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信息(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信息(中旬刊)
医学信息(中旬刊)

郭巍

月刊

1006-1959

yxxx88@126.com

029-86690297/9515,010-57415503

710003

陕西西安钟镂邮局15号信箱

医学信息(中旬刊)/Journal Medical Information
查看更多>>本志倡导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学风严谨、学术争鸣。传播交流与手术学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吸收和借鉴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全面提高我国与手术冶疗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对肛肠术后尿潴留防治的分析与研究

    李善峰
    4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肛肠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尿潴留,就是患者不能够自行排尿或者排尿不畅,尿液在膀胱里面无法排出,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对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笔者多年从事肛肠科治疗与研究工作,针对肛肠手术后尿潴留的防治问题开展了深入的分析与探究,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肛肠手术尿潴留防治研究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关系

    黎卫华
    4691-4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关系.方法:经胃镜检查诊断,入选200例慢性胃炎患者,123例胃镜检查无明显异常者为对照,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或行C呼气试验检测Hp,并随机选择100例行根除Hp治疗,比较Hp阳性率,根除率及上消化道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慢性胃炎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根除Hp治疗后患者上消化道症状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经三联药物根除Hp治疗后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密切相关,且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慢性胃炎患者治疗有重要作用.

    幽门螺旋杆菌慢性胃炎

    先天性泪道阻塞临床治疗分析

    卫洁
    4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泪道阻塞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的治疗方法,治疗时机.结果:患儿一般在出生后2-6个月就诊,对54例86眼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进行治疗,其中5眼泪囊按摩治愈,占6%,其中11眼泪道冲洗治愈,占13%;其余70眼通过泪道探通技术治愈,占81%.年龄大,泪道探通技术治愈率差.结论:治疗先天性泪道阻塞的主要方法是泪道探通术.6个月左右,是探通的最佳时机.

    先天性泪道阻塞泪囊按摩泪道冲洗泪道探通术

    对首发症状腹痛的内科误诊研究分析

    郑萍
    4692-4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首发症状为腹痛的内科疾病误诊原因实施分析研究.方法:依据本院收治的32例首发症状为腹痛的患者病史、病症表现、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等方面资料,开展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对患者的诊断中,最终明确诊断者为32例.结论:在内科接诊病例中,首发症状为腹痛的患者较为常见,临床医生要充分提高认识,引起重视.

    腹痛症状内科误诊分析

    支架植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病例分析

    黄智勇倪世宇王忠臣
    4693页

    支架血管成形术动脉硬化闭塞性缺血治疗

    锁定接骨板治疗骨不连疗效观察

    梁永宁程敏李坤
    4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镇定接骨板在治疗骨折手术后骨不连的效果.方法:本组选择4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后骨不连患者,其中硬骨骨折2例,1例直型重建板内固定14个月无明显骨痂形成,1例选择股骨髓内钉固定手术后12个月无骨痂形成;胫腓骨骨折2例,1例胫骨外固定架固定,另1例选择直型重建板固定,术后14个月后无明显骨痂生长.4例患者入院后常规取出内固定或外固定物行锁定接骨板二次固定手术,并适当植骨.结果:术后10 - 14个月复查X线均提示有骨痂形成良好,以股骨中段骨折直型重建板固定手术为例(图a、图b).结论:锁定接骨板对多种原因造成的骨不连二次手术效果肯定.

    镇定接骨板骨不连二次手术疗效

    功能性电刺激对偏瘫侧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罗金维
    4695-4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对偏瘫侧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20例因初发急性脑卒中导致的侧肢体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加肢体训练,实验组配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FMA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FM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上、下肢的FMA评分分别为(36.92±6.28)和(32.54±3.71),均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能增强肌肉收缩能力,减少继发性残疾,恢复患者偏瘫侧肢体的功能.

    功能性电刺激偏瘫侧肢体功能恢复

    推拿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比较分析

    何杰
    4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推拿与颈椎牵引治疗推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本院自2009年1月- 2010年12月所收治的患有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分组治疗,展开比较、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患者.结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比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更加有效.

    推拿颈椎牵引椎动脉型颈椎病

    依达拉奉联合前列地尔脂微球治疗进展性脑梗死45例疗效观察

    齐跃王新义
    4696-4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9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除给予常规治疗外,治疗组45例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5例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两药具有协同作用,疗效高于单用组,且安全性高,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进展性脑梗死依达拉奉前列地尔脂微球

    锥颅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童剑刘中平何鑫
    4697-4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CT定位下锥颅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锥颅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疗效相对比.手术组穿刺血肿置管吸引,术后尿激酶融凝引流.保守组采取降颅压,调整血压,营养脑细胞,防止并发症等内科治疗.结果:手术组病死率为11.2%,对照组病死率为28.81%,两组相比P <0.05.结论:锥颅吸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近期效果优于保守治疗.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锥颅保守治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