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半月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Journal Journal of Imaging Research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5T磁共振与64排CT对隐匿性骨折检出情况及影像学特征

    王中秋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1.5T磁共振与64排CT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情况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睢宁县中医院收治的 60 例疑似隐匿性骨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 1.5T磁共振与 64 排CT检查,以手术或病理检查为依据,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结果,同时对比两种方法对不同部位的检出率,观察其影像学特征.结果:经手术或病理检查,60 例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中确诊阳性 52 例,阴性 8 例;1.5T磁共振检查隐匿性骨折的灵敏度为 96.15%、特异度为 87.50%、准确率为 95.00%;64 排CT检查 60 例患者的灵敏度为 78.85%、特异度为 62.50%、准确率为 76.67%.两组的灵敏度和准确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T磁共振对头颈部、四肢关节、躯干等部位的检出准确率均高于 64 排CT,其中头颈部、躯干检出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像学特征方面,1.5T磁共振检查隐匿性骨折患者,其中真阳性 50 例,T1WI造影上表现为条带状、线状、不规则的低信号;T2WI、压脂序列则显示高信号.64 排CT检查真阳性 41 例,其中 35 例为单一横断面骨折,6 例为横断三维重建骨折.结论: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与64排CT相比,1.5T磁共振的诊断效能更高.

    1.5T磁共振64排CT隐匿性骨折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CA153、CEA在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鉴别中的应用

    戴永辉王士琴
    128-13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和血清癌胚抗原(CEA)在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3年5月在东海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超声和血清CA153、CEA检查.比较乳腺肿瘤良恶性患者病灶的血流信号特点以及CA153、CEA的差异,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和比较单一超声诊断与超声联合血清CA153、CEA诊断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观察不同类型病变与正常组织之间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乳腺癌组的超声参数最大血流速度(Vmax)和血流阻力指数(RI)均高于乳腺良性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的血清CA153和CEA水平均高于乳腺良性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联合血清CEA、CA153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73.33(33/45)、80.00(36/45)、78.57(33/42)、75.00(36/48)、76.67(69/90),均高于单一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CA153、CEA对乳腺肿瘤良恶性肿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效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肿瘤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53

    纵隔原发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影像特征及病理对照分析

    冷小园薛丽敏
    13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纵隔原发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的CT影像特征,比较该肿瘤不同病理分级之间影像学表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29例纵隔原发NENs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图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结果:29例患者中典型类癌1例,不典型类癌12例,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16例.24例病灶位于前纵隔或前中纵隔,5例位于中纵隔.18例病灶形态不规则,11例呈椭圆形.病灶最大径范围1.9~17.5 cm,平均(7.9±3.4)cm.所有病灶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8例病灶内部出现囊变区,19例病灶伴坏死灶,3例病灶伴钙化.18例病灶伴周围淋巴结肿大.18例病灶侵犯周围组织,10例病灶侵犯血管,8例病灶出现远处转移.结论:纵隔原发NENs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前纵隔或前中纵隔多见,病灶体积一般较大,肿瘤内部多见囊变坏死.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更易侵犯周围结构,更易发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且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神经内分泌肿瘤CT影像特征纵隔

    超声检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肺静脉的效果分析

    刘广富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中运用超声检测胎儿肺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2 年 6 月—2023年10月在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建档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GDM组)和健康孕妇(对照组),各36例.对两组孕妇进行胎儿肺静脉超声检查,记录并分析肺动脉内径数据、心室舒张期及收缩期峰值速度、反向A波流速或心房收缩期A谷、搏动指数(PI)及Tei指数等观察指标.结果:GDM组孕妇胎儿的肺动脉内径数据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室舒张期及收缩期峰值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GDM组胎儿的反向A波流速或心房收缩期A谷值较对照组有所降低,PI及Tei指数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检测可有效地评估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肺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胎儿的健康风险评估和早期干预提供了新的方法.

    胎儿肺静脉妊娠期糖尿病超声检测

    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准确性研究

    蔡咏梅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3年9月宿迁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检查结果,比较良性结节及恶性结节声像图特征差异,以及分析超声检查不同类型甲状腺癌的准确率.结果:在60例检查患者中,病理确诊甲状腺癌50例,超声准确检出甲状腺癌49例,误诊、漏诊各1例;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的灵敏度为98.00%(49/50),特异度为90.00%(9/10),准确率为96.67%(58/60),Kappa值=0.880,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良性结节边缘、形态、内部回声、微小钙化、淋巴结肿大等声像图特征与恶性结节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50例甲状腺癌患者中,滤泡状癌8例,髓样癌12例,乳头腺癌19例,未分化癌11例,超声诊断不同类型甲状腺癌准确率与病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癌的灵敏度较高,可对于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癌有效检出.

