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信息(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信息(中旬刊)
医学信息(中旬刊)

郭巍

月刊

1006-1959

yxxx88@126.com

029-86690297/9515,010-57415503

710003

陕西西安钟镂邮局15号信箱

医学信息(中旬刊)/Journal Medical Information
查看更多>>本志倡导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学风严谨、学术争鸣。传播交流与手术学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吸收和借鉴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全面提高我国与手术冶疗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儿科血液高凝状态疾病中的应用

    毛玮木英
    1755-1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检测儿科7种问题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疾病血浆中的D二聚体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乳胶凝聚法对150例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进行D二聚体测定,其阳性率分别是正常对照组3.3%,患病组过敏性紫癜62%,川崎病82.1%,肾病综合征66.6%,重症肺炎46.4%,新生儿中毒窒息65%,新生儿败血症60%,新生儿硬肿42.8%.结论:D二聚体检测在可能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及微血栓形成的疾病中有较高的阳性率,对小儿存在有血液高凝状态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D二聚体血液高凝状态疾病

    84例脑梗塞急性期临床对照治疗研究

    杨志春
    1755-1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84例随机分为杏丁注射液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全面观察.治疗组42例,使用杏丁20ml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内,每日静脉注射1次,连用14天;对照组42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4ml加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每日静脉点滴1次,连用14天,两组基础治疗一致.结果: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杏丁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安全有效.

    脑梗塞临床诊断治疗

    川崎病32例临床分析

    刘海英
    1756-1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流行病学特点,总结其临床特征及治疗经验,提高对KD的认识.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32例KD的临床资料.结果:各年KD占住院病人数,无统计学差异.32例中,KD13例,不完全性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IKD19例.IKD冠脉损害率高于KD(p=0.007).静滴丙种球蛋白(IVIG)1.0/Kg,联合阿司匹林,冠状动脉损害在6月内恢复正常.结论:KD常年散发,持续发热5天以上,眼结膜、口腔黏膜充血,提示KD,行心脏彩超可明确诊断.IVIG1.0/Kg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防治冠状动脉病变.

    川崎病不完全性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丙种球蛋白

    小剂量地尔硫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黄锐
    1757-1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地尔硫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期间收治的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5例,采取分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4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地尔硫卓联合低分子肝素,对照组(48例)给予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阿司匹林、钙拮抗剂等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ST段均有改变,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显著,t=2.155,p<0.05,提示存在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总有效率(95.74%),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85.42%),χ2=3.98,p<0.05,提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地尔硫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地尔硫卓低分子肝素不稳定型心绞痛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34例临床观察

    张祖峰王晓红
    1758-1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10月34例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临床资料.结果:34例患者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其中18例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穿刺成功率99.7%;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98.9%,诊断成功率98.6%.结论:经桡动脉诊治冠心病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绝对卧床时间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与传统股动脉穿刺诊治冠心病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冠心病桡动脉介入临床观察

    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的临床分析

    林顺欢
    1759-1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培美曲塞(PEM)、多西紫杉醇(TAT)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晚期NSCLC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PEM治疗;对照组采用TAT治疗,两组连用2个周期(21天/周期).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及1a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减少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非血液学毒性均为I-Ⅱ度,组间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对一线化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晚期NSCLC患者,PEM、TAT化疗的疗效相似,但以TAT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应用.

    肺肿瘤非小细胞性培美曲塞多西紫杉醇

    咬合垂直距离恢复矫治无牙颌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黄宏硕
    1760-1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无牙颌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无牙颌TMD)患者的发病症状、患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检查,分析了如何确定咬合垂直距离的恢复高度和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并指出了患者不及时治疗造成的后果和平时如何做好防护措施,以期为此类疾病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咬合垂直距离恢复矫治无牙颌TMD

    探讨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治疗方法

    田琳
    1761-1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2月~1010年8月收治的12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组)和对照组(缬沙坦治疗组),每组各6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基本治愈33例,显效23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基本治愈19例,显效24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68.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治疗后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以及24h尿蛋白总量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2例患者在输注前列地尔时输注部位出现轻微肿胀、疼痛现象,减慢输注液体速度后症状消失.结论: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理想,且可以改善Scr、Ccr及24h尿蛋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糖尿病肾病缬沙坦前列地尔

    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诱导对开颅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岑卓英
    1762-1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行开颅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被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行不同全麻方式.结果:其中研究组行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诱导;临床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未伴发有肌肉僵硬现象.研究组患者在意识消失时间(15.9±5.2s)显著短于对照组(24.6±5.4s);而在动脉压基础值方面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但在插管后动脉压研究组无显著变化但对照组较基础值有显著提高;心率方面基础值与插管后相比两组患者均较为稳定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结果显示实施TCI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诱导的方式对开颅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且稳定,同时在进行麻醉诱导与维持过程中镇痛作用效果较好,能够较好地消除气管插管所引起的应激反应,应予以临床推广.

    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血流动力学

    输尿管镜治疗双侧上尿路输尿管结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黄献宏马勇董高志梁家耀...
    1763-1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治疗双侧上尿路输尿管结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8例双侧上尿路输尿管结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输尿管结石一次性完全取净,2例肾盂残留少量结石,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排净.18例均成功留置双J管,解除梗阻,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输尿管镜治疗双侧上尿路输尿管结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疗效确切,微创,创口小.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双侧上尿路输尿管结石急性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