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研究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杂志

赵瑞芹

月刊

1673-548X

xyz85637883@126.com,jmr@imicams.ac.cn

010-52328677;52328678;52328679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雅宝路3号

医学研究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紧跟医学发展趋势,对医学热点予以适时追踪,内容新颖、及时,信息量大,学术水平较高。以从事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以报道医学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国家重点课题的医学进展、医疗新技术和诊疗经验为主要内容,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促进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空腹血糖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胰腺炎持续脏器衰竭的早期预测价值

    李洁高鑫潘阳屠夏敏...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与淋巴细胞比值(glucose-to-lymphocyte ratio,GLR)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并发持续脏器衰竭(persistent organ failure,POF)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胰腺中心收治的677例AP患者,其中602例患者未发生POF(非POF组),77例患者并发POF(POF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入院24h以内的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P并发POF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GLR、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CT 严重程度指数(computed tomography severity index,CTSI)、Ranon评分对AP并发POF的早期预测效能.结果 POF组患者GLR、NLR、PLR、CTSI评分、Ranson评分显著高于非POF组(P<0.05),GLR为AP并发POF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最佳截断值为0.76时,GLR预测AP并发POF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45,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75.47%和59.80%.GLR预测AP并发POF的AUC优于PLR(z=2.868,P=0.004),与 NLR、CTSI 评分相当(z=1.304,P=0.183;z=0.538,P=0.588),而相较 Ranson 评分预测效能差(z=2.973,P=0.001).结论 GLR为AP并发POF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一种的用于预测AP患者早期发生POF的新型血液学指标.

    空腹血糖淋巴细胞急性胰腺炎持续脏器衰竭

    血流感染患者营养状况与疾病负担调查研究

    田巍原源邓晓慧岳睿...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与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疾病负担密切相关的营养筛查手段,为BSI患者的营养干预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前瞻性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2021年1月1日~2023年10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BSI确诊病例.收集变量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人口学信息,入院时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入院时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2002,NRS 2002)评分、入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 index,BI)评分、血清白蛋白以及基础疾病、入院48h内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结局等并进行分析.结果 350例BSI患者纳入分析,平均年龄为65.86±17.21岁,男性204例(58.29%),有基础疾病者279例(79.71%).感染来源为血管内导管的占8.57%(n=30),非导管相关的首位感染类型为肺炎(66.57%,n=233).血培养细菌类型为杆菌181例(51.71%)、球菌130例(37.14%)、真菌20例(5.71%)及混合感染19例(5.43%).350例患者入院时低BMI占6.86%(n=24)、NRS2002评分提示严重营养风险者占3.7%(n=13)、低白蛋白者占93.43%(n=327);入院时BI评分提示中重度依赖者占53.43%(n=187).入院48h SOFA评分为3(1,6)分;收住ICU 136例(38.86%),ICU住院天数为10.50(5.00,24.50)天;机械通气占9.43%(n=33),平均时长220(84,360)h;治疗结局治愈259例(74.00%),感染复发或放弃治疗28例(8.00%),死亡63例(18.00%);住院期间总治疗费用为54736.00(28721.22,98639.50)万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SOFA评分独立相关的变量为恶性肿瘤病史与BI评分,与健康结局独立相关的变量为入院时NRS2002评分,与医疗费用独立相关的为住院天数(P<0.05).结论 BSI多见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入住ICU比例高.入院时进行NRS 2002评分及BI评分可以较好地评估BSI的疾病预后及疾病严重程度.进一步,临床医师需要根据上述评分进行分级干预,以降低该类患者的疾病负担.

