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综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

刘桂蕊

半月刊

1006-2084

yxzs2005@163.com,yxzs@chinajournal.net.cn

010-84405903 60551103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北苑通典铭居F座806室

医学综述/Journal Medical Recapitulat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出版标准,学科专业名词和术语统一、标准、规范;始终坚持宣传医学新理论、推广新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为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为人民健康长寿服务,创建中国特色医学理论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HPV感染相关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进展

    汪沙段华郭正晨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宫颈癌筛查的广泛普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宫颈癌的发病率逐年降低,而非HPV感染相关宫颈癌发病率逐年升高.非HPV感染相关宫颈癌主要病理类型为宫颈腺癌,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均不明确.非HPV感染的宫颈腺癌包括宫颈胃型腺癌、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宫颈浆液性癌、宫颈透明细胞癌及宫颈中肾管腺癌,因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常规筛查手段难以发现、病理诊断困难,常易漏诊及误诊,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预后欠佳.因此,未来应进一步深入探究非HPV感染相关宫颈腺癌的肿瘤起源和病理机制,寻找高特异性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标,提高非HPV感染相关宫颈腺癌诊治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宫颈腺癌非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胃型腺癌子宫内膜样腺癌

    肝细胞癌靶向治疗效果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陈华蕾李威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物靶向治疗是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但仅能使患者的总生存期延长数月,耐药性与不良反应均限制了药物的持续使用.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对靶向药物疗效预测、提高特定患者的生存效益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大部分预测HCC靶向治疗效果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仍需更多大样本、前瞻性临床研究进行验证.相信随着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可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以及疗效评估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为HCC患者提供更科学的临床治疗方案.

    肝细胞癌靶向治疗生物标志物疗效

    骨形态发生蛋白5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张泽亚蒋海越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形态发生蛋白(BMP)5是BMP家族的重要成员,在机体细胞增殖、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BMP5基因广泛表达于人体的脑、肾、眼等器官组织,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如骨骼和软骨的形成、人类干细胞的分化诱导、肿瘤的发生和预后.BMP5参与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以及成熟生物个体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机制复杂.肿瘤威胁着人类健康与生命,了解BMP5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及其可能涉及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骨形态发生蛋白5基因生物标志物

    Hippo-YAP/TAZ通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满祎刘磊朱莉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Hippo-Yes相关蛋白(YAP)/含有PDZ结合位点的转录共激活因子(TAZ)通路是一种参与多种细胞过程的肿瘤抑制通路,其在调节细胞增殖与凋亡、组织稳态和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Hippo-YAP/TAZ通路下游关键分子YAP和TAZ的过表达已在多种实体肿瘤中被监测到,且Hippo-YAP/TAZ信号调节异常,特别是其下游YAP和TAZ的过度激活也参与了宫颈癌、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因此,研究Hippo-YAP/TAZ通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可为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妇科恶性肿瘤Hippo-Yes相关蛋白/含有PDZ结合位点的转录共激活因子通路Yes相关蛋白/含有PDZ结合位点的转录共激活因子

    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王丹阳许燕楠刘平慕永平...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肝移植手术是终末期肝硬化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供体短缺、手术费用昂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限制了其临床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再生医学研究的不断进展,以胚胎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SCs)为主的干细胞移植在肝硬化治疗领域越来越受关注.MSCs治疗肝硬化的机制主要包括其可转化为肝细胞样细胞、调节机体免疫反应以及旁分泌等.目前关于MSCs移植治疗肝硬化已开展了多项临床试验,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理想.相信随着研究的发展,以MSCs移植为代表的干细胞移植将在终末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肝硬化干细胞移植胚胎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

    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子宫内膜修复的研究进展

    尤孟媛肖雁冰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宫腔粘连(IUA)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和生殖能力,其最终治疗目的是构建正常宫腔形态、恢复月经周期、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因此,针对育龄期IUA患者,术后子宫内膜修复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IUA术后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羊膜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等方法,通过干预子宫内膜修复的机制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并降低其再粘连的发生率.虽然目前促进子宫内膜修复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未来深入探索,如子宫内膜修复的具体机制、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等,从而为IUA患者术后子宫内膜修复提供新思路.

    宫腔粘连术后子宫内膜修复方式药物治疗羊膜治疗干细胞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宁珑孙航冯晋宋雪兰...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其病理过程复杂,目前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当前IS的治疗仍以治疗时间窗内进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溶栓为主,但易受时间窗较窄的限制;神经保护剂于临床前研究虽有较佳效果,但在临床研究中无明显疗效;而通过预防IS的致病因素达到降低IS的发生风险可能为防治最佳策略,但存在药物使用不合理及患者依从性较差的问题.因此,延长溶栓时间窗、优化神经保护剂的使用和临床转化、规范预防药物的使用、提高预防IS的高致病因素意识将成为今后IS研究的新方向.

    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神经保护治疗危险因素脑缺血预后

    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的影响因素

    雷霞张耀平冯洁黄晓俊...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率的逐渐升高,单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抑酸药已不能有效缓解GERD患者的症状.多数GERD的发生与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TLESR)有关,而影响TLESR发生的因素众多,如姿势与睡眠、胃扩张与咽刺激及其他因素,其中受体拮抗剂或激动剂的影响因素均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胃扩张与咽刺激,从而减少TLESR的发生.研究TLESR的发生机制以及影响TLESR的因素有助于研发新型药物,有效改善GERD患者的症状.目前针对上述各因素的药物部分已在临床应用,并有望成为一种治疗GERD的新型方式.

    胃食管反流病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大麻素受体γ-氨基丁酸谷氨酸受体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张珂瑞李勇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支架内再狭窄(ISR)已成为影响PCI疗效的主要因素.ISR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发生是患者自身相关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相关因素、介入相关因素和遗传相关因素等作用引起内皮损伤及功能失调,导致病理性内膜增生,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标准化治疗策略.降低ISR的发生率需要积极预防并控制相关危险因素,也亟待医患双方的共同重视以及分子生物学、科技、药物和介入治疗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

    儿童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郝建云钟雪梅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蛋白丢失性胃肠病(PLG)以水肿、低血清蛋白血症为主要表现,由多种胃肠道及非胃肠道疾病病因所致的肠道蛋白质过度丢失引发,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实验室检查表现为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球蛋白同时下降.目前,PLG的诊断为排除性诊断,在排除引起低蛋白血症的其他疾病的基础上诊断,α1-抗胰蛋白酶清除率及核素影像学可辅助诊断.针对基础病因的治疗及膳食调整是PLG的主要治疗手段,预后取决于原发疾病.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低蛋白血症儿童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