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与哲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与哲学
医学与哲学

杜治政;胡大一

半月刊

1002-0772

yizhe@yizhe.org

0411-86110142

116044

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医学与哲学/Journal Medicine & Philosoph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医学整体研究、医学热点讨论、医学未来预测、医学进展纵评、医学方法剖析、医学决策探新等为选题目标。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供方法、促进发展。本刊以医学界各方面专家、卫生行政领导、医学院校的教师、研究生、大学生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医务社会工作与医疗志愿服务联动机制的实践研究

    邓菊英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务社会工作与医疗志愿服务联动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从医务社会工作和医疗志愿服务的发展状况入手,对医务社会工作与医疗志愿服务联动的必要性、联动机制、策略和具体实践进行了探讨,提出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联动的效果,如推进医务社会工作与医疗志愿服务的项目化的建设及建立医疗志愿者服务团队的激励机制.这些实践和探索为医疗机构创新和优化医疗服务模式提供了参考依据.

    医务社会工作医院志愿者服务机制医疗机构

    论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建构

    胡伟力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完善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律保障体系,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染病防治法制建构历程,对不同时期传染病防治法制建设情况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取得的主要成就及不足.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价值观,坚持预防为主的立法指导思想,坚持集中统一领导、依法防疫的基本原则.为补齐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律保障体系短板,应创新法律调控机制、完善配套立法及地方立法、重视立法中的技术性因素.

    传染病防治法制构建法律保障

    临床医生参加医疗纠纷司法鉴定会的常见问题探析

    赵铁夫王娜彭洁田雪迪...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德尔菲法对经常参加医疗纠纷司法鉴定会的鉴定专家进行访谈,收集其认为的临床医生在参加医疗纠纷司法鉴定会时经常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发现,临床医生参加医疗纠纷司法鉴定会中的主要问题:参加鉴定会的临床医生级别偏低,对病历整体性掌握不到位,对诊疗行为的合理性不能给出书面证据支持,现场陈述内容与病历记载不符,误解知情同意书的作用,一味强调不良后果是并发症,夸大所在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以及不敢或不屑于承认医疗措施的局限性.

    医疗纠纷司法鉴定临床医生

    建立适合中医学的科学的临床评价体系

    袁冰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为推进精准医学创新药物的发展,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出了"篮子试验"和"雨伞试验";开始批准依照生物标志物而不是肿瘤来源区分的抗肿瘤药物和适应症;并开始在药物临床评价中引用"真实世界证据".显然,现代医学摒弃了以基于疾病分类的"随机对照试验"为金标准的理念,开始建构适应个性化医学的临床评价体系.中医辨证论治具备了个性化医学的全部特征,完全适用于这个临床评价体系.基于科学规范对辨证体系的标准化,将大数据技术用于临床的"真实世界",并根据个性化原则进行疗效评价,将形成适合中医学的科学而经济的临床评价体系.

    临床试验个性化医学精准医学疗效评价真实世界中医学

    中医"法天象地"思维逻辑的分形理论解析

    王浩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自然中有很多的分形模型,现代生物医学发现,人体也不例外,如人脑、肺管、克隆技术和干细胞移植都有分形理论的应用.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于诸外",人体的耳、鼻、舌、手、足等各个部分,都是人体的缩影,这与生物分形原理似乎一脉相通、不谋而合.结合临床感悟,发现中医"法天象地"的思维逻辑也是分形理论对于"万物皆本于阴阳"的朴素应用.并且,分形理论在中医里的应用效果也经受住了临床的检验.这为利用分形理论解释传统医学做出了尝试.

    分形阴阳法天象地中医

    《中国科学技术史 · 年表卷》北宋部分医学内容考辨

    姬永亮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作为近年出版的一部相当重要的科学技术史领域的年表类工具书,载录了较为丰富的反映北宋时期医学发展历程的重大事件,但是其中部分内容的陈述与史实不甚相符.分别从原始文献、二手文献入手,重新辨析该书相关内容在人物、时代、职官、著作等方面的谬误.并给出今后提升编撰质量的建议,一方面在撰稿时理应反复核实各种原始文献与二手材料,另一方面在转述学界研究成果时应当尽量做到细致认真,还应兼收并蓄,尽可能全面地列举出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意见相左的观点.

    《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考辨北宋医学史

    《黄帝内经》学术史研究:范畴、现状与趋势

    李磊王梓楠郭薇薇苏颖...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帝内经》学术史研究,是对《黄帝内经》研究史以及《黄帝内经》的思想、学说以及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的研究".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不同,《黄帝内经》学术研究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目前,对历朝历代的《黄帝内经》研究,应该从历史的和理论的视角,按照学术史研究的内在理路进行梳理,对《黄帝内经》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探究其在当下中医学学术发展进展中的启示与借鉴.通过跨学科的视角,与知识史、观念史、社会史等进行交叉研究,整体地而不是局部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呈现《黄帝内经》学术发展历程.

    黄帝内经学术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文化

    谈疫情防控的社会防控学科化建设

    黄奕言姜柏生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性是疫情的本质特征,社会防控和医学干预是疫情防控的两条基本路径.现代社会因高度分工而相互依赖,疫情的公共性本质特征更加突出.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疫情防控遵循社会防控和医学干预并重原则,改革开放后逐渐演变为过度倚重医学干预.通过比较这两个时期的疫情防控措施及效果,证明只有依靠社会防控和医学干预的共同作用,才能有效地应对疫情.因此,建议推进公共卫生社会防控的学科化建设,保证其能够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以便有效服务于疫情防控工作.

    公共卫生学疫情社会防控学科化

    中医精髓的真知灼见兼容并包的致胜之道——《你真的了解中医吗》评介

    游苏宁
    80-81页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遵义医科大学勇赴抗疫前线

    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