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徐晓光

季刊

1674-621X

Ystxk2009@163.com

0855-8558958

556011

贵州省凯里经济开发区开元大道3号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Original Ecological National CultureCHSSCDCSSCI
查看更多>>办刊宗旨:立足贵州、推介西部、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反映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成果,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抢救、保护、开发和利用,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集产、学、研一体化的试验试点期刊。 读者对象:国内有关党政机关、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关注民族民间文化事业的国内外科研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村规民约对基层治理的作用

    唐家斌熊梅何瓦特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村规民约根植于农村的乡土文化,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需求基础上产生,承载着广泛的村民意志,具有特定功能和价值,在新时期创新村规民约形式与内容,能更加契合基层治理需求;作为社会治理在基层的缩影,村规民约是乡村振兴实现乡村良治中文化价值重塑、秩序稳定的重要突破点,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将不断发挥作用.通过论述村规民约在农村基层治理中能实现治理手段多样化、治理层级清晰化、治理目标整合化、治理效果持续化的治理角度出发,提出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依法治村的平衡作用,强化耦合协同作用、构建多方互动的作用机制等方面发挥村规民约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旨在进一步挖掘村规民约的新时代内涵,夯实农村基层治理.

    乡村振兴村规民约基层治理

    略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乡土性

    赖景执
    10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长时段的历史来看,农业这一人类实践的模式隐含着生存价值的普遍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近年来兴起的话语,当被打上现代的烙印时,它既是一个时代命题、一种社会实践,也是关于世界本体的深层思索.以农业的概念范畴为出发点,尝试从农业文化遗产之义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基理以及所持之诸多性质中总结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体性,即乡土性.深层而言,不是别的,正是基于共性可依据与个性可调适的认知原理,才推衍出了乡土性是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确立自身根本性之依据的判断,并具体显现为本土性和地方性的两个面相,广西龙脊大寨村梯田系统为此提供了实在的例证.

    乡土性农业文化遗产本土性地方性

    赣南客家农业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与利用问题探讨﹡

    穆昭阳颜磊
    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兴起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农耕种植从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到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形成延传至今的农耕文化,并积累了宝贵的生产经验和生存智慧.通过对赣南客家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收集、分类整理,可以发现其中所体现出的客家人的生活理念和精神观念.这有助于我们在认识和了解基本资源情况基础之上,对其现实利用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由此可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对于激活其在保存农业物种资源、记录农业知识、传承农业民俗活动、维持可持续生态系统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示范价值和应用价值.

    农耕文明农业文化遗产景观资源生命史赣南客家

    东部苗族"巴岱"法源神话叙事研究

    蒋欢宜
    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话具有叙事功能.东部苗族社会广泛流传着的三种"巴岱"法源神话,叙述着在与以道教为代表的汉文化的接触过程中,以巴岱信仰为代表的苗族文化所作出的不同回应."蚩尤说"叙述着苗族与汉族初步交往阶段,苗族文化的固守;"张赵二郎说"叙述着苗族与汉族深入交往阶段,苗族文化对汉族文化的部分接纳;"太上老君说"叙述着苗族与汉族密切交往阶段,苗族文化对汉族文化的自觉吸收.

    东部苗族"巴岱"法源神话叙事

    苗瑶语词中关于"稻"的音义考释

    吴正彪蓝城鑫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稻谷"是生活在长江流域中远古人类发现并培育起来进行广泛种植的主要粮食资源,同时也是苗瑶语族中的固有词.纵观苗瑶语族中苗语支与瑶语支各个方言、次方言和土语对"稻子"一词的读音,单音节声母为[n-]的多为长期种植水稻为主的语言文化群体,使用复辅音声母如[mpl-]、[ntɬ-]等则是长期以种植旱稻为主的语言文化群体.通过对"稻子"词汇的苗瑶语古音构拟分析,不仅为苗语支和勉语支各方言土语的同源关系提供了相应的分析借鉴,也为苗瑶语训诂学在语义解释上拓展了语言文化研究的新领域.

    苗瑶语词稻子音义分析

    俗字在京族地区的传播、发展及影响

    刘正印
    130-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俗字是京族文字发展史的重要一环.在此以《中国京族喃字汉字对照手册》提供的字料为研究对象,勾勒俗字在京族地区的传播发展轨迹,探求俗字对喃字在创制和使用过程中的影响,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汉字选择与趋向.这对于近代汉字研究和跨文化汉字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俗字京族喃字汉字传播跨文化

    "动漫创作工程":民间故事保护与传承的新路径

    谭宏谭超
    138-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间故事是传统文化艺术表达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内容和样式.在新媒体时代,利用正在蓬勃发展的动漫艺术形式,将民间故事进行动漫化保存和传播,是对民间故事保护手段和传承方式的重大拓展与创新,会提高民间故事传播的鲜活性、广泛性,使民间故事在现代视觉文化环境中得到更好地传播、更好地保护以及更有效地传承和发展.

    民间故事动漫创作保护传承

    论媒介传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马知遥周晓飞
    145-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播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必需的传承载体.媒介传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发挥作用主要是依靠对传承载体即传承人的积极影响实现的:(1)保证传承载体的重要性;(2)促进传承载体群体化;(3)提高传承载体专业性;(4)争取传承载体生存空间.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今天,回到信息化的本质角度探讨非遗传承与媒介传播的融合共赢,具有现实意义.

    口头媒介传播印刷媒介传播电子媒介传播媒介渗透融合非遗传承

    侗族戏剧产生的文化生态分析

    向娟
    15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侗戏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交往、交融中产生并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也使侗族的历史文化、伦理道德、风土人情、生活经验和社会知识等又在侗戏中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传承.分析侗戏形成与发展的文化生态,揭示侗族地区的民族关系以及侗族自身的建构历程所呈现出来的"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关系.

    侗戏文化生态大传统小传统

    乡土中国

    后插1-后插5,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