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综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

刘桂蕊

半月刊

1006-2084

yxzs2005@163.com,yxzs@chinajournal.net.cn

010-84405903 60551103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北苑通典铭居F座806室

医学综述/Journal Medical Recapitulat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出版标准,学科专业名词和术语统一、标准、规范;始终坚持宣传医学新理论、推广新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为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为人民健康长寿服务,创建中国特色医学理论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术后的镇静镇痛效果比较

    刘庆波周荣胜汪博
    2260-2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术后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拟行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的患者86例,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超声引导下TAPB,注入20 ml 0.25%罗哌卡因;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ESPB,注入30 ml 0.25%罗哌卡因+5 mg地塞米松.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苏醒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拔管时、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Ramsay评分,统计并观察两组镇痛泵按压次数、追加曲马多比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苏醒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状态下VAS评分组间和时点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和时点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术后6 h的咳嗽状态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静息状态VAS评分、Ramsay评分时点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和时点间均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间术后不同时点间的静息状态VAS评分和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48 h内按压镇痛泵次数少于对照组[(11.1±4.3)次比(13.2±4.4)次](P<0.05),追加曲马多比例低于对照组[4.65%(2/43)比18.60%(8/43)](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ESPB与TAPB应用于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均能获得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与TAPB比较,ESPB镇痛药物用量更少,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麻醉方案.

    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术后镇静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腹横肌平面阻滞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临床疗效

    张靖贾婕吴小云王俊男...
    2266-2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PD)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6例PD伴RB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口服多巴丝肼片(每次62.5 mg,每日3次;治疗第2周调整为每次125 mg,每日3次)和盐酸罗匹尼罗片(每次0.25 mg,每日3次;治疗第2周调整为每次0.5 mg,每日3次),共治疗4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每周5次,共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夜间睡眠状况[睡眠潜伏期(SL)、快速眼动睡眠时间(REMS)、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醒觉指数(AI)]、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L、REMS、TST、SE、AI治疗前后和组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或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SL均缩短,REMS、TST均延长,SE均升高,AI均降低(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SL短于对照组,REMS、TST长于对照组,SE高于对照组,AI低于对照组(P<0.05).ESS、PDSS、MoCA、SCOPA-AUT治疗前后和组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ESS、SCOPA-AUT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PDSS、MoCA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PD伴RBD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帕金森病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经颅直流电刺激睡眠质量认知功能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瘦素、炎症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李月娥王欣靳新荣张莉...
    2271-2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瘦素、炎症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发病24 h以内的13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和老年抑郁量表评分≥10分的标准,分别在出院后7 d和出院后1个月时筛选出有严重抑郁症状的患者,分为单纯脑卒中组和脑卒中后抑郁组.分别比较两组的血清瘦素、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高敏C反应蛋白)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结果 134例脑卒中患者中,出院后7 d出现抑郁症状患者25例,患病率为18.7%(25/134).出院后1个月对109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随访,完成随访的104例患者中脑卒中后抑郁23例,患病率为22.1%(23/104).出院后7 d和出院后1个月,脑卒中后抑郁组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单纯脑卒中组[43.4(23.4,60.2)μg/L比6.4(3.7,16.8)μg/L,46.2(34.0,117.7)μg/L比6.4(3.4,12.2)μg/L](P<0.01),两组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黏附分子-1、高敏C反应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瘦素水平升高与脑卒中后抑郁有相关性,可成为脑卒中后抑郁的预测因子.

    抑郁症脑卒中瘦素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动态监测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近期恢复预测价值

    沈侃许东伟李俊程智慧...
    2276-2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及其动态变化对脓毒症持续性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4例脓毒症AK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AKI确诊时、确诊1 d、确诊2 d的血常规[白细胞(WBC)计数]、肾功能、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根据AKI后48 h内血清肌酐(SCr)水平是否恢复正常将患者分为持续性AKI组(44例)与短暂性AKI组(30例).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及各指标动态变化的差异,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对脓毒症持续性AKI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持续性AKI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以及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3级患者占比均高于短暂性AKI组[10.0(7.0,12.0)分比5.0(3.0,7.0)分、(25.0±6.7)分比(19.6±5.8)分、31.8%(14/44)比3.3%(1/30)](均P<0.01).AKI确诊当日,两组SCr、WBC计数、PCT、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KI确诊1 d,持续性AKI组SCr、PCT水平高于短暂性AKI组[211.0(160.0,295.5)μmol/L比117.5(89.8,155.5)μmol/L、11.62(3.28,25.59)μg/L比4.69(1.09,11.15)μg/L](P<0.05或P<0.01);AKI确诊2 d,持续性AKI组SCr、WBC计数、PCT、CRP均高于短暂性AKI组[250.5(168.0,403.8)μmol/L比82.0(57.0,97.8)μmol/L、14.48(10.44,18.54)×109/L比10.73(8.14,14.92)×109/L、11.68(8.23,30.24)μg/L比2.08(0.52,5.76)μg/L、146.0(61.4,216.6)mg/L比65.4(29.0,107.9)mg/L](P<0.05或P<0.01).且持续性AKI组ΔSCr-24 h、ΔSCr-48 h、ΔWBC-48 h、ΔPCT-24 h、ΔPCT-48 h、ΔCRP-48 h均高于短暂性AKI组(P<0.05或P<0.01),但两组ΔWBC-24 h、ΔCRP-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动态变化显示,确诊后持续性AKI组PCT水平呈进行性升高趋势,而短暂性AKI组PCT水平呈进行性降低趋势.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ΔScr-24 h与ΔPCT-24 h呈正相关(r=0.560,P<0.001),ΔScr-48 h与ΔPCT-48 h呈正相关(r=0.773,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OFA评分、确诊1 d的PCT、ΔPCT-24 h是脓毒症持续性AKI的独立预测因子(OR=1.327,95%CI 1.081~1.628;OR=0.952,95%CI 0.960~0.999;OR=1.077,95%CI 1.010~1.148)(P<0.05或P<0.01).ΔPCT-24 h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确诊1 d的PCT,其最佳截断值为0.110μg/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27%、86.67%.结论 脓毒症患者发生AKI后,PCT水平进行性升高与持续性AKI发病密切相关.ΔPCT-24 h是脓毒症持续性AKI早期诊断的独立预测因子.

    急性肾损伤持续性急性肾损伤脓毒症降钙素原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夏万昱艾辉韩若东
    2283-2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COPD合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其中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白蛋白、总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和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G、CD4+、CD4+/CD8+]变化,及预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不同时点间、组间白蛋白、总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水平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蛋白、总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点间、组间FEV1、PEF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1、PEF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点间、组间IgA、IgG、CD4+、CD4+/CD8+水平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gA、IgG、CD4+、CD4+/CD8+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3/50)比8.00%(4/50)](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更有利于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肺功能,提高免疫力,促进患者恢复,且安全性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