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方药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方药膳
东方药膳

谭兴贵

月刊

1671-3591

0731-5381509 5540052

410007

湖南长沙市韶山中路113号

东方药膳/
查看更多>>东方药膳》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份以介绍药膳食疗内容为主的科普性期刊,它填补了我国药膳食疗刊物的空白。它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熔历代医疗饮食防病治疗经验及特色药膳制作文章于一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切合实际、雅俗共赏、一册在手,将给您带来饮食文化的享受和健康的保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评价

    任志刚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采用干扰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那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干扰素治疗,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78例患者中,28例无应答,50例应答,两组的年龄和病程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后应答组的HBV-DNA载量高于无应答组(P<0.05);同时,两组的AST和ALT水平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时,患者的HBV-DNA载量、ALT以及AST水平和病程、年龄均与疗效有关.

    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影响因素

    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

    洪玉兰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01—2020.07期间在我院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62例,采取简单随机法开展分组,共分为对照组(31例,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和观察组(31例,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期间的收缩压、心率低于对照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6h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动反应、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低于对照组22.58%,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和麻醉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静脉麻醉瑞芬太尼丙泊酚

    探讨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

    李家访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以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生化检验的方法 检验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耐量值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观察组FPG(9.85±0.84)mmol/L、P0.5hPG(10.54±1.20)mmol/L、P1hPG(12.40±0.49)mmol/L、P2hPG(13.85±0.17)mmol/L、糖耐量(12.58±0.58)mmol/L、HbAlc(9.51±0.2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生化检验应用到糖尿病的诊断过程中,能够有效检出血糖异常,对糖尿病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临床可于患者主诉存在"三多一少"症状时,及时通过生化检验的方式对病情进行评估,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方案予以治疗,提高治疗有效率.

    生化检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耐量值糖化血红蛋白

    穴位贴敷联合卯时按摩手阳明大肠经改善ICU患者便秘的研究

    胡庆圆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卯时按摩手阳明大肠经改善ICU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便秘患者80例为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配合手阳明大肠经卯时循经按摩.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首次大便时间短于参照组,大便次数多于参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卯时按摩手阳明大肠经改善ICU患者便秘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的首次大便时间,增多患者每天的排便次数.

    ICU便秘穴位贴敷卯时按摩手阳明大肠经

    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分析

    王梦马虎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行早期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2.04±0.37)d、排便时间(2.90±0.43)d、住院时间(14.63±2.57)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3.67±0.99)d、(4.47±0.66)d、(21.87±3.96)d,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胃癌患者中,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显著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临床效果十分理想.

    老年胃癌术后早期有营养支持临床效果

    益生菌制剂对严重烧伤患者炎症反应和机体损伤的影响分析

    赵麒麟张静邓利
    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益生菌制剂对严重烧伤患者炎症反应和机体损伤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院中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间接收的30例严重烧伤患者的医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再分别录入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双歧杆菌活菌胶囊进行治疗,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和对照组相比更低,同时也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严重烧伤患者应用益生菌制剂进行治疗,可以使身体炎症应激反应降低,减轻烧伤后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益生菌制剂严重烧伤炎症反应机体损伤

    浅析研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李荣宗
    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脑梗死是一种缺血性卒中的急重型发作类型,极易导致患者脑部出现功能性障碍,且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结构的改变,促使急性脑梗死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发病率,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造成老年人死亡、残疾的重要原因.一般情况下,患者一旦发病就会出现瘫痪及其它并发症,且很难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极易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早期治疗以实现再通、恢复灌注为原则,在短时间内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神经功能,还能够强有力的控制病情.同时,方法 涉及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动脉内溶栓,或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血管再通的方式.

    机械取栓急性脑梗死研究进展

    基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李炳昆鲁冬春石仲玉
    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文分析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预后以及相关因素.方法 此次研究目标全部为我院2015 年11 月到2019 年3 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所有患者共有1100 例,并按照不同的预后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 通过对两组进行对比,其清蛋白和血肌酐值以及BMI 还有PH 值等数据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具有十分明显的差异,另外对比两组患者的FT3 和PaCO2 后发现组间的差异显著(p < 0.05).相比于存活组,死亡组患者在CCS 和APACHE Ⅱ以及有创通气率还有合并肺心病率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根据其结果可知APACHE Ⅱ评分和合并肺心病率以及清蛋白还有肌酐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独立因素.结论 在我院所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如果合并肺心病率和APACHE Ⅱ评分较高,同时在此情况下清蛋白较低以及血肌酐较高,那么这些因素都可以说明患者的预后十分差,在此时患者需要进行及时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分析

    解读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邓春超姚健姚雪娜
    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路径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为我院6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研究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8月,将62例患者依据计算机表法,分为31例对照组(西医治疗)、31例实验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结果 呈现,临床治疗有效率数值,实验组远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指标数值,实验组与预期结果 相符,且组间差异以P<0.05呈现.结论 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压以及心功能状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高血压临床疗效心功能

    阿莫西林不良反应药学临床分析

    刘欢欢冯硕尚娟妹
    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阿莫西林不良反应的药学情况.方法 本次将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月使用阿莫西林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类型情况.结果 (1)阿莫西林不良反应100例中,用药0.5-1.0小时31例(31.00%),用药1-7天60例(60.00%),用药>7-15天9例(9.00%);用药1-7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用药0.5-1.0小时、用药>7-15天比较均明显更高,组间数据有明显差异性(P<0.05).(2)阿莫西林不良反应100例中,神经系统7例(7.00%)、消化系统13例(13.00%)、血液系统16例(16.00%)、泌尿系统15例(15.00%)、皮肤过敏49例(49.00%).结论 阿莫西林不良反应于用药1-7d发生率最高,且皮肤过敏不良反应占比最高,需对此充分重视,并加强临床药学监护,加强不良反应预防控制,使患者临床用药质量及安全性得到有效提高.

    阿莫西林不良反应药学监控预防控制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