    超声检查甲状腺癌诊断准确性

    腹部CT增强扫描对结肠癌患者术前评估的价值分析

    王鑫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腹部CT增强扫描在结肠癌疾病中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靖江市中医院收治的3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腹部CT增强扫描与手术病理结果的结肠癌分期、结肠癌各CT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的检出情况以及对比累及、侵犯相邻血管情况与手术病理结果.结果:腹部CT增强扫描检出Ⅰ期13例、Ⅱ期9例、Ⅲ期7例、Ⅳ期1例,而手术病理结果检出Ⅰ期14例、Ⅱ期10例、Ⅲ期6例、Ⅳ期0例;腹部CT增强扫描结肠癌各CT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CT增强扫描累及、侵犯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肾动脉、脾动脉、脾静脉等相邻血管,与手术病理结果的检出符合率分别为100.00%、66.67%、88.89%、83.33%、80.00%、75.00%、88.24%、92.86%、91.67%.结论:腹部CT增强扫描可以提高结肠癌患者的术前病变分期和CT征象的检出结果,使临床医师清晰地观察累及病变的周围血管情况,及时、准确地作出疾病诊断,且对改善疾病预后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腹部CT增强扫描结肠癌术前评估价值分析

    动态心电图联合冠状动脉CTA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研究

    贺红燕
    14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DCG)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泰安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DCG及冠脉CTA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DCG、冠脉CTA及DCG+冠脉CTA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分为冠脉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在DCG检查下,对比不同冠脉狭窄程度患者的ST段变化情况(改变率、改变幅度及持续时间);在冠脉CTA检查下,对比不同冠脉狭窄程度患者的CTA参数[最小管腔面积(MLA)、血流储备分数(FFR)].结果: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DCG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87.23%、76.92%,Kappa值=0.592,一致性尚可;冠脉CTA诊断依次为92.55%、84.62%,Kappa值=0.741,一致性尚可;DCG+冠脉CTA诊断依次为96.81%、96.15%,Kappa值=0.904,一致性良好.在ST段改变率、改变幅度及持续时间上,冠脉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P<0.05).在MLA、FFR指标值上,冠脉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P<0.05).结论:DCG联合冠脉CTA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均优于单项诊断,且临床上通过对DCG检查下患者ST段变化情况的监测及冠脉CTA参数的监测,可为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判断提供依据.

    冠心病DCG冠脉CTA

    多层螺旋CT在腮腺肿瘤性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葛德亮王浩张洁
    14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腮腺肿瘤性质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2月睢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并在完成手术治疗,影像学资料以及病理诊断等相关信息基本完整.按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组,对良性与恶性病例的MSCT的影像特征进行比较,计算MSCT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60例患者中,良性肿瘤41例(68.33%),恶性肿瘤19例(31.67%).对MSCT影像特征分析,形状、轮廓以及增强扫描后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位置、密度、周围侵犯等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对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3.68%(14/19)、90.24%(37/41)、85.00%(51/60).结论:在腮腺肿瘤的定性诊断中,MSCT检查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病灶形状、轮廓与增强扫描后结果等特征可作为恶性病灶识别的重要依据.

    腮腺肿瘤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诊断效能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研究

    金良
    150-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胆总管结石采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和县人民医院60例疑似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均接受MRCP和CT检查,以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和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效能.结果:临床病理诊断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56例患者确诊为胆总管结石;CT检查准确检出40例胆总管结石;MRCP检查准确检出52例;MRCP检查在灵敏度、准确率上均高于CT检查;两种检查方式在特异度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CP诊断0.5 cm以下的胆总管结石14例,高于CT诊断0.5 cm以下的结石4例;MRCP对0.5~1.0 cm以及>1.0 cm诊断准确率高于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胆总管结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检出准确率较高,临床可推广应用.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胆总管结石CT成像

    经阴道彩超结合HCG、孕酮检测对宫外孕患者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析

    孙迎菊葛秋燕
    15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结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检测对宫外孕患者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8月苏州平江医院收治的疑似宫外孕患者74例,均为其开展经阴道彩超结合HCG、孕酮检测,比较宫外孕组与非宫外孕组的HCG、孕酮水平与子宫内膜厚度,并分析经阴道彩超结合HCG、孕酮检测诊断宫外孕的效能.结果:宫外孕组的HCG、孕酮水平低于非宫外孕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非宫外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彩超结合HCG、孕酮检测诊断宫外孕的准确率为 95.83%,灵敏度为 96.55%,特异度为 92.86%;联合检查的灵敏度高于单一指标检查,特异度高于HCG、孕酮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超结合HCG、孕酮检测可提升宫外孕的诊断效能,使宫外孕得到明确诊断.

    宫外孕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经阴道彩超灵敏度特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