集中于神话、历史题材,属于概括性表述;第二个十年中,杂技剧开始以现实题材、红色题材为主,更加写实,具备生活质感,在戏剧表现力上迈上新台阶.杂技剧的发展经历了艰难的探索过程,初期强调要"像个剧",把剧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后期重心摆回了杂技,更重视杂技的演出效果,努力做到剧与杂技的平衡.目前杂技剧的基本建设已具规模,作品的语汇、结构、方法以及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都已完成初步积累,并达成诸多共识.但杂技剧还有一些遗留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只要鼓励杂技剧创作的社会环境还在,就会有更多作品涌现.杂技不光要演剧,还应有多种方向的发展.

    杂技戏剧杂技剧发展经验

    气氛美学视域下当代杂技剧的审美接受及可能

    董迎春杜清琳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格诺特·波默倡导的气氛美学颠覆了传统的审美理性批判,提倡当代艺术感性的复兴和发展.当前,戏剧、杂技、广告、建筑等领域均有气氛美学的应用与表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具有剧场艺术代表性的当代杂技剧不断创新,在杂技的"技"与戏剧的"剧"的审美融合中创造审美情境,营造极具气氛审美的沉浸式舞台,提升了杂技剧舞台的综合审美.同时,对舞台展演效果的积极探索,既顺应当前杂技剧场化发展的趋势,也强化了观众的审美认同与社会传播,对当代剧场艺术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气氛美学杂技剧剧场舞台艺术审美接受

    论唐代戴竿艺术的创新发展

    于海博蔡淼
    4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戴竿是唐代杂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存文献、图像、文物资料来看,其除继承前代杂技技艺的优良传统外,在唐人的积极改造和创新演绎下,不仅演出动作有所创新、演出道具更复杂精美、演出技巧难度更高、配乐极富时代特色,呈现出丰富多彩、新颖独特的艺术风貌,还拥有了较前代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体现出唐人对精神境界的更高追求.

    唐代戴竿杂技创新

    海上奇观:晚清车利尼马戏团的五次来沪

    宋牧原
    5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戏是我国传统技艺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晚清时期与西方马戏交汇、融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上海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港口,也是最早上演西方马戏的城市之一,对于中国舞台景观的变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19世纪七八十年代,来自意大利的车利尼马戏团曾经五次在上海演出,为观众展示了世界各地的异域风采,以及人类肢体动作的极限能力,成为晚清时期上海舞台上的奇观,推进了本土舞台的视觉景观转向.

    马戏车利尼马戏团晚清上海中外马戏

    地域文化符号的内质提升与形象创生——钱鑫、王思思大型舞剧创编述评

    于平
    6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域文化符号的撷取是当前我国舞剧创编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事实上也成为许多舞剧编导在作品创编中重要的价值取向.钱鑫、王思思的大型舞剧创编在地域文化符号的内质提升与形象创生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通过对《醒·狮》《努力餐》《龙·舟》和《东方大港》的述评,笔者希望能够呈现两位编导的创作追求和艺术成就,也希望以后舞剧中的地域文化符号能够呈现得更加形象生动、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筋骨强健.

    大型舞剧地域文化符号《醒·狮》《努力餐》《龙·舟》《东方大港》

    一戏一格 真幻瑰奇——边文彤舞美设计浅谈

    汪守德
    8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舞美设计家,边文彤为观众带来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震撼.边文彤追求"一戏一格",对每一部戏都仔细揣摩,根据每一部戏的不同内容、主旨,在与导.演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进行舞美设计.边文彤兼具创新性的现代思维和开放性的国际视野,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其作品呈现传统与现代、写实与写意、想象与显现、具象与意境、唯美与冷艳的独特面目.

    边文彤舞美设计风格

    当代画院发展中的争论与改革策略

    张百成
    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画院在发展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值得充分肯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面对问题,曾经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一分为二的"改革论",一种是不抱希望的"取消论".基于两种态度,找出问题关键,着眼未来发展,在对当代画院进行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画院的当下改革和未来健康发展提出理论性思考和宏观建设性意见,有助于在建设新时代人民满意的画院的同时,推动中华文化在交流互鉴的全球语境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当代画院发展争议改革

    中国书画修复的现实困境与当代传承初探

    舒光强
    100-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书画修复的历史相当久远,也曾出现繁荣气象.但书画修复仍是一门相对小众甚至冷门的行业,在当下面临着修复师匮乏、复合型人才不足、人才培养模式未能适应时代需求、书画修复技艺工艺美学缺失等问题.书画修复应遵守、尊重传统.随着让文物"活"起来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书画修复也呈现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在当代传承、学术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取得了佳绩.

    书画修复传统技艺困境当代传承

    时尚中的人造身体:芭比玩偶、时装模特与赛博格

    熊亦冉
    10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玩偶模仿人类到人类梦想成为玩偶,玩偶始终是主体忠实的镜像伴侣.投射于玩偶中的自我指涉如何纳入原初的自然身体,以及主体如何审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这些都构成了反思现代主体与人造身体的关键议题.对于时尚而言,时装模特延续了时尚玩偶与现代主体的微妙关联,并以此彰显视觉身份与当代身体的可塑性.随着赛博格对机体的渗透、技术对身体的重塑,以及欲望、幻想和技术的驱动,芭比玩偶在建构女性气质的同时,也逐渐成为"文化塑料"的表征以及后人类的符号隐喻.作为技术身体与审美身体的双重典型,芭比形象一方面被视作现代审美的消费对象,另一方面又以其构造的物质性凸显了自然与人造的张力关系,由此蕴含着重思人类主体性的潜能.

    玩偶芭比时装模特赛博格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