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岩土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岩土工程学报
中国水利学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中国力学学会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岩土工程学报

中国水利学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中国力学学会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陈生水

月刊

1000-4548

ge@nhri.cn

025-85829553;85829534

210024

南京市虎踞关34号

岩土工程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于1979年创刊,是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核心期刊。主要刊登土力学和岩石力学领域中能代表我国理论和实践水平 的论文、报告、实录等。本刊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等收录,本刊被美国工程索引(Ei Page One)等海外文摘收录。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及中国期刊网。本刊获国家自然科学基础性高科技学术期刊经费资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三轴不排水有效应力路径的结构性剑桥模型的修正研究

    加瑞李逸群雷华阳姜宇轩...
    115-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室内外试验和工程实践都表明天然沉积黏土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因此建立结构性本构模型对准确预测天然黏土的力学响应和解决实际岩土工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结构性黏土的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的有效应力路径对结构性剑桥(SCC)模型进行了两点改进:①对附加孔隙比Δe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可以准确模拟结构性黏土超过临界状态线后的有效应力路径;②考虑了屈服面内的塑性即亚屈服特性,可以较好地模拟屈服面内的有效应力路径.然后,利用修正结构性剑桥(MSCC)模型对结构性黏土的侧限压缩试验、三轴固结不排水和三轴固结排水试验进行了模拟计算,并与试验结果和SCC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SCC模型可以更好地模拟结构性黏土的三轴不排水有效应力路径以及侧限压缩和三轴固结排水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最后,对 MSCC模型中的参数 β(屈服面内塑性变形参数)、p'yi(初始结构屈服应力)、Δei(初始附加孔隙比)、b(结构破损速率)、γ(剪切引起结构破损的参数)和 ω(反映结构性对塑性流动准则的影响)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参数 β 影响结构性黏土屈服面内的有效应力路径,参数p'yi影响峰值强度,参数Δei影响残余强度,参数b和γ影响峰值后的强度衰减速率,参数ω影响强度开始衰减时的偏应变大小.

    结构性黏土结构性剑桥模型有效应力路径亚屈服附加孔隙比

    高压泡沫涨裂破岩特性试验研究

    刘送永崔松顾聪聪
    125-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钻爆法和机械法在岩石破碎工程中的弊端,基于泡沫的高黏性和可压缩性,提出了高压泡沫涨裂破岩技术.首先设计高压泡沫涨裂破岩装置,理论分析高压泡沫瞬间释放冲击岩石涨裂孔过程,搭建高压泡沫涨裂力测试装置并开展涨裂力影响试验,建立高压泡沫涨裂破岩试验系统,探讨不同空气体积分数时的泡沫涨裂特性,揭示高压泡沫涨裂破岩机理.研究表明:高压泡沫释放时,能够在涨裂孔内产生比泡沫初始压力更高的涨裂力,但涨裂力随泡沫空气体积分数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高压泡沫涨裂破岩经历了裂纹初生、裂纹扩展、涨裂抛掷、涨裂结束 4 个阶段,破岩重量随泡沫空气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当空气体积分数为 60%时,由高压泡沫冲击涨裂孔产生的压应力波在岩石上表面反射形成的拉应力造成岩石破坏形式为涨裂坑,空气体积分数为 70%~90%时,泡沫涨裂形式为大块岩石分离,这主要是由孔底直角处应力集中效应造成.

    高压泡沫涨裂破岩裂纹扩展涨裂力

    高温冻土双屈服面统一本构模型及其验证

    王涛凡红王康任周国庆...
    135-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温冻土本构模型是准确计算冻土体应力与变形的关键.基于修正剑桥模型及双屈服面理论,考虑高温冻土黏聚力及内摩擦角的影响,以整体变形εv-lnp曲线描述试样变形特征,采用应力路径相关因子修正当前屈服面及参考屈服面硬化参量,建立了一个高温冻土双屈服面统一本构模型.结合弹塑性理论推导获得了应力应变关系的增量形式,给出了模型参数的含义与简便确定方法,定义了反映高温冻土当前状态的固结参数及潜在强度,剖析了其与硬化参量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动态循环关系,分析了整个应力路径中的模型状态演化过程,利用试验数据对构建的本构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本构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高温冻土在常规三轴应力路径下的应力应变行为.

    冻土冻土力学强度变形本构模型

    关于参加2025年世界隧道大会的通知

    143页

    生物高分子聚合物生态固沙效果初探

    童小东慈祥孙任运
    144-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沙漠化治理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相较于传统的沙漠固沙技术,作为环境友好型固化材料的生物高分子聚合物,不仅能有效胶结沙漠砂以抵抗风蚀作用,还能提高沙漠砂的促生性能以促进植物生长,最终达到利用植被实现永久固沙的效果.基于前述设想,通过表面硬度试验、保水性能试验和植物生长试验研究了黄原胶(XG)、瓜尔胶(GG)以及二者的等质量混合胶(MG)生态固沙的效果.表面硬度试验表明生物高分子聚合物能有效胶结沙漠砂颗粒,质量分数为0.1%的XG、GG和MG溶液分别将沙漠砂的表面压力强度提高了9.4倍、5.3倍和8.0倍;保水性能试验表明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对沙漠砂保水性能的提升效果随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在 40℃高温养护条件下,生物高分子聚合物保水性能的比较结果为:XG>MG>GG;植物生长试验表明,在室内条件下,生物高分子聚合物能缩短植物出苗时间、提升植物的出苗率和幼苗高度,明显提高沙漠砂的促生性能.本文的研究初步表明,采用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实现生态固沙具备理论上的可行性.

