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半月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Journal Journal of Imaging Research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密度浆果征在诊断颅内多发动脉瘤中破裂动脉瘤的价值

    蔡树丰孙莞琴肖罡李会芳...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低密度浆果征(HBS)诊断颅内多发动脉瘤中破裂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3年8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行CT检查且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1205例.HBS定义为蛛网膜下腔内充满高密度的血液背景下相对孤立的、边界清晰的低密度影.由2名主治医师,利用重建后的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观察HBS并评估相应脑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程度.以DSA为金标准,统计分析HBS识别多发动脉瘤中破裂动脉瘤的正确性及一致性.结果:共有52例107个动脉瘤纳入分析,其中女42例(80.8%),平均年龄为(64.1±10.8)岁;经DSA检查,破裂动脉瘤50个,未破裂57个,HBS识别破裂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2.00%、96.49%、89.72%,Kappa值=0.792.结论:HBS是识别多发动脉瘤中破裂动脉瘤的可靠征象,可以作为多发动脉瘤中破裂动脉瘤的一种简单的筛查手段.

    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CT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在不典型强化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效能研究

    孔令志闫瑞芳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在不典型强化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4年7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并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的疑似不典型强化原发肝癌患者81例(94个病灶),将MRI图像分为两组,即无肝胆特异期组和有肝胆特异期组,对比分析两组对不典型强化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有肝胆特异期组诊断不典型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准确率高于无肝胆特异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病理结果,有肝胆特异期组诊断"快进慢出"型不典型肝细胞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与无肝胆特异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肝胆期对不典型强化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较高,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不典型强化原发性肝癌钆塞酸二钠肝胆特异性期

    CT平扫、胸腹部CT血管造影技术鉴别主动脉夹层的结果研究

    陈丽萍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比较CT平扫、胸腹部CT血管造影技术鉴别主动脉夹层的结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4年5月扬州大学附属靖江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58例,均实施CT平扫检查以及胸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以急诊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率.结果:急诊手术结果中共有40例患者确诊为主动脉夹层.CT平扫诊断出25例主动脉夹层,诊断灵敏度为62.50%(25/40),特异度为77.77%(14/18),准确率为65.00%(39/60);胸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出37例主动脉夹层,诊断灵敏度为92.50%(37/40),特异度为100.00%(18/18),准确率为91.66%(55/60).相较于CT平扫,胸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夹层患者线样征、胸腔心包积液、管径增宽、管腔内弧形影、管腔密度不均匀的发生率均高于非主动脉夹层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主动脉夹层的筛查诊断中应用胸腹部CT血管造影可获得良好效果,不仅能够为疾病的及时检出提供可靠依据,还可为后续治疗方向的明确及治疗计划的制定奠定良好基础,诊断效能较为理想.

    主动脉夹层CT平扫胸腹部CT血管造影诊断结果

    产前系统超声检查与四维超声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分析

    宋亚妮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在胎儿畸形诊断中产前系统超声检查与四维超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陕西省森林工业职工医院2013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孕中期孕妇100例,其中包括疑似或者确诊胎儿畸形孕妇、高龄孕妇(年龄>35岁)、放射线接触史孕妇、既往畸形生育史孕妇.均给予孕妇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四维超声检查,总结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经系统超声检查检出胎儿畸形81处,经四维超声检出胎儿畸形95处,经联合检查检出胎儿畸形104处.联合检查的灵敏度、准确率依次分别为87.28%、87.20%,均高于系统超声检查与四维超声,与系统超声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四维超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对颜面部、皮肤、消化系统、胸腹腔、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心脏系统、四肢骨骼系统畸形的检出率均高于系统超声检查、四维超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系统超声检查与四维超声在胎儿畸形的诊断中应用效果理想,必要时将系统超声检查联合四维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便于能够及时发现胎儿畸形.

    胎儿畸形产前检查系统超声检查四维超声

    螺旋CT在胸椎骨质增生致邻近肺组织局灶性纤维化诊断中的作用及价值

    李想
    117-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胸椎骨质增生致邻近肺组织局灶性纤维化诊断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3年11月—2024年5月于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行胸部CT平扫并高度疑似胸椎骨质增生致肺组织局灶性纤维化的40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胸椎骨质增生致邻近肺组织局灶性纤维化的CT影像特点.结果:400例胸部检查患者中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胸椎骨质增生患者,其中单纯1个椎体骨质增生者60例,累及多个椎体骨质增生34例,骨质增生突出方向以向右或右前为主;不同性别患者肺局灶性纤维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胸椎骨质增生程度的加重,肺局灶性纤维化发生率明显增加,且影像学表现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椎骨质增生向右或右前方向时,肺局灶性纤维化发生率更高,且影像学表现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骨质增生致邻近肺组织局灶性纤维化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病理机制可能与增生骨赘长期、反复的机械性压迫与刺激有关,骨赘增生厚度越大、累及椎体越多,局灶性肺组织纤维化发生率越高,而CT对胸椎骨质增生致邻近肺组织局灶性纤维化的敏感性较高,可通过发病部位、特征表现等进行诊断.