    血流感染营养风险疾病负担预后

    基于机器学习的骨肉瘤双硫死亡基因诊断模型建立与分析

    李威材秦刚何凯毅刘金富...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鉴定与骨肉瘤(osteosarcima,OS)双硫死亡相关的特征基因,构建诊断预测模型,为进一步探索OS早期诊断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和分子机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差异表达分析用于鉴定OS双硫死亡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disulfidptosis-related gene,DE-DRG),通过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进一步鉴定具有诊断价值的OS双硫死亡特征基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其诊断价值;同时构建评估疾病风险的列线图,并通过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估列线图的有效性能.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特征基因在OS组织的表达量.结果 共鉴定出2个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的OS双硫死亡特征基因(NDUFA11、RPN1),所构建的列线图对预测疾病风险具有较高的可靠性.RT-qPCR检测结果显示,在OS组织中,NDU-FA11表达显著降低,而RPN1表达则显著升高(P<0.01).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OS双硫死亡基因诊断模型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骨肉瘤双硫死亡诊断模型机器学习

    脓毒症患者诊治现状

    李冬凯张佳慧程卫崔娜...
    69-7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大型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的诊治情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二次分析方法,调查了 2020年3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北京协和医院ICU收治的重症感染患者,并对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 在34个月内,ICU共收治重症感染患者11663例,其中脓毒症患者为4430例,占ICU总收治患者的38.0%.脓毒症患者以外科术后患者为主,肺和腹腔是最常见感染灶.脓毒症患者院内病死138例,放弃治疗/签字拒绝抢救后28天内预期病死78例,总28天病死率为4.9%(216/4430).结论 脓毒症是入住ICU的常见原因,在ICU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本研究揭示了大型综合医院ICU重症感染患者脓毒症发生现状及病原学特点.对于脓毒症患者,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脓毒症重症感染诊治现状研究

    多肌炎/皮肌炎患者血清PAD4水平及其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相关性

    李飞飞张岑赵佩佩马文兰...
    74-7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多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PM/DM)患者血清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eptidyl argi-nine deiminase 4,PAD4)水平及其与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NET)标志物水平和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60例PM/DM患者(DM 36例、PM 24例)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检测其血清中PAD4及NET标志物[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rullinated histone H3,CitH3)及细胞游离DNA(cell free DNA,cfDNA)]水平,分析其相关性,并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者比较,PM/DM患者血清中PAD4水平显著升高(t=13.21,P<0.001).PM/DM患者血清NET标志物水平相比健康对照者显著升高(CitH3:t=9.518,P<0.001;cfDNA:t=2.984,P=0.0038).将PM/DM患者PAD4与NET标志物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均呈正相关(PAD4与CitH3:r=0.835,P<0.001;PAD4与cfDNA:r=0.322,P=0.012).将PM/DM患者血清PAD4、CitH3、cfDNA水平与临床数据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AD4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呈正相关,与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呈负相关;血清CitH3水平与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呈正相关;血清cfDNA水平与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rophil,NE#)、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ratio,NE%)、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尿素(UREA)等指标均呈正相关,与ALB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PM/DM患者血清PAD4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NET异常增多有关,同时,血清PAD4及NET标志物水平与PM/DM患者炎性指标呈正相关,提示PAD4异常增多介导NET过度形成可能参与PM/DM的发病.

    特发性炎性肌病多肌炎/皮肌炎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的核-质定位对乳腺癌MCF-7细胞功能的影响

    王佳马旭辉高世磊张新峰...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death domain-associated protein,DAXX)在乳腺癌细胞MCF-7中的表达及核-质定位,并探讨这两者对MCF-7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构建LV-DAXX-RNAi-GFP干扰与LV-DAXX-GFP过表达慢病毒质粒,转染MCF-7细胞,敲低和过表达DAXX.采用核-质分离法与免疫荧光法验证DAXX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与核-质定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核-质分离法与免疫荧光法均证实DAXX主要定位在MCF-7细胞核,转染LV-DAXX-GFP慢病毒质粒主要上调了 MCF-7细胞质内DAXX的表达,而转染LV-DAXX-RNAi-GFP慢病毒质粒则主要下调了 DAXX在MCF-7细胞核内的表达;流式细胞术证实下调DAXX的核内表达可以使MCF-7细胞凋亡率上升,细胞增殖受抑,并将细胞阻滞在S期,而上调DAXX的细胞质内表达对MCF-7的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均无显著影响.结论 DAXX在乳腺癌MCF-7细胞中主要定位在细胞核,DAXX表达于细胞核或者细胞质可能对MCF-7细胞功能有着相反的作用.

