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研究
艺术研究

高卉民

季刊

1673-0321

ysyj@vip.163.com

0451-86347554 88067434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50号

艺术研究/Journal Art Research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中国影戏》看我国早期电影业的分布和发展

    王继庆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30年代初,我国电影业进入有声电影起步期,大城市进口的外国片渐以美国片为主流.美国通过对华电影出口获利颇丰,但面临国产影片和其它外国片的竞争.美国商务部驻沪代表等参与中国电影娱乐业调查,其发表的《中国影戏》补充了我国电影业发展史史料的一些空白,揭示出当时中国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的城市分布情况,以及电影审查和娱乐业税种等诸多面向.

    电影史电影业态《中国影戏》城市电影产业

    《清明上河图》中的桥梁研究——形象史学视阈下的汴梁图景

    白杨上林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作为"汴京生活百科全书",具有记录汴京城真实生活的纪实意味,画中的桥更有着实用功能和耐人寻味的审美意蕴.这大大小小的桥梁分别承载着不同的意义,共同构建了《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北宋都城繁荣太平的生活图景.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桥梁形象史学

    绘画之为物——17世纪上半叶西方"画廊画"艺术

    随成龙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17世纪上半叶,欧洲收藏之风持续迅猛发展.依托于此时的收藏文化,"画廊画"作为宣传收藏家艺术珍藏的形式而出现.作为一种"画中画"形式的艺术创作,以17世纪上半叶西方艺术中的"画廊画"为研究对象,既可研究"画廊画"在此时出现的成因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又可进一步探寻"画廊画"的艺术特色以及画面中所呈现的绘画之为物的属性.

    "画廊画"收藏分裂与集合绘画之为物

    《十咏图》卷跋文的文化价值与内涵解读

    赵嘉琪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咏图》卷绘制于北宋时期,乃画家张先以其父张维诗作为艺术母题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卷中的叙事性图绘具有极高史学研究价值,对反映吴兴文人群体审美观念的变迁与思维活动的转变,完善江南一地的史学、文学、艺术和地方文史研究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卷中含宋元两朝观画者所作五跋,依体裁又可分为跋文与诗跋.其内容涉及作品价值之鉴定、精神话语之表达及地缘性文化之演进.士夫文人意识沾润着卷中之跋,赋予《十咏图》卷持续的文化溢出力量,敞开了"图像—文化"互动关系的新空间.本文以《十咏图》卷为切入点,解读卷中他跋之内容,体悟中国文人画中他跋的文化旨趣,拓宽他跋之艺术范式价值及文化创生力量.

    《十咏图》他跋吴兴文化创生力量

    "内涵外延传承说"视角下莫高窟壁画解析——以北魏248窟忍冬纹为例

    曹舟凡丁晓宏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涵外延传承说"的提出为事物或概念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为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再生,本文基于"内涵外延传承说",结合梳理莫高窟忍冬纹图案的造型、组织构图和风格特征,挖掘忍冬纹图案的内涵与外延,并搭建忍冬纹图案的类层级知识结构模型.文章最终围绕莫高窟第248窟人字披处忍冬纹图案展开模型验证,并丰富莫高窟壁画文创产品的可利用设计素材.类层级知识结构模型的建立则为优秀传统文化中图案的解析提供了方法支撑.

    "内涵外延传承说"莫高窟壁画248窟忍冬纹图案

    解码传统女范——《宫中图》自身信息的突围

    王宝华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周文矩的传世作品中《宫中图》最能反映文化价值建构,解放思想、审美转变、突破伦理的禁忌、承唐启宋.在这种信息场中,周文矩驻留大分裂环境,回应熟悉空间与不确定距离中的风气到作品格调的价值判断,他的观念包含了意图与情感居于内心的思索,他的线条痕迹激活了传统女范的逻辑,饱满的信息中拉动了传统规则,冲淡了后宫等级的教条.本文从画面内容意义上的叙事与在场感、主体自身信息的突围表现介入,贯穿对图像文本做出历史的假设与判断,并聚焦特定内容图像的线条表现内含与象征性探索.

    周文矩《宫中图》叙事与在场感信息自身

    浅析日本"琳派"绘画的审美特征及其影响

    陈李贤张康夫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琳派"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影响为问题点,从色彩审美、线条风格、图案化特征等三方面系统分析了"琳派"绘画代表性作品的特征,深入论证了俵屋宗达、尾形光琳、加山又造等著名画家"琳派"作品的创作思路及艺术语言,认为平面装饰性、生命力及金色元素等是琳派艺术作品的主要特征."琳派"艺术的发展传承了日本本土元素,也大胆的吸纳了中国及西方外来绘画观念,对日本当代绘画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日本"琳派"绘画审美特征

    莫迪里阿尼人物头像中非洲原始面具之模因

    杜营王小青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洲原始艺术风格对莫迪里阿尼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将他油画作品中的人物头像和非洲原始面具从构成学科和造型艺术层面进行分析,进而从线、面的构成元素和眼睛、鼻子、脸型的造型特征作出模因解读,并探究莫迪里阿尼的作品特有的非洲面具艺术形式语言.

    莫迪里阿尼头像非洲面具模因

    从何红舟《启航》中寻迹现实主义作品的真实感

    刘子玉李桂生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现实主义绘画在国内占据了很大的地位,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的绘画语言采用现实主义,表达对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化的呈现与转化.19世纪中叶现实主义在西方产生兴起,后逐渐在其他国家地区流传发展,现实主义要求表现社会现实、表现普通人的现实生活,给观者展现独特叙事下的启示,引起共鸣.现实主义绘画具有丰富的内涵,作品对于社会的现实主义意义,是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延伸所出的精神与价值的启示作用.

    现实主义写实何红舟《启航》

    野蛮的现代性:文化工业批判视角下卡塞尔文献展的历史流变

    施璇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战结束至今,作为战后世界文化工业一部分的卡塞尔文献展已经成为颇具全球影响力的当代艺术盛事.文献展的核心理念在于延续一种普世现代性:从反思现代艺术到将艺术与政治结合,并通过构建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的分野确证自身.其职能在于对战后现代艺术直至今日艺术话语权的控制,由此形成一个多元文化主义交织的共生空间,维护人们对于当代艺术的集体评判标准.但与此同时,文献展也提供了研究全球艺术发展的重要例证和解决当代艺术问题的重要窗口,对艺术行动的开展亦具有深远意义.

    卡塞尔文献展文化工业现代性当代艺术多元文化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