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雷寒

月刊

2095-1485

zhyxjyts@126.com

023-68485014

400016

重庆市渝中区医学院路1号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 Research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原刊名《医学教育探索》,是医学教育专业期刊,杂志主要反映国内外最新医学教育动态、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医学领域内的社会、心理、伦理和法律等内容。传播医学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引导学术研究,促进医学人才的培养,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作者、读者遍及我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的部分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Delphi法构建热带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的研究

    吴洁李岩蔡群芳董素芳...
    343-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热带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法 运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问卷咨询。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计算回收率、专家权威系数、重要性评分均数、满分比、变异系数及肯德尔协调系数。采用肯德尔秩相关检验分析专家协调程度,并用"界值法"筛选指标。结果 2轮咨询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15,协调系数分别为0。25、0。32和0。27、0。36,显著性检验P<0。001。最终形成11项热带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7门热带医学课程。结论 构建的热带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较合理、可靠,可为热带医学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德尔菲法热带医学人才培养课程改革

    健康教育能力对临床医学本科生支持性沟通能力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关系的中介作用研究

    尹慧李闻轩张颖陶雨春...
    347-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临床医学本科生支持性沟通能力的因素,并提出提升这种能力的策略。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2017和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388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支持性沟通能力、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健康教育能力问卷调查。应用SPSS 22。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使用AMOS 22。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临床医学本科生支持性沟通能力较好,总分为(74。28±10。84),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7。81±5。58),健康教育能力总得分为(25。50±4。76)。一般自我效能感对支持性沟通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存在直接正向作用(β=0。75,P<0。001;β=0。31,P<0。001),健康教育能力对支持性沟通能力有直接正向作用(β=0。14,P<0。001)。健康教育能力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影响支持性沟通能力中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标准化后中介效应值为0。042,P<0。01),中介效应占比为5。1%。结论 临床医学本科生健康教育能力能够中介一般自我效能感对支持性沟通能力的作用路径。可以通过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提高一般自我效能感,同时重视培养健康教育能力,以实现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支持性沟通能力的提升。

    临床医学本科生支持性沟通能力一般自我效能感健康教育能力

    医学专业大一新生的专业认知与专业选择动机调查

    吕利枝郭煌达刘晓雯徐琳...
    353-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医学生的专业认知、专业选择动机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医学院校各专业选拔人才与有效开展招生工作提供参考与建议。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医学部2019级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对其专业认知、专业选择动机与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Spearman秩和相关分析。结果 北京大学医学部2019级640名本科生的专业认知得分表现为临床医学(3。24±0。89)>口腔医学(2。89±1。00)>基础医学(2。66±1。02)>药学(2。54±0。97)>预防医学(2。29±0。93)>护理学(2。21±0。99)>医学检验(1。98±0。95)>医学英语(1。95±0。93);6个主要的专业选择动机因子分别是学校及专业实力、专业学习及工作前景、自身因素、北大情怀和他人影响、医学因素、学校政策,贡献率分别为34。60%、12。97%、7。42%、6。00%、5。59%、5。37%;专业认知得分与专业选择动机因子一定程度上正相关。结论 目前学生对医学专业的专业认知水平仍有较大上升空间,且专业选择的动机因素较复杂,其中学校及专业实力与学习工作前景为重要因素。医学院校应注重加强专业宣传,提高学生专业认知,从多方面吸引有志学生报考医学专业,提高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认知专业选择动机影响因素医学专业医学生

    上海市高职护生的职业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马兰张美琴吴佳玲郁晶...
    359-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高职护生的职业认同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某高职院校2019级护理高职护生308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护生职业认同问卷、斯坦福隐性缺勤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工作场所社会资本量表和护士心理资本问卷对这308名实习期的高职护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高职护生的职业认同总分为(64。93±12。83),隐性缺勤总分为(15。91±4。40),情绪智力总分为(80。57±15。52),社会资本总分为(32。38±6。33),心理资本总分为(95。47±18。63)。职业认同总分与隐性缺勤总分呈负相关(r=-0。282,P<0。01),与情绪智力总分呈正相关(r=0。712,P<0。01),与社会资本总分呈正相关(r=0。659,P<0。01),与心理资本总分呈正相关(r=0。681,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个人兴趣、情绪智力和心理资本均对职业认同产生影响,这3个因素都进入了职业认同的回归方程。结论 上海高职护生的职业认同状况处于中等水平,个人兴趣、情绪智力和心理资本是主要影响因素。

    高职护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不同类别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的认知、学习习惯及学习效果的调查研究

