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雷寒

月刊

2095-1485

zhyxjyts@126.com

023-68485014

400016

重庆市渝中区医学院路1号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 Research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原刊名《医学教育探索》,是医学教育专业期刊,杂志主要反映国内外最新医学教育动态、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医学领域内的社会、心理、伦理和法律等内容。传播医学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引导学术研究,促进医学人才的培养,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作者、读者遍及我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的部分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维和二级医院医疗分队部署前基地化培训课程设置研究

    陈灿杜文琼蒋仁庆钟鑫...
    482-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建立贴近实战化、系统化的维和二级医院医疗分队部署前基地化培训课程内容。方法 对现有维和二级医院医疗分队部署前培训现状进行调研并组织专家讨论,初步构建集中培训课程内容,同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问卷咨询,评估课程整体框架设计以及各模块的合理性及重要性得分。在此基础上,根据积极系数(%)、权威系数(Cr)、协调系数(W)及变异系数(Cv),进一步筛选并优化维和二级医院医疗分队部署前培训课程内容。结果 初步建立了维和二级医院医疗分队部署前培训课程内容,专家对于战现场急救技能、战创伤救治科目评分较高,其合理性评分分别为(9。32±0。75)分、(9。33±0。75)分、重要性评分分别为(9。45±0。65)分、(9。28±0。74)分,对于野外生存评分最低,其合理性、重要性评分分别为(7。95±2。28)分、(7。87±2。16)分。结论 维和二级医院医疗分队部署前基地化培训课程内容设置合理实用,为进一步建立完善维和医疗分队部署前培训体系奠定了基础。

    维和二级医院基地化培训课程设置

    基于MES和BOPPPS团体心理训练教学及能力考核模式的实践探索

    张晓琳王佳贺英张晶轩...
    487-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团体心理训练近年来已经成为各高等院校心理工作者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而其教学培训模式尚存在课程内容体系不够合理、自主实践性不足、技能教学能力考核欠缺等问题。本研究以模块式技能培训(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MES)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团体心理训练核心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技能模块,并按照BOPPPS教学模式开展"体验导入—理论及研讨—实践教学及督导—效果评估和总结"的教学实践探索,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员在理论的针对性运用、方案设计和实操技能上都取得了客观进步,主观自我满意度评价高。根据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将在模块优化、教学实施手段创新、能力考核标准细化和加强与医学教育整体融合上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适应高校心理工作的发展需求。

    团体心理训练MESBOPPPS教学模式能力考核

    基于人工智能及标准化肿瘤放射治疗案例库的教学体系建设

    雷琳戴楠李梦侠何容...
    492-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放射治疗教学现状显著落后于放疗技术的发展。基于人工智能靶区自动勾画系统及标准化肿瘤放疗案例库教学体系的建设及其应用,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强,实现临床靶区勾画教学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同质化,提高了学生靶区勾画的精度和速度,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效率,为肿瘤放疗教育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值得深入探索及推广。

    案例库人工智能临床靶区自动勾画放射治疗教学

    OSCE情景化现场急救技能站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程祺峻张晓琳舒驰樊宏孝...
    496-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中情景化现场急救技能站的实施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在OSCE考核中设置现场急救技能站,以学员现场急救能力评价为核心,任职岗位中常见的情景和案例为依托,从考核指标、考场布置、考前人员培训、考核流程等方面设计OSCE现场急救技能站考核方案,连续3年对临床医学(五年制)毕业学员现场急救能力进行考核评价。通过SPSS 24。0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课程考试成绩与OSCE现场急救技能站考核成绩相关性。利用Excel软件计算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结果 学员OSCE现场急救技能站考核成绩逐年提升,平均成绩在80分左右。考站试题难度适中(0。7~0。8)、区分度良好(大于0。4),内部一致性良好(Cronbach's α>0。7),试题质量高。考官和学员对OSCE现场急救技能站设计和考核效果认可度较高。学员OSCE成绩与相应课程考试成绩呈正相关(2016级:r=0。245,P=0。001;2017级:r=0。108,P=0。026;2018级:r=0。198,P=0。006)。结论 通过科学的评分标准和严密的考试组织,OSCE情景化现场急救技能站能够有效地评价不同环境下学员伤情救治能力,为课程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现场急救情景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试改革

    高保真仿真模型在下尿路损伤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盛浩宋波胡文刚宋亚军...
    501-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高保真仿真模型应用于下尿路损伤教学的效果。方法 选取50名本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学生接受传统授课模式(PPT讲解+影像资料观看),内容包括下尿路解剖、下尿路损伤外科基础及下尿路损伤手术术式;试验组学生接受仿真模型辅助下的授课模式(主要包含仿真模型的观摩及操作体验);授课时间为4课时(40 min/课时),培训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考核及问卷调查。采用SPSS 26。0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理论考核总成绩分别为(36。80±4。00)分、(33。12±3。6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临床操作和早期治疗、手术流程和关键步骤等部分自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传统教学相比,应用高保真仿真模型进行授课可提高学生学习解剖知识及手术操作流程的效率,促进下尿路损伤中重难点知识的掌握,具有推广价值。

    下尿路损伤仿真模型高保真临床教学

    PDCA理念下的《护理管理学》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研究

    任然罗羽谭静何孝崇...
    506-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PDCA指导护理管理学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改革的实践及效果。方法 将PDCA循环的4个阶段8个步骤,贯穿于护理管理学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中。以每一次课为小循环,整门课程为大循环,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施、课堂质量、学习效果等进行动态控制和反馈,评价其实施效果。结果 质性分析表明:本课程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内容层次结构清晰,编排与组织合理;同行及专家听课课堂评价结果优秀。量性分析发现:学生过程性考核成绩(88。14±1。23)分,笔试成绩(80。21±6。25)分,总评成绩平均(82。60±4。43)分,横向比、纵向比均有所提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学生管理意识、管理能力及实践应用的能力和信心较前提升,课程评价满意度较好。结论 通过PDCA全过程管理,优化了护理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管理实践运用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护理教育教学改革课程设计课程管理

