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研究
艺术研究

高卉民

季刊

1673-0321

ysyj@vip.163.com

0451-86347554 88067434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50号

艺术研究/Journal Art Research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创作主旨·艺术内涵·演奏诠释——中国民歌主题钢琴作品审美实践的三个视角

    徐潇
    14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创作主旨、艺术内涵和演奏诠释探讨了中国民歌主题钢琴作品的审美实践.从创作主旨看,主要体现在风格保留与主题呈示、创作手法与材料运用、用途指向和受众范畴三个方面;在审美实践的艺术内涵上,主要包括了三个范畴,即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中国钢琴学派的建构、演奏技术的多元化呈现;在演奏诠释上,需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实践,即文化理解与风格表现相结合、音乐形象与演奏技术相结合、音响意境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中国民歌主题钢琴作品审美实践创作主旨艺术内涵演奏诠释

    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地域特色艺术节发展研究——以林都伊春·魔幻森林音乐节为例

    杨硕隋欣
    14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文旅产业作为提高经济活力、扩大消费市场的重要抓手,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探讨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地域特色艺术节发展,对于推动地区文化与经济的双重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林都伊春·魔幻森林音乐节"为例,探讨了文旅融合视角下地域特色艺术节的发展,详细介绍了音乐节的发展、举办特色等方面,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此次音乐节的影响及价值,认为其成功地将地域特色和旅游资源相结合,展示了地域特色艺术节在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助力地区经济的持续繁荣与发展.

    文旅融合地域特色艺术节魔幻森林音乐节

    艺术管理在数字化浪潮中的升维演变之思

    王艺晓
    149-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浪潮释放了巨大的艺术想象和应用空间,但艺术管理的缺位以及投机者的横行让数字艺术生态急需调停者的出现.本篇基于数字艺术生态"共生共融共创"的实践特征分析,通过艺术管理结构和内容研究,探讨了艺术管理在去中心化的艺术场域中职能的演变,以及在立体式的管理空间中内容的升维.提出了基于数字艺术资源解构的艺术再构观点,并基于图情学的资源管理方法探索了艺术管理领域下数字资源管理的路径,为艺术管理学科接入数字化变革的艺术生态提供参考.

    艺术管理数字艺术数字资源管理

    红色建筑的空间价值转向

    文静
    15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国家日益重视红色旅游的大背景下,保护和利用红色建筑遗产空间变得尤为重要.其中,一些红色建筑遗产商业化程度过高,无法引发参与者的自发兴趣,使得过程中无法真正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更难以增进大众对红色遗产的了解、认同和传承.遗产空间得以保留下,但它们缺乏文化用途,缺乏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本文以认同感理论为研究工具,从认同感视角多维度分析红色建筑遗产空间价值.

    红色建筑空间情感

    艺术何以赋能乡村——以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为例

    魏志晖王京皓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艺术乡建问题已为近期热点.不过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矛盾.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作为艺术赋能乡村的成功典型,在策划理念、方法与管理等方面均有其独到之处,可视为中国艺术乡建的他山之石.

    艺术乡建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礼制思想下古城规划对地域景观设计的影响与运用

    赵玉龙
    158-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礼制思想与汉唐长安城地域景观规划的解读,在礼制文化和宗教文化上深入分析汉唐长安城总体布局特征、建筑与空间特征.在人伦秩序、方向秩序、空间秩序及功能秩序中剖析汉唐长安城形态的外在的联系,并将这四类特征在景观规划层面上解读内在的艺术特征.在物质景观和人文景观层面得出地域景观规划在当代所起到的现实意义.通过礼制思想对地域空间规划的分析,旨在为当下中小县域城市景观问题向设计者与规划者提供理论参考与现实参考.

    礼制思想空间形态地域景观设计

    元宇宙视域下聂家庄泥塑的活态传承路径

    张文璇
    16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高密民艺四宝之一,又承载着当地文化传统与民俗审美的聂家庄泥塑,在凭借其声色并茂的艺术特征被大众所不断认可的同时,也正面临文化生态坏境中需要不断自我革新的种种现实问题.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已成为包括聂家庄泥塑在内的诸多民间艺术,在面对急剧变迁的社会时所必要关注的问题.结合聂家庄泥塑自身的文化生态情况,利用元宇宙视域下数字孪生技术搭建数字化非遗交互展示平台,助力聂家庄泥塑完成"人——技——物"三方面的系统性活态化传承.

    元宇宙聂家庄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

    基于传统文化理念的建筑景观设计研究——以泉州德化白瓷文化艺术馆设计为例

    滕泽
    16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艺术主题的建筑景观设计在艺术特色及艺术成就方面都极具代表性.本文以白瓷文化艺术主题建筑景观设计为例,通过景观设计手法的处理,在彰显地域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景观设计相结合的设计理念的同时,传播中古欧传统艺术文化,强化景观设计元素在质、形、塑、饰等发面的设计表现,达到改善环境,优化建筑景观及周边环境的设计目的.

    德化白瓷景观设计白瓷文化文化艺术馆

    石林老挖村全域性旅游文化体验设计与传播研究

    陈朱瑜陈钧
    170-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矢志于深度剖析并全面构建老挖村向非遗文化试点村转型的多元基石,旨在为未来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广阔渠道铺设前瞻性的战略蓝图.聚焦于老挖村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精髓,通过细致入微地挖掘其文化视觉表达中的典范之作,并巧妙融入Jesse James Garrett用户体验要素模型的精密逻辑之中,系统性地解构与重构全域性旅游文化体验的核心支柱.在此框架之下,详尽剖析了老挖村如何在迈向非遗文化旅游新高地的征途中,于用户体验要素模型的每一层级精心布局,实现品牌塑造的精准定位、体验深度的持续挖掘、环境氛围的匠心营造、互动机制的全面强化以及视觉呈现的极致创新.

    老挖村非遗文化乡村振兴文旅融合

    畲族服饰数字化元数据构建

    黄扬陈敬玉
    174-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确保数字化资源的共享性和实用性,同时尊重并展现服饰本身的文化特色,遵循国际规范性原则和平衡兼顾的原则,以CDWA(艺术、工艺和文化藏品描述工作组)的标准为主要参照,在民族服饰数字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个模型不仅涵盖了服饰文化遗产的主要方面,还创新性地复用了相关类目的属性,这样的设计既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又提高了数据的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族服饰数字化元数据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