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王剑

季刊

1009-3850

cdgeo@163.com

028-83234636

610082

四川成都一环路北三段2号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Journal Sedimentary Geology and Tethyan Ge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国士资源部主管、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地学学术期刊。办刊20余年来,己形成了沉积学的专业特色和青藏高原的地域特色,兼括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石油地质等基他基础地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川西北上寺剖面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一段砾屑灰岩沉积特征及成因

    乔丹张彪银河段雄...
    384-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元上寺剖面早三叠世砾屑灰岩对上扬子地区P-T事件后的古环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以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一段格里斯巴赫亚阶的砾屑灰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学、岩石学方法,结合不同砾屑灰岩碳、氧同位素变化特征来分析其可能的成因.结果表明,这些砾屑灰岩可划分出 4大类:剖面下部的Ⅰ型砾屑灰岩,形状不规则,大小混杂,缺乏板条状砾屑,推测为重力流成因;Ⅱ型砾屑灰岩(角砾状灰岩)砾屑直径大,含大量分米级板条状砾屑,推测为强度和频率急剧增加的风暴诱发的沉积;Ⅲ型砾屑灰岩(扁平砾屑灰岩)的砾屑平行于层面分布,平面上呈扁平状,垂向切片呈竹叶状,具有倒"小"字、菊花状构造和局部呈叠瓦状排列等特征,推测为机械-压溶复合成因;Ⅳ型砾屑灰岩显示为蠕虫状灰岩,代表着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的环境,推测为生物-机械复合成因.风暴对先期沉积的灰岩的撕裂是扁平砾屑形成的基础,后期成岩过程中泥质填隙物与灰岩砾屑的差异压实是扁平砾屑灰岩形成的又一原因.蠕虫状灰岩可能为生物-风暴、成岩作用共同的结果,与扁平砾屑灰岩在成因上有一定的联系.上寺剖面飞一段碳酸盐岩碳同位素曲线显示出缓慢上升的趋势,角砾状灰岩(Ⅱ型砾屑灰岩)发育后期碳同位素发生正偏,指示着沉积环境的过渡转折,可能和这一时期风暴作用对海洋的影响致使浮游微生物繁盛有关.

    早三叠世格里斯巴赫亚阶飞仙关组一段扁平砾屑灰岩蠕虫状灰岩

    征稿启事

    398,410页

    黔北正安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硅质矿物成因及意义

    冯冰沈家宁李龙王胜...
    399-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南方地区早古生代海相富有机质页岩硅质矿物含量较高,其成因和来源对页岩储层物性和压裂改造效果至关重要.本文以黔北正安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X衍射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及主微量元素分析等技术方法,精细识别不同类型硅质矿物的结构,定量计算不同来源硅质矿物的含量,探讨不同成因硅质矿物对页岩孔隙和压裂改造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硅质矿物含量较高(约为 71.5%),主要为石英,多呈棱角状和椭圆状等形态,颗粒大小和结晶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反映陆源和生源两种成因,其中生物成因硅含量约为41.4%,陆源碎屑硅含量约为 30.1%.相比于焦石坝地区,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硅质矿物含量较高,主要表现在碎屑硅含量的增加,生物成因硅含量相差不大.生物成因硅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可以形成刚性颗粒支撑结构,有利于页岩储层的保存和压裂改造,而陆源碎屑硅对页岩脆性和压裂改造不利.因此,尽管研究区页岩硅质矿物含量总体较高,但在页岩储层物性和压裂改造效果方面不及焦石坝等地区.

    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硅质矿物成因压裂改造黔北地区

    缅甸Wunto-Popa岩浆弧Shangalon铜金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冷秋锋吴松洋刘书生聂飞...
    41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Shangalon铜金矿床位于缅甸Wunto-Popa岩浆弧北段,研究工作薄弱,其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成因尚缺乏高精度同位素成矿年代学数据的制约.本文选取典型矿石中 5件辉钼矿样品通过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厘定成矿时代,获得的模式年龄集中变化于38.5±0.6至38.3±0.5 Ma,加权平均年龄为38.4±0.2 Ma,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38.0±1.6 Ma(MSWD=0.17),二者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保持一致,指示Shangalon铜金矿床的成矿时限为始新世,该年龄数据与矿区的含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38~40 Ma相吻合,表明Shangalon Cu-Au-Mo成矿作用与始新世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侵入体密切相关,为始新世岩浆活动的产物.Shangalon铜金矿床辉钼矿样品的Re含量为 82.4~111.2 µg·g-1,平均值为 98.88 µg·g-1,指示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通过综合分析区域成矿动力学背景,认为Shangalon地区始新世铜金成矿作用可能形成于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背景下的新特提斯洋板片撕裂和断裂,诱发软流圈上涌,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