    螺旋CT胸椎骨质增生肺组织局灶性纤维化CT影像特点诊断价值

    磁共振诊断直肠癌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的效能分析

    张继军邱晓丽朱金威王亚娟...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MRI诊断直肠癌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PLLNM)的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60例,均接受MRI扫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检查的诊断效能,并分析MRI的图像特征、直肠癌PLLNM相关性.结果:160例患者中PLLNM 106例(66.25%),MRI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86.25%、85.19%、86.79%;直肠癌PLLNM患者MRI图像内部信号不均匀、边缘模糊的构成比高于未转移患者,短径长于未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可见,MRI图像中短径诊断直肠癌PLLNM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13%、92.59%,优于内部信号、边缘的诊断效果.结论:MRI可有效诊断直肠癌PLLNM的转移情况,特别是短径预测PLLNM的价值更高.

    磁共振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直肠癌短径诊断效能

    真菌性鼻-鼻窦炎合并细菌感染的CT影像特征分析

    陈灼
    123-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鼻-鼻窦炎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CT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5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取病变处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根据培养结果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组(n=35)和非感染组(n=45),均开展CT检查,比较两组CT影像特征.结果: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病灶主要累及部位为上颌窦(42.86%、42.22%),其次是蝶窦(25.71%、28.8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特征多为鼻窦壁增厚(97.14%、100.00%)、鼻窦内软组织影(82.86%、71.11%)、钙化灶(94.29%、91.1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有液平的患者(42.86%vs0.00%)多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且广泛的窦壁破坏的患者(48.57%vs11.11%)多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菌性鼻-鼻窦炎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及未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均可出现鼻窦壁增厚、钙化灶等CT表现,但真菌性鼻-鼻窦炎合并细菌感染可伴有液平,且对窦壁的破坏程度严重而广泛.

    真菌性鼻-鼻窦炎CT细菌感染液平高密度影

    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乳腺癌的效果

    王井李敏姜建军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乳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4年6月于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超声科检查的乳腺结节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术前均予行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单一诊断与联合诊断效能,以及乳腺结节良恶性的影像学特征.结果:80例乳腺结节患者经手术病理结果确诊良性病变59例,恶性病例21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单一技术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单一技术诊断结果,其中特异度与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结节良恶性的影像学表现中,病灶边界、形态、边缘、横纵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可提高乳腺结节良恶性诊断效果.

    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乳腺癌诊断效果

    超声影像及免疫组化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的临床价值分析

    钟晓玲余小琴
    129-13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影像及免疫组化指标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腋窝淋巴结(ALN)病理状态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4年7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AC后手术腋窝淋巴结病理结果,以Miller-Payne分级为评估标准,将患者分为病理完全缓解(pCR)组和非病理完全缓解(N-pCR)组,并使用单因素分析评估淋巴结pCR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的分子表达及淋巴结长径、短径、皮质厚度、量化评分1、Bedi分型2、反应型、量化评分2、量化评分反应△、淋巴门结构2、肿瘤超声评价反应型等因素与NAC后ALN的pCR相关(P<0.05).结论:治疗前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治疗前的免疫组化联合治疗后超声影像学特征能够有效预测NAC后ALN的pCR情况,有助于临床医师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做出更合理的决策,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超声影像免疫组化新辅助化疗

    超声检查联合AFP、CA125在胎盘早剥诊断中的应用

    李晶晶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在胎盘早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21年5月—2024年5月收治的80例疑似胎盘早剥患者,均接受超声、血清AFP、CA125水平单独及联合诊断,以产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胎盘早剥组和无胎盘早剥组血清AFP、CA125水平,以及超声、血清AFP、CA125水平单独和联合诊断胎盘早剥的价值.结果:胎盘早剥组血清AFP、CA125水平均高于无胎盘早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血清AFP、CA125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查诊断胎盘早剥的灵敏度分别为82.35%、79.41%、77.94%及88.24%;超声、血清AFP、CA125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查诊断胎盘早剥的特异度分别为75.00%、66.67%、66.67%及91.66%;超声、血清AFP、CA125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查诊断胎盘早剥的准确率分别为81.25%、77.50%、76.25%及88.75%;联合检测诊断准确率高于血清CA125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血清AFP、CA125水平均对胎盘早剥具有一定效能,联合检查诊断效果更优.

    胎盘早剥多普勒超声甲胎蛋白肿瘤抗原125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