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药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药学学报
药学学报

王晓良

月刊

0513-4870

yxxb@imm.ac.cn

010-63035012,63026192

100050

北京市先农坛街1号

药学学报/Journal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药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包括药理学、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生药学、药剂学和抗生素等领域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述评、综述与学术动态等。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1年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2002年为第2届国家期刊奖百名重点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窝儿七中2个新的黄酮苷类化合物

    王浩杰赵晨孙彦君弓建红...
    673-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硅胶、MCI、凝胶、ODS等柱色谱以及半制备液相等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窝儿七(Diphylleia sinensi)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洗脱部位和甲醇洗脱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5个黄酮苷类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学方法(1DNMR、2DNMR、UV、IR和MS)鉴定结构,分别为山荷叶酮苷A(1)、山荷叶酮苷B(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4)、山柰酚-3-O-(6"-O-乙酰)-β-D-葡萄糖苷(5).化合物1和2为2个新的黄酮苷类化合物,化合物3和5为首次从山荷叶属中分离得到.

    窝儿七化学成分黄酮苷类化合物提取分离山荷叶属

    基于UHPLC/IM-QTOF-MS联用组合式扫描技术的中药五味子水煎液中化学成分系统表征与鉴定

    洪莉丽王洪达徐晓艳胡万弟...
    67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味子是补虚强壮收涩类中药,临床适用于久咳虚喘、心悸失眠等病症.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离子淌度分离、数据非依赖采集与数据依赖采集交替进行的组合式质谱扫描方法(high-definition data-independent/data-dependent acquisition,HDDIDDA),结合UNIFI软件自建数据库驱动的自动峰注解流程,系统表征与鉴定五味子的多类别化学成分.使用HSS T3色谱柱(100 mm × 2.1 mm,1.8 μm),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流速0.3 mL·min-1,柱温35 ℃,在42 min内实现五味子成分较好的分离;利用HDDIDDA扫描技术,利用正、负离子模式分别进行数据采集.通过软件自动峰注解、标准品比对、二级质谱数据解析及文献分析等方法,从五味子水煎液中共鉴定或推导出105种化合物,包括56种萜类、42种木脂素类、5种苷类、1种有机酸类及1种黄酮类.HDDIDDA扫描能够改善数据采集的覆盖度,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同时CCS预测分析为离子淌度技术区分同分异构体提供了可能.研究结果为中药智能化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参考.

    五味子离子淌度高分辨质谱组合式质谱扫描化学成分表征

    基于HPLC-Q-TOF-MS/MS、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西黄丸含药血清抗脑胶质瘤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

    潘晶张其海樊昊雯王霞...
    693-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PLC-Q-TOF-MS/MS)技术对西黄丸的入血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网络药理学对入血成分抗脑胶质瘤的潜在作用机制进行探究,并通过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其具体机制.大鼠灌胃给予西黄丸后收集血清,根据色谱峰保留时间、精确分子质量、特征碎片离子,结合对照品及文献数据,鉴定西黄丸含药血清的化学成分;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和Swiss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成分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数据库获得脑胶质瘤疾病靶点,利用Cytoscape3.9.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关系图;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关系图并对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利用分子对接验证核心靶点与相对应的入血成分的结合能力;CCK-8、Western blot验证西黄丸含药血清中代表性成分11-羰基-β-乳香酸(KBA)抗脑胶质瘤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共鉴定出入血成分40个(原型成分28个,代谢产物12个).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β-榄香酮酸、3-乙酰基-β-乳香酸、KBA、α-乳香酸等9个成分可能是西黄丸含药血清抗脑胶质瘤的活性成分,其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SR)、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ATP 柠檬酸裂解酶(ATP-citrate lyase,ACLY)、醛酮还原酶 1 成员 B1(AKR1B1)、谷氧还蛋白(glutaredoxin,GLRX)为关键靶点,涉及谷胱甘肽代谢(glutathione metabolism)通路、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等.进一步细胞实验结果表明,KBA显著抑制T98G细胞增殖(IC50为30.96 μmol·L-1),KBA(30 μmol·L-1)显著下调T98G细胞中GSR蛋白表达水平.综上所述,西黄丸含药血清可能通过调控谷胱甘肽代谢通路相关靶点GSR和G6PD抗脑胶质瘤.研究结果可进一步为西黄丸抗脑胶质瘤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一个有价值的依据.动物福利和实验过程获得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标准(批准号:ACU221001).