    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Shangalon铜金矿床Wunto-Popa岩浆弧缅甸

    滇西北浪都夕卡岩矿床致矿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Sr-Nd-Pb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莫雷沈啟武陈喜连吴练荣...
    421-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滇西北浪都侵入岩体位于义敦岛弧南段的中甸弧,在空间上属浪都夕卡岩型铜矿床的致矿岩体.本文以浪都致矿岩体中石英二长斑岩为对象,对其开展了锆石SIMS(二次离子质谱)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浪都石英二长斑岩的成岩年龄为 219.2±1.8 Ma(2σ,MSWD=1.3,n=13),与中甸弧中晚三叠世侵入岩体成岩年龄基本一致.浪都石英二长斑岩具有中等SiO2 含量(w(SiO2)为 60.42%~66.44%),高Al2O3(w(Al2O3)为14.56%~16%)和高K2O(w(K2O)为 3.49%~4.49%)含量,以富集LREE和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HREE和Ta、Nb、Ti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在化学成分上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此外,浪都石英二长斑岩的87Sr/86Sr初始值为 0.7054~0.7061,εNd(t)值为-3.5~-2.5,且所有样品在Pb同位素构造模式图上均落在造山带演化线附近.结合浪都石英二长斑岩的成岩时代、岩石化学和同位素特征,本文认为浪都致矿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西向俯冲增生的构造背景,是交代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下地壳物质混染,并经历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产物.浪都石英二长斑岩的高Sr/Y比值和高V/Sc比值,指示岩浆具有高含量H2O和较高的氧逸度,是该区斑岩-夕卡岩铜矿床形成的关键.

    浪都致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Sr-Nd-Pb同位素

    滇东南薄竹山矿集区晚白垩世岩浆活动及锡银铅锌钨多金属成矿作用

    刘学龙李文昌张世涛龙启和...
    437-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薄竹山锡银铅锌钨多金属矿集区位于华南褶皱系西缘,属于滇东南岩浆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以锡银锌钨矿床为主,兼有铅锌铁铜等多种金属矿产,矿床均围绕薄竹山岩体分布,其中以白牛厂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和官房大型钨矿最为典型.研究表明,薄竹山矿集区锡银铅锌钨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与晚白垩世岩浆活动存在密切的联系,其复式岩体成岩时代可以追溯至 91.2~84.1 Ma,属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晚白垩世酸性岩浆沿着薄竹山背斜核部与北西向断裂交合地带大规模侵位,在岩浆的顶托作用和底劈作用下,最终形成了薄竹山复式花岗岩体及白牛厂隐伏花岗岩体.薄竹山各单元岩体与白牛厂二长花岗岩、花岗斑体,以及团山、官房花岗岩均表现出一致的富硅(w(SiO2)为65.48%~74.92%)、富钾(w(K2O)为 4.17%~6.06%)的特征,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具中等负铕异常,各岩体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为一套准铝质—过铝质的钙碱性—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造山及向碰撞后造山环境过渡的大地构造背景,属于造山运动的产物.区内成矿物质迁移与富集主要围绕着花岗岩体进行,发育形成了花岗岩接触带的夕卡岩型W、Sn、Fe矿床,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的岩浆热液型Ag、Pb-Zn、Sn、Cu及外围地层中低温热液型Sb矿,这在区域上构成较为完整的与花岗岩侵位有关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晚白垩世花岗岩构造岩浆活动锡银铜铅锌多金属矿薄竹山矿集区

    东昆仑古特提斯造山带巴隆地区中性岩墙群的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

    楚志强闫东东赵涵龚婷婷...
    454-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岩墙群是研究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与大陆地壳生长机制的重要探针.本文以东昆仑古特提斯造山带巴隆地区中性岩墙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析其岩石成因及其对古特提斯造山作用过程的启示.巴隆中性岩墙群以闪长玢岩为主,其锆石U-Pb年龄为 250.2±1.3 Ma,属于早三叠世岩浆作用的产物.岩墙群的SiO2 含量为52.8%~59.6%,全碱(K2O+Na2O)含量为 3.98%~6.25%,Mg#值为 24~46,铝饱和指数为 0.91~0.98,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岩石.样品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显著,(La/Yb)N值为 5.44~7.76,Eu异常不明显(δEu=0.91~1.11).样品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且具有显著的Nb、Ta负异常.岩石成因分析表明巴隆早三叠世中性岩墙群主要起源于古老镁铁质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且岩浆受到一定程度的壳-幔混合影响.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资料,本文认为巴隆地区中性岩墙群形成于东昆仑古特提斯洋俯冲消减的陆缘弧环境,且大陆弧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和壳-幔混合作用是东昆仑古特提斯造山旋回大陆地壳生长演化的重要方式.

    中性岩墙群闪长玢岩早三叠世陆缘弧东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