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研究
艺术研究

高卉民

季刊

1673-0321

ysyj@vip.163.com

0451-86347554 88067434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50号

艺术研究/Journal Art Research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东北地域史看东北民歌的演进

    韩璇胡桂荣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北民歌音调豪迈宽广,音色浓烈饱满,内容也绚烂多彩,并极具东北地域特色.从东北地域史中追溯东北民歌历史渊源可见,东北具有半封闭地理环境、多民族分散聚居的史地特征.这一史地特征不仅使东北民歌相对独立于关内艺术体系,经历古朴漫长的演化历程,奠定了东北民歌整体真挚、热情和豪迈的艺术基调.同时,东北各民族的渔猎、畜牧和农业生产活动内容,也成为东北民歌重要创作元素,影响东北民歌风格,丰富东北民歌内容.随着历史变迁和社会更迭,具有地域特色的东北文化艺术一方面与关内文化艺术不断交汇融合,另一方面受到近代列强侵略冲击和反侵略斗争影响,阐发了源源不断的艺术生命力,最终使东北民歌展现统一的中华民族艺术精神追求,民歌作品发展繁盛.作为承载东北人文艺术的恢宏史诗,考察东北民歌从酝酿、发展到繁盛的完整演进历程,有助于丰富东北民歌史和音乐艺术史研究内容.

    民歌东北民歌东北地域史音乐史

    社会历史批评视角下施尼茨勒剧作中女性的艺人职业设定

    吴文明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主张将文学批评与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结合起来,并重视文学作品对社会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借助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本文分析了施尼茨勒剧作中将大量女性职业身份设定为女艺人这一现象,其原因与他写实派的创作观、特定历史语境下女艺人的职业特殊性、还有伴随女性解放意识而产生的艺人角色多样性有关.通过这些女艺人的人生经历,他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弱势地位和逐渐觉醒的女性意识,展示了帝国灭亡前维也纳醉生梦死的社会风貌.

    施尼茨勒女艺人职业身份设定社会历史批评

    亚历山大·策姆林斯基与他的艺术歌曲Op.10

    李庆坤王晔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亚历山大·策姆林斯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是德奥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艺术歌曲的创作在作曲家的创作中占据了作品总数量的较大比重,并贯穿了作曲家的一生.本文主要以策姆林斯基艺术歌曲Op.10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歌曲进行创作技法的诠释与研究.通过对艺术歌曲Op.10的分析,来发掘策姆林斯基在该部作品中的艺术追求与风格特征.

    策姆林斯基艺术歌曲Op.10

    论阿英历史剧创作的文化图式构造

    高尚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英的历史剧创作,既受到当时时代背景的影响,同时也受他个人的文艺创作思想的影响.在抗战的特殊历史背景之下,当时的文艺界思想产生了一定的转变.正是这样的转变,影响了阿英的文艺创作特别是他的历史剧创作,同时也让他的历史剧拥有了自己的特色.也正是这样的转变与特色,让他的历史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阿英历史剧时代背景文艺思想成功原因

    格里塞尔达·波洛克的差异实践——以母体界的思维重塑阴柔气质

    徐雅文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格里塞尔达·波洛克作为西方当代重要的女性主义艺术史学家,她对艾丁格提出的母体理论进行深入分析,重新思考女性气质.她指出首先要颠覆传统精神分析,通过对女性他者的追寻与主体性相遇,在展览空间中寻找不同的角度重读绘画作品,生产另类意义,形成一套具有差异性的母体界思维方式,重塑阴柔气质的空间来达到对艺术史的干预.

    母体界主体性他者阴柔气质艺术史

    当代琵琶曲《秋月吟》创作中的意象化探究

    廖丹滢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琵琶音乐迈入20世纪的创作新篇时,大量的西方思维涌入同时也使得它开始告别传统音乐风格,并迈入现代音乐风格之中.在演奏中,由于传统曲目与现代曲目的演奏技巧、风格大相径庭,常常会令人产生如现代琵琶作品是否能拥有中国传统音乐韵味、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又将如何在现代作品创作中进行实践的疑惑.《秋月吟》是陈音创作于2008年的琵琶作品,是现代琵琶作品中以"写意"为主题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以《秋月吟》为例,以演奏经验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理论结合乐曲进行分析.通过音乐结构塑造形象之美、音乐旋律塑造线条之美、音乐韵律塑造意境之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思想在现代琵琶乐曲创作中实践的可行性,得出在"全球化"思维下现代琵琶创作的多种方式,探讨现代琵琶音乐发展的新契机.

    琵琶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琵琶演奏意象化探究

    泉州南音"四大名谱"之一《梅花操》

    李姝媱王婧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泉州南音是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它的历史非常深厚,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先秦时期,是中原地区经由战乱南迁的古老音乐.泉州南音的地方乐团现今还沿用工尺谱演奏和记谱,也留用着唐朝"横抱琵琶"的姿势."指""谱""曲"是泉州南音主要的音乐形式,其中"谱"更是南音乐曲的灵魂.而《梅花操》是泉州南音的"四大名谱"中最为著名的乐谱之一,其曲风和意境都充斥着中国古代民族音乐的美感,本文旨在研究和分析泉州南音《梅花操》的曲式风格和音乐特征,从而挖掘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南音《梅花操》演奏

    罗城仫佬族背带的艺术特征及其文化内涵探究

    覃万凯上官大堰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仫佬族背带作为本民族文化艺术的结晶,它蕴含了仫佬族人独特的传统技艺、审美习性与民俗文化.通过文献考证与田野调查,文章剖析了仫佬族背带"造型为长臂T字""色彩呈局部强对比""工艺以民族特色为主"的独特艺术特征,发掘出仫佬人"视黑为生的审美""石榴纹的交融共通""凤凰图腾的百越传承"是延伸本族文化的根脉.仫佬族背带的产生与发展折射出仫佬人宗教信仰、艺术审美的形成与演变.如今,仫佬族传统文化面临着后继无人传承困难的实际情况,本文以期通过挖掘仫佬族背带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来助力仫佬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向世界讲述好中国文化故事.

    仫佬族背带艺术特征民族文化

    设计界的学科融合者——凯文·霍格的设计之旅

    蒋超朱铁军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凯文·霍格是来自瑞士苏黎世的优秀青年设计师,根据其学习经历解读相关平面设计作品,分析其作品传递出的设计思想,解析其跨学科设计交叉融合背景下的合作设计.凯文·霍格依据其"商人"的经历,从销售经营的角度去考虑设计,并且他在瑞士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的尝试,注重与地域文化内涵的结合,形成了一种富有人文内涵且具有创造性的设计风格,他能够把握住自然中微不足道的美,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使自身不断成长.通过对凯文·霍格代表平面设计作品的艺术解读有助于启发当代青年设计师的设计思路,扩大多学科交叉融合设计的影响力.

    凯文·霍格学科融合平面设计

    以室内乐合作视角探寻江文也《颂春》的民族风格

    黄雅迪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颂春》是江文也在1951年创作的一部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作为一部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室内乐作品,它反映出了江文也对追求中国民族音乐现代化的极高热情,也展现出其独特的创作才华.本文从旋律、和声及音型织体对作品中民族音乐元素进行分析,并从室内乐合作角度探讨了演绎《颂春》这样的民族风格室内乐作品时,如何通过合作技巧把握民族韵味;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中所带有的音乐艺术内容进行深度创作,展示爱国主义音乐创作情怀.

    《颂春》江文也民族风格室内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