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园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园林
园林

毛炎

月刊

1000-0283

garden899@163.com

021-54353667

200232

上海市龙吴路899号

园林/Journal Garden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宣传、普及、推广、交流园林绿化知识,为园林绿化专业工作者和广大花卉爱好者服务的科普期刊。十几年来,《园林》面向全国发行,目前已普及到全国各地,发行量稳定在每期3万余份,随着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发行量每年呈上升趋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众感知体验下的城市公园游憩空间设计研究

    夏寒冰
    7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如何更好地提升大众在城市公园游憩中的感知体验,满足人们的游憩需求,有效发挥城市公园价值,从大众感知体验视角出发,建立城市公园游憩空间感知体验评价体系,通过语义分析法(SD)结合统计学的方法,对浙江桐庐港边公园游憩空间进行大众感知体验评价.从感官层面、行为层面、情感层面探讨城市公园游憩空间感知体验的不足之处,通过评价数据及结果分析,提出多层次的感官游线组织、多样化的互动场景体验、主题性的文化价值认同三方面的城市公园游憩空间设计策略.通过引入SD法分析大众感知体验为研究城市公园游憩空间的构建提供了可参考的路径,以期为提升城市公园游憩空间的感知体验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感知体验城市公园游憩空间空间环境桐庐港边公园

    基于行为观察法的城市公园老携幼人群游憩行为与环境特征研究——以福州温泉公园为例

    刘佳欣吴晨虹李房英邱淇钰...
    8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口老龄化与多孩生育政策的相互作用下,隔代抚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老携幼出行的现象也随之增加.现有研究多从单一人群视角出发,缺乏对该类特殊人群的整体考虑.以福州温泉公园为例,通过游憩行为观察法对老携幼群体的游憩行为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环境特征影响因子,探究行为与环境特征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依据儿童的行为能力水平将老携幼人群分为老年人主导型、老年人辅助型、儿童独立型三类,三类组合在出行规律、行为特征、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性;根据样地特征,从游憩设施水平、休憩服务设施水平、活动场地水平、自然要素水平4个维度,归纳出14项环境特征因子;对环境—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休闲游憩类行为主要与游憩设施水平相关,通行散步类与体育健身类行为主要与活动场地水平显著相关,社会交往类行为仅与社交氛围相关.

    城市公园老携幼群体核密度估算法社区玩耍与游憩观察系统环境行为

    不一样的嗅觉景观——消极气味植物对人体健康及情绪反馈研究

    张耀文贾婕边奕霏周玉琪...
    9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芳香植物挥发性成分对人体健康和心理情绪有重要影响,但是园林绿化中普遍存在一些消极气味植物,对人体倩绪及身心健康的影响不是特别友好.以郑州应用普遍的草本植物紫娇花为例,采用动态顶空套袋法对常见芳香植物紫娇花的挥发物进行采集,并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分析控制其异香的化合物成分.采用与情绪有较大关系的脑电波、皮肤电导反应、心率作为生理指标,采用焦虑特质量表STAI、气味强度和愉悦度评定表得分作为心理指标.紫娇花共收集到12种主要成分,其中含量最大的是水芹烯,浓度为98.7 mL/m3.嗅闻紫娇花后θ波、α波、SMR波和M-β波的变化都具有显著性意义,心率与皮电指标呈上升趋势.结果表明消极气味植物的气味成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负性情绪对心境状态的影响,导致人出现紧张、慌乱和抑郁的情绪,使得精力下降.

    嗅觉景观异香挥发物成分紫娇花人体健康及倩绪反馈

    人工构筑近自然山体景观设计方法示范应用——以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项目为例

    史化镓李玮张冬梅
    108-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摆脱传统园林景观工程堆土造山费时费力的技术方案,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项目作为国内首次采用内部为空腔建筑结构,表层为模拟自然山林风貌的覆土造林形式,建造高度近50 m的人工构筑近自然山体.在整个景观设计过程中,通过多纬度思考、反思传统设计方式针对此类型项目所带来的缺陷,重新定义适合该项目类型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采用多种现代科技软件和数字化技术的组合运用,为设计提供了精确的数据辅助和科学的参考依据,研究并总结归纳出一套相对完整、实用的人工构筑近自然山体景观工程的设计方法,为今后类似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人工构筑近自然山体景观设计方法数字化技术示范应用

    黄河国家战略背景下"景观生态规划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实践与思政融入探索

    肖华斌盛硕王洁宁史磊...
    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培养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对接行业产业需求,实现从"知识本位教育"转向"应用能力本位教育".黄河国家战略的实施为黄河流域沿线省份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教育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山东建筑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课程"景观生态规划原理与方法",聚焦黄河下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将理论讲授、思政融入、案例解析等全面融入黄河国家战略,积极探索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风景园林研究生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从课程目标与设计理念、课程模块与思政融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及典型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4个方面,总结课程教学实践与课程思政融入的经验,探索育人理念与教学模式、课程内容与教学组织的创新,达成"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立德树人目的.

    黄河国家战略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规划原理与方法教学实践课程思政

    解码专业植物基因,探寻课程融通之法——以工科建筑类专业植物类课程群的建设实践研究为例

    庄晓敏
    125-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群作为高校课程管理的一种方式,也是高校实现培养学生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工科建筑类院校的专业群中,植物类课程毋庸置疑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但在建筑学、城乡规划两个专业中却不受重视.立足于新时代新工科背景,重新思考植物类课程的重要性并以工科建筑类院校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着重分析了植物类课程的现状、植物类课程群的内涵及建设必要性;并探索了植物类课程群的建设思路及教学实践开展.在横向上进行植物类课程线的串联,在纵向相关课程中实现植物相关知识点的渗透,最终实现建筑类专业间植物知识面的融合.通过解码工科建筑类三大专业中的植物基因,寻求课程的融通之法,深化课程的"两性一度"并实现教学上课程的层级递次,改善植物类课程在工科建筑类院校不受重视的现状,助推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建设.

    植物类课程群工科建筑类融通教学

    园艺疗法应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李绿坤杨玫陈思裕
    132-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园艺疗法在国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处于初步阶段.在知网数据库中筛选园艺疗法应用于国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20篇学术论文,系统分析参与学生类型、教学实施形式、课程实施周期和效果评价方式4方面的内容,发现园艺疗法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具有如下特征:大学生占据受施对象的75%;教学实施形式包括园艺艺术、园艺操作和景观(园艺)体验三种类型,并在实际教学中以相互混合的阶段性课程体系方式呈现;持续3~16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周期得到了大多数研究者的青睐;有16种不同量化评价方式被用于效果评价,但无统一规范标准.

    园艺疗法心理健康教育园艺活动团体辅导大学生

    杭州亚运村景观提升项目研究

    陈明荣童惜春侯学平涂梦媛...
    140-1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