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半月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Journal Journal of Imaging Research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二维超声对早期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赵丽花陈文志黄宏徐景仁...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二维超声对早期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12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收治的早期乳腺导管内病变患者95例,经病理诊断为恶性组乳腺导管内癌59例,作为恶性组,良性乳腺病变36例,作为良性组,分析两组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表现及其价值.结果:二维超声诊断真恶性44例、真良性23例,与病理结果的诊断一致性较差(Kappa值=0.38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真恶性49例,真良性26例,与病理结果的诊断一致性一般(Kappa值=0.553);联合诊断真恶性56例,真良性33例,与病理结果的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66).联合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漏诊率、特异度、误诊率均高于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患者的病灶回声、形态、钙化、边缘及血流分级检出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二维超声可提高早期乳腺导管内癌的准确率与检出率,影像特征检出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诊断鉴别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二维超声早期乳腺导管内癌诊断价值

    颈部血管超声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高血压心脏病的应用价值

    刘秀美赵馨李少巍陈蕊...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采用颈部血管超声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5月-10月收治的99例疑似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颈部血管超声与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金标准",分析单一超声心动图检测与联合检测对患者左室肥厚、心律失常、左房肥大、室间隔增厚临床表现的检出情况,比较单一超声心动图检测与联合检测的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颈部血管超声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测对左室肥厚、心律失常、左房肥大、室间隔增厚的检出率分别为 86.87%、32.32%、77.78%、67.68%,均高于超声心动图单一检测的 76.77%、21.21%、53.53%、5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80例,阴性19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漏诊12例、误诊8例、诊断准确79例,超声联合超声心动图漏诊2例、误诊1例、诊断准确96例;颈部血管超声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方式的灵敏度为97.50%、特异度为94.74%、阳性预测值为98.73%、阴性预测值为90.00%、诊断准确率为96.97%,分别高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85.00%、57.89%、89.47%、47.83%、79.80%,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采用颈部血管超声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左室肥厚、心律失常、左房肥大、室间隔增厚的检出率明显增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高血压心脏病联合超声疾病诊断检测效果

    超声介入精准治疗对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应用效果

    李金船
    102-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介入精准治疗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庆阳市康复医院就诊的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8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方法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在明显减轻,关节功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介入精准治疗能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超声介入精准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价值

    赵开封
    10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ECHO)评估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灌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CHF患者98例、体检健康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CHF组和健康组,CHF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对患者心功能程度进行分级,分为I级(30例)、Ⅱ级(27例)、Ⅲ级(28例)、Ⅳ级(13例),两组均采取ECHO检查,检测患者的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分析ECHO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T-pro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与健康组比较,CHF组的LVEF更低,NT-proBNP、LVESD及LVEDD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患者的NT-proBNP、LVESD和LVEDD均高于Ⅱ级、Ⅱ级、I级,LVEF低于Ⅲ级、Ⅱ级、I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CHF患者的LVEDD、NT-proBNP、LVESD与心功能分级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r=0.375、0.419、0.397,P<0.05),LVEF与心功能分级则呈明显的负相关性(r=-0.358,P<0.05).结论:ECHO检查能有效评估CHF患者的心功能,对指导患者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彩色多普勒超声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诊断

    磁共振成像在跟腱撕裂及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武莹莹黄增超罗芳韦春密...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跟腱撕裂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60例跟腱撕裂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均由2名高年资医师阅片,分析其MRI表现.结果:60例患者中跟腱完全撕裂50例,MRI示跟腱连续性完全中断,断端可呈毛刷状、杵状,部分见断端分离、交错,呈波浪状改变;跟腱部分撕裂10例,MRI示跟腱部分中断或内见条带状、斑片状高信号灶.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踝关节积液,跟腱周围软组织肿胀56例,邻近骨损伤10例,邻近韧带损伤16例.20例患者于检查后1周内行跟腱修补术,术中所见与MRI表现相符;治疗后随访共12例,其中9例(8例完全撕裂,1例部分撕裂)为手术修补术后,跟腱连续性均较前改善;3例为保守治疗后,其中2例跟腱完全撕裂较前好转,1例跟腱不完全撕裂进展为完全撕裂.结论:MRI对跟腱撕裂的术前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较好地显示治疗后改变,有助于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跟腱撕裂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用于膝骨关节炎诊断的效果分析

    王歆
    111-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在膝骨关节炎诊断中应用MRI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于鄄城县中医医院就诊的疑似膝骨关节炎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均应用MRI检查,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的诊断效能.结果:110例疑似患者中,关节镜检查阳性80例,阴性30例,MRI检测真阳性74例,真阴性28例.MRI检查膝关节损伤的灵敏度92.50%(74/80);特异度93.33%(28/30);诊断符合率92.73%(102/110).Kappa值=0.824,一致性较强.MRI检查不同类型影像征象检出率与关节镜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应用MRI诊断可准确显示骨关节病变情况,在明确患者损伤等级方面有参考价值.

