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阴山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阴山学刊
阴山学刊

张伟

双月刊

1004-1869

yinshanxuekan@eyou.com

0472-3993407

014030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科学路3号

阴山学刊/Journal Yinshan Academic Journal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包头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主要栏目有学者研究、宋诗研究、阴山文化研究、内蒙古作家作品研究、古典文学研究、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体育学研究、中学理科教育、教育教学教材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民族共同体框架下民族信任的内隐心理结构探究

    李雅宁杨伊生董洪杰刘俊英...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激活扩散模型,以民族信任为靶词,要求667 名被试对其进行词语联想后,对收集到的3994个词汇进行汇总、同词合并简化等分析。以联想频数前 100 个高频词汇(占总频数的 81。50%)作为分析单元,另请31 名被试进行分类任务,依据词语间内在关系的亲疏程度实施系统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结果显示:1。"民族信任"一词在中国人头脑中可表征为四个方面:互惠共生关系、个人道德规范、中华民族一家亲和社会道德规范。2。民族信任内隐心理结构呈现二维空间结构,包括"人际-群际"自我类化维度和"熟悉-陌生"关系亲疏维度。以上结果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框架下各民族对民族信任的概念理解,有助于推动民族信任领域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民族信任概念表征自由联想法系统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

    本期导读

    4页

    蕴涵·路径·目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学嬗变与发展

    高文茜陈金香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铸牢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学界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从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认同、国家认同、民族心理等多个维度展开了深入论述。情感认同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培养方式和途径,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国家认同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目标和核心认同之一,它构成了凝聚人民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情感根基。未来研究应更加聚焦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培育路径,重视激发共同体成员内部的情感因子,并拓展深化对共同体成员集体记忆的研究方法。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理学情感认同国家认同

    明代土默特蒙古收继婚风俗考——美岱召泰和门明代石刻铭文丛考(一)

    胡云晖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土默特蒙古延续北方游牧民族既有风俗,普遍存在着收继婚习俗。而且随着政治形势、社会形态的错综复杂,其收继条件、收继形式等发生较大变化,而且出现了一些更为复杂的收继情形。土默特蒙古收继婚习俗中反映出如下史实特点:其一,体现了女性在婚姻关系上以及社会关系中的从属地位。其二,收继婚是纾解家庭和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其三,收继行为是对正统地位的宣示和认可。其四,收继婚习俗中包含了抚养孤幼、赡养老弱的道德观念与责任。虽然《阿勒坦汗法典》中未见有对收继婚的明确规定,但其可以被看作是彼时全体人们的一种习惯法,而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开始展现出极具特点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无疑是对既有传统的破坏和挑战,显示出那种曾经似乎制度化的传统风俗在明代土默特蒙古时期已经支离破碎,从而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形态。

    美岱召泰和门石刻明代土默特蒙古收继婚

    黄河上游渡口与城市关系研究——以近代包头南海子为中心

    孟令宏王若柔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包头城市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与南海子码头有着密切的关系。南海子码头对近代包头城市商贸业勃兴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促使包头城成为近代北方"水旱码头",对近代包头城市城址范围、城市布局和经济社会面貌等方面也有较大影响。南海子渡口兴起、发展和衰落的历史伴随并见证了黄河上游沿岸城市近代发展历程,南海子渡口与近代包头城市的关系映射了黄河渡口与沿河城市间的互动关系,其相对短暂的历史可以作为黄河上游地区近代渡口的代表。

    渡口城市南海子包头

    燕行文献中清宫演剧史料整理与研究述评

    高志忠谭汝霖
    30-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20 年燕行文献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通过爬梳燕行文献中的清宫演剧史料,结合学界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朝鲜"燕行录"的研究较为成熟,呈现出多方面并进的态势,尤其是朴趾源的《热河日记》中的清宫演剧史料多为学者青睐,且随着研究推进,程芸已将"燕行录"中戏曲史料全数辑录出来,为集中探讨清代宫廷演剧作了夯实的材料铺垫。相较之下,越南等国燕行文献中戏曲史料的研究稍显薄弱,尚处于搜集资料的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

    燕行文献清宫演剧史料"燕行录"韩鲜越南

    马祖常墓志铭创作中的儒家思想认同

    卜泽宇温斌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祖常的墓志铭创作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墓志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忠孝观念、礼贤观念和民本观念,反映出马祖常对儒家思想的深刻认同,对于鼓励个人的自我完善以及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马祖常墓志铭创作忠孝观念礼贤观念民本观念

    变异学视域下蒙汉"龙女报恩"故事类型比较

    李芳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女故事"源自印度,进入中国后,逐渐演变为中国特色的"龙女报恩"故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汉族文化奠基了中国"龙女报恩"故事的主要文化基础,在中国"龙女故事"形成的早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蒙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蒙古族不仅参与了同一母题的保存与传播,同时又通过文化过滤的方式替换和增值了中国"龙女故事"的文化内涵,发展了同一类故事的母题类型,为中国"龙女故事"形成百花齐放的形态做出了贡献。

    变异学蒙汉"龙女报恩"故事类型

    中国文学学术研究的"图文互文"范式及其理论价值——评龙其林《中国文学研究著作图文互文现象刍论》

    王云杉刘雨奇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图像社会的到来对于文字学术研究范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出现了一批图文并茂的学术著作,由此形成的中国文学研究著作图文互文现象具有学术史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龙其林的《中国文学研究著作图文互文现象刍论》一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首先,该书针对当前学术研究的学院化趋势,以图文互文视域综合文学图像学、文学地理学、文学史料学、美术学、媒介学等多学科知识,开辟了新的问题域;其次,该书的图文互文研究具有方法论意义,著者通过个案研究与综合研究结合、文本细读与理论提炼结合、跨学科方法的运用等,揭示了中国文学研究的新方法;再次,该书所选取的学术资源极为丰富,有助于文学史书写的重构,能够丰富学界对图文互文关系的理论研究。《刍论》一书视野宏阔,史料丰富,理论扎实,论从史出,有助于学术界更全面地认识"图文互文"作为一种方法如何呈现于学术著作中。

    《中国文学研究著作图文互文现象刍论》中国文学学术研究图文互文研究范式理论价值

    休谟的认识辩护理论初探

    赵国锋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休谟的认识论中包含了一些传统的认识辩护思想,其认识辩护思想是围绕着以下三个问题展开的:第一,什么是信念?第二,我们可以拥有哪几种认识辩护?第三,我们的物理信念是如何得到认识辩护的?在解答了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休谟最终否定了我们的物理信念获得认识辩护的可能性。虽然休谟的认识辩护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所有传统认识辩护理论普遍会有的问题,但是,它依然是当代认识论的探讨所绕不开的一个部分。

    休谟认识辩护物理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