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综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

刘桂蕊

半月刊

1006-2084

yxzs2005@163.com,yxzs@chinajournal.net.cn

010-84405903 60551103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北苑通典铭居F座806室

医学综述/Journal Medical Recapitulat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出版标准,学科专业名词和术语统一、标准、规范;始终坚持宣传医学新理论、推广新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为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为人民健康长寿服务,创建中国特色医学理论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线粒体凋亡的研究进展

    童英段小花杨丽萍陈普...
    2705-2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梗死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疾病,常用治疗方法为疏通阻塞血管或恢复患病部位血液供应,但部分患者治疗后发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这导致脑梗死的治疗率下降,因此正确认识CIRI对于脑梗死的治疗至关重要.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死亡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所致的凋亡直接相关,ATP衰竭、活性氧大量堆积、氧自由基损伤、Ca2+超载、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异常开放、线粒体膜电位异常、血脑屏障破坏、线粒体DNA受损、线粒体自噬等因素均可导致线粒体障碍,从而诱导线粒体凋亡通路.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线粒体凋亡

    细菌的鞭毛运动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卢惠芳黄健闵迅
    2711-2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鞭毛运动是广泛存在于细菌中的一种运动方式,其运动表型由细菌的遗传特性和生存环境共同决定.细菌可借助鞭毛运动建立优势生态位,在致病菌感染及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可介导细菌黏附、趋化、定植、侵袭,促进细菌生长.依据运动方式不同,鞭毛运动可分为游泳运动和群集运动.细菌的运动行为及鞭毛相关基因的表达受多种因素的调控,因此研究细菌的运动机制与调控方式,可以为临床细菌感染防治策略的研发提供新思路;此外,还可采用合成生物学的方法控制细菌的运动性,开发以细菌为底盘的生物制剂,为疾病的研究提供新材料.

    细菌鞭毛运动性

    miR-138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余剑芒杭黎华
    2717-2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RNA(miRNA/miR)是生物体内一类内源性高度保守的、含18~24个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RNA,主要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目前是神经系统发育和疾病研究的热点.成熟的miR-138只在机体特定的组织细胞中表达,在神经系统不同部位具有差异化表达的特点.此外,miR-138通过作用于多个下游靶点,广泛参与调节神经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和凋亡等生物学行为,影响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和康复过程.随着研究的深入,miR-138很有可能成为特定神经系统疾病精准诊断及治疗的靶点.

    神经系统疾病miR-138神经细胞神经炎症

    Keap1/Nrf2信号通路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许莉莉高雅然吕佩源
    2723-2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大脑及脊髓神经元坏死或功能丢失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目前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包含一段具有高度保守碱性亮氨酸拉链,广泛分布于不同细胞,可通过氧化应激、自噬、神经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等参与细胞内多条重要信号转导通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Nrf2的表达及活性异常是其病理及生理机制重要的一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可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进一步明确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Nrf2信号通路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作用,对探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神经退行性疾病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氧化应激

    铁死亡在致盲性眼病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樊倩张伟李严为欧阳东...
    2728-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死亡是一种特殊的调节性细胞坏死,近年逐渐成为眼科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调节性细胞坏死可分为铁死亡、坏死性凋亡、细胞焦亡及自噬性死亡、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依赖性细胞死亡等形式.铁死亡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肿瘤等疾病的多器官和组织病理过程有关.铁死亡在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等致盲性眼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致盲性眼病铁死亡调节性细胞坏死凋亡

    血红素加氧酶1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保护机制进展

    杨轶涵展希方育
    2733-2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包括缺血损伤和循环恢复后的再灌注损伤两个过程,是肝切除、肝移植等术后发生肝功能障碍甚至肝衰竭的重要原因.血红素加氧酶1(HO-1)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细胞保护基因,其能作用于肝脏的实质细胞和非实质细胞(库普弗细胞、肝窦内皮细胞等),并通过复杂的分子信号通路相互交联发挥保护作用.目前针对HIRI治疗的效果尚不理想,随着精准医疗的快速发展,了解HO-1在HIRI中的细胞保护机制对未来的肝细胞靶向治疗极为重要.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红素加氧酶1库普弗细胞肝窦内皮细胞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汪洁陈纶华李涵乔伊雪...
    2739-2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常见于创伤性休克、外科手术、器官移植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疾病预后.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是中药红花中含量最高的有效单体成分,具有通经活血、止痛化瘀、抗炎、抗氧化、抗凋亡、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理学作用,在心肌、脑、肝脏、脊髓等的IRI中具有保护作用.HSYA对IRI的保护作用与多个信号通路、多种机制有关,了解这些作用机制和信号通路不仅可以为IRI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缺血再灌注损伤羟基红花黄色素A保护机制信号通路

    高原地区难愈合创面病理变化和特点

    何斯严辰媛刚乔健贾彩霞...
    2746-2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难愈合创面发生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高原地区患者往往存在低氧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免疫和内分泌系统紊乱、营养不良等全身症状.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居民生活条件等因素均可能影响伤口愈合,最终导致难愈合创面.高原地区难愈合创面具有特殊的病理学特征.缺氧是主要的环境刺激源,创面的炎症和内分泌反应受缺氧环境的影响较大,创面低氧低灌注,伤口局部的感染情况也与平原地区存在差异,伴随冻伤的概率更大.临床上对于高原地区难愈合创面的治疗,除了改善全身性因素外,既要发现高原和平原地区创面难愈的共性,又要结合其特殊的创面特点,从而确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难愈合创面创面愈合平原高原

    川崎病急性期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吴玉秀张永峰
    2751-2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崎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主要侵害冠状动脉,严重影响婴幼儿日后的生长发育.在川崎病急性期能够辨别、诊断并及时治疗是改善川崎病预后的关键.目前,关于川崎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长期随访管理方面已有详细的指南.与川崎病相关的炎症、蛋白质组、基因表达和基于微RNA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越来越多,有助于川崎病的诊断.但以上生物标志物尚处于研究的早期阶段,且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适用于临床的生物标志物,以期早期诊断和治疗川崎病.

    川崎病急性期生物标志物

    PDGF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毕登芹舒桂华
    2756-2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是从血小板中分离出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可促进细胞的趋化、分裂与增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是新生儿常见且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残疾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存活患儿还易并发远期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认知和行为能力下降、感觉运动障碍、癫痫、脑性瘫痪),给患儿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新生儿HIBD发病机制复杂,而PDGF在HIBD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促进血管生成、抗细胞凋亡、降低氧化应激、抑制突触传递等方面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因此,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PDGF生物制剂神经保护方面的临床应用,为新生儿HIBD的治疗提供新选择.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儿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