    西黄丸含药血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入血成分脑胶质瘤

    基于LC-MS技术探讨仙鹤草干预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代谢组学研究

    同泽华郭文军邹瀚锐徐丽伟...
    704-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应用体外细胞实验分析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AP)干预A549细胞后,A549细胞的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的变化,探讨仙鹤草在体外的抗肿瘤活性,同时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联用的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细胞内代谢物的变化及代谢通路,为研究仙鹤草治疗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实验结果显示随着仙鹤草药物浓度的增加,A549细胞的细胞核发生皱缩,出现明显的凋亡现象;细胞的存活率降低,在低、高剂量条件下抑制率分别达到21.5%、91.74%;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上升(P<0.05).代谢组学结果显示两组间代谢差异明显,推测出LysoPC(24∶0/0∶0)、LysoPC(17∶0/0∶0)和PC(O-40∶5)等33个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发现,中药仙鹤草主要通过调节A549细胞的甘油磷脂代谢、嘌呤代谢等发挥抗肿瘤作用,其中对甘油磷脂代谢通路的影响最为显著.结合药效结果提示,仙鹤草有可能通过调节A549细胞内LysoPC(24∶0/0∶0)、LysoPC(17∶0/0∶0)和PC(O-40∶5)代谢物,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

    仙鹤草代谢组学A549细胞细胞凋亡细胞周期

    款冬花熏吸干预香烟诱导小鼠肺损伤的代谢组学研究

    付志星李思瑶秦雪梅李震宇...
    713-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款冬花熏吸疗法对香烟烟雾诱导的肺损伤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并分析其对肺损伤小鼠肺组织代谢轮廓的影响.所有动物福利和实验过程均遵循山西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规定(批准号:SXULL2019014).通过HS-GC-MS分析鉴定款冬花热挥发性成分23种.款冬花熏吸干预能够改善香烟烟雾诱导的肺损伤模型小鼠的肺组织形态,降低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水平.采集各组小鼠的肺组织进行基于UHPLC-QTOF MS的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香烟暴露后肺组织中有70个代谢物水平显著变化,经款冬花熏吸干预后能回调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12-HETE、腺苷、黄嘌呤等35个差异代谢物水平.LPC、12-HETE、腺苷、黄嘌呤等代谢物与体内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这些回调的代谢物集中在嘌呤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磷脂代谢和丙酮酸代谢通路上.说明款冬花挥发性成分中含有的萜类物质可能通过调节肺组织中溶血磷脂酰胆碱、12-HETE、腺苷等炎性反应相关代谢物的水平,进而通过嘌呤代谢、磷脂代谢等途径缓解香烟烟雾诱导小鼠肺部炎症.本研究证明了款冬花传统熏吸应用的科学内涵,为款冬花熏吸应用及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肺损伤款冬花熏吸香烟代谢组学

    基于代谢组学的桔梗皂苷D镇咳祛痰活性及作用机制阐释研究

    张欣雨钟渊涵冯艳张雪梅...
    724-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小鼠浓氨水引咳模型与小鼠气管酚红排泄模型研究桔梗皂苷D(platycodin D,PD)的镇咳祛痰活性,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并阐释PD的镇咳祛痰机制.动物实验经江西中医药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JZLLSC-20220739).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PD低、中、高剂量给药组,通过浓氨水引咳和酚红排泄实验评估PD的镇咳与祛痰药效.采用UHPLC-LTQ-Orbitrap-MS对小鼠肺组织代谢物进行鉴定,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分析方法,通过变量投影重要性值(VIP)和t检验结果筛选差异代谢物,利用MetaboAnalyst平台富集差异性代谢产物的通路.采用比较学方法比较PD与桔梗总皂苷及去芹糖桔梗皂苷D(deapio-platycodin D,DPD)的镇咳祛痰机制的异同.结果显示,各浓度PD能显著延长(P<0.05)浓氨水引咳模型中小鼠的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能显著增加(P<0.05)酚红排泄模型中小鼠的酚红排泄量.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其可调控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酪氨酸代谢等6条代谢通路发挥镇咳作用;可调控亚油酸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柠檬酸循环、花生四烯酸代谢等8条代谢通路发挥祛痰作用;但受桔梗皂苷成分结构及其与肠道菌群双向调控作用影响,仅亚油酸代谢和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均可被桔梗总皂苷、PD及DPD所共同调控而发挥镇咳祛痰作用.生物信息功能分析显示,PD调控的代谢通路与抗炎、免疫功能调节、神经递质释放、细胞信号传导、能量代谢与细胞凋亡等调控机制密切相关.本研究显示PD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活性,PD与桔梗总皂苷及DPD镇咳祛痰机制的异同特性表明PD所含芹糖分子及桔梗皂苷成分与肠道菌群的双向调控作用对于PD及DPD等桔梗皂苷成分的镇咳祛痰机制具有重要影响.

