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研究
艺术研究

高卉民

季刊

1673-0321

ysyj@vip.163.com

0451-86347554 88067434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50号

艺术研究/Journal Art Research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音乐表演中人际交往的三重维度及意义研究

    刘路希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表演是音乐得以交往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试图全面探赜音乐表演中人际交往的存在维度及其积极意义.音乐表演中存在三重维度的交往,即表演者和作曲家,表演者和观众,表演者和表演者.音乐表演中的人际交往具有积极的影响,体现在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以及对社会的反映与思考.

    音乐表演人际交往积极意义

    交响乐《五声神韵》中圆号的民族化创作阐释

    孙亚豪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我国作曲家相继创作了一系列体现中国风格的交响乐音乐作品,使西洋乐器逐步融入我国民族音乐的"大家庭"中,丰富了民族音乐的创作,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其中圆号自进入中国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备受关注.本文将以交响乐《五声神韵》为载体,通过对圆号的发展概况梳理,深入探讨《五声神韵》中圆号创作的民族化表现,并着重分析民族交响乐作品中圆号声部的创作技法,以及圆号民族化创作的思维路径,从而对圆号在我国当代民族音乐中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的把握做有益的探索.

    圆号《五声神韵》民族化创作

    医疗类纪录片的叙事价值与网生化发展探讨——以B站为例

    鞠林轩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平台的崛起正在改变纪录片的生存和发展状态,纪录片的发展呈现出"网生化"特点.各大视频平台不断打造,完善自身的纪录片频道,抢占市场份额.医疗类题材纪录片作为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纪录片分支,在各个平台中取得了良好的反响.B站作为一种特殊的影视作品,在以往医疗纪录片中的宏大叙事模式下寻求改变,揭示医疗行业真实面貌、提升公众医学素养和促进社会思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网生化"新模态的逻辑转向,我们应积极探索和解决纪录片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网生纪录片医疗叙事策略

    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

    杨馨颖余红艳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丝织文化作为江苏董永传说的核心文化符号之一,其演变时期分为雏形期、定型期、成熟期.汉末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是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的雏形期,以山东为叙事背景,丝织品种类包括缣绢、锦、绮罗三种.宋元时期是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的定型期,以江苏丹阳为叙事背景,丝织品种类在汉唐基础上融入了江苏代表性织物纻丝.明清时期是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的成熟期,叙事背景围绕"丹阳"展开,丝织品种类在宋元基础上增加了江苏代表性织物绫、缎、绸三类.根据民俗经济是一种认同性经济的经济民俗学理论,尝试探索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变历程,深入挖掘江苏董永传说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构建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认同.

    董永传说丝织文化江苏历史演化民俗经济

    意境理论的现代转化与标举——以宗白华、伍蠡甫、李泽厚为例

    宫富何韵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以后为实现民族艺术精神的现代转化,激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同行,王国维、宗白华美学家重提"意境",并对其进行范畴理论的构建,对内涵进行了历史性地拔高.本文主要论述意境范畴的现代转化,以及分析其在宗白华、伍蠡甫、李泽厚三位大家的美学世界观中的不同内涵,并试图分析其选取意境作为现代阐释的标本以及对其进行标举的意图.

    意境现代转化标举

    美术史的构建与重构——以巫鸿《美术史十议》为例

    王秀环陈培站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何谓美术史中的经典,美术史在今天又该如何发展,这是美术史研究者时刻需要关注的问题,巫鸿教授的《美术史十议》正是针对美术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提给出的解答.美术史是综合了艺术品所传达的美的感受、美的载体和美的生产者的综合研究,美术史研究者应当认识到自己工作的综合性,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研究方向.在研究艺术品时,我们必须回归"原境",回归作者创造最初时的历史物质性,关注艺术品本身历史物质性的变迁,对美术史的构建进行释读与回归,使美术史研究在危机中获得新生.

    美术史原镜构建重构

    中国丝路题材电影的英雄底色与文化进阶

    李静黄明艳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世纪以来,电影逐渐成为展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的主力,而中国丝路题材电影对丝路英雄故事的书写,俨然已经在同类型题材电影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样态.本文结合新世纪以来的中国丝路题材电影,在对其进行气氛空间和生存景观的观察中,强调丝路英雄的历史叙事与现代演绎,认为丝路英雄对英雄文化记忆的唤醒和丝路精神的传播意义重大,目前已经形成了跨媒介、跨文化的创作样态,不断地拓展周边产品,以丝路英雄IP促进了文化产业的进阶,并以丝路英雄的跨文化合作构建了丝路文化新生态.

    丝路电影英雄空间气氛丝路精神丝路文化生态

    情感观察类网综的互动仪式研究——以《再见爱人》第三季为例

    蒋蕙冰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以《再见爱人》为代表的情感观察类网综在各大视频平台呈现井喷态势,内容上把握时代热点议题,聚焦婚姻情感两性关系,形式上立足于真人秀、明星观察室观点碰撞,辅以多平台联动宣传实现节目破圈.文章以兰德尔·柯林斯提出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为线索,通过协同共建、多态联合、链化聚合深入分析情感观察类网综互动仪式的构成要素、互动路径和互动结果,为同类型节目的创新提供路径思考.

    网络综艺互动仪式链理论《再见爱人》第三季

    书法对当代雕塑创作影响研究

    洪峰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书法是向内求索而外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经过千年岁月流变,依托文字符号的思想为人类文明史留下了璀璨的光辉.作为人类文化瑰宝其现实影响价值也是毋庸置疑的,它所承载的文化基因对国内外的多种艺术形式产生过,且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书法艺术作为我国优秀文化思想重要载体,具有造型艺术的独有逻辑与内涵表达,而当代雕塑创作因其对远古人类思想的追寻和衔接阐释的特征,经过研究会在其中寻求到具有民族文化归属、形式多样而"同一"的范式.如汉人朴茂,且汉代相人以筋骨;晋人超脱,有魏晋识鉴在神明的美学特征和对事物表达的审美意向,多重特征研究和积累辨识,对探寻当代雕塑发展路径会大有帮助.

    重识书法当代雕塑新路径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中的和谐之道与现代启示

    杜跃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以其独特的"以乐教和"理念,成为连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桥梁.这一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对音乐艺术本质的深刻洞察,更是古代先贤对社会治理、人格塑造的深刻思考.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教育形式与内容日新月异,但"以乐教和"的精神内核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为现代音乐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借鉴.

    古代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思想声乐艺术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