    生物高分子聚合物生态固沙表面硬度保水性能

    第四届全国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及工程学术研讨会(第一号通知)

    152页

    H型试剂对于大直径泥水盾构泥水分离处理的影响与应用

    张箭任国平尹义豪钟小春...
    153-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广东湛江湾海底隧道施工中出现的盾构废弃泥浆脱水速率慢、泥渣含水率高与废浆排放污染等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H型脱水试剂.通过絮凝脱水试验、微观机理试验以及现场生产试验,揭示了泥浆泥水分离体积比/上清液浊度/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等变化规律,综合评价H型试剂与3种聚丙烯酰胺(PAM)在泥浆脱水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H型试剂与泥浆作用的最优添加量为 0.5%;与PAM相比,H型试剂前期沉降速度较慢,但脱水后的泥渣含水率降低了约 18.1%,且上清液非常清澈,7.8 的pH值符合直接外排条件;H型试剂兼具了较好的桥网作用与电中和作用,使粒径<10 μm的细粒更容易聚集成50 μm以上的大颗粒,加快了泥浆的絮凝速度.H型试剂营造了渗水性更强的Ca排水通道,降低泥浆的黏滞性,提高泥浆压滤脱水的效率;与原脱水试剂相比,现场使用 0.1%的H型试剂,可提高30.5%的脱水泥样含固率,降低20%的工程成本.

    泥水盾构泥水分离絮凝脱水机理研究现场试验

    考虑地震强度不确定性的车站韧性评估方法

    张陈龙张东明黄忠凯黄宏伟...
    164-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铁车站作为地下交通的枢纽,是社会经济交流和人员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灾害风险.以前包括地震在内的灾害,会对地下交通网络造成严重后果,也对城市功能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地铁车站等关键交通枢纽的韧性评估对于提高城市安全性和维护其功能至关重要.提供了一个考虑地震强度不确定性的综合韧性评估框架,用于评估浅埋地铁车站在地震灾害下的鲁棒性和快速恢复能力.该框架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相关地铁车站数值模型;然后,通过所选择的地震动展开大量数值分析,以便生成关于峰值地面加速度(PGA)的地铁车站易损性函数;接着利用蒙特卡洛模拟进一步量化地震动强度不确定性,并最终确定车站在各个损伤阶段的概率.最终,通过联立地铁车站损伤概率与经济损失关系,考虑地铁车站的恢复路径和可恢复性,完成韧性评估.本研究通过该韧性评估框架和所计算出的韧性指标R,评价和讨论了性能恢复模型和场地条件对车站抗震韧性的影响.这项工作可以帮助地铁网络基于韧性的设计和管理,以支持对地震灾害的适应,从而促进相关决策者关于资源的有效分配.

    地铁车站地震韧性地震易损性地震动不确定性恢复模型

    浑水入渗对粗粒土柱孔隙及渗透性影响试验研究

    毛海涛张超袁古城何涛...
    173-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浑水渗流在水利工程的反滤设计、浑水浇灌、堤坝渗流控制等方面都有较大影响,目前理论多采用稳定渗流计算方法,忽略了渗流过程中粗细颗粒与水力的耦合作用.自制渗流装置,将不同控制粒径浑水、不均匀系数粗粒土柱和水头等作为基本控制因素,研究不同工况下浑水中悬浮颗粒对粗粒土土柱中的渗透特性影响;推导了变渗透系数浑水渗流计算微分方程,通过对比验证和公式修正,结果表明:粗粒土中颗粒淤积率与控制粒径C0.075含量符合Boltzmann函数关系;C0.075是重要的影响因子,浑水颗粒在粗粒土柱的运移、沉积和淤堵形态过程大致可分为 4 种形态:表层堆积淤堵形态(S型);表层-内部双重淤堵形态(S-I型);内部孔隙淤堵形态(I型);暂态孔隙淤堵形态(P型).土柱Cu越大,孔隙度越小,浑水颗粒在粗粒土中运移也越困难,土柱填充性就越差;水头加剧了颗粒在土柱内部运移的速度,但也加速了其在顶部的沉积并封堵;S型时土柱0~2 cm渗透系数下降速率最大,封堵时总体渗透系数最小,2 cm以下相对孔隙率及随深度逐渐减小;S-I和I型土柱下部渗透系数明显滞后于上部,相对孔隙率存在临界深度(约为4~6 cm);P型时土柱整体相对孔隙率基本无变化.

    颗粒渗流粗粒土浑水堵塞

    第九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大会(1号通知)

    1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