    桔梗皂苷D镇咳祛痰代谢组学作用机制阐释

    载体材料类型对黄体酮固体分散体体外性质的影响

    权静楠程艺周静宇李蒙...
    735-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考察了不同载体材料对黄体酮固体分散体体外性质的影响,以流变学性质为考察指标,采用热熔挤出技术制备难溶性药物黄体酮固体分散体,并对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性质进行表征.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固体分散体具有粗糙的表面和团聚的微观结构,呈不规则块状颗粒.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粉末X-射线衍射法显示固体分散体中黄体酮晶型的变化,由结晶态转变为无定型态.体外溶出度研究显示不同载体材料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可以有效地改善药物的溶出速度.研究结果表明,载体材料类型对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性质具有显著影响,为固体分散体在难溶性药物控释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黄体酮热熔挤出载体材料固体分散体溶出度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制剂大规模生产中稳定性研究

    储王龙李童婧上官燕何方涛...
    743-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应用广泛,但较少有研究关注间充质干细胞制剂生产中的稳定性.本研究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细胞原液、半成品稳定性研究及制剂复苏稳定性研究,为生产过程提供依据,为制剂复苏使用方法提供参考.采用3批次细胞制剂,取生产过程中细胞原液、半成品分别静置在低温(2~8 ℃)及室温(20~26 ℃)条件下储存,细胞原液储存时间间隔为0、2、4、6h,半成品储存时间间隔为0、1、2、3h,考察项目包括外观检查、活细胞浓度、细胞活率、细胞表面标记、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率及无菌检查.此外,取细胞制剂复苏后分别进行稀释和培养稳定性探索,复苏稀释液分别为0.9%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1%人血白蛋白、0.9%氯化钠注射液+2%人血白蛋白,稀释倍数包括10倍及40倍,稀释后静置时间间隔为0、1、2、3、4h.复苏培养液分别为DMEM培养基、DMEM+2%血小板裂解物、0.9%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1%人血白蛋白,培养时间为24 h.考察项目为活细胞浓度及细胞活率.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原液在低温(2~8 ℃)及室温(20~26 ℃)条件下静置6 h内均维持稳定,细胞半成品在同样条件下静置3 h内维持稳定.制剂复苏后,使用含1%或2%人血白蛋白的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在4 h内细胞活率维持在80%以上.不同稀释倍数对细胞活性存在影响.制剂复苏后,使用含2%血小板裂解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24 h后,细胞活率达到80%以上.综上表明,细胞原液在6 h内、细胞半成品在3 h内稳定性均满足要求,细胞制剂复苏后稀释液中添加1%或2%人血白蛋白更好保护细胞活性.

    间充质干细胞生产原液半成品制剂稳定性

    决明Aux/IAA和ARF基因家族鉴定、表达及蛋白互作分析

    冯昭刘世鹏吕蕊花吕瑞华...
    751-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生长素早期响应基因家族(auxin/indole-3-acetic acid,Aux/IAA)及其与生长素响应转录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ARF)的互作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方式.本文基于药用植物决明(Senna tora L.)全基因组数据鉴定到28个StoIAA和24个StoARF成员,分别归为10个和8个亚家族.系统发育树和共线性分析发现,决明与大豆(Glycine max)、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的IAA、ARF同源基因均存在密切的进化关系,且基因片段重复事件主导了 StolAA和StoARF的扩张.基因结构分析显示,绝大多数StoIAAs和StoARFs含有特征保守结构域.转录组数据分析显示,StoIAAs和StoARFs在叶、根和种子中均有表达,部分成员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StolAA和StoARF启动子区域多含有与胁迫响应、生长发育、激素诱导、次生代谢等相关的作用元件.基因表达分析显示许多StoIAAs和StoARFs能够迅速响应干旱和盐胁迫,且在两种胁迫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表达模式.酵母双杂交实验证实StoARF8和StoARFl0分别与多个StoIAA蛋白之间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互作.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决明Aux/IAA和ARF基因家族的生物学功能分析提供基础.

    决明Aux/IAA生长素响应转录因子激素蛋白互作

    昆明杯冠藤与青羊参叶绿体基因组特征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

    耿应敏周兴乾张体操郑兰平...
    764-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昆明杯冠藤和青羊参隶属于夹竹桃科鹅绒藤属,是重要的药用植物.本研究对昆明杯冠藤和青羊参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并对两者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及其系统发育位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昆明杯冠藤和青羊参叶绿体基因组均具有典型的四分体结构,注释到133个基因,两者总GC含量接近.密码子偏好性分析显示,昆明杯冠藤和青羊参叶绿体基因组中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略有不同,但差异不大,且在密码子第3位有强烈的A或U偏好.在两者叶绿体基因组中分别检测到91个和103个简单重复序列,以A/T类型重复占比最大.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显示,鹅绒藤属叶绿体基因组共有间区序列的核苷酸多态性值高于共有基因序列,基于共有间区序列的高变区设计了一对引物可对昆明杯冠藤和青羊参进行鉴别.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昆明杯冠藤和地梢瓜亲缘关系最近,青羊参、白首乌和隔山消在鹅绒藤属中形成稳定的单系分支,三者亲缘关系较近.对昆明杯冠藤和青羊参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其系统发育的比较分析将为两种植物的物种鉴定及鹅绒藤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鹅绒藤属叶绿体基因组系统发育高通量测序DNA条形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