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与设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与设计
艺术与设计

不定期

1008-2832

010-68570934

100832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4号干3号楼5层

艺术与设计/Journal Art And Desig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健身榨汁杯设计研究

    周宏伟张人水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为生成对抗网络与工业设计结合探索创新解决思路,通过研究AI生成对抗网络衍生模型,以健身榨汁杯为设计实践,提出融合运用不同衍生模型的设计模式.运用文献调研法梳理生成对抗网络衍生模型特点,通过健身榨汁杯设计流程进行设计验证.设计验证部分,结合市场调研与用户调研的数据应用StackGAN与CycleGAN确定产品功能与外观设计,基于问卷调研与用户反馈结果应用Deep Exampler-based与StyleGAN完成系列产品配色设计及理想模特生成.文章总结了工业设计中生成对抗网络衍生模型的多种应用模式,最终通过实例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可行性,为工业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生成对抗网络工业设计人工智能榨汁杯计算机辅助设计

    随方制象各有所宜——明式官帽椅的设计事理阐释

    董智斌黄晓凡
    12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事理学的角度,以明式官帽椅为对象,依照从"事"到"物"的逻辑,研究其外因(生活背景、时代因素、人文观念和地域特征)——实事,再依照生活方式的发展轨迹去组织其内因(工艺、结构、材料和形式)——求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明式官帽椅背后"事"的分析来探寻其造物的逻辑,以此探寻对现代家具设计的方法论意义.

    官帽椅设计方法事理学中国椅

    格式塔心理学下城市公共艺术空间的设计研究

    张涵胭马松影赵梦洁
    1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格式塔心理学,通过分析代表性作品,以期为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公共空间提出可行性设计策略.根据格式塔三大组织原则:图形与背景、群化原则、简化原则,提出运用创建互动和变化、重视大的体块化、放大冲突焦点的形式和方法,同时依托情理之中的文化与制造意料之外的体验,提升公众对公共艺术的参与度,实现公共艺术的创新设计.

    格式塔心理学公共艺术城市公共空间视觉感知

    民国时期《北洋画报》对女性画家的形象构建

    曹铁铮曹铁娃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时期《北洋画报》对女性画家进行了长期报道,将这一边缘群体推向大众视野,使受众对女性画家群体给予了更多的了解、关注,促进了以天津地区为代表的女性美术教育的发展.文章从议程设置理论的视角,分析《北洋画报》对女性画家及其群体的报道内容与方式,探究其对民国女性画家的形象构建和对女子美术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议程设置民国时期女性画家天津女子美术社团

    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知觉与空间语言的解读

    纪屏兰胡骉
    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导演韦斯·安德森对电影的视觉艺术与叙事手法进行探索,并将其运用到建筑空间的实践中,呈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给观众带来不同寻常的情感体验.文章试图通过多个领域的探索,来追溯《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创作源头并厘清电影中知觉语言的主要脉络,验证《布达佩斯大饭店》对与建筑相关艺术特点的重视以及与现实建筑创作的密切联系.

    布达佩斯大饭店电影建筑学知觉体验

    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工艺创新——以苏绣智能化为例

    刘贝托
    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绣作为我国传统工艺的典型代表,在当代亟须保护与振兴,其中针法作为苏绣的艺术本体,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挑战.拓扑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能够拆解、记录已有的苏绣针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程序自主运算实现针法的创新,为苏绣乃至其他传统工艺的保护与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

    苏绣传统工艺非遗拓扑学人工智能

    非遗手工艺传承与创新视域下高校人物造型设计类教学改革探究

    李梦玫孙凉凉
    14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设计中的不断流行,非遗作为中国元素设计创意的重要源泉,更是融入高校人物造型设计教学中的必要选择.文章分析各高校人物造型设计类教学中融入非遗手工艺的意义;从艺术人文教育的创新培养、专业课程教学、趋势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以及"互联网+"个性化教学4个方面阐述人物造型设计类教学改革实践路径;选取与人物造型设计专业密切相关的要素,结合非遗手工艺的特点,探讨教学创新的方法,以期推动人物造型设计专业教学水准及学生文化自信及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人物造型设计手工艺非遗教学

    基于"沪滇帮扶、产业振兴"的服装设计专业建设实践研究——以上海工艺美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例

    郭丽莹王绿英贺一馨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教学特色不鲜明、学生实践能力与企业需求有差异以及云南少数民族非遗产品创新力度不够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利用地域优势,打造校内特色项目,完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引入云南活态地域文化以及国际设计师教学方法,对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经过实践,学校就业率和专业知名度得到显著提升,非遗传承人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企业经营业绩得到改善.从根本上建立了学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体系,同步拉动云南少数民族产业振兴,达到双向助力、双向反哺目的.

    服饰传承与创新沪滇帮扶乡村振兴专业建设双向反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