    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乳腺癌核-质定位

    复方杜仲健骨颗粒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

    陈奕杉王天园胡晶张会娜...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复方杜仲健骨颗粒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按照PICOS原则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SinoMed、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3年10月底.对可量化分析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对有效率和疗效指标进行合并.结果 共纳入5篇文章用于Meta分析.复方杜仲健骨颗粒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2,95%CI:1.07~1.18,P<0.001).在夜间卧床休息时疼痛或不适评分、从座位站立评分、最大行走距离评分、登下标准登机梯评分、在不平路行走评分、关节功能评定量表(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方面,复方杜仲健骨颗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改善晨僵或起床后疼痛、登上标准登机梯评分、关节功能疗效评分方面,复方杜仲健骨颗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纳入的研究均未报道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联用复方杜仲健骨颗粒可提高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轻中度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但对于改善晨僵效果不佳,推荐用于早期的联合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复方杜仲健骨颗粒膝骨关节炎Meta分析疗效评价

    复发BPPV成人患者自身因素与季节因素相关性探索

    王媛刘媛媛曹春婷
    92-9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复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成人患者的自身因素与季节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反复发作BPPV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2月~2022年1月北京市普仁医院收治的815例复发BPPV成人患者,分析其发病年龄、性别、季节性特点,同时探讨血管性危险因素、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的影响.结果 复发BPPV患者年龄22~88岁,中位年龄61(55,67)岁,男女性别比为1∶3.01,男女患者的年龄、各年龄组男女性别比、血管性危险因素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的占比高于男性(P<0.001);复发BPPV发作无显著季节规律性,但呈现寒冷季节增多的趋势;血管性危险因素与年龄相关,与性别、季节无明显相关性;多次复发BPPV患者占20.86%(170/815),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复发BPPV女性高发,老年多见,寒冷季发作次数较多,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可能减少复发频率.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性别年龄季节危险因素

    敲低长链非编码RNA THOR对结直肠癌细胞糖代谢重编程和转移能力的影响

    牛子薇张勇李璐褚菲菲...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 A)THOR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糖代谢重编程、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以及其与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C(fructose-1,6-bisphosphate aldolase C,ALDOC)之间的靶向调控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法检测THOR在CRC细胞系中的表达,使用THOR特异性siRNA转染HCT116和SW480细胞沉默THOR的表达,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THOR对CRC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检测CRC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量及丙酮酸生成量探讨THOR对CRC细胞糖代谢重编程的影响,采用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ALDOC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 RT-qPCR法检测结果显示,THOR在HCT116和SW480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肠上皮细胞NCM460.沉默THOR后,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HCT116和SW480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均受到抑制,葡萄糖摄取量及丙酮酸生成量均下降,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ALDOC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cRNATHOR在CRC细胞中高表达,可能通过靶向调控ALDOC影响CRC细胞糖代谢重编程促进细胞的迁移与侵袭.

    LncRNATHOR结直肠癌细胞转移糖代谢重编程ALDOC

    免疫细胞与炎性关节病风险的因果关系: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刘慧朱瑜琪赵英君杨胜平...
    102-106,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的方法,探讨免疫细胞与炎性关节病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 从Finngen数据库、GWAS catalog数据库获取731种免疫细胞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银屑病关节炎的数据集.运用逆方差加权法、加权中位数法和MR-Egger法探讨免疫细胞与骨关节疾病的因果关系,并运用Cochran's Q检验、MR-Egger回归、MR-PRESSO、Leave one out法和Meta分析,评价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 共得到45个免疫细胞与骨关节炎、35个免疫细胞与强直性脊柱炎、29个免疫细胞与痛风、36个免疫细胞与银屑病关节炎存在潜在因果关系(P<0.05),其中HLA DR on CD14-CD16+monocyte与强直性脊柱炎存在显著因果关系(P<6.8 × 10-5),结果具有稳定性,但Meta分析显示因果关系不显著(OR=1.00,95%CI:1.00~1.00).结论 本研究从遗传学的角度,初步揭示免疫细胞与强直性脊柱炎为代表的炎性关节病的因果关系,为未来的精准医学和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免疫细胞强直性脊柱炎孟德尔随机化骨关节炎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