    任务驱动法结合"7E"学习环模式在ERCP进修护士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刘丽刘秀娟罗群欧霞...
    512-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任务驱动法结合"7E"学习环模式在ERCP进修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进修学习ERCP的5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28名进修护士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跟台操作带教模式;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26名进修护士为试验组,采用任务驱动法结合"7E"学习环的教学模式。培训结束后,两组均进行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考试、问卷调查。采用SPSS 25。0进行t检验、Wilcoxon检验、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结果 培训结束后,试验组专业理论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分别为90。51(89,92)分和90。52(89,92)分,对照组专业理论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分别为87。50(85,90)分和84。11(82。75,8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试验组学员对教学方式评价、教师对教学效果评价的优秀占比分别为76。92%(20人)和84。62%(22人),对照组学员对教学方式评价、教师对教学效果评价的优秀占比均为42。86%(12人),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任务驱动法结合"7E学习环"模式可以调动进修护士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提升进修护士的ERCP配合操作能力及激发进修护士学习兴趣及综合实践能力,适用于ERCP培训教学。

    任务驱动法学习环模式问卷调查ERCP

    基于深度教学理念在眼战伤早期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何季芳李姣姣钟玥袁财莉...
    517-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深度教学理念引导下的眼战伤早期急救护理教学应用效果。方法 64名参加眼战伤早期急救护理培训的眼科护士被分为两组,对照组26人,观察组38人。对照组理论部分采用清单式自主学习,操作技能采用传统示教法;观察组基于深度教学的理念,从促进理解、启发反思、沉浸式体验3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理论和实践教学。对比分析两组护士一般资料和实施前、后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护士核心能力得分情况。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两组护士在年龄、眼科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前两组护士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和护士核心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后观察组护士理论成绩[(90。13±5。87)vs。(81。73±4。68),P<0。001],两项操作成绩[(95。63±2。81)vs。(87。31±4。51),P<0。001];[(96。24±2。74)vs。(89。08±4。50),P<0。001]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核心能力量表的评判性思维得分[(34。00±1。93)vs。(30。58±3。01),P<0。001]和临床护理能力得分[(32。13±1。65)vs。(28。35±2。28),P<0。001]优于对照组。结论 基于深度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眼科护士关于眼战伤早期急救的相关知识、急救技能、临床反思及护理能力,利于提高军队临床护士的思想觉悟和练兵备战意识。

    深度教学眼战伤早期急救沉浸式体验理解反思眼科护士

    AR技术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脑血管疾病护理教学中应用研究

    徐永美陈娜胡俊张雪...
    52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虚拟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在脑血管疾病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实习的86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2022年实习护生分别设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融入AR技术进行大脑动脉环及其构成和毗邻结构解剖的学习,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借助TCD进行演示和讲解。实习结束后对比两组成绩、教学满意度、临床决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SPSS 23。0进行非参数检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研究组理论、实践、综合能力考核成绩[90(89,96)、95(90,96)、93(90,96)]高于对照组[89(87,91)、90(89,92)、91(89,94)](P<0。05);教学满意度方面,研究组各维度包括教学效果、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风范[16(15,18)、5。98±0。91、3。38±0。52、13(11,14)]高于对照组[14(13,16)、4。23±0。65、2。37±0。36、13(10,14)];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研究组在"寻找信息、寻找方案"[(4。66±0。71)、(4。43±0。68)]2 个维度的评分高于对照组[(4。00±0。61)、(4。41±0。67)],其他维度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研究组各维度包括正性定向问题、理性、负性定向、回避风格、冲动疏忽风格[12(10,12)、26(23,28)、15(13,20)、17(15,18)、16(15,18)]评分均优于对照组[10(9,11)、21(21,24)、20(17,20)、19(17,20)、18(16,20)]。护生查房考核评分:除了"与病人的沟通交流状况"[(9。04±0。53)vs。(9。21±0。39)]和"病人对护生的满意度"[(8。73±0。56)vs。(8。92±0。53)]2个条目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条目均是研究组得分更高。结论 基于AR技术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的教学方式可提高护生"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性和学习、临床护理能力和对教学的满意度。

    增强现实技术脑血管疾病护理教学神经内科实习护生经颅多普勒超声

    基于TPACK的军队医学院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研究

    向春燕张思晗任芷若王冰新...
    527-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某军队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TPACK)能力水平现状,为提升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对已有TPACK能力测量量表进行适当修改,形成调查问卷,以某军队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龄<3年)为调查对象,采取方便抽样法,调查其TPACK能力水平现状,通过互联网发放问卷,获得119份有效样本,采用SPSS 20。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青年教师各能力得分均值最高为技术知识(technological knowledge,TK)(3。68±0。74),最低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3。17±0。74);不同专业类别青年教师TPACK各能力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学位水平青年教师的TK、学科知识(content knowledge,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knowledge,TPK)、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technological content knowledge,TCK)、TPACK水平总体均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12。99,P<0。001;F=13。64,P<0。001;F=4。38,P=0。015;F=3。83,P=0。025;F= 3。63,P=0。029),博士学位青年教师TK、CK、TPK、TCK水平高于本科、硕士学位青年教师。结论 应贯穿青年教师教学成长全周期设计TPACK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教学实践共同体并完善制度保障。

    医学院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TP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