    陈仕敏刘淼宋扬王盛书...
    364-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课程的认知和学习习惯情况,评价其学习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果提供相关数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法,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20级全体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问卷方式收集调查资料。分析不同类别研究生对课程认知情况、学习习惯的差异,探讨影响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连续变量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分类变量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McNemar检验。结果 共纳入652名研究生进行分析,硕士研究生409人(62。7%),博士研究生243人(37。3%)。博士研究生听说过临床流行病学(χ2=19。99,P<0。001)、之前学过临床流行病学(χ2=9。20,P=0。002)、对本课程感兴趣(χ2=11。41,P=0。001)、认为本课程重要(χ2=10。71,P=0。001)、课前预习(χ2=11。21,P=0。001)、课后复习(χ2=3。29,P=0。001)及课堂积极讨论(χ2=11。64,P= 0。001)的比例高于硕士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授课前全体研究生测验题总分平均为(5。50±1。62),授课后总分平均为(7。47±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9,P<0。001)。统招研究生授课后成绩提高程度高于在职研究生,硕士群体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P<0。001),博士群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P=0。351)。结论 不同类别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知识点掌握程度在授课后均得到提升。但仍需针对不同类别研究生学习基础及短板的差异,改进相应的教学模式及过程,包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规范学习习惯等,从而提升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效果。

    临床流行病学课程改革人才培养医学教育

    《健康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与实践研究

    李连香赵海磊孙继佳张安...
    371-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健康管理实验教学中存在高成本、安全性、难重复性等突出问题,上海中医药大学采用虚拟仿真、多媒体、人机交互等技术,结合中医特色,构建了包括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健康管理及健康管理服务流程等内容的健康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通过虚拟仿真与实景模拟相结合,形成了线上线下、虚实融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健康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教学设计

    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改革探索

    郭利忠臧广超
    378-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庆医科大学重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加强基础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近年来,借助"大创项目""大创平台"及卓越医学本科生导师制科研项目深化培养了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医学生在科研论文发表、各类科学竞赛及专利申请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在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中也发现存在低年级学生医学背景知识薄弱、导师专业单一、平台仪器设备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改革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基于此,课题组在广泛调查研究后从学生、导师和管理机制3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以期为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深化改革提供新线索。

    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科研思维人才培养

    组织胚胎学"四性一体"作业设计策略和意义

    廖礼彬姚雪萍李甜徐枭喻...
    382-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是教师教学实践的必经环节,是师生互动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根据组织胚胎学课程学科特点与教学方式,将作业设计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及教学全过程,构建前置性作业、探索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创新性作业4种作业类型。作业的设计从理论到实践、到应用形成系统性"四性一体"的作业设计模式。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作业设计理念,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业学生为中心

    PDCA循环助力实验诊断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袁帅林宛颖周茜李欣...
    387-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新医科"背景下,实验诊断教学团队基于传统教学模式,提出PDCA[又称为质量管理环,即P(Plan)确定面临的问题;D(Do)执行制定的方案;C(Check)检验改进的成效;A(Action)推广成功的经验]循环的新教学方法,对实验诊断学进行创新设计及实施改革。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整合优势资源、信息技术助力、虚拟结合实际、落实立德树人、多元综合考评成绩等措施,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创新发展能力和人文关怀素质。并且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专业竞赛的积极性显著提高,教改成效显著,值得同行借鉴。

    实验诊断学PDCA循环创新设计教学改革持续改进

    "卓越医生"导向的教评法在皮肤性病学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刘婷姜锐敏王玉娟段茜...
    391-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以培养"卓越医生"为导向的教评法在皮肤性病学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非同期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进行理论学习和临床见习的实习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科顺序将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入科的32人归为对照组,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入科的31人归为试验组。对照组以讲授式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试验组以培养"卓越医生"为导向的教学和评价法进行临床带教。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实习生在理论知识成绩和操作成绩、临床思维能力(采用临床推理与反思自评量表评定)、核心能力(采用迷你临床演练量表评定)、教学满意度方面的不同。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 对照组1人主动退出研究,试验组1人未完成实习内容,最终对照组31人、试验组30人进入本次研究。实习4周时,试验组理论知识成绩(88。00±4。30)分和操作成绩(91。87±3。99)分均高于对照组(85。71±4。12)分、(88。23±3。8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3。63,P=0。040、<0。05)。实习4周时,试验组信息系统化评分(47。23±3。11)、分析问题评分(34。87±2。30)、寻找真相评分(16。30±1。49)、反思能力评分[3。50(3。00,4。00)]及临床推理与反思自评量表(self-assessment of clinical reflection and reasoning,SACRR)总分(101。87±4。47)均高于对照组(45。16±3。00)、(31。29±2。30)、(14。45±1。52)、3。00(3。00,3。00)、(93。90±4。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Z=2。65、6。17、4。79、3。15、6。96,均P<0。05)。实习4周时,试验组核心能力整体优于对照组(Z=2。12,P=0。030);试验组课堂教学评分(20。17±1。98)、临床实践评分(19。83±2。10)、学习计划评分(18。63±2。24)、教学资源评分(20。07±1。82)及总分(78。70±3。67)均高于对照组(18。45±2。23)、(17。65±2。17)、(17。03±2。15)、(18。58±2。00)、(71。71±4。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4。00、2。85、3。04、6。98,P<0。05)。结论 皮肤性病学临床带教中应用以培养"卓越医生"为导向的教学和评价法可提高实习生临床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核心能力,同时利于教学质量的改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皮肤性病学卓越医生临床带教思维能力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