    膝骨关节炎诊断效能MRI关节镜滑膜增生

    距腓前韧带损伤康复中动态超声监测的应用价值

    王蕾蕾王鹏单国鑫王超...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动态超声监测在治疗距腓前韧带不完全损伤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潍坊市中医院收治的单侧距腓前韧带不完全损伤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康复治疗后的恢复效果、康复时间以及康复治疗4周、8周、12周后损伤韧带恢复情况进行分级研究.结果:距腓前韧带损伤治疗后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康复比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天数少于对照组,损伤韧带在治疗4周、8周、12周后恢复情况观察组好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实时动态监测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研究其康复治疗过程中的恢复情况,为康复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实施康复计划提供思路,加快损伤韧带功能的恢复,在临床有使用价值.

    距腓前韧带损伤动态超声监测康复治疗康复时间

    回顾性分析不同年龄段肝胚胎性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韩实媚孙晓华张在先季维娜...
    117-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肝脏胚胎性肉瘤(ESL)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和睦家医院2013年10月-2021年6月收治的经手术切除或穿刺、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诊断证实的9例ESL患者资料,探讨不同年龄段人群ESLCT和MR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果:本院9例患者包括3名儿童和6名中老年人,无明显性别分布差异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儿童病例均表现为巨大的单发性囊实性肿块,囊性成分为主,边界较清晰,实性成分及分隔可见轻中度强化.中老年病例中3例表现为实性病灶,其中1例表现为多发病灶、1例侵犯肝门部胆管,其余3例囊实性病灶以实性为主,边界不清,增强后病灶呈花环样强化或环形强化.结论:ESL好发于儿童和中老年人,影像学表现各自具有一定特点.儿童ESL多表现为巨大囊实性肿块,囊性为主,边界较清,增强后实性成分及分隔轻中度强化,而中老年ESL可表现为实性肿块或实性为主的囊实性肿块,边界不清,浸润性强,可多发,也可发生转移,增强扫描呈花环样或环形强化.

    肝胚胎性肉瘤CTMRI影像学表现

    CT及MRI在腔隙性脑梗死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李新华张滨于明川尚存海...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CT及MR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收治的疑似腔隙性脑梗死的35例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统计分析CT和MRI检查的病灶大小、病灶部位、发病时间、病灶直径、检查时间、诊断价值.以临床综合诊断为金标准.结果:MRI检查的直径<5 mm病灶检出率高于CT检查,≥5 mm病灶检出率低于CT检查(P<0.05),病灶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MRI检查的发病2h、4 h内病灶检出率均低于CT检查,发病8h、12 h内病灶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P<0.05).MRI检查的病灶直径小于CT检查(P<0.05),检查时间长于CT检查(P<0.05),检查费用高于CT检查(P<0.05).MRI检查的灵敏度为96.88%(31/32),特异度为66.67%(2/3),准确率为94.29%(33/35),阳性预测值为96.88%(31/32),阴性预测值为66.67%(2/3);CT检查的灵敏度为59.38%(19/32),特异度为33.33%(1/3),准确率为57.14%(20/35),阳性预测值为90.48%(19/21),阴性预测值为7.14%(1/14).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在诊断中MRI检查的应用价值较CT检查高.

    腔隙性脑梗死CT检查MRI检查

    肝细胞肝癌CT与MR影像学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比较

    张立娅张小彩王毕仙宋光毕...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肝细胞肝癌(HCC)应用CT与磁共振成像(MR)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4年1月罗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可疑HCC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取CT检查、MR检查,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检查方法在HCC诊断中的效能及良恶性患者的CT、MR图像特征.结果:CT检查结果为准确率85.00%,灵敏度88.71%,特异度72.22%,与病理结果比较有中度一致性(Kappa值=0.586);MR检查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50%、93.55%、88.89%,与病理结果比较,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0.793);联合检查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7.50%、98.39%、94.44%,与病理结果比较,有极高的一致性(Kappa值=0.928).与良性患者相比,恶性患者CT检查的肿瘤低密度率、肿瘤发生占位率、肿瘤边缘不清楚率、肿瘤膨胀性生长率更高(P<0.05);恶性患者MR检查的肿瘤成分实性或囊实性率、肿瘤形态不规则率、肿瘤边界不清晰率更高(P<0.05).结论:在HCC的诊断中,CT和MR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MR的诊断价值更高,临床更建议在HCC检查中推广MR技术手段,必要时可采取联合检查的方式.

    CTMR